关于园林工程中地形微处理的几点见解

合集下载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能够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美感,丰富园林的变化,使其更具生命力和动感。

微地形设计可以使人们在空间中转换视角和高度,从而更好地观赏植物、园林设施和周围环境的美丽。

在园林设计中,微地形处理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它可以用于创造不同的高度和深度,分隔区域,调整高差,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

首先,它可以改变整个园林的地势,如山脉、山谷、峡谷、丘陵等,形成不同的地形景观。

其次,微地形可以改变水路的形状,如小溪、瀑布、喷泉等,制造出更加自然的水景。

同时,微地形还可以用于创造不同的户外娱乐设施,如平台、坡道、跑道、露天剧场等。

当设计师清楚地了解了微地形的目标后,就可以确定使用何种材料来建造地形。

常见的材料包括岩石、沙石、木材、混凝土、铁等。

这些材料在设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岩石可以创造非常自然的山形地貌,沙石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形状和曲线,木材可以制造出不同的空间,混凝土可以用于打造不同的桥梁和墙面,铁可以用于打造不同的装饰品和园林设施。

其中,岩石在微地形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具有自然的色彩和形态,在设计中是非常有价值的。

当设计师将岩石放置在特定地点时,就可以制造出非常逼真的山峰景观。

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岩石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与其他材料相互配合,创造出非常丰富的空间效果。

在园林景观中,微地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增加街景、公园、广场等的观赏性,使人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放松身心。

此外,微地形还可以用于改善环境质量,如增加空气湿度和质量,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植物品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1. 引言1.1 微地形的定义微地形是指地表的微小高低起伏和坡度变化。

它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地貌特征,由于其微小的尺度和细微的变化,微地形对园林景观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被用来模拟自然地形,丰富景观层次,增加园林的立体感和动态感,营造出丰富变化的景观效果。

通过合理的微地形处理,可以使整个园林景观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韵律感,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满足。

微地形的处理需要结合园林设计的整体布局和风格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塑造和处理。

只有将微地形处理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规划中,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对微地形的定义和理解,对园林景观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微地形的特点和作用,才能更好地运用微地形处理技术,为园林景观带来更丰富多彩的表现和体验。

1.2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的重要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处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微地形处理可以通过改变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等特征,来打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微地形处理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提升整体景观的美观度。

通过合理的微地形处理,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动态变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人们的目光,增加景观的吸引力。

微地形处理还可以改善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

通过对地形的微调整和设计,可以在不同位置创造出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微地形处理还可以改善景观的排水情况,避免水涝和积水,保护植物的生长环境,提升景观的可持续性。

微地形处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升景观的美观度和生态环境,还可以为人们营造出一个更加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微地形处理的重要性,为园林景观注入更多的创新与灵感。

【字数:226】2. 正文2.1 微地形处理的方法1. 渐变过渡:通过改变地形的高度和坡度,使地形逐渐过渡,达到平缓的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坡地或者过渡区域,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在改善园林景观环境的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微地形包括地势的微起伏、小山丘、小梯田、小溪流等,通过对地形的处理和应用,可以使得整体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人们的游玩体验和欣赏价值。

本文将从微地形的定义、特点、设计原则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微地形的定义与特点1.微地形的定义微地形是指在园林景观中,为了追求景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安排的小尺度地形起伏和变化。

它与整体地形相对,是地形的细节和补充。

微地形可以通过加土、减土、石材堆积等手段进行设计和制作,使得原本平坦的地形增加一些变化和层次感,让整个景观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2.微地形的特点(1)小尺度:微地形通常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设计和制作的,比如一个小山包、一条小溪流等,这些小尺度的地形起伏可以在整体园林中起到点缀和装点的作用。

(2)变化:微地形是对整体地形的补充和变化,通过微妙的设计和处理,可以使得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增加其观赏性和趣味性。

(3)层次:微地形的设计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通过高低起伏、远近变化等手段,可以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立体化,增加空间的张力和深度感。

二、微地形的设计原则1.与整体景观协调微地形的设计应该与整体园林景观协调一致,不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其他景观元素的关系,使得微地形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起到衬托和提升的作用。

2.符合场地特点微地形的设计应该符合场地的特点,不能为了追求花哨而违背自然规律。

要根据场地的地形、坡度、植被等情况进行设计,并尊重自然的原本面貌,使得微地形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3.结构稳定可靠由于微地形一般是人工制作的,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特别是在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风吹雨打下,微地形要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开裂或坍塌的情况。

4.体现景观意境微地形的设计应该能够体现出所要表达的景观意境和主题,通过形态、材料和色彩等手段进行塑造,从而达到丰富景观内涵和增加观赏性的目的。

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地形处理问题

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地形处理问题

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地形的处理问题的探讨【摘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需要先改造地形,本文对园林绿地地形处理的原则,以及不同的处理技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园林绿化工程地形处理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地形处理一、引言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需要施工,必先动土,营造地形。

动土营造地形范围很广,包括挖土堆山,挖土造湖,挖土造池,或场地平整,地形落差角度复做,开建园道等等,都是园林绿化建设工程营造地形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

