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
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
第一课时拒绝战争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战争的残酷与罪恶,激发学生拒绝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能力目标:认识战争的残酷性,理解人们关于和平的渴望。
知识目标:明白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因为只有充分认识战争的危害才能激发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培养拒绝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出示两组分别反映和平环境和战争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哪种生活场景?观看图片后,你有何感想?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以下问题,教师进行总结,继而导入课题。
通过观看两组图片,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对比,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和平的美好、战争的残酷,从而为本课的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方式二:播放2017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大伙一起放飞和平鸽的一幕,最后课件定格在舞台中央的和平鸽,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透过奥运会开幕式那个情节的设计,你能想到什么?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教师继而小结并由此导入课题。
通过这段视频的播放,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尽管大伙的肤色不同、年龄不同,然而那一份向往美好与和平的愿望却是人同此心。
2、第一层次: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由“南京大屠杀”引入本层次教学,通过相关图片以及数字的出示,引导学生思考:由这些图片和数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进入本层次教学,共同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
方式一:教师通过出示数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分别让学生来感受战争在生命家园、财产经济、环境资源生存三个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让学生充分感知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损害;造成巨大财产损失、严峻妨碍经济进展;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健康。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辅之以大量的数字、图片等资料,呈现给学生们一个真实的战争场面,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感受战争的残酷性。
在讲述战争对儿童的损害时,通过节选《安妮日记》中的部分篇章,借以了解战争对无辜儿童的摧残。
不管是从生命健康或是心灵方面,儿童基本上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安妮日记》的运用,是从同龄人的角度讲述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创伤,使学生对此环节的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方式二:让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假设干小组,分别从经济损失、环境破坏、残害生命、精神创伤等角度进行相关资料的展示,并共同交流,在教师的点拨带领下进而感受战争所带来的危害,理解战争的残酷性。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搜集资料、展示交流资料的过程中深刻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
2、第二层次:不要战争,停止战争
在音乐《和平颂》的背景下,由学生齐声诵读《和平鸽》〔参见教科书第131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
本层次属于过渡性内容,承上启下,无需过渡展开。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反映和平环境和战争环境的一组图片。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和平与战争环境的强烈对比,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和平的美好、战争的残酷。
2、2017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节选〕。
课件使用目的:在全球共同瞩目的盛会上,和平鸽的放飞,通过这段视频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拒绝战争、向往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
3、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当今世界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的图片、文字以及数据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在分析战争给世界和人类带来的灾难时,能够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料增强直观的感受。
4、《安妮日记》的文字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同龄人的笔记来感受战争带给儿童的创伤,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少年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第二课时热爱和平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生活的情感,体会和平生活对人类的宝贵。
能力目标:理解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采取措施的重要作用。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不懈努力,明白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和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爱好和平的精神,懂得今天的环境来之不易。
“让学生认识到和平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并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出示一组人们以不同方式祈祷和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通过这组图片,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小结,进而导入本课教学。
通过展示这组图片并联系第一层次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
方式一:节选《安妮日记》部分章节,启发学生思考:在战争黑暗的环境中,安妮的这片心迹表达了什么?通过讨论小结,引入本课教学。
节选《安妮日记》,承上启下,既保持了前后两课时的呼应性,又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
安妮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
2、第一层次: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
方式一:出示三张图片,分别是诺尔曼·白求恩救治病员、伊扎克·拉宾发表演讲、联合国的图标,设计活动“和平的足迹”。
引导学生依照这三幅图片分为三个小组,共同探讨:什么样的信念驱使他们做出如此的抉择?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在小组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世界各国领导人、各种国际组织与志愿人员等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本环节的三张主题照片,关于学生都比较熟悉,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方式,又在熟悉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他们关于和平的无私奉献。
方式二:出示部分国际和平纪念日以及主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除此以外,你还明白哪些国际和平纪念日?它们的来历是怎么样的?为实践这些和平主题,谁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通过对这些和平纪念日的主题、来历的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各方面、各组织等为维护和平做出的积极努力。
3、第二层次: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
方式一:设计活动“我最关怀的话题”,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小组交流展示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进行的积极努力。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理解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在致力世界和平方面彰显了大国风范。
