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五四学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新洲区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五四学制)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9分) (共19题;共19分)
1. (1分)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连线前后关系不正确的是()
A . 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B . 回收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C . 发展太阳能—开发清洁能源
D . 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2. (1分)(2019·莘县模拟) 我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离不开化学工业的发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衣,服装面料中,常含有多种化学合成纤维
B . 食,粮食生产中,应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
C . 住,建筑工业中,常采用钢筋水泥等天然材料
D . 行,汽车飞机中,多使用从石油中分离出的燃料
3. (1分)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 . 产生耀眼的白光
B . 放出大量的热
C . 生成白色固体
D . 镁带消失
4. (1分)(2016·三明) 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百炼成钢
B . 火树银花
C . 铁杵磨针
D . 火上浇油
5. (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木材制成桌椅
B . 活性炭吸附家装异味
C . 轮胎受热爆炸
D . 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6. (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汽油挥发
B . 冰雪融化
C . 铁生锈
D . 液化空气
7. (1分)(2017·宜城模拟)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汽油挥发
B . 小麦磨成面粉
C . 木材燃烧
D . 石蜡受热熔化
8. (1分)材料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古人不必经历化学变化就能获取的材料是
A . 石料
B . 铜
C . 铁
D . 陶瓷
9. (1分) (2016九上·北京月考) 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甲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 猜想和假设
B . 提出问题
C . 制定计划
D . 结论
10. (1分)(2017·望谟)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剩余药品放回原瓶
B . 稀释浓硫酸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 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11. (1分) (2016九上·富顺期中)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点燃酒精灯
B . 读出液体的体积
C . 滴加液体
D . 过滤
12. (1分) (2017九上·围场期末) 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 用滴管滴液
B . 加热液体
C . 向试管加固体
D . 熄灭酒精灯
13. (1分) (2017九上·甘肃期中)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取用固体粉末
B . 熄灭酒精灯
C . 检查气密性
D . 连接仪器
14. (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稀释浓硫酸
B . 加热液体
C . 读液体体积
D . 取用固体粉末
15. (1分) (2015九上·博白期末)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 . 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C . 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挤压,后伸入液体内取液
D . 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药品,后放砝码
16. (1分)对化学仪器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仪器密封性.下列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A . 广口瓶
B . 滴瓶
C . 集气瓶
D . 试管
17. (1分) (2018九上·永定期末)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镁燃烧发出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
B . 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C . 液氧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D . 铝合金密度小且强度高,可用于制造飞机部件
18. (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稀释浓硫酸时,在量筒中先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缓缓倒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B .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C . 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D . 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
19. (1分) (2018八下·汽开区期中) 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 . 中子数
B . 电子数
C . 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 . 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二、填空题(5分) (共2题;共5分)
20. (2分)(2017·顺义模拟) 碳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检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电石的主要成分碳化钙(CaC2),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放出热量,生成乙炔(C2H2)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其剥离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就像我们将写错的字用胶条从纸上粘下来一样。
石墨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右图),图中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
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
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
关于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B . 石墨烯由碳原子组成
C . 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连接四个六元环
D . 石墨的导电性比银强
21. (3分)物质变化的奥秘
现有下列变化:①镁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②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③给水通直流电;④植物的光合作用;
⑤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变化中,写出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在上述变化中,属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是(填序号)________;
(3)现有下列选项:
a.原子的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分子的数目;e.元素的化合价.
在变化②中,不变的是(填序号)________ .
三、实验题(15分) (共4题;共15分)
22. (4分) (2018九上·兴化期末)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②硅原子________,③氮分子________,
④亚铁离子________,⑤铵根________,⑥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2)在实验室配制50g 5%氯化钠溶液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过程的步骤是:计算、称取、量取、溶解、________。
②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A.添加氯化钠 B.减少氯化钠 C.调节平衡螺母 D.添加砝码
③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或“>”)5%。
④在溶解步骤中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23. (4分)某同学设计了下图用于制取氢气的装置,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
① 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⑥________
(2)试管中选用的最佳药品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指出图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 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4. (4分) (2019九上·郑州期末) 给物质加热是实验室最某本的实验操作,请回答: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注意哪些事项?(写出2条)________、________
(2)出1条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注意的事项。
[回答与(1)不同之处] ________
25. (3分) (2018九上·岳池期末)
(1)实验室里的药品许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为了保证安全,应做到“三个不能”:
①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特别是气体);
②不能________;
③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2)不慎碰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填序号);
A . 用嘴吹灭
B . 用书扇灭
C . 用灯帽盖灭
D . 用湿抹布扑灭
(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 . 把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B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水槽内装满水
C . 试剂用完后,将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D . 用药匙取用氯酸钾后,再用同一药匙直接取用二氧化锰粉末
四、实验与探究(11分) (共2题;共6分)
26. (2分)(2019·辽阳) 某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即使实验现象相同,其变化的实质也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在集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
实验Ⅱ: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现象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________(填“左高右低”
或“左低右高”)现象,其中实验Ⅰ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Ⅱ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归纳总结)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________。
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
步骤2:为进一步得出准确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面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⑴将步骤1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白色固体中含有________
⑵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27. (4分) (2018九上·苏州期末)
(1)【探究一】
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________的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
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________,否定了小明的想法。
从而认为蜡烛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________,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2)【探究二】
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可燃物——蜡蒸气,使蜡烛熄灭。
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查阅
资料: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1000℃;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实验1: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2: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面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分析、讨论】
①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1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________法。
(4)【拓展应用】下列生产生活中灭火方式与上述实验灭火原理一致的是()
A . 消防用大功率风力灭火机灭火
B . 用干冰灭火
C . 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的火
D . 用水灭火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9分) (共19题;共19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二、填空题(5分) (共2题;共5分)
20-1、
20-2、
20-3、
21-1、
三、实验题(15分) (共4题;共15分) 22-1、
22-2、
23-1、
23-2、
23-3、
24-1、
24-2、
25-1、
25-2、
25-3、
四、实验与探究(11分) (共2题;共6分)
26-1、
27-1、
27-2、
27-3、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