特别在设计和执行设计图纸施工任务中,设计地形、施工者营造地形都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在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中,根据设计图纸,合理营造地形能够创造出符合各种功能要求的优美园林景色、景观。

二、园林绿地地形处理原则地形处理,简单地说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

地形处理在园林主要发挥四个作用——第一,改善土壤,优化植物种植环境,营造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第二,利用地形自然排水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有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第三,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融为一体。

第四,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

1.结合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

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貌进行地形处理,使人备感亲切。

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地形在高度、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地表特征,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在较小的区域内,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两位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地形处理,创造更多的层次。

3.地形与建筑和谐统一。

地形处理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淡化人工建筑与环境的界限,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

转自天成国际景观策略规划有限公司。

三、不同绿地地形处理技巧1.广场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的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

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合理运用

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合理运用

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合理运用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观赏价值,更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保护生态、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

然而,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设计和建设园林绿化,使其发挥最大限度的效益,就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本文将从微地形景观的角度来探讨园林绿化的合理运用,以期提供实践的指导。

一、什么是微地形微地形,指的是地面上微小的、具有方向性的高低差异。

这种高低差异虽然不像山丘之类的自然地貌那样显著,但却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增加园林绿化的层次感和变化性,营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景观。

而这种微地形常见于土地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例如石头堆、小溪流、坡地、沟壑等。

二、微地形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微地形景观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丰富景观形态,还有以下几个作用:1.带来观感的变化:微地形的高低起伏、曲折变化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观感,能够增加园林绿化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2.改善气候环境:微地形能够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例如在微地形的低处,气温会相对较低,而在微地形的高处,则会相对较高。

当微地形组合在一起时,会形成不同的小气候。

这些小气候的存在能够让园林绿化区域更加舒适宜人。

3.促进生物多样性:微地形景观可以在不同的高度上提供不同的生境条件,来满足不同的动植物需要,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维持。

例如,在微地形的低处,可能会产生一些小水坑,这些水坑可以成为青蛙、蝌蚪、龟类等水生动物的生活和繁殖地。

三、微地形景观的合理运用在中小园林绿化中,微地形设计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法,但如果不合理运用,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如下:1.不恰当的随意堆石或打土坡,可能会形成危险的崩塌或滑坡。

2.如果微地形高差过大,会加重园林建设的负担,并增加维护成本。

3.如果微地形的设计与园林绿化的整体风格不协调,就会影响整个园林绿化的美感和和谐感。

为此,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合理利用微地形布局,减小工程难度。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处理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处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微地形处理的手法
地形的起伏
总结词
通过模拟自然地形的起伏变化,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详细描述
在园林绿地中,通过合理利用地形的高差变化,可以创造出不同功能和视觉效 果的景观空间。例如,利用微地形的高低变化来营造出层次感,增强景观的立 体感和深度。
地表的肌理
总结词
通过改变地表的材质、纹理和色彩,创造出多样化的地表特征,丰富视觉效果。
在微地形处理中,地表的色彩与质感的搭配是至关重要的。利用不同色彩和质感的土壤、植被和水体 等元素,可以创造出温馨、宁静、活泼等不同的景观氛围。同时,合理的色彩与质感搭配还可以增强 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提升整体的美感。
地表的植物配置
总结词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生长特 性等元素,与地形相结合,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
丰富空间层次
满足特殊需求
通过微地形处理,可以创造出不同高度的 绿地空间,使绿地具有更丰富的空间层次 感和立体感。
微地形处理还可以根据特殊需求进行设计 ,如残疾人通道、儿童游乐设施等,提高 绿地的实用性和人性化设计。
微地形处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微地形处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园 林建设中,如中国的山水园林和欧洲 的园艺景观等。
详细描述
在地形的处理中,可以通过对地表的肌理进行设计,如采用不同质感的材料、铺设纹理各异的地面铺装或利用土 壤颜色的变化等,来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这些地表特征可以增强空间的识别性和视觉冲击力,为园林绿地增 添特色。
地表的色彩与质感
总结词
通过合理搭配地表的色彩和质感,营造出和谐、自然的景观氛围。
详细描述

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的地形与地貌处理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的地形与地貌处理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的地形与地貌处理要求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还能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而在园林绿化工程的验收中,地形与地貌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就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地形与地貌处理的要求进行探讨。

一、地形处理要求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地形处理是指对地形进行调整、改造,以便更好地适应绿化工程的需要。

下面是地形处理中的一些要求:1. 地势平坦:园林绿化场地的地势应尽量保持平坦,避免出现过大的起伏,特别是在游憩区、行人通道等区域,以保证人们的行走舒适性。

2. 周边环境融入:地形处理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例如考虑到周围建筑物、道路等因素,合理设计地势的变化,使绿化场地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3. 排水系统:园林绿化工程的地形处理还需要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以便保证场地内的雨水顺利排出,避免积水影响植物生长和人们的使用。

4. 坡度合理:地形处理中的坡度设计要合理,不仅需要考虑美观性,还要保证水的流动性,防止因过大坡度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

