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科研态势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科研态势评价
作者:杨小华等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2010年第33期
杨小华张尚坤朱文涛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已广泛运用于学术机构的科研态势评价的实证分析中。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对1998—2007年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该机构经过10年的努力,其科技规模总体态势向好,科研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学术论文文献计量学科研态势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文献计量学通过对特定学术机构发表的研
究论文的文献学特征的统计分析,揭示该学术机构的科研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认识,对1998—2007年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揭示并评价其科研态势。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数据源。

选择“单位”字段为检索项,分别
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该
机构在1998—2007年10年间发表并收入此数据库的学术论文454篇,将检索结果套人数据库
进行统计。

2统计结果与分析
2.1学术论文的年代分布
某一学术机构在特定时期发表学术论文量及其年代分布是评价该机构科研规模和动态变化
主要指标。

统计结果显示10年间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发文量为454篇,年均45.4篇,前5年为109篇,年均21.8篇,后5年为345篇,年均69.0篇,是前5年的3.2倍。

在1998年、2004年和2007年分别出现3次发文量峰值(分别为41、53和112篇) 2006~2007年的
发文量为204篇,占总发文量的44.9%。

这些结果表明:该机构10年间的科研规模虽有起伏,
但总体态势向好。

2.2学术论文的作者分布
2.2.1合作度与合著率
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特征是学科间交叉渗透日趋加剧和科研课题规模与难度不
断加大,从而使多个作者署名学术论文日渐增多。

合作度是指某一学术机构发表文献集合中的
平均作者数,而合著率是指某一机构发表文献集合中的合著文献数与文献总数之比。

据权威机
构统计,200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中作者合作度和合著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23%和83.38%。

统计结果显示:10年间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表学术论文的合作度和合著率分
别为3.4%和91.4%,高于上述平均值,而机构间合著占合著发文量的67.0%。

这些结果表明:
尽管该机构以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为主,但是,该机构的学者着力加强本机构内部同—学科和课
题组,以及不同学科和不同课题组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在植物克隆和玉米mirl基因等研究中,积极拓展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在不断强
化课题研究深度的同时,致力于将课题研究引向更宽阔的领域。

2.2.2核心作者分布
核心作者指那些发表论文量较多、影响力较大的作者,这些作者在该学科领域往往比较活跃,是该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是单位科研队伍的中坚、核心力量和业务骨干。

美国学者普
赖斯指出:就某一学科而言,全部论文的一半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所撰。


于普赖斯规律的统计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发文量为4篇的22位作者可列为10年间广西师范大
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术带头人,尽管他们仅占全部署名作者总数的1.4%,但是其发文总量达
222篇,占总文献量的48.8%,十分接近普赖斯规律所确定的值。

在这22位学术带头人中,9
人发文量超过10篇,他们的学科方向分别是植物学3人、动物学3人、细胞和分子生物学3人。

这些结果表明:该机构科研的核心作者群体基本形成,并由这些核心作者牵头组建起较为合理
的科研团队,努力从宏观视野和微观角度探索生命奥秘。

2.3核心期刊源分布
核心期刊是指刊登该学科论文数量较多,文摘率、引文率、读者利用率相对较高的期刊,
这些期刊刊登的论文是我国学术界公认的高水平论文,通常被认为对专业影响较大,质量也相
对更高。

统计结果显示10年同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核心期刊发文量为242篇,年均24.2篇,占总发文量的53.3%。

在后5年,该机构的核心期刊发文量为191篇,年均47,8篇,尤其是2007年达75篇,占年度发文量的67,0%,并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31.0%;此外,该机构后5年在《动物学报》、《昆虫学报》和《植物生态学报》等高端生命科学类核心期刊的发
文量有所增加。

这些结果表明:经过10年间的努力,尤其是后5年的努力,该机构的科研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2.4基金资助分布
受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往往代表着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新动向和新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
价值和学术水平。

统计结果显示10年间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表学术论文中,获得不同层次科研基金资助的发文量为306篇,占总发文量的67.4%;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
计划《“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基金资助的为174篇,占总发文量的38.3%。

这些结果表明:该机构10年间的科研选题和科研项目具体实施水平赢得各级科研主管部门,尤其是赢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高级别科研主管部门的认同和支持。

2.5学科方向分布
某一学术机构发表的学术论文所涉及的学科方向反映了该机构的科研定位和侧重点。

统计
结果显示10年间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归属生物科学三大基础学科(植物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发文量为211篇,占总发文量的46.5‰归属生物科学其他主
干学科C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和细胞学)的发文量为117篇,占总发文量
的25.8%;归属生物科学相关学科(农业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发文量为E9篇,占总
发文量的l9.6%另有37篇的发文量归属教育学和情报学等学科,占总发文量的8.1%。

这些结果表昵该机构10年间的科研呈多样化分布,但重点突出。

1 0年间,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者致力于从不同学科对广西珍稀濒危物种进行
研究,注重科研与学科建设、科研与教学、科研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广西地处
中国南部边陲,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奠定了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基础。

该机构在蚂蚁分
类学、金花茶和冷杉分子系统学、沙田柚自交不亲和性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以及长颈雉人
工繁育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并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成果。

该机构紧紧围绕广
西重点学科——“生态学”,整合其内部各学科科研资源,并利用相关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
选择广西沿海红树林和网陆湿地生态学、广西珍稀濒危动物(如黑叶猴、鳄蜥、蛤蚧和蝙蝠)
行为学、广西蕨类植物孢子形态学和蜘蛛抱蛋属植物器官解剖学,以及广西石山生态恢复重建
等研究方向实施重点突破,使“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和“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在该机构成功落户,并组建起“广西野生动植物生
态学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团队”,这些都为该机构生态学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广西生物科学教育的排头兵,该机构以科研促教学,鼓励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此外,罗汉果和银杏育种栽培、多种高效低毒植物源农药提取和成分分析,以
及花卉果蔬保鲜等技术的突破,使该机构的科研触角伸向服务地方经济的主战场,形成了“产
学研”一体化的格局。

3结论与建议
10年间,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规模和科研质量登上了新的台阶,基本形成了
以生态学、系统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为重点,涉足生命科学诸多学科领域的态势充分发挥科研
人才优势,尤其是发挥业已基本形成的核心作者群的领军作用,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科研团队;
与学校相应政策联动,制定申报高规格科研课题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奖励机制,在加大科
研规模的同时,狠抓科研质量,学术论文的核心期刊发文量,尤其是在高端核心期刊的发文量,以及高规格科研课题的资助率得到稳步提升。

新时期生命科学研究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不进则退,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必须迎势
而上,夯实“两个重点实验室”平台,充实“一个创新团队”;完善现有课题组梯队,保持现
有课题研究的连续性继续加大学科综合和多方联合攻关的力度,提升现有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发掘新的科研课题,尤其是符合“产学研”一体化导向的横向科研课题,在培育新的科研
增长点的同时,突破科研经费短缺的瓶颈,着力增加在高端核心期刊的发文量,提高该机构科
研的知名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