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填空题题库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小学数学教学研
究》填空题题库及答案
(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填空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一、填空题 1.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严谨性、运用的广泛性等特征。

2.数学的严谨性特征体现在它的逻辑性、精确性以及系统性等方面。

3.通常认为数学的课程目标可以分为实用知识、学科知识以及文化素养等三类。

4.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5. 国际上小学数学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开始逐渐凸现出切近儿童生活、强化过程体验、注意探究发现等价值取向发展上的特征。

6. 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活动或综合运用这四个领域。

7. 按照学习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8. 知识学习过程大致包含了选择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以及巩固阶段等这样几个阶段。

9. 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效、教师要注意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教师在发现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指导等三个问题。

10. 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假设、获得结论以及反思评价等。

11.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以及认知参与等。

12.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心以及态度等因素。

13.小学数学的教学组织主要有接受型的教学组织、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以及自主型的教学组织等三种不同的类型。

14.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包括叙述式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
以及“实验法”、“练习法”等。

15.学习评价除了具有“导向” 、“反馈”等价值外,还应具有诊断、激励、研究等价值。

16. 儿童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感知阶段、表象阶段以及概念阶段等三个阶段。

17. 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活动导入以及问题导入等策略。

18.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空间方位、空间距离以及空间大小等的识别。

19.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以及“评价结果”等四个心理过程。

20.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加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

21.数学的严谨性特征体现在它的逻辑性、精确性以及系统性等方面。

22.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大致要经历语言表述(阶段)、理解结构(阶段)、多级推理(能力形成)以及符号运算阶段等这样一个过程。

23.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参与主要包含浅层次(策略)、深层次(策略)以及依赖(性策略)等几种状态。

24.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巩固与运用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过程性(策略)、表现性(策略)以及多样化(策略)等策略。

25. 教学手段的抉择与运用,主要取决于有利于学生的动机激发、有利于学生的探索与发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这样一些变量。

26. 运算性质根据其所起作用可分为改变参算的数的位置、改变运算顺序以及参算数的改变引起运算结果的变化等几类。

27. 发展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策略有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发展学生问题表征的能力、大胆提出假设和积极思考等。

28. 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陈述(概念)性(知识)、程序性(自动化技能)(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种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29、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心以及态度等因素。

30、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空间)方位、(空间)距离以及(空间)大小等的识别。

31、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

32.课程就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以及环境等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33.按照学习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34.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任务来驱动的以及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等的特点;
35.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儿童队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

3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手段有操作材料、辅助学具、电化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等。

37.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这三个特征。

38.问题的客观状态包括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中间状态等三个部分。

39.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具有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是逐步发展、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等这样一些特征。

40.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抉择主要取决的变量包括有利于学生的动机激发、有利于学生的探索与发现以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三个方面。

41.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含着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以及交叉(关系)等三类。

42.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数学问题主要由条件(信息)、目标(信息)以及运算(信息)等三个成分所组成。

43.课程就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以及环境等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44.按照学习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
学习、技能学习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45.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任务来驱动的以及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等的特点;
46.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儿童队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

47. 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包含着儿童数学观、生活数学观、现实数学观等这样三个数学观。

48.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社会的进步、数学自身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观等。

49.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方位、距离以及大小等的识别。

50.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试误法、逆推法以及逼近法等三种。

51.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陈述性(概念性)知识、程序性(自动化技能)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种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52.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心理特征主要包含着是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是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以及是发展情感的过程等三个方面。

53.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括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以及交叉(关系)等三种不同的情况。

54. 发展儿童的数感包括在实际的情境中形成数的意义、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以及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等三个方面。

55.推理通常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三种不同的形式。

56. 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等三类。

57. 问题的主观方面主要由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中间状态等三个成分所组成。

58. 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强化“概率与统计”的学习,至少含有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一些价值。

59.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以及总结
运用等四个阶段。

60.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空间方位、空间距离以及空间大小等的识别。

61.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

62.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概念性(陈述性)知识、技能(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种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63.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以及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等的特点。

64.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头脑中的映象。

) 65.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试误(法)、逆推(法)以及逼近(法)(爬山法)等三种。

66.无论哪一种程序教学模式,都具有解释、显示问题、解答、(反应)与确认这样相同的流程。

67.培养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能力,主要可以从重视表象过渡、加强数学交流、促进数学思维等三个方面入手。

68.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具有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等这样一些特征。

69.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社会的进步(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数学自身的发展(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儿童的发展观(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等。

70.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有对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认识、对儿童学习数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诠释等。

71.数学客观性知识主要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则、数学思想方法等。

72.问题的主观方面主要由(问题解决的)起始状态、(问题解决的)中间状态以及(问题解决的)目标状态等三个成分所组成。

73.发现学习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以及总结运用等。

74.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心以及
态度等因素。

75.运算性质根据其所起作用可分为改变参算数的位置、改变运算顺序以及参算数的改变引起的运算结果的变化等几类。

76. 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有对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认识、对儿童学习数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诠释等。

77.培养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能力,主要可以从重视表象过渡、加强数学交流、促进数学思维等三个方面入手。

78.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具有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等这样一些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