二、地貌处理要求地貌是指地表的自然形态和特点,园林绿化工程验收中也需要对地貌进行处理。

下面是地貌处理中的一些要求:1. 软硬配合:地貌处理要充分考虑场地的硬质和软质材料的搭配,比如适当安排花坛、石头等硬质材料与绿化植物的布置,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2. 自然与人工结合:地貌处理中需要将自然地貌与人工设计相结合,保留自然地形的同时,使之与人工建筑、装饰物等相协调,营造出自然而又精美的绿化景观。

3. 引导人流:地貌处理还应注意引导人流的需要,通过设计小道、步道、台阶等,使人们能够方便地穿行于绿化区域,欣赏自然环境。

4. 高低错落:在地貌处理中,可以适当设置高低不同的地形特点,形成层次感和景深感,使绿化场地更加丰富多样。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工程的验收中,地形与地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地形处理和地貌设计,可以创造出优美而舒适的绿化环境,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人。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的微地形处理是指针对小范围地形问题进行设计和处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包括地形调整、地势模拟、地形塑造等。

微地形处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丰富场地特色、改善景观生态环境等。

微地形处理可以通过地形调整来改善景观效果。

对于平坦的场地,可以通过增加起伏
的地形来增加层次感,使得整个景观更加丰富有趣。

而对于有高低落差的场地,可以通过
挖填土方案来调整地势,使得景观整体更加平衡。

微地形处理可以通过地势模拟来创造特殊的场地特色。

在山地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
模拟山丘和山谷的地势特点来打造仿山水景观,使得整个场地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地形特色。

地势模拟还可以用于打造水景,比如通过模拟湖泊和河流的地势,创造出平缓的水体环境,增强景观的美感。

微地形处理还可以通过地形塑造来改善景观生态环境。

通过调整地势高低,可以创造
出合适的水流路径和沉积区域,改善场地的排水情况,减少水患的发生。

通过微地形处理
还可以创造出适宜的生态环境,比如通过模拟自然山体地形,创造出适宜生长的植被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实际应用中,微地形处理需要考虑设计目标、场地条件、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设计时需要明确目标,确定要达到的景观效果和功能要求。

需要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包括
地势、土壤质地、水文条件等,确保微地形处理方案的可行性。

施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技
术手段和材料,确保微地形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应用及处理技巧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应用及处理技巧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应用及处理技巧摘要:在园林绿化中,地形是连接景观中所有要素和空间的主线,地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园林的造园效果及人们的使用功能。

本文对园林绿地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和不同绿地中微地形的处理技巧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挥微地形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关键词:园林绿地;微地形;应用;处理技巧前言:微地形是为了满足造景和功能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人工改造而成,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适宜的微地形处理,能充分展现园林景观特色,完善绿地建设的功能性,提升园林绿化的丰富性和景观的层次性;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微气候、降低噪声污染和组织有效排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园林微地形的基本类别根据园林布局形式的不同,园林微地形处理大致可分为自然式、几何式、混合式、台阶式、堆砌式等几种形式。

自然式微地形,一般来说是对原始场地地形的利用和改造,是城市园林绿地中最为常见的微地形类型。

它可以直接利用原地形缓坡种植草地或花草树木,也可以人工化的创造出自然的微地形草坡,通常运用自然流畅的曲线来模仿自然地形的形态、韵律和节奏,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表达出人对自然的喜爱。

几何式微地形多为一种或几种几何形式的重复、组合、排列,能够形成一定的秩序和韵律,表达出某种人工特意构思的意图。

在运用上,几何形式运用单一或多重复几何混搭使用,能达到一种规律化的秩序,大多棱角分明,结构清晰,具有很强现代感。

几何式微地形一般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公园中。

混合式微地形常常是点、线、面、块等多种元素并存使用,以丰富或强化各个景观节点。

混合式微地形从场地的形态、尺度、所处地域的文化背景以及服务人群的需求出发,选择一种微地形的设计手法为主,辅以其它微地形手法,使其与场地的水体、建筑、植物等相互协调统一,在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的同时表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城市广场、公园与居住区等都被广泛运用混合式微地形。

台阶式微地形按空间形成可分为凹凸、架起、围合等空间,往往突出某种纪念意味或展现某种文化氛围。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园林景观中的微地形处理是指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对地形进行微调和塑造,以营造出更具艺术感和功能性的景观效果。

微地形处理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公园、庭院、花园等各种景观类型的设计中。

本文将结合实例对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的方法和应用进行阐述。

一、微地形处理的方法1. 剪切雕塑法:通过在地表上切割出一块块小面积的坡面,使地形变得丰富多样。

这种方法适用于场地较大的地方,可以创造出光影交错的效果。

2. 堆土填筑法:通过在地表上堆土或填筑,使地形高低不平,形成起伏的景观效果。

可以在地面上建造小山丘、人工湖泊等。

3. 摩擦雕塑法:通过在地表上摩擦、削减地面材料,使地形变得平滑、细腻。

可以使场地变得更加平整,适合铺设人行道、广场等。

4. 整形雕塑法:通过在地表上加工和整形,使地形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

可以创造出线条流畅、较为规则的景观效果。

二、微地形处理的应用1. 增加景观层次感:通过微调地形高低,形成不同层次的景观,使景区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可以通过摆放不同高度的花坛和岩石等方式实现。

