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家 五世同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寿之家五世同堂
作者:顾德惠
来源:《新天地》2016年第11期
9月8日,笔者来到上海市普陀区赵家花园探访105岁的吕凤英,虽然瘦了不少,但是她衣着考究,举手投足风度翩翩,祖孙携手相依相偎,问长问短闲话多多,凸显了老年人的靓丽风采。

奇迹:跌倒3次都康复
曾听说她夜里去卫生间滑了一跤以致骨折,居委会干部等社区人士多次来探望她。

医务人员精心治疗,亲友晚辈细心照料,老寿星吕凤英居然很快康复,已能独立下地行走了。

不放心再让百岁老人独自一人居家,老寿星住进了孙女家。

小辈们个个孝顺悉心照顾。

百密难免一疏。

吕凤英意外摔了第二跤,卧床多时,幸亏孙女全家人忙里忙外陪伴她,理疗,康复。

最要命的是,2015年11月6日,104岁吕凤英突然跌了第三跤,倒地不起,神志不清,奄奄一息。

送医院急救,医生开出病危单。

家属得知:“年岁超高,危在旦夕。

”孙女表示:“即使仅有万分之一希望,也要全力以赴救治。


经过医护人员日以继夜努力,百岁老人终于有了知觉。

出院之初,吕凤英只能卧床静养,尚未恢复自食能力。

孙女全力以赴护理——按时喂药,陪她去医院“吊针”;孙女把营养食品加工成糊状液体,灌入器皿储存,使用小针筒,一点一滴极其耐心地喂老人吃;老人睁眼闭嘴,无法言语,孙女就贴近她耳朵讲讲上海闲话,让老寿星散散心解解闷……
事无巨细全由第三代第四代的小辈们一一包办代劳了。

年届花甲的孙女婿们也尽心为老人效力,尤其是三个孙女不嫌脏、不嫌臭、不嫌累,日以继夜4个月的体贴入微细心照料,无需再“吊针”了,老寿星终于康复,能正常思维、正常行走、正常说话、正常吃饭了。

和睦:给当祖父的孙子发红包
吕凤英生于1910年11月16日,浙江黄岩人,早年到上海,夫妻俩艰难度日。

她告诉笔者,旧社会战火纷飞,她和丈夫拖儿携女逃难到乡下。

抗战胜利,一家人重返黄浦江畔定居。

1949年,盼来了新中国诞生,一家人终于过上了安稳的好日子。

她到上海一家纺织厂工作直至退休。

如今,她的女儿也年过8旬,身体尚健。

吕凤英谈起早年颠沛流离岁月,回忆解放后安定康乐生活,尤其是退休后家里虽然只留下她母女两人,数十年来生活有切实保障。

吕凤英说:“ 新社会和谐康乐,五代同堂越来越多。

阿拉也有玄孙了。


一大家子五代人欢聚,她更是眉飞色舞,仿佛返老还童。

日前,老寿星去喝她的小玄孙满月酒馈赠小红包,随即又给了孙儿2000元大红包,笑道:“你已当了祖父,不过在阿拉眼睛里总是小孙子哟!记得过几天就是你的生日,这是阿娘依照老规矩预先给你的礼金……”殷切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爱吃:西瓜一次吃半个
她年轻时从不挑食,有意无意之间保持身体所需各种营养成分平衡又丰富。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孙女和孙女婿会及时满足老人家吃喝玩乐休闲的意愿,让吕凤英无忧无虑心情愉悦。

她喜欢吃糖果等甜食,乐此不疲。

小辈们购来高档营养品、酥软零食和新鲜水果请她随心所欲品尝。

她的孙女夏女士插话:“今年酷暑天,借助汤匙,阿娘每次都能吃几近半个大西瓜,西瓜有营养,易消化,大家让老寿星吃个畅快。


不少美食咬不动,孙女就想方设法进行食前加工——用高压锅将猪肉焖得烂熟酥透;把蟹肉从硬壳内挑出来给她吃;芋艿,用粉碎机加工拌上椰子粉做成糊状。

105岁老人一餐可食酒酿圆子一大碗,再吃水煮蛋两只;山芋或南瓜也弄成糊与小米加水熬成粥,调入芝麻粉,略加糖,早餐常有变化,助她开胃;老寿星一日三餐食量颇大,营养丰富,体质一向很好,生命力似也超强。

孙女说:“百岁老人跌了三跤,虽已康复,却敲响了警钟——阿拉现在几乎寸步不离当心她…防跌‟、…防噎‟、…防油腻‟,提醒她…宁愿慢些,但要好些‟!阿娘通情达理,老小皆大欢喜。

近来,她听从小辈们孝心善意劝告,自觉自愿限量了,有时一顿饭只吃一块蹄膀和三块肥肉,就转食鸡鸭鱼虾鳝丝等其他美味佳肴了——这些东西她独居时因为嫌烹调麻烦啃食不便,不大购买食用的,现在经过小辈细心剔除骨刺或粉碎机加工,阿娘也爱吃了。

”体检结果,百岁老人各项健康指数基本正常。

如今,再过几十天就将实足106岁的老寿星,视力颇佳,记性也好,常端坐轮椅车,让孙辈人推出家门,休闲逛街。

吕凤英已逾105岁,早已超越期颐之年,步入新天地,感念孝德,感受社会大家庭关爱真情,此乐何极?
(责编:孙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