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文教学充满现实生活的味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古诗文教学充满现实生活的味道
作者:邵海霞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年第11期
【摘要】总之,在古诗文教学时,我们同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使教学生活化,这样才能很好地避免和修正传统教学中的只重知识不重过程的缺点,最终使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古诗文的学习,不断得到自我调节,不断得到更新发展。

从而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生活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所以,在小学语文“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加强其与当今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协调和谐的发展。

我们一定要纠正我们的错误认识:学习古诗文,只是语文课上的事情,应是学生的事情;只有在语文课上,才有学习古诗的时空。

事实上,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应当充满现实生活的味道,让学生通俗易懂。

一、创设符合文意的情境,生活化“学”古诗文
过去的古诗文教学,我们的广大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通过题海战术去训练学生。

完全是在“教”古诗文,而不是学生在“学”古诗文,没有把教师和学生当成学习的共同体,致使古诗文的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之一。

因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走古诗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其回归当今的实际生活,返璞归真。

其实不仅是教材中的故事,就是教材之外的,都是作者有感于其当时的社会现实或生活而触发的感叹与感激,所以,我们凭借课堂这个平台,实施古诗文生活化教学,加强与生活的沟通,使其贴近现实。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脑海里把文字信息还原成客观事件或事物,获取个体主观感受的过程。

其实,通览教材的古诗文,不难发现它们都记载着作者一定的生活气息。

所以,我们应当给学生提供一种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让他们在熟悉或可想象的背景下学习古诗文,才是最有效的。

事实上,有些古诗文的诗境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造成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创设情境再现作者生活场记和文本所描绘的场景,使其耳闻目染,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效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通畅地学习、理解和领悟文本。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内驱力”。

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而表演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故事,回归生活的真实,就更加乐此不疲了。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利用学生爱表演的天性,让学生在兴趣这一前提下進行说话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所以,我们教师也可编辑剧目,让学生自演自悟,这样则可把“遥远”的文字和文本直接变成生动、具体的舞台动作展示在学生群体的面前,提升他们对知识的领悟。

二、让古诗文的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回到它本来的轨道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所以,作为语文教学的分支之——古诗文的教学,也应该有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

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

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生活的,语文学习的形式也必须是生活的。

我们要组织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体验和感悟生活。

在设计、组织、探究和研究等系列活动中发展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如在语文活动课,教学“春雪”(韩愈)和“春日”(朱熹)时,我让学生联系初春的景象,联系冬天的白雪和我们农村中碧绿的麦叶上覆盖着茫茫白雪的情景,想象人们盼春的心情;再想象春光明媚的日子,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心情,想象作者的心情,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与作者和文本产生共鸣。

这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联系古诗文,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

三、在生活中学古诗文,在学古诗文中愉快的生活
任何知识和文学,它们的起源都来自于生活和所处社会现实的酝酿。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学问,因此,作为实施新课改的教师应当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挖掘生活与古诗文教学的链接点和交集部,使生活和社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旁证教材。

首先,结合学校的具体生活和学生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习和领悟古诗文。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必备的语文知识,也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能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

如,教学《劝学》(颜真卿)这篇古诗时,我让学生通过所学、所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经历,谈谈我们该怎么学习?怎么发奋?就这样,较好地触动了学生珍惜时光发奋图强的强烈意念。

其次,结合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古诗文。

父母是学生人生的首任老师,“家”是学生的启蒙学校。

在家里,孩子们也能获得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知识。

我们可以抓住每个学生的家庭特点巧妙设计古诗文教学。

如教学《锄禾》时,我先布置学生预习、背诵,要求他们背诵给父母或其他长辈听,让家长指点他们,使他们在自己家里就受到珍惜粮食和尊重劳动的教育等等。

总之,在古诗文教学时,我们同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使教学生活化,这样才能很好地避免和修正传统教学中的只重知识不重过程的缺点,最终使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古诗文的学习,不断得到自我调节,不断得到更新发展。

从而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龙大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