可以在公园的中央区域设置一个稍高的小山丘,山丘上种植树木和花草,并设置观景台,使游客可以从高处俯瞰整个公园,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观赏性。

2. 增加景观面积:通过填筑土地,使地表面积增加,创造更多的景观空间。

可以打造出不同高度和形状的花坛和景墙等。

在园区的边缘地带,可以堆土筑起一条小山脊,种植花草,并在山脊的一侧设置花坛,使花坛与地面形成高差,增加景观的面积和立体感。

3. 创造景观重点:通过微调地形高低,使某些景观元素突出并成为景区的重点。

可以通过雕塑压实区域、调整地势和加强照明等方式实现。

在公园的入口处,可以通过填筑土地和整形地势,形成一个圆形的景观空间,种植高大的乔木和花卉,并设置喷泉和地面灯光,使该区域成为整个公园的重点景观。

4. 增加园林功能:通过微调地形,使园林承担更多的功能。

可以通过适度堆土或挖土、修建小型水体和石阶等方式实现。

论园林中的地形处理(一)

论园林中的地形处理(一)

论园林中的地形处理(一)地形是造园的基础,是园林的骨架。

是在一定范围内由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

园林中的地形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因此,园林中的地形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自然的力量、形态和特点。

一、地形处理的原则在园林中的地形也可分为陆地及水体两部分。

地形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和人们的空间感受,影响着园林的布局方式、景观效果、排水设施等要素。

因此,园林地形的处理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满足人们观赏休息及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

《园治》中有“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这种水、陆、山三四三的用地比例,虽不可定格,但说明园林布局首先进行地形和竖向控制,只有山水相依,水陆比例合宜,才可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

二因景得宜。

地形处理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

《园治·兴造论》中:“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柱,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经,顿置婉转……”,即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因此,地形的处理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园前必须进行地形处理。

我国皇家园林颐和园堆土成山即成万寿山,随之在山上建造佛香阁,登阁揽胜,可俯瞰昆明湖和万寿山前山景色,举目西眺,玉泉山宝塔近在眼底,西山层峦叠翠,抬头北望,色彩渲丽的众香界、智慧海,仙台放彩,佛香阁犹如巨擘,将万寿山一带和几十里内的优美风景尽携与周围,成为一重要园林美景,这一切无不归功于万寿山和佛香阁平地而起。

三地形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

浅谈园林工程中微地形的景观布置

浅谈园林工程中微地形的景观布置

浅谈园林工程中微地形的景观布置微地形是园林工程的一个组成结构,与大面积的园林工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由于微地形景观布置占地面积较小且工程成本投资不高,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而微地形构建时也要注重多个方面的内容,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景观物质,还要对地形面积的整体情况合理把握,这样才能发挥最佳园林工程效果。

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园林工程中微地形的景观布置问题。

标签:园林工程;微地形;景观布置;研究根据现代园林工程理念看,园林地形则是各种花草树木种植的地面区域,地形的分布构造往往会带来不同的园林效果。

1 转变观念,规划绿地处理我国现有的地质特征是历史发展积累而来,很多不同的地形构造在园林工程中都得到了改进调整。

而微地形作为园林工程的一个特殊案例,其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多项原则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结构、理念上研究景观布置。

当然,在分布景观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则是对绿地微地形进行处理,为后期的园林植物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才是保证园林工程质量的根本。

1.1 自然性尽管园林工程是人工构造的景观,但人们对园林的创作灵感还是来源于大自然。

因此,在绿地处理时也要充分考虑自然元素,只有把握好自然特点才能实现绿地微地形的合理运用[1]。

如:规划绿地处理时可参照自然地形地貌的要求,再配合地域适合生长的景观植物,让整体园林看起来更具美感。

1.2科学性园林绿地的种类形式多样,每一种景观结构都有自己适合的区域布置。

为了保证园林微地形被合理开发利用,在处理绿地时要严格遵循科学性指标,对需要处理的地面合理造景。

如:根据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等,选择科学的绿地处理方案,让空间构造带来不同一般的美感。

1.3协调性城市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使得人们对于园林工程的要求更加严格,园林微地形处理不再是简单的规划地域结构或清理场地,而是要注重与绿地周围事物的协调性。

