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隧道有害气体检测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号隧道
有害气体检测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1、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编制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水文地质条件............................................ 错误!未指定书签。
4、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隧道中有害气体....................................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有害气体特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预防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5、施工准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人员准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物资准备......................................... 错误!未指定书签。
6、施工部署............................................. 错误!未指定书签。
6.1隧道施工用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3装渣作业......................................... 错误!未指定书签。
6.4运输............................................ 错误!未指定书签。
6.5隧道通风......................................... 错误!未指定书签。
6.6爆破作业......................................... 错误!未指定书签。
7、有害气体检测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7.1监控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7.2监控方案总述 ..................................... 错误!未指定书签。
7.3有害气体自动检测监控系统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7.4人工检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8、施工控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8.1防治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8.2对爆炸事故的控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处理爆炸事故的一般技术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处理爆炸事故的安全注意事项............................. 错误!未指定书签。
8.3对有害气体突出事故的控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9、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4应急启动........................................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5人员撤离程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6应急终止与现场恢复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号隧道有害气体检测安全专项方案
1、编制依据
⑴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云南省麻柳湾至昭通段高速公路第6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⑵国家高速公路网G85渝昆高速云南省麻柳湾至昭通段高速公路第6合同段《合同设计文件》;
⑶现行国家及公路工程行业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⑷《云南省公路建设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安全管理办法》;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⑹我单位近年来铁路、高速公路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
2、编制原则
1、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建设单位的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证。
2、按照设计图纸,认真阅读和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满足设计标准和设计要求。
3、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严格按照公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和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上级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程办事。
4、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
充分应用“四新”成果,配备精干高效的技术骨干力量和专业化的施工作业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保障作用。
5、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
6、遵循标准化管理原则。
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3、工程概况
2号隧道位于分离式路基段,为小净距隧道。
隧道右线起讫桩号为K24+987~K25+671,全长684m,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25+002~ZK25+660,全长658m。
本隧址区属中山峡谷地貌,中线地面高程1215~1385m,相对高差170m,植被不发育,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隧道进口自然坡角32°~42°,位于岩堆上,出口自然坡角40°~55°,上部发育有危岩体,斜坡稳定性较差。
隧址区麻柳湾端洞口处仅山路通过,昭通端洞口西北侧约50m处有地方道理通过,交通条件较差。
工程地质概况:隧道进出口及洞身地层岩性为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全新统坡积成因(Q4d1)含碎石粉质黏土、更新统坡积成因(Qpd1)块石、碎石,分布不均匀,部分地段基岩出露,隧址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志留系中统大路寨组(S2d)泥质灰岩、中统嘶风崖组(S2s)泥灰岩、灰岩、粉砂岩、粉砂岩夹砂质页岩及奥陶系上统(O3)泥灰岩等。
