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知识导航学案 岳麓版选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巧建结构
自学导引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1.原因
(1)中国和日本同处东亚,一衣带水。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高度发达的文明向周边地区传播,形成了中华文明圈。
相对落后的日本处于________的边缘,不断积极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的发展。
(2)公元6~7世纪,中国结束了分裂局面,先后建立了强大的________的统一国家隋朝和唐朝,国家体制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况:________年,第一次向隋朝派遣使者,开启了长达300年向中国学习的历程。
其派遣遣隋使______次,遣唐使______次,使团中有外交官员和学术、工艺、艺术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
4.影响:
入唐留学生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而且也深受中国____________的影响,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答案:1.(1)中华文明圈
(2)中央集权
2.吸引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3.607 4 19
4.生活习俗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1)公元1世纪,日本开始从氏族部落向________过渡。
3世纪兴起的________逐渐统一了日本。
(2)日本国家体制仍然极不完备。
最高统治者________仅仅是氏族联盟的首领,没有绝对的权威,中央政权中的________势力强大,左右朝政。
地方豪族也往往扩大自己的势力,对抗中央,曾经多次发生过________杀死天皇和________反抗中央的叛乱。
政局动荡不安,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3)随着日本留学生归国,隋唐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为日本所仰慕,出现了以________等人为代表的主张仿效隋唐制度的改革派。
(4)________年,改革派发动政变,消灭了专横的中央豪族,组成新政权,仿唐制建年号为大化,逐步全面推进改革,史称“____________”。
措施内容
土地制度
新政权推行________制度,废除贵族的田庄及其拥有的人口,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________。
在此基础上,新政权仿唐朝租庸调制实行________法,定期向农民授田。
接受土地的农民负担________
政治确立了完备的国家政治体制,在中央设立了掌握国家祭祀的
体制________和掌管行政的________两机构,太政官下设大藏、刑部等八省,在地方设置各级机构,在地方置于________控制之下
法律制度
制定律令,规定了________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________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将大化改新的成果确定下来
皇权体制
为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新政权编纂历史,利用________,把天皇说成是神,把________说成是日本民族的祖先
3.影响:经过大化改新,氏族豪族的________被打破,日本国家形态基本完备,建立起________的国家体制,确立起________的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在较短的时间内,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________。
答案:1.(1)国家大和国
(2)天皇豪族中央豪族地方豪族
(3)中臣镰足
(4)645 大化改新
2.公地公民国有班田收授租庸调神祇官太政官中央土地赋税司法神话传说皇室
3.世袭特权中央集权天皇重大飞跃
能力提升
想一想
从“徐福东渡”与“日本国名的来历”中,你有什么认识?
比一比
阅读下列两幅地图:
图1
图2
以上两幅图反映的中日关系的本质有什么不同?
比一比
模仿长安建造京城平城京平面图
唐朝长安城图
你从以上两幅图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说一说
查找有关资料,说一说“和服”的由来。
想一想
赖肖尔在《当今日本人》中说:“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请概括日本这一特点在古代和近代的反映和影响。
答案:思一思:一方面中日两国交往历史渊源流长。
另一方面,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比一比:图1友好交往;图2日本对中国侵略。
比一比: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查一查:以隋唐服装为原型,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逐渐产生并发展演变而来。
读一读:古代:大化改新;近代:明治维新。
典例导析
【典例1】读下图:
图1 斩杀豪族
图2 大化改新后日本人的服装
图3 大化改新的官制表
图4 大化改新后铸造的铜币请回答:
(1)四幅图反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四幅图与该中心事件有何关系?
(3)结合四幅图的内容评价该事件。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该事件是大化改新,然后结合大化改新的背景与内容概括、分析各图。
参考答案:(1)大化改新。
(2)图1斩杀豪族,排除了干扰,为改新的推行提供了前提,图3属大化改新的内容,图2与图4是大化改新的成果。
(3)经过大化改新,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日本国家形态基本完备,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日本经济与人民的生活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在较短时间内,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典例2】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这里“飞跃”的实质是( )
A.建立了天皇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
D.确立封建社会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较各选项,A、B、C三项的飞跃仅限于制度的完备或斗争的胜利,而D项涉及到社会制度的演进,故本题选D项。
答案:D
思维启示
大化改新是日本的首次里程碑式的改革,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格外重要。
对于大化改新的考查主要侧重于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
这次改革属新增内容,在学习中应加以重视。
对实质的分析是历史思维的重要内容,所谓实质,就是透过历史现象发现历史事件内部的核心联系。
思维发散
【发散点1】何谓“中华文化圈”?
【发散点2】如何看待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答案:1.“中华文化圈”是指受中华文明影响,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区域性文化体系。
从空间上看,“中华文化圈”以中国本土为中心,波及东亚乃至更远的范围;从内容上看,其要素包括汉字、儒文化、典章制度、科技和中国式的宗教(如中国化的佛教)等;从时间上看,一般的观点认为“中华文化圈”是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并逐步扩展的,隋唐时期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整体格局,唐朝尤盛,所以“中华文化圈”也称之为“唐文化圈”。
2.大化改新是奴隶主贵族改革派在遣唐留学生的影响和支持下,以唐朝律令和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典范,为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律令制国家而进行的政治改革。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行,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制,确认了封建政治制度,建立在班田制基础上的新国家是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改善了农民的地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建立了天皇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削弱了贵族豪强的特权,限制了争夺土地和人口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