因而,在处理微地形时需联系周围现有的景观事物,如:高层建筑、水泊湖面等,为城市居民塑造出更具特色的景观以满足环境需求。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微地形施工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微地形施工
关键词院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微地形;施工
大大小小的园林分布在城市中,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有着 自净及自动调节的功能,能够很好地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是其它基础设施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受到城市用地的限制, 没有办法在城市中进行大规模园林绿地建设。但是,作为园 林微地形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不断提高园 林绿地的生态价值,在调节气候的同时还能够更加促进植物 生长。
3 微地形施工处理相关技巧
微地形的处理当然不是千篇一律,不同的绿地有着不同 的处理技巧,就笔者的多年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3.1 园林工程中微地形的处理技巧
路堤作为联系水与绿地之间的桥梁,是现代城市园林中 最常见的地形要素,在进行路堤设计时,可以将其处理成倾 斜状,利用沙滩或者绿地的形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打 破绿地与水之间的界限。还可以把路堤做成台阶的形式,让 人们能够通过台阶到达水边戏水,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园林 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可以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等, 规则式的人工水系可以处理成几何状,比如,喷泉,还可以设 置成棱角鲜明的几何体,既美观又实用。园林工程中,人工水 面可以设计一些自然水系的效果,将水的轮廓处理成自然曲 折、时隐时露,水岸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还可以设计成人工 沙滩或者绿地缓缓倾斜延伸到水体中,水岸使用鹅卵石等天 然材料进行堆砌。要根据景观需要进行设计混合式水系,建 筑物附近可以使用条石砌成直线或者折线驳岸,偏远的地方 可以处理成自然式的水系,增强水体的艺术性与欣赏性。广 场在城市中是最具公共性与艺术魅力的空间,同时,也能够 反映出城市的文化特征。在设计广场绿地时,可以抬升或者 下降处理绿地,增加不同景观的表现力度,比如,可以对纪念
关键词院园林施工;技术要点;管理对策
在我国城市化不断加快的同时,园林建设也在逐渐成为 新型宜居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园林建设中,依 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园林施工质量的提升,同时园林建成后 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因此,对园林施工技术要点与管理对 策进行研究十分重要。

园林施工地形处理问题简析

园林施工地形处理问题简析

园林施工地形处理问题简析园林地形是园林空间的构成基础,它承载着园林工程中的道路.建筑.设施.动植物等元素,巧妙的处理好地形就能更好的发挥出园林工程的特点与亮点。

本文就园林施工中的筑山理水.改造地形,结合笔者实践经验谈谈应注意的问题。

一、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设计,以利于施工园林工程能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是与设计的理念和施工的规范操作密不可分的。

园林绿地要充分利用环境,师法自然,在满足排水.适宜植物生长等功能的情况下,对地形进行适当的改造。

首先,设计阶段要因地制宜,充分调查原有地形地貌,营造出以人为本的园林环境,必要时也要结合设计意图,利用工程施工措施对原有地形进行改造。

地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的布局形式.景观效果.排水设施等要素。

设计师必须认真分析原地形地貌,收集资料,并了解相应的施工工艺.技术,才能设计出自然丰富.优美的园林空间。

因此,对原有环境的改造应顺其自然,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平整土地,合理布局。

如:原有的山体.沟壑不应随意削平.挖填,这样既不利于水土的保持,又增加了工程的成本。

其次,为了满足人们游览.休闲的需要,施工阶段就要根据设计意图,对原有的环境以工程的手段加以改造。

二、地形处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因势利导做好给排水地形处理中应做好给排水的设计与施工,地形改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园林中的水体的疏导及流向,如供水不畅,排水不利,不仅影响人们的游园活动,还会破坏园林的生态环境,因此给排水的处理十分关键。

在给水方面,由于人们活动的需要.植物养护管理及水景用水的补充等,园林绿地的用水量大。

根据园林绿地用水的特点:用水点较分散,分布于起伏的地形上,高程变化大。

因此,给水管道的铺设及走向要按地形的变化.景点的布置而设计施工,在保证用水方便的情况下,给水干管宜随地形起伏敷设,避开复杂地形和难于施工的地段,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如今园林中的给水管线多数用PVC.PE.PPR管等管材,重量轻.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是这些管材的优点,既便于施工,又满足园林用水需要。

园林绿化中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思考

园林绿化中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思考

园林绿化中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思考摘要:在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当中,微地形的重要程度更加的明显,为微地形规划设计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又可以构建出多元化的园林绿化工程层次性和空间性,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微地形规划设计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功效,本文对园林绿化中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园林绿化;微地形;园林景观设计一、微地形的概念以及微地形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一)微地形的概念微地形是指在园林景观建设规划当中,用环境模拟出现的地形地貌构造与高矮落差的姿态来开展设计的,有着变化的一类地形地貌,这种地面类型具有相对来说高低波动较小,在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微地形建设用地规模小,装饰效果好,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对地形进行改造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

在微地形的设计中会包含有很多的承载物,比如花草树木、各类建筑物以及水体等。

相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微地形的应用能够丰富园林的设计规划,使园林的设计更具有层次感,也有利于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的艺术性与多样性。

(二)微地形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1)塑造多元化的空间状态在利用微地形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能够依据绿化园林的实际需求,使空间状况更具有多元性,比如可设计成开放式、半开放式以及垂直式的空间状态。

例如在对园林内的道路进行铺设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植物绿化来进行科学的搭配,使园林构建出多种各不相同的空间,并且在这些空间内分别展现不同的植物景观,从而塑造多元化的空间状态。

(2)丰富的景观层次化利用微地形对景观进行设计,可以使景观园林更具有层次感,利用科学合理地设计,可以使园林景观内的植物得到合理、高效的搭配,从而体现出植物景观的立体化、空间化效果。

此外,还能够调整植物景观的高度,使景观园林的特点得到最大展现,使景观的层次性更加丰富,从而使整体的艺术感得到提高。

(3)改善生态环境合理运用微地形景观设计,能够有效提优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利用控制景观园林中的参差变化规则,开展科学合理的改建规划,让景观园林中的植物能够在更为合适的自然环境内成长。