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地表水主要进出口斜坡段大气降水顺坡面产生的面流,水量不大。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中孔隙水及基岩中得裂隙水。
隧址麻柳湾端洞口所在斜坡地段广泛分布有块石,孔隙主要赋存与块石层孔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多在沟谷底部以下降泉形式排泄。
隧址区泥灰岩、泥质灰岩及泥岩等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含少量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冲沟等低洼部位以地下径流形式排泄;斜坡部位以沿裂隙渗流形式或地形切割排出地表。
勘察期间,钻孔未揭露到地下水。
本隧道为越岭隧道,本次勘察钻孔均未揭露到地下水,钻孔上部漏水较严重,进行水文地质实验为能成功,本隧道洞口地段未见赋水构造和地表水体通过,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故采用《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推荐的降水入渗法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
4、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4.1隧道中有害气体
隧道中有害气体主要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和数量不等的重烃以及微量的稀有气体等,但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俗称沼气),占80%~90%。
沼气无色、无味、无毒,难溶于水,比空气轻,遇火即燃烧或爆炸。
4.2有害气体特性
爆炸性
有害气体本身是不会自燃和爆炸的,但当和空气(氧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并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火源,才会燃烧和发生爆炸。
渗透性
有害气体的渗透性极高,扩散速度快,其扩散性较空气高1.6倍,容易透过裂隙发达、结构松
散的岩石或煤层,渗透到隧道开挖空间里。
不稳定性
有害气体在围岩中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在。
两种状态的有害气体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动平衡中,当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变化时,平衡就被打破。
压力升高温度降低时,部分有害气体将由游离状态转化为吸着状态,反之,压力降温度升时,又会有部分有害气体由吸着状态转化为游离状态。
窒息性
有害气体是无毒、无色、无味的,但不适合呼吸。
有害气体浓度升高,空气中氧气浓度急剧下降,会引起人员窒息。
4.3预防措施
1、加强洞内通风
1号隧道所用的通风机共三档,最高档为三档,功率为110KW×2,保证24小时洞内通风,风带接至距离掌子面60m处,确保掌子面风速控制在1m/s~3m/s之间,确保洞内空气清新。
每次爆破后必须在最大风速情况下通风20min以上后人员才可进洞开展监控及其作业。
2、浓度监控
每次爆破后及其作业过程中安排专人对洞内气体浓度进行监控,为了确保监控数据的准确性我项目部专门进场一台INDUSTRIAL/SCIENTIFICM40型多功能有害气体检测仪、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AZJ-2000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三套设备,对1号隧道洞内的有害气体进行监控检测。
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固定于距离掌子面20m处,进行长期监测;INDUSTRIAL/SCIENTIFICM40型多功能有害气体检测仪和AZJ-2000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由洞内专职安全员随身携带。
正常作业过程中在前一个月内,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填入1号隧道有毒有害气体监控量测数据记录表,如下表:
一次。
3、身体防护
洞内作业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穿戴易产生静电的尼龙衣物进洞作业。
4、手防护
戴作业防护手套。
5、眼镜防护
一般不需要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6、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7、气体燃爆防护
⑴洞内禁止吸烟;
⑵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汽油运到洞内;
⑶任何汽油动力设备都不允许放在隧道内或在隧道内使用;
⑷对洞内的所有线路及照明设施进行改造,所有电缆采用阻燃、防爆电缆。
5、施工准备
5.1人员准备
1号隧道设专职安全员一人,有害气体检测人员两人。
有害气体检测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隧道内有害气体进行24小时不间断检测。
5.2物资准备
有害气体检测设备:INDUSTRIAL/SCIENTIFICM40型多功能有害气体检测仪一台;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一台;AZJ-2000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一台。
隧道内的电气设备和作业机械均使用矿用防爆型。
隧道内,对固定敷设的电缆、照明、通信、信号采用防爆型,使用煤矿安全炸药和毫秒电雷管。
隧道内爆破作业使用煤矿安全炸药和毫秒电雷管。
煤矿安全炸药加入了食盐作消焰剂,能吸收热量,降低爆炸气体的温度,削弱有害气体与氧的连续反应,安全性高;但其爆力和猛度只相当于一般岩石铵锑炸药的80%。
毫秒电雷管总延期时间不能超过130ms,只能选用到5段,难以满足隧道大断面的施工要求。
在隧道内掘进时,当洞内有害气体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浓度达到0.5%时再使用煤矿安全炸药和毫秒电雷管。
而不必提前使用,这样做,既保证安全,使煤矿安全炸药和毫秒电雷管的使用更具针对性,又使煤矿安全炸药和毫秒电雷管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因素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根据有害气体爆炸的处理方案,要备有随时能调动投入施工的机械设备和各种必须材料,详见下表。
应急物资、设备
6
1号隧道施工管理,要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方针,施工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在此方针的基础上做到科学、简便、严密、系统。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意
识,做到不安全不施工。
建设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施工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1)对所有现场作业管理人员进行防治有害气体及防突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有害气体突出预兆、预防突出的基本知识。
(2)隧道左右线掌子面坚持先探后掘,掌握有害气体赋存情况,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
(3)严格放炮管理,使用一号岩石乳化炸药炸药,使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总延期不超过130毫秒,炮眼封泥符合规程要求。