方式二:出示近年来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处理局部争端方面的相关图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通过图片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对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履行大国责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第三层次:了解局势,和平万岁
方式一:设计思考问题: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的存在对当今世界局势又有如何样的妨碍?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依旧存在,当今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维持和平,但局部战争从未停止。
通过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使得学生在看清当今局势的前提下,懂得和平生活的宝贵,从而激励自己为维护世界的永久和平积极努力、无私奉献。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人们热爱和平、祈祷和平的图片。
课件使用目的:了解人类自远古时代就向往和平的生活,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
2、文字资料:《安妮日记》〔节选〕。
课件使用目的:既能承上启下,又使学生通过安妮的日记进一步感受战争的残酷以及大伙关于幸福和平生活的美好向往。
3、有关诺尔曼·白求恩救治病员、伊扎克·拉宾发表演讲、联合国的图标等图文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通过上述图文资料的使用,使学生充分感知世界各国领导人、各种国际组织与志愿人员等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积极努力。
4、部分反映和平主题的国际纪念日。
课件使用目的:使学生明确和平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我们要为之不懈努力。
5、近几年来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处理局部争端方面的相关图片及事例。
课件使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的努力贡献。
第十八课东西南北
第一课时贫富之间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贫困问题依旧存在,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能力目标:认识贫困是妨碍世界进展的重大问题,注重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知识目标:了解造成贫困问题的缘故、妨碍及解决的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造成世界贫困的要紧缘故”。
因为只有掌握贫困的要紧缘故,才能为后面的扶贫措施、策略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难点是“世界贫困问题所造成的妨碍、危害”。
课文讲述篇幅较小,针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在歌曲《we are the world》的背景下,出示反映部分国家人民生活贫困的图片。
在学生充分感知、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和平与进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在现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进展迅速,但贫困仍然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进而导入新课。
图片、歌曲的运用,给学生以强烈、直观的震撼,引导学生直奔主题,自然导出本课内容。
方式二:出示图片“秃鹫与小女孩”及相关文字资料,设计问题:上述图片和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什么原因非洲会出现如此的情况?这种情况仅在非洲存在吗?由浅入深,引领学生明确贫困仍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这幅图片的运用极具震撼力,从而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产生思考,充分感知严峻的贫富不均的情况,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2、第一层次:贫困问题的现状
方式一:设计小组活动“算一算、填一填”。
一组同学依据贫困钟显示的数字,计算出目前世界贫困人口数量。
二组同学阅读教材P136《人类进展报告》,完成以下图表。
之后,依照计算以及所填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依照小组活动的资料,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通过学生动手算、动眼看、动脑想,使学生认识到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贫困依旧是当今世界,特别是进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世界上依旧存在着严峻的贫富不均现象。
方式二:播放视频《关注世界贫困问题》,设计思考问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当今世界的贫富不均状况。
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在真实的画面前受到震撼,对当今世界的贫富状况形成最直观的感受。
3、第二层次:造成贫困问题的缘故及妨碍
方式一:播放视频《非洲缺水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并出示相关文字资料,展示战争、难民等图片。
依照上述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造成贫困问题的哪些缘故?〔2〕除此之外,你还明白造成贫困的缘故吗?〔3〕贫困毕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通过影片、图片、文字等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贫困问题的存在,感受到贫困问题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
方式二:设计活动,展示交流。
课前布置探究题目:了解世界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并选取某一贫困国家或地区,关注其生存状况,探究其贫困产生的缘故。
课上首先由学生分组展示课前预备的探究成果。
随后,各小组依照展示成果归纳出造成贫困的缘故,并由一名同学参与全班交流发言。
此环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直观地感受到贫困问题的存在。
同时,在自我发明和合作交流中,归纳总结出造成贫困问题的缘故。
比较单纯的说教,学生认识得更为深刻。
4、第三层次:世界各国消除贫困的目标和策略
课件出示文字资料之联合国千年进展目标,继而提出问题:那个目标的制定说明了什么?你还明白各国有哪些消除贫困的举措?学生依照课前预备进行交流。
教师能够补充相关材料,关心学生加深理解。
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列举中国在进展经济、消除贫困方面的举措。
通过学生交流以及教师补充资料,关心学生了解联合国以及各国政府、国际合作机构、金融组织、民间组织为消除贫困采取的积极措施。
特别是通过小组竞赛,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真诚努力。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 反映部分国家人民生活贫困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给学生以强烈、直观的震撼,引导学生直奔主题,了解当今世界的贫困状况。
2. 视频《关注世界贫困问题》、《非洲缺水与贫困的恶性循环》等。
课件使用目的: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贫困问题的存在,并深入理解贫困问题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
第二课时合作与进展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贫困问题依旧存在,需加强国际合作消除贫困,促进进展。
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能力目标:提高对加强国际合作与进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知识目标:明白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人类要消除贫困,实现全球繁荣进展,必须要走合作的道路”。
之因此是重点,是因为合作与进展是世界经济进展的重要战略,而消除贫困的问题是一个需要世界各
国共同承担责任的情况,一些富裕国家和富裕人口更要承担起消除贫困的重任。
教学难点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相关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展示2017年国际消除贫困日主题“共同努力、摆脱贫困”,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样理解国际消除贫困日主题的?从而导入新课。
贫困是“无声的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共同努力、摆脱贫困”,指意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
方式二:展示有关“南南合作”的文字资料,指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南南合作”的成功经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国际社会必须合作,才能实现共同进展。
通过本段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国际合作关于消除世界性贫困的重要性,自然导入课题。
2、第一层次:怎么样消除世界贫困
方式一:展示消除贫困和饥饿世界首脑会议的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分析各国政府首脑的讲话。
并思考问题:不同贫富程度的国家首脑的讲话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他们在消除世界贫困问题中所担负的责任一样吗?
