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对子辈就业地位获取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对子辈就业地位获取的影响分析
在市场机制作用有增无已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也不断进行调整。

虽然远离了子女顶替制度,但中国子辈就业地位的获取同时由后致性因素和先赋性因素两方面决定。

在家庭观念较强的中国,子辈就业地位获取在含有求职者自身能力素质竞争成分的同时,也暗含了家庭社会资源竞争的成分,这无疑是与和谐社会公平性要求相悖。

本文主要研究子辈在追逐更高就业地位的“竞赛”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子辈的就业地位应该如何较为全面地衡量和排序;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就业地位获得在代际间是否还存在承袭作用;先赋性因素对子辈就业地位获得是否具有显著影响;自致性因素对子辈就业地位获得的作用如何;伴随时间推移与市场经济进程,各因素对就业地位和社会阶层所造成的影响是否产生变化。

本文根据社会公平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和社会流动理论,运用世代分析研究的思想,从中微观层面研究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对子辈就业地位获取的影响,重点研究先赋性因素中父辈社会资源成分对子辈就业地位获取的作用。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初步了解子辈就业地位获取相关研究,对比研究前人研究观点,展开初步论证,分析可能的研究结论;利用CHNS数据库1989年、2000年、2011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数据筛选与配对,选取代表子辈就业地位和各类影响因素的指标变量,通过理论分析讨论影响和代表子辈就业地位的各类因素,对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了解实证分析数据的一般状况;根据一定标准,对变量进行分组并按等级排序,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变量权重,运用权重系数生成综合得分并依此确定就业地位等级。

在世代分析的思想下,运用综合变量与影响因素变量构造多元有序Probit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与影响程度,找出影响子辈就业地位获取的重要因素,并进行边际效应分析与概率预测分析;运用实验设计思想,针对父辈社会资源因素进行影响分解,了解因素等级差异和人群特征差异对子辈就业地位获取的影响;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判断影响子辈就业地位获取的重要因素,找出问题和原因,提出增加就业地位流动与提升就业公平的政策建议。

本文认为子辈就业地位应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维度进行衡量,并可以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排序。

影响因素可分为先赋性因素和后致性因素两类,先赋性因素可分为父辈社会资源成分和非父辈社会资源成分,父辈社会资源成分又可分解为等级因素和人群特征两部分影响。

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就业地位代际承袭不再明显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隐性的代际承袭作用,但承袭作用有所减弱。

承袭作用的存在说明父辈社会资源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其对市场分割具有明显作用。

子辈受教育程度与子辈工作时间均具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后致性因素在就业地位获取中能够发挥一定作用。

伴随着世代的推移与市场经济进程,各因素对子辈就业地位获取的影响显著性是发生变化的,显著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断变化,表现为先赋性因素中的优势作用在减弱,后致性因素中的优势作用在增强,而各类因素中的劣势作用均在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