放炮前将所有人员全部撤出隧道,起爆点设在隧道口处两侧不小于30米处。
(4)严格电器管理,隧道内所有电器设备、机械设备的选用必须是矿用防爆型,且有安全标志。
(5)严禁隧道内明火作业,严禁携带烟草及点火物品进入隧道。
洞口20米范围内严禁明火。
(6)严禁穿化纤衣服进入隧道。
(7)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及应急救援物质。
(8)加强顶板管理,坚持敲帮问顶,及时清除浮渣,对松散体及时进行注浆固结,以防倾出造成垮帮垮顶。
(9)加强洞内外联系,安装防爆电话。
(10)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有害气体地层地段施工管理领导小组,全面指挥该地段的安全施工和施工管理工作。
(11)工作人员进入隧道前,必须进行登记和接受洞口值班人员进入隧道前,必须进行登记和接受洞口值班人员的检查,不准将火柴、打火机、损坏的烊灯及其它易燃物品带入洞内。
(12)建立安全施工的各项作业管理制度,细化到每个工序,每一作业程序,做到全过程标准化。
使之作业人员有章可循,不给违章者留下一点空隙。
6.1隧道施工用电
隧道有害气体监控系统联锁控制
根据相关规定,隧道施工洞内供电必须做到“三专”“两闭锁”即: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供电线路,浓度超标时与供电的闭锁及压入式通风的风机与洞内供电的闭锁。
因此,通风机和开挖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与有害气体监控系统进行风电、瓦电闭锁,当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应能立即自动切断局部通风机供风区段的一切电源。
接地保护系统
根据规定,隧道内的配电变压器严禁中性点直接接地。
严禁由洞外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隧道供电。
隧道必须采用独立的接地保护系统。
专用保护接地线不允许断线且不允许安装任何开关,洞内36V以上的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都必须与专用保护接地线可靠连接,其接地网上任何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2Ω。
设置检漏继电器
低压馈电线路上,必须装设能自动切断漏电线路的检漏装置。
(1)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至开关箱设置两级捡漏继电器,两级检漏继电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2)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3)检漏继电器应装设在总电源隔爆断路器的负荷侧和分路隔爆开关的负荷侧。
(4)检漏继电器的选择应符合先行国家标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6829和《漏电保护器安全和运行的要求》GB13955的规定,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5)与总电源隔爆断路器配合的的捡漏继电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
防雷接地
为了防止雷电波及隧道内引起有害气体爆炸,所有进洞线路,包括动力电缆、照明电缆、有害气体监控系统电缆及通信电缆均需在洞口安装避雷器。
因此,在各种电缆向洞内敷设时,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安装与其相配套的氧化锌避雷器,洞口的防雷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欧姆且要定期检查测试。
进洞的其它风、水管线也必须在洞口处与专用保护接地极进行连接,以防雷电和静电传入洞内。
备用电源
根据有关规定,隧道主供电配置两套电源,隧道内采用双电源线路,其电源线上不得分接隧道以外的任何负载。
为保证隧道通风、照明及监测系统等一级负荷供电,在公用电网停电10分钟内,启动发电机组供给一级负荷用电。
电气设备防爆性能的检查与处置
(1)各种电气设备和施工机械的防爆安全性能,必须经专职人员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进洞使用。
(2)防爆性能失效的电气设备,应立即处理或更换。
(3)非专职电气值班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电气操作必须使用专用工具。
隧道内低压动力电缆的选用
(1)固定敷设的电缆采用铠装聚氯乙烯电缆或不延燃橡套电缆;
(2)移动式或手持式电气设备的电缆,应采用专用的不延燃橡套电缆;
(3)开挖面的电缆必须采用铜芯。
(4)隧道内固定敷设的照明、通信、信号和控制用的电缆应采用不延燃橡套电缆或矿用塑料电缆。
(5)各种电缆的连接应使用与其载流量相应的隔爆接线盒,严禁直接连接。
电缆的敷设
(1)照明电缆及灯使用钢索悬挂。
(2)电缆应悬挂点间的距离,在正洞、平行导坑内不得大于3m。
(3)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同一侧时,其间距应大于0.1m。
高压与高压、低压与低压电缆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05m。
(4)洞内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必须使用与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相符合的防爆型的连接盒。
电缆芯线必须使用齿形压线板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连接。
隧道照明灯具的选用
(1)已衬砌地段的固定照明灯具,可采用防爆照明灯。
(2)开挖工作面附近的固定照明灯具,必须采用矿用防爆照明灯。
(3)移动照明必须使用矿灯。
使用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任何损害的电压。
因此,在洞内各种平台上和未施做二衬地段使用36V安全电压的隔爆照明器。
成洞地段的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和信号装置的额定供电电压使用220V;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使用36V。
洞内电气设备的设置
(1)配电系统设置总隔爆开关、分隔爆开关、单台设备的隔爆开关,实行三级配电。
设置配电系统应使三相负荷平衡。
220V或380V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380V三相四线系统或单相照明线路电流大于30A时,应采用220/380V三相四线制供电。
(2)动力隔爆开关与照明隔爆开关分别设置,照明线路接线要接在动力隔爆开关的上侧。
(3)总隔爆开关应设置在靠近电源区域,分隔爆开关设置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分隔爆开关与单台设备的隔爆开关的距离不得超过30m,隔爆开关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m。
(4)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隔爆开关,禁止用同一个隔爆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5)隔爆开关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侵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
否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处理。
隔爆开关周围应有足够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其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6)隔爆开关要放置在洞内其它机械设备不易碰撞的地方,要设立警示标记或警示灯。
