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全册
一、选择题
1.科学家的观点往往是根据事实提出的。
下列陈述中,属于事实的是()
A.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C.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D.在非洲发现了古人类化石
2.下列关于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中,正确的是
A.母体→脐带→胎盘→胎儿B.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C.胎盘→母体→脐带→胎儿D.脐带→母体→胎盘→胎儿
3.下列食物的营养成分中,可用碘液来鉴定的是()
A.淀粉B.蛋白质C.脂肪D.无机盐
4.将少许小麦种子充分燃烧,最后剩下的灰烬是()
A.无机盐B.淀粉
C.蛋白质D.细胞液
5.下图中的曲线(Ⅰ—Ⅲ)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判断Ⅰ、Ⅱ、Ⅲ分别表示何种物质()
A.淀粉蛋白质脂肪B.淀粉脂肪蛋白质
C.蛋白质淀粉脂肪D.脂肪淀粉蛋白质
6.如图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除了唾液外,胰液、肠液也能消化淀粉
B.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
C.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可以被消化为葡萄糖
D.若实验成功,现象是①变蓝,②不变蓝
7.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
B.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可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C.⑤是大肠,它具有吸收功能
D.③是胃,它能消化脂肪等营养物质
8.如图为模拟隔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收缩
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收缩
9.下列有关呼吸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呼吸道中会厌软骨能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B.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C.气管中的纤毛和腺细胞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
D.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通畅
10.关于呼吸道各结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管璧上的腺细胞分泌液可使气管内保持湿润
B.鼻腔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气体
C.吞咽时,会厌软骨会张开,保证气管、咽内空气畅通
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11.依据如图分析,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甲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与肺外气压差变化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B.乙图表示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一天中室内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C.丙图表示血液流经小肠时,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D.丁图表示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尿素含量的变化
1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的一项是()
A.可以将蛋白质、无机盐等废物排出
B.能够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可以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D.有利于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13.人体肾脏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球B.肾小管C.肾小体D.肾单位
14.下列关于泌尿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肾小球﹣﹣重吸收作用B.肾小管﹣﹣滤过作用
C.尿道﹣﹣排出尿液D.膀胱﹣﹣输送尿液
15.现代临床医学常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
A.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B.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血小板、血浆、红细胞、全血D.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16.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A、B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连接左心室的血管4是主动脉
B.当血液流经A时,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
C.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3肺动脉
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17.警察在刑事案件现场提取到了血迹(残留的血液),可用于鉴定的DNA最可能源于血液成分中的()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18.如图是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箭头①表示二氧化碳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B.箭头②表示氧气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C.箭头①表示肺泡中的全部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
D.箭头②表示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19.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最广的是①,其次是③,最少是② B.管壁最厚的是①,其次是②,③最薄C.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D.一般情况下,①血管内有瓣膜,②血管内无瓣膜
20.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脑干不属于脑的组成部分D.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21.某校组织学生进行了消防逃生演习,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X]表示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耳蜗内
B.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
C.听到消防警报声后同学们迅速逃生,这属于简单反射
D.消防逃生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22.图是反射弧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②是传入神经,④是传出神经
C.③一定是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
D.若④受到意外伤害被切断,患者就既没有感觉也不能做出反应
23.如图是关于狗的“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如图A,未经过训练的狗进食时,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
B.如图B,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也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
C.如图C,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且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D.如图D,条件反射建立后,一般比较固定,难以消退
24.如图是小华同学构建的神经系统知识框架图,图中的①③⑤分别代表()
A.神经元、神经、神经中枢B.反射、脑神经、神经中枢
C.反射、神经、灰质D.神经元、脑神经、脑
25.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一个突起构成的
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但不能传递信息
D.一个神经元包含多个神经细胞
26.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
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B.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D.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27.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28.医生对某人的血糖含量进行动态监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A→B血糖升高是由于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B.B→C血糖含量下降,可能是胰岛素降低了血糖浓度
C.C→D血糖含量下降,可能是运动消耗了较多葡萄糖
D.D→E点,检测发现体内某种激素含量增加,则其效果可能与胰岛素相同
29.图是某健康人饭前和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下列激素中,与图中d~e段血糖含量快速下降关系密切的是
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雌性激素D.生长激素30.“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十九大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词之一,不利于该目标达成的是A.提倡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B.下雨时工厂直接排放烟雾
C.全面供应国六标准的汽柴油D.关停产能落后且污染较大的工厂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请根据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回答.
(1)图中表示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___。
口腔中,淀粉在唾液_____酶的作用下,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
(2)蛋白质在消化道的[C]_____开始被消化。
(3)图中D代表的消化器官是_____。
32.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____]_____。
(2)当肺泡内的气体排出到外界空气中时,图一中的[③]_____应处于_____状态。
胸廓的容积变_____。
(3)图二中B代表的物质是_____,组织细胞利用物质B分解_____,产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A。
物质A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液,是由于_____作用。
33.识图作答:心脏就像一台水泵,它的搏动使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
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③所代表的血管是___。
(2)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___]____,其中流动的血液是____血。
(3)血液从⑤出发到达⑦的循环途径称为____。
(4)图中心腔④与⑤之间、⑦与⑨之间有____,能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5)血液从⑨出发,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发生的变化是由原来的____血变为
____血。
34.人体是一个协调配合、和谐统一的整体。
下图为子怡同学精心绘制的消化、呼吸、泌尿、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间关联的概念图解,其中①②代表某类气体,③④代表生理过程。
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1)子怡同学吃的早餐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消化终产物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后,在图中气体[_____]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提供学习所需能量。
(2)阳光大课间时子怡去操场跑步,下列能模拟她深吸气时肺和膈肌状态的是_____。
(3)尿液是健康的“晴雨表”。
丁大爷体检时发现尿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_____(填代号)所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内分泌腺_____的功能障碍有关。
(4)子怡同学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途径,图中共呈现出_____条。
(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_____的生物学观点。
35.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醉洒者驾驶不稳,神志不清,还可能会“闯红灯”,更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处罚力度,但有些人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如图冋答下列问题:
(1)我们会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射活动?_____
(填写简单反射/复杂反射).能够感受“红灯”刺激的是眼中的[_____]_____结构.
