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物质有三个原子
B .该反应共有三种氧化物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之比为17:16
D .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1
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 .用碘水区别淀粉和蔗糖
C .用酚酞试液区别盐酸和食盐水
D .用点燃法区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3.如下图所示的“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标签受损 B .不会产生氧气 C .灯内酒精挥发 D .读数不正确
4.下列变化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碳酸钙−−−→高温氧化钙+二氧化碳
B .铝+氧气 −−→氧化铝
C .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D ..氧化铝 −−−
→通电铝+氧气
5.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正确的是()
A.3H2O:3个水分子中共含有2个氢原子
B.O2-: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C.2O:2个氧元素
D.MgO:氧化镁的化合价为-2价
6.通过学习你认为碳单质和一氧化碳都具有的相似的化学性质是()
A.可燃性、氧化性
B.氧化性、毒性
C.毒性、还原性
D.可燃性、还原性
7.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蒸馏水C.金刚石D.氧气
8.物质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9.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空气液化B.铁生锈C.食物变质D.光合作用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部分结冰的蒸馏水B.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C.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D.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
11.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12.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变化,变化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活性炭用于吸附杂质
C.用液氮产生低温D.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
14.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考方法,以下四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保持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是分子D.分解反应生成了多种物质,则生成了多种物质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15.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B.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二氧化锰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铜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放在试管中加热:
(1)图中酒精灯上加一金属网罩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加热的试管里的粉末变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某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所示。

为测定此盐中钙元素的含量,取10 g 这种盐进行检测,测得其中含有碳酸钙(CaCO3)0.3 g。

(2) ~ (5)小题请写出计算过程。

(1)该食盐同时是加碘盐,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碘______(填“单质”或“元素”或“分子”)。

(2)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
(3)碳酸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
(4)计算0.3 g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加钙食盐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并判断是否符合标签说明
_________________。

18.(8分)维生素C (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他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维生素C (C6H8O6)是由____种元素组成;
(2)维生素C (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
(3)维生素C (C6H8O6)中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
(4)维生素C (C6H8O6)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精确至0.1%)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Na、Cl
B O、S
C F、Cl
D Al、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4)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

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NO和O2
B CO和N2
C SO3和CO2
D PO43-和SO42-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D
【解题分析】
由反应粒子微观示意图可知:2H2S+3O2一定条件
2H2O+2SO2
【题目详解】
A、甲物质是硫化氢(H2S),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故选项
错误。

B、由反应粒子微观示意图可知:2H2S+3O2一定条件
2H2O+2SO2;该反应中只有水
和二氧化硫两种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2×18):(3×32)=3:8;故选项错误。

D、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2=1:1;故选项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
注意:分子数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2、C
【解题分析】
A、硬水遇到肥皂水时产生的泡沫较少,而软水正好相反,故此选项正确.
B、淀粉遇碘变蓝色,葡萄糖遇碘无现象,故此选项错误.
C、盐酸呈酸性遇酚酞无现象,食盐水呈中性遇酚酞无现象,故此选项正确.
D、燃烧时有石蜡状油滴滴落.并有蜡烛燃烧时的气味,是无毒的聚乙烯薄膜;若不易燃烧,离火即熄灭,火焰呈绿色为聚氯乙烯薄膜塑料袋,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C
3、B
【解题分析】
A、倾倒液体时,标签不向着手心,会造成残液流下腐蚀标签,选项正确;
B、加热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会造成水分倒流使试管受热不均发生炸裂,选项错误;
C、熄灭酒精灯后不及时盖上灯帽,会造成酒精挥发,选项正确;
D、俯视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读数会大于实际值,造成读数不准确,选项正确,故选B。

【题目点拨】
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C
【解题分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题目详解】
A.碳酸钙−−−→
高温氧化钙+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铝+氧气−−→氧化铝,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点燃二氧化碳+水,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此选项符C.甲烷+氧气−−−−→
合题意;
通电铝+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铝−−−→
故选C。