电工及用电人员要求
(1)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和有害气体隧道安全施工专项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其他用电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2)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
电工的技术水平与技能必须与隧道电气设备的技术复杂性相适应,且必须经过本隧道用电安全专项培训,熟悉所使用的各种防爆配电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故障处理方法。
(3)各类用电人员应掌握有害气体隧道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应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严紧设备带“缺陷”运转。
b保管和维护所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c暂时停用设备的隔爆开关必须分断电源侧隔离开关,并应上锁。
d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
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1)必须具有电气系统接线图,隔爆开关应有名称、用途和分路标记。
(2)隔爆开关应由专人负责。
(3)隔爆开关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
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
检查、维修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并应做检查、维修工作记录。
(4)对隔爆开关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写有“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5)隔爆开关必须按照下列顺序操作:
送电操作顺序为:总隔爆开关→分隔爆开关→设备隔爆开关。
停电操作顺序为:设备隔爆开关→分隔爆开关→总隔爆开关。
但出现电气故障的紧急情况时可除外。
(6)施工现场停止作业1小时以上时,应将动力隔爆开关断电上锁。
(7)隔爆开关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
(8)隔爆开关内不得随意挂接其他用电设备。
(9)隔爆开关内的电器配置和接线严禁随意改动。
熔断器的熔体更换时,严禁用不符合原规格的熔体代替。
捡漏继电器每天使用前应启动漏电试验按钮试跳一次,试跳不正常时严禁继续使用。
(10)隔爆开关的进线和出线严禁承受外力,严禁与金属尖锐断口、强腐蚀介质和易燃易爆物
接触。
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1)建立有害气体隧道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隧道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
从隧道临时用电工程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捡漏继电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4)建立电气维修制度
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5)建立工程拆除制度
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
(6)建立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
设备与安全管理部门要按照隧道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7)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
对隧道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
(8)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
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隧道用电安全教育和考核,主要内容包括《矿山供电与井下照明实用技术全书》、《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6.2装渣与运输
2号隧道进口正洞采用无轨运输,无轨运输的所有车辆、机械设备必须经过有资质的改装单位进行防爆改装,并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有轨运输的车辆、机械设备必须全部采用防爆设备。
1.针对非防爆型设备的诱爆源,对设备进行防爆改装,其防爆改
造点要从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两方面着手:
(l)排气温度不超过70℃。
为了控制排气温度低于70℃,在排气管处安装废气处理箱,废气处理箱出口安装阻火器以消除排气火花;水箱水位下降设定值和机体表面温度不超过150℃;
(2)电器系统采用防爆装置,发电机改装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隔爆型发电机;启动系统采用防爆装置,起动机改装为隔爆型起动机;防爆柴油机采用低水位报警和温度过高报警;将蓄电池更换为免维护电瓶,电路中接线处各种操纵开关均安装在隔爆箱内;照明设备均采用防爆产品;驾驶室配置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器;排气系统中一氧化碳、氮气化物含量不超过国家设定排放标准,改装柴油机防爆系列符合按照国家柴油机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标准。
2.现场要有交通指示标志,交通频繁的交叉路口,应设指挥;危险地区,要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牌,夜间设红灯示警。
3.出碴所有设备必须贴有安全反光纸。
设备灯具、制动等机械性能必须完善良好。
4.出碴全过程必须严格听从检查员、安全员统一指挥。
5.进洞前必须主动进行安全检查,严格按照有害气体隧道相关管理办法执行,严禁携带香烟、打火机、手机等物品进入有害气体隧道。
6.隧道出碴汽车严格遵循隧道允许速度控制车速:成洞地段且交通状况比较良好的地段不超过15km/h、一般地段严禁超过5km/h、错车时严禁超过5km/h。
7.出碴所有司机严格遵循安全员和瓦检人员的安全统一指挥。
严禁野蛮作业现象。
8.出碴地段出现粉尘较为严重时,应停止作业,加强通风和洒水降尘。
9.所有作业人员应时常观察隧道作业地段相关情况,主要是观测隧道拱顶侧壁有无掉快和坍塌征兆。
及时消除隧道坍塌掉快等安全隐患。
10.隧道内严禁进行车辆及出碴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
如果确实
需要维修设备时,必须经过安全员批准,并停止出碴作业。
11.运碴车辆过往行人地段必须减速行驶,并观测地面作业人员
的情况;过往隧道栈桥时,应鸣笛警示在栈桥附近作业人员的安全;监督并严格执行观测制度,过往栈桥时,栈桥下方严禁作业。
12.卸渣场必须有专人指挥倒车,夜间必须有照明灯具和手提灯
作为安全指示。
13.作业完毕应将汽车、挖机、装载机等出碴设备清理干净,并
统一停放整齐。
6.3装渣作业
隧道装渣使用挖掘机,拉渣车辆为自卸式翻斗车,防护措施:
⑴洞内装渣作业的人员、机械及车辆听从统一指挥。
运输车辆的制动性必须有效可靠。
⑵机械装渣时,确保隧道断面尺寸满足装渣机械安全限界,并符合下列要求:装渣不准高于车厢;装渣机与运渣车之间不准有人;为确保运渣车就位良好和安全进出,派专人指挥。
⑶装渣作业时采用湿式作业,以免机械牙齿与岩层接触时产生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