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总结

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总结

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总结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总结摘要: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合理巧妙的微地形利用和处理,有利于创造出优美、细腻的景观,加强园林艺术性和观赏性。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园林设计经验,对园林微地形的作用、设计应用进行了解析,并从居住小区绿地、公共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对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微地形施工绿地1.引言园林微地形指的是在园林中依托天然的地形地貌,加以人工的方式创造出的自然起伏、别具一格的地形。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巧妙地利用微地形,可以创造出自然、优美的景观,加强园林艺术性和观赏性。

2.园林微地形的作用2.1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

提供干、湿以至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利用和改造地形,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建筑的条件。

例如在有地下人防车库的居住小区绿地上,适当地堆高作微地形处理,不仅提供了苗木生长所需达到的土层,而且改变了人的景观视觉线。

2.2解决了排水问题。

利用微地形空间中的关系,高低起伏,引导地面的水顺着地表径流,沿着地势高的地方向低处流动,汇集到河流中,如在我国南方地区,雨水量比较充沛,微地形的起伏有助于雨水的排放。

2.3满足园林景观功能要求。

利用不同的微地形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出符合不同功能要求的场地、景观。

例如下沉式音乐广场需要平坦,利用地形作活动空间场地,就要求有一定大小的平地和外面围以适当的地形。

2.4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例如在安静游览空间中,游览小道的两旁有密林、坡地等景物组织视线,形成纵深空间。

微地形的起伏变化,用平地、道路、坡地和水体处理出各种园林空间。

3、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3.1居住小区绿地居住小区的绿化用地一般都比较有限,区内各种暴露的地面建筑设施较多,各种隐藏在地下的管沟及走向错综复杂,绿地就显得分散而零碎。

通过园林微地形的创造处理,合理地将这一块平地塑造成部分空间层次感强的花园坡地。

改造部分平地的微地形处理成坡地是一项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工作,因此居住小区环境的微地形处理是做基础、挖潜力、造景观、找绿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对居住小区的环境治理也有重要意义。

园林景观设计——试析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处理方式

园林景观设计——试析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处理方式

试析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处理方式【摘要】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人们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对人工环境中自然氛围的填补。

针对这些,本文重点结合了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就是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化等方面的情况,对各种绿地类型的微地形处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01园林微地形主要是针对某个园林绿地范围内的植物种植情况而定,这对于园林绿地施工也有着重要作用。

但现实园林设计过程中,有的设计者对微地形的创造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导致了园林绿化操作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整体的设计效果。

为此,对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处理方法深入研究意义甚大。

一、处理园林绿地微地形的原则1、科学造景。

对微地形的处理并非规模越大越能彰显其绿色美感,而是要严格按照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情况设计地表特点,这样才能让园林景观显得更加合适。

对大场景的处理应结合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以此保证园林绿地建设的作用,能在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创造不同的感觉。

对微地形实施有效的处理,能够构建不同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带来别具一格的景观精华。

2、结合自然。

地形景观处理应该和景园建筑景保持相应的协调想,这样才能彻底摆脱建筑与环境的束缚,让绿地与附近的建筑、地形相互结合起来,带来不一样的绿色美感。

3、融入自然。

大自然是最好的景观,按照自然景观的特色来设计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们需根据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关注乡土风貌和地表特点,将绿地微地形的处理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为一体。

二、微地形应用处理的技巧1、居住区绿化的微地形处理考虑到居住区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多,很多周围的建筑物都会把绿地面积遮挡起来,对这种区域的绿化处理则要采取更加针对性的方案。

特使是对地面建筑设施造成绿地略显狭小的现状,对绿源实施微地形处理则能更好地维护居住环境。

居住区绿化的微地形处理包括:(1)楼宇:因楼宇之间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结合一定的微地形处理构成小土包,以此形成自然界的山峰;或者创造出主峰与副峰遥相呼应,两峰之间的低矮地段相结合创造出山谷。

浅谈园林工程中微地形的处理

浅谈园林工程中微地形的处理

浅谈园林工程中微地形的处理摘要:近年来,园林工程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作者经过自己多年的实践工作及经验,总结出在园林工程中微地形处理的一些问题及改善,以下就微地形处理进行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分析。

关键词:园林工程、微地形处理、措施前言:园林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

“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

在造园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微地形处理是园林景观塑造手法中的一种,在当前景观设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适宜的微地形处理,结合植物配置,可以丰富造园要素,创造出多样的景观层次和空间形态,并且有利于加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

一、园林微地形相关概念及内涵微地形的定义是相对于地理学中的大地形和巨地形概念提出的,园林微地形是指在人工模拟自然地形时,高低起伏的幅度较小的地形,依据地表特点大致可分为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

改造适宜的微地形错落有致充满韵律美,丰富了景观的层次和要素,同时起着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成为现代园林设计的常用手法。