(2)“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图中的[_____]_____造成的.
(3)下面是甲乙二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情况:
甲:眼睛失明,医生检查其眼球正常,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
乙: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_____]_____.以下能正确表示他感觉痛的传导通路的是_____
A.A→B→C→D→E B.A→B→C→F→⑤
C.E→D→C→B→A D.E→D→C→F→⑤
(4)过量饮酒有害于神经系统的健康,酒后驾车还会出现交通事故,甚至丧命.请你为机动车司机们写一条劝告语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现象和事情等。
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
【详解】
A.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是推测,不属于事实,A错误。
B.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是推测,不属于事实,B错误。
C.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这是科学家根据一定的方法测算出来,这其中可能存在误差,因此,这只是一种观点,不属于事实,C错误。
D.在亚洲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D正确。
故选D。
2.B
【分析】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胎儿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
因此,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解析:B
【分析】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胎儿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
因此,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故选B。
【学科网考点定位】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名师点睛】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
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
胎盘内有许多绒毛,
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
3.A
【分析】
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常用此方法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详解】
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而蛋白质、脂肪、无机盐遇到碘液没有这个特性。
所以可用碘液来鉴定的是淀粉。
故选A。
4.A
【分析】
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
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能燃烧的物质称为无机物。
【详解】
有机物能够燃烧释放出能量,其中绝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种子中的水在种子燃烧的过程中,被气化成水蒸气,剩余的灰烬就是无机盐。
因此“小麦种子放在火焰上燃烧”,最后剩下的灰色物质是“无机盐”。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有机物是含有碳的化合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
5.A
【分析】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A口腔、B食道和咽、C胃、D小肠、E肛门。
【详解】
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最终在小肠内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
所以,曲线Ⅰ代表淀粉的消化、曲线Ⅱ代表蛋白质的消化、曲线Ⅲ代表脂肪的消化,A正确。
【点睛】
熟练掌握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6.C
【分析】
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
A.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将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对脂肪和糖类不能消化;肠液里面含有胰腺、肠腺等分泌的多种消化液,能对淀粉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胰液含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A不符合题意。
B.消化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在正常体温下(37℃左右)酶的催化能力最强,B不符合题意。
C.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C符合题意。
D.淀粉遇碘变蓝色。
②号试管中由于加入的是唾液,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①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熟知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D
【分析】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2分析题图可知:①肝脏②小肠③胃④胰腺⑤大肠。
【详解】
A.①是肝脏,它能分泌的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A正确。
B.④胰腺,它分泌的胰液可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B正确。
C.⑤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C正确。
D.③是胃,它能暂时储存食物,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D错误。
故选 D。
【点睛】
点评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8.B
【分析】
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详解】
气球代表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吸气过程。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图甲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图乙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
9.B
【分析】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
其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详解】
A.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以避免进入气管,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既保证气体畅通又起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的作用。
但不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如感冒病毒仍然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流感,B符合题意。
C.气管、支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呼吸道有“C”型骨和软骨作为支架,有效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有利于保证气体通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
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气管壁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使气管内保持湿润,A正确。
B.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而鼻腔黏膜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气体,B正确。
C.吞咽时,会厌软骨会闭合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的咳嗽,C错误。
D.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
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扩大,此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故A错误;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
解析:B
【详解】
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扩大,此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故A错误;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氧气的浓度逐渐降低;而6﹣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氧气的浓度逐渐升高;从18﹣24时为黑夜时间,与0﹣6时的情况一样,氧气浓度逐渐降低,故B正确;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增加,故C错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尿素的含量会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学科网考点定位】呼气和吸气。
【名师点睛】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
为: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
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使得血液中尿素的含量降低。
12.A
【分析】
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意义是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详解】
A.排泄能将人体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
解析:A
【分析】
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意义是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详解】
A.排泄能将人体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A符合题意。
BCD.排泄的意义是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排泄的意义。
13.D
【分析】
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
解析:D
【分析】
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因此人体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的结构如图:。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
14.C
【分析】
考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详解】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小
解析:C
【分析】
考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详解】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小囊组成.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5.B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输血的原则。
解答时可以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缺少的血液成分方面来分析。
【详解】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是缺乏血小板,贫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数量过少,大面积烧伤皮肤受损导致血浆过少,创伤性失血主要是血液总量过少。
因此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的主要成因。
16.A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图中,1肺静脉、2肺动脉、3上下腔静脉、4主动脉,A是肺部毛细血管,B是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详解】
A.心房连接静脉,心室连接动脉。
左心室连接的是主动脉,A正确。
B.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