通过这些直观资料的展示以及学生的交流讨论,关心学生理解在消除贫困过程中联合国以及其他各国所应担负的责任。
方式二: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交流。
依照课前预备,课上交流为消除贫困问题联合国、进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采取的不同措施。
教师能够补充相关资料,关心学生明确消除贫困问题的途径。
此环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直观地感知消除贫困,各国所应分担的责任。
对理解“合作与进展”主题内容有重要的关心。
3、第二层次: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方式一:展示图片,中国市场上的外国商品和外国市场上的中国品牌。
请学生列举自己明白的在我国有哪些畅销的国外品牌?在国外有哪些知名的中国品牌?透过这些小小的商标品牌,你有何感受?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小结点拨,关心学生理解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是一种相互妨碍、相互依存的局面。
然后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局面带给世界各国如何样的妨碍?借以突破本环节的教学难点,强调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本层次知识难度较大,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亲自观看,体会经济全球化差不多成为一种趋势。
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才能最终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
并在教师所给资料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教科书第141页的交流活动,针对几名同学的不同看法,接着探讨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妨碍。
运用典型事例,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关心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关于进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世界各国,特别是进展中国家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机遇与挑战。
4、第三层次:参与竞争、维护利益
方式一:设计学生活动,首先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
进而讨论各国应该怎么样幸免争端的发生?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关心学生理解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方式二:展示文字材料,中国打火机在欧盟的反倾销案例。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当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发生矛盾和争端时,能够依据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即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最重要的确实是要在平等、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
各国要共同遵循国际法律规那么,规范
自己的经济行为,共同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通过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真实案例,使学生关于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要遵守原那么,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感受。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 国际贫困日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直观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
2. 有关南南合作的文字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南南合作”关于学生比较陌生,通过文字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国际合作关于消除世界性贫困的重要性,自然导入课题。
3. 有关消除贫困和饥饿世界首脑会议的相关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关心学生关于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进展中国家所担负的不同责任有了更加清晰地了解。
4.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本层次教学存有难度,通过资料的补充,使学生关于经济全球化及其所带来的妨碍加深理解。
第十九课天涯假设比邻
第一课时七彩文化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
能力目标: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合理性与独特价值;探究日益盛行的国际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在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与国际文化的冲突中如何保护中华民族文化”。
学好此部分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流中更好的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是“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与国际文化的矛盾冲突”。
关于文化差异与冲突的话题充满趣味性,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需要,但关于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多的初中学生来说,学习这些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表达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差异,同时请学生思考讨论还有哪些方面表达了世界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的差异性。
学生举例,如:中餐与西餐的差异、中医与西医在理念及操作上的不同、中外传统服饰的差别、中式礼仪、礼节与西方礼仪的差异性等。
那个地方通过让学生列举我们周围生活中的文化差异,使学生深刻体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正是各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贡献,才汇成了辉煌的当代世界文明。
2、第一层次:通过节日文化表现世界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方式一:教科书第143页“交流”活动。
要求学生课前搜集各国节日庆祝活动的图片和资料,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课堂上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对展示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国家与民族在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体会世界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让学生通过查找比课本内容更丰富的资料,从具体实例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充分了解世界各国节日文化的差异,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第二层次:通过艺术特色反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方式一:播放视频《美国乡村音乐》、《中国京剧选段》,以此为切入点,学生在课堂上探讨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性,如:绘画、舞蹈、戏剧、影视等。
使学生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艺术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
4、第三层次:通过宗教信仰表现世界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方式一:课题研讨活动:生活中的宗教文化
提出课题:宗教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世界三大宗教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请你查阅资料并谈一谈宗教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表达。
如:受不同宗教信仰妨碍的人们的生活适应和价值观差异,表达不同宗教信仰的建筑等。
资料来源:书本、电影电视片段、网络、图书馆、博物馆、访问专业人士等。
呈现方式:调查报告、照片、访谈记录等。
通过查阅相关信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宗教文化的知识,并通过不同地区宗教文化的显著差异,明确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5、第四层次: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与国际文化的冲突
方式一:奥运会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嵌入,表达出中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中,既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又能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学生深刻体会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使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中国文化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征,凸显独特的魅力。
方式二:探究活动。
课件展示文字资料:中国是一个国际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比较突出的国家。
自改革开放以来,受到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深刻妨碍。
有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对西方文化过于崇拜,甚至完全否定自己的文化;而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那么过于夸大西方文化中的糟粕。
请你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此活动把一个特别深刻的问题,即“世界的”和“民族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特别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一组表达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差异的图片。
课件使用目的:使学生深刻体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各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汇成了辉煌的当代世界文明。
2、表达各国节日庆祝活动的图片和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世界各国节日文化的差异,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视频《美国乡村音乐》、《中国京剧选段》。
课件使用目的:使学生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