二、园林微地形的设计原则随着园林布局形式的不同,园林微地形处理有规则式、自然式、台地式、混合式等几种形式。

从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功能布局考虑出发,园林微地形有以下几种设计原则。

(1)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园林微地形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为主,体现自然风貌和地表特征,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土方工程量降到最小限度,这样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就较少,节省了财力;同时,园林微地形的设计要满足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等要求。

(2)因地制宜,顺其自然。

园林地形的高低、位置、大小、朝向、形状、尺度等方面的变化造就地表景观,在较小范围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山包与山包之间、山包与平地之间、山包与溪流之间的关系等,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使地形曲折变化,高低错落要符合自然规律;园林微地形的设计满足了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和意境的表达等要求。

浅谈园林工程有关地形整理

浅谈园林工程有关地形整理

浅谈园林工程有关地形整理第一篇:浅谈园林工程有关地形整理浅谈园林工程有关地形整理依据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多年从事园林工程的实践经验,讨论园林绿化中的微地形处理原则,就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化等不同绿地类型的微地形处理手法进行探讨,提出在园林绿化中一些常见的微地形的处理原则一、地形整理简述园林工程中的地形整理,是根据园林绿地的总体规划要求,对现场的地面进行填、挖、堆筑等,为园林工程建设整造造出一个能够适应各种项目建设、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地形。

比如,对于园林建筑物、园林小品的用地,要整理成局部平地地形,便于基础的开挖;对于堆土造景、可以整理成高于原地形标高的地块,场地上的建筑硬块,并且进行夯实处理,作为园路、广场的基层;对于绿化种植用地,则可以种地也可以填筑建筑硬块,并且进行地、微土坡等,其表面土层厚度必须满足植物栽植要求;土质必须是符合种植土要求的土壤,严禁将场地内的建筑垃圾及有毒、有害的材料填筑在绿化种植地块。

二、地形整理的方法地形整理的方法是采用机械和人工结合的方法,对场地内的土方进行填、挖、堆筑等,整造出一个能适应各种项目建设需要的地形。

(一)地形整理要求(1)在园林土方造型施工中,地形整理表层土的图层厚度及质量必须达到《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对栽植土的要求。

(2)地形整理的施工既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更要考虑土方造型施土中的安全因素,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并结合考虑土质条件、填筑高度、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工期因素等。

(3)土壤的种类、土壤的特性与土方造型施工亲密相关,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类土,沙石和爆破石渣可用于离设计地形顶面标高2M以下的填土。

2)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作各层填料。

3)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区,经过处理,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

(4)填土应严格控制含水量,施工前应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综合论述
直接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 可以使人亲临 水体, 享受大 自然的乐趣; ③把路堤做成 以 自然石筑成 的驳岸, 再于石缝里栽植植物 , 这样 既 自 然又美观 。 水系统是园林工程 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园林绿地 的 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 自然式 、 混合式 。 ①规则式水 体, 如喷泉等 , 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 , 使水岸整齐, 而 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 垂直于池底 。此形 式多见于喷泉水景 中。② 自 然式水体 , 讲究 “ 疏水之去 由, 察源之来历” 需要设计者对天然水体观察提炼 , , 求 得“ 神似 ” 而非 “ 形似 ” 以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于 自然 , 水系的效果。为避免水出无源, 通常将水的轮廓处理成 自然曲折、 时隐时露、 水岸为 自 曲折 的倾斜坡地。 然 如设 计 成人 工沙滩 或 草地缓 缓 倾斜延 伸 入水 体 中 , 驳岸 主要 用鹅卵石或石矶等天然材料修砌 。 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 洲、 滩等景观; 渚、 狭窄的水体可形成瀑布、 跌水、 地泉等 水体景观, 使水具 自然河流之秀色 , 潺潺 山溪之灵性 。 ③ 混合式水系,它的处理要因地制宜或根据造景需要 , 如 在建筑 附近, 可用条石砌成直线 或折线驳岸 , 而稍偏远 的地方可处理成 自然式以增加野趣 , 高水体的欣赏性 提 和 艺术 性 。 广场 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 力、 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 间, 故有城市 “ 起 居室” “ 和 客厅” 的美誉 。 在广场绿地设计中, 往往对地 形进行 抬 升和下 降处 理 , 以体现 或表 现 不 同景 观 。对 纪 念性园林, 如纪念碑、 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 塔、 常作抬升处理, 以体现崇高、 雄伟和肃穆感 , 使观者油然 而生一种崇敬之情。水景可高可低,喷泉池宜高或平, 旱地喷泉则宜下沉 , 以仰视体现 高大和壮观 , 以平视体 现其平和而亲近, 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对无主景的 公共休 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 , 以 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的景点设施 。 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的要素, 要使相对狭长、 单调 、 封 闭的道 路 上 具有 上 乘 的 景观 效 果 ,立 面 空 问至关 重 要。 除了植物的高矮搭配, 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 整地时把地表做成 “ 龟背状 ” 或楔状 , 不仅可 以增强道 路 的连续 性 、 向性 , 足排 水 、 下 管 线 、 沟 的布 置 方 满 地 管 需要,丰富立面上的景观层次,又有利于阻止尾气、 粉 尘、 噪音等污染物 的扩散, 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园路 是公共 绿地 和居 住 区绿地 的 必要元 素 之一 , 是 连接景区或居住区之间的动脉。 园路的微地形处理则是 多姿多彩的。①可造成适当的地形起伏 , 或形成步道 台 阶以缓冲平坦路面 , 调节游人的步伐、 缓解疲劳。 ②园路 两侧的地势呈起伏状, 既满足 了排水, 又使道路具有流 动性和方向性 。⑨采用不同材料装饰路面, 如用卵石或 用 卵石 拼 成不 同图 案铺 地 , 可从 色 彩 、 型 上丰 富 园 林 造 景观, 且有利于健身。 如用碎瓷砖铺地, 既可充分利用材
维普资讯
广东建材 20 年第 6 06 期
综合论述
关 于园林工程 中地形微处理 的几点见解
黄炜岸 ( 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 限公司 )
摘 要 :依据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多年从事园林工程的实践经验, 讨论园林绿化中的微地
形处理原则 , 就公共绿地、 居住 区绿化等不 同绿地类型 的微地形处理手法进行探讨 , 出在 园林绿化 提 中一些常见的微地 形的处 理原则
( 李 明,金宇澄. P 2 ) E C总承包模式 的造价 管理.国 际经济合 作, 2 0 ,0 ) 3 — 2 0 6 (2 :94 ( 韩 国华, 3 ) 荆成. 能建筑弱 电项 目管理的思考 . 智 山西建筑 ,03 20,
(3 13 14 O ): 3 — 3