5、B
【解题分析】
A、3H2O中的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故错误;
B、O2-中的2表示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正确;
C、2O表示2个氧原子,元素只能讲种类不能将个数,故错误;
D、MgO中镁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错误。

故选B。

6、D
【解题分析】
A、碳单质和一氧化碳都没有氧化性;故选项错误。

B、碳单质和一氧化碳都没有氧化性,且碳单质没有毒性;故选项错误。

C、碳单质没有毒性;故选项错误。

D、碳单质和一氧化碳都有还原性,且都能燃烧,具有可燃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A
【解题分析】A.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 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C. 金刚石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D.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选A
8、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正确。

故选D
考点: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

9、A
【解题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题目详解】
A、空气液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铁生锈生成氧化铁,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食物变质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变化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A,故选A。

【题目点拨】
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10、A
【解题分析】
A、部分结冰的蒸馏水中只有水,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B 错误;
C、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中有氦、氖、氩、氪、氙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C 错误;
D、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11、B
【解题分析】
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含量降低,故曲线①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故错误;
B、反应后有一氧化碳生成,故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反应,故正确;
C、蜡烛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故错误;
D、当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蜡烛就熄灭,故错误。

故选B。

12、C
【解题分析】
A、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选项错误;
B、该反应后只有一种新分子生成,即生成物只有一种,选项错误;
C、由图知,反应中两种分子参加反应生成了一种新分子,即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是不同的,选项错误,故选C。

13、A
【解题分析】
A、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正确;
B、活性炭用于吸附杂质,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
故错误;
C、用液氮产生低温环境,利用的是液氮汽化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D、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充电后呈现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4、B
【解题分析】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错误;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故B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但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不一定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离子,故C错误;
D、分解反应生成了多种物质,但生成了多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分解反应,如石蜡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错误。

故选B。

【题目点拨】
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15、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此装置中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反应物应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
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应选用给固体加热装置,故错误;
B、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
C、过氧化氢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用固液常温型;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正确.
D、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和稀硫酸不反应,不能用来制取氢气,故错误;
故选C.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点评: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可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不易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集中火焰提高温度红色C+2CuO 高温
2Cu+CO2↑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解题分析】
(1)酒精灯火焰加上网罩后火焰会集中,从而提高了火焰的温度,故填: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反应完成后,把被加热的试管里的粉末倒出,可以看到有红色的铜,是由于木炭
还原氧化铜生成了红色的铜,化学方程式为:C+2CuO 高温
2Cu+CO2↑;故填:红色;
C+2CuO 高温
2Cu+CO2↑;
(3)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
2═CaCO3↓+H2O;故填: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元素100 5:6 0.12g 1.2% 符合标签要求
【解题分析】
(1)加碘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2)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故填:100。

(3)碳酸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40:(16×3)=5:6;故填:5:6。

(4)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00×100%=40%;0.3g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是0.3g×40%=0.12g;故填:0.12g。

(5)10g 该食盐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12g/10g×100%=1.2%
答:此加钙食盐中钙元素含量在0.5%和1.3%之间,符合标签要求。

18、317672:8:96(或9:1:12)18.3﹪
【解题分析】
(1)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故由3种元素组成;
(2)维生素C (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6=176;
(3)维生素C (C6H8O6)中各元素的质量比=12×6:1×8:16×6=72:8:96=9:1:12;(4)维生素C (C6H8O6)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8.3%。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BC 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Al2O3. S2-BD 【解题分析】
(1)
A、Na和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O和S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F和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Al和Ar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故填:BC;
(2)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
故填: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O元素,Al元素显正价,故氧元素在该化合物中显-2价,故这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4)当x-y=8时,说明带有的是2个单位的负电荷,y=8,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故是硫离子,故填:S2-;
(5)A.NO和O2的原子数都是2,电子数分别是15和16,不属于等电子体;B.CO和N2的原子数都是2,电子数都是14,属于等电子体;
C.SO3和CO2的原子数和电子数都不同,不属于等电子体;
D.PO43-和SO42-的原子个数和电子个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

故选: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