19 — 3 —
【 考 文献 】 参
( 林丹 .建筑 智能化 系统工程 设计 中的监理. 福建 建设科技 , 1 )
2 0 ,0 ) 1- 0 0 1 (4 : 92
3 制定合适的计量支付办法 . 6
智能化工程是优化 设计 、 深化设计、 设备材料供应 与安装一体化的项 目, 与土建、 电安装等专业不 同, 机 其 工程款不适合按照形象进度支付 。 较为合适的方式是分 四个阶段支付 , 即合同签定后支付 1% 0预付款, 0  ̄2% 设 备材料到货后支付 3 % 0 的设备到货款,系统安装 0  ̄4% 调试并验收合格后支付 到 9 % 5 ,其余的在保修期 0  ̄9 %
签定合同。 深化设计评审的主要内容是审定是否符合系 统设计、 招投标文件的技术要求, 并提出具体的优化建 议等,承包商应根据评审意见对设计方案作出修 正, 直 到全部相符。 在深化设计评审中, 要严格控制承包商以各种理由 变更设备选 型和其它关键材料 的品牌、 型号, 若原投标 方案中确实存在没达到技术要求的地方,需要调整设 备、 材料的品牌和型号时, 要经过专家论证和技术部门、 投资控制部门的审批才能变更, 尽可能不要超出原招标 文件推荐 的材料设备清单范围, 防止承包商通过变更设 备材料 的方 式达 到增加 收益 的 目的 。
处理可从水平和垂直 的层 次和 空 间 , 以精 、 巧 形 成 景观精 华 。 微地形景观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 , 以消除建 筑与环境的界限, 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 使建筑、 地形与 绿化景观融为一体, 体现返璞归真、 崇尚自然、 向往 自 然 的心 理 。不 同的绿地 有不 同的微 地 形处理 技 巧 , 下面就 以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为例, 探讨园林绿地微地形处 理技 巧 。
1公 共 绿 地
路堤是联系水与绿地的媒介, 是现代城市中濒水绿 地景观的常见园林地形要素。①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 ( 坡度小于 2 度)采用沙滩、 5 , 石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 缓延伸到水面,再于坡地上种植水生树木过渡到水面 , 打破路堤与水的界面 ; ②把路堤做成 台阶式 , 并把 台阶
关键 词 :园林绿地; 微地形; 处理研究
园林地形是园林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谓的园 林地形就是一定范 围内承载树木、 花草、 水体和园林建 筑等物体的地面。而 “ 园林微地形 ” 是专指一定园林绿 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 。在造园工程 中, 适宜 的微地 形 处理有利 于丰 富造 园要 素 ,形 成景 观层 次 , 达 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根据 园林地形的特 点, 园林绿地可分 自然式、 平板 式、 台阶式、 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 根据其功能对不 同微地形模式提 出以下处理原则: 依附 自然, 体现特征 。 以小见大, 形成精华。 自然是最好的景观, 结合景点的自 然地形、 地势地貌 , 体现 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 切实做到 顺应 自然、 返璞归真、 就地取材、 追求天趣。我们可根据 地形 的高低 、 大小、 比例、 尺度、 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 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依托的基质 。 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 大型草坪或疏林 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 : 在较 小范围, 运用微地形
满后结清 。 这种支付方式既可解决承包商设备材料集中 到货 的资金压力, 又可防止承包商在完成责任前获得超 额利 润 。
4小结
建筑智能化工程由于技术复杂、 承包商参与设计过
程 以及缺乏相关工程管理人员等原因, 使得工程造价管 理显得尤为棘手 , 普遍存在招标准备工作不足、 评标办 法不尽合理、 设计过程造价控制不严等情况 , 针对这些 问题 , 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提 为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 提 供 参考 依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