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2022高考生物(新课标)一轮课时作业3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三十五)
一、选择题
1.以下图分别表示人体不同液体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
②人体过敏反响时,甲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③甲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
④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
⑤甲中的a、b、c构成内环境
⑥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解析甲图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乙图中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敏反响a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甲中的d 细胞内液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乙中食物链为a→c。

答案C
2.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A.在甲图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线虫
B.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乙图中能量金字塔①营养级所有生物为藻类、大米草、细菌
C.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

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二龄幼虫
D.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

假设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那么蜘蛛数量将减少。

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沼蟹数量增加
解析在甲图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细菌,线虫属于消费者;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乙图中能量金字塔①营养级是生产者,所有生物为藻类、大米草;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数量在一龄幼虫时数量变化最大,所以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一龄幼虫;由图可知,蜘蛛以食草虫为食物,所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那么蜘蛛数量将减少,由于食草虫减少,大米草数量上升,种内斗争加剧,导致一
局部草死亡,大米草数量下降。

答案D
3.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由最下面一层到最上面一层共四层,分别为甲、
乙、丙、丁(如右图),假设有外来物种生物戊入侵,且会与丙竞争食物,但不
会被丁所捕食。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甲可能为绿色植物,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的能量之和
B.甲、乙、丙、丁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丁生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会逐渐减少
D.戊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
解析处于能量金字塔底层的是生产者,所以甲可能为绿色植物,生产者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的能量之和;能量金字塔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而生物群落应该包含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可见甲、乙、丙、丁尚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由于生物戊入侵,与丙(丁的食物)竞争食物,所以丙的数量会下降,又由于戊不会被丁所捕食,所以丁生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会因食物减少而逐渐减少,戊与丙竞争食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

答案B
4.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工程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生长利用的能量
能量(kJ)41021013070
A.呼吸作用会有能量散失是能量传递效率不能到达100%的原因之一
B.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C.昆虫的后一个营养级能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4 kJ
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 000 kJ
解析摄食量包括粪便量和同化量,同化量用于呼吸作用、生长发育、繁殖和分解者分解,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该营养级同化量比上一营养级同化量;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占70/(410-210)约有35%;昆虫的后一个营养级能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410-210)×20%=40 kJ;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410-210)÷20%=1 000 kJ。

答案C
5.以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
项是( )
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
C.④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D.⑤⑥⑦⑧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解析示意图中①表示可以被植食动物利用的局部,②表示被植食动物摄入的局部,③表示被植食动物同化到体内的局部,④表示植食动物体内积累的局部,⑤⑥表示植物的残枝败叶,未被利用的局部;⑦表示随植食动物粪便排出体外的局部,⑧表示植食动物呼吸消耗的局部,④⑤⑥⑦⑧之和表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答案C
6.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长度可作为反映食物网物质转换与能量传递的综合指数,有关食物链长度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长度越大说明能量传递效率越低
B.长度越小说明物质越不能循环
C.长度在不同生态系统中不同
D.长度能表达能量传递的单向性
解析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与食物链长度无关;食物链长度与物质循环速度有关;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丰富度不同,所以食物链长度不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与食物链长度无关。

答案C
7.以下图为甲同学绘制的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相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图解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流动。

逐级递减:前一种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了。

答案C
8.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局部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①代表的是兔同化的总能量,图中②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那么②/①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子同化量的一局部,而是草同化量的一局部;兔子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兔子同化量的一局部;分解者利用了动物粪便和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这局部能量并不是最少的。

答案D
9.(多项选择)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 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解析根据能量流动过程可知,A>D、B>E、C>F;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狼所处的营养级,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A。

答案AB
10.(多项选择)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图中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
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
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解析图中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所以还必须包括E,B项错误;B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C项错误;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A为1÷20%÷20%=25(kg),D项正确。

答案AD
11.(多项选择)美国的生态学家奥德姆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表中NP=GP-R。

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②→⑤→④→①→③构成了唯一一条食物链
B.由NP可知被调查时刻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大于输出
C.能量在第三、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低于10%,也是有可能的
D.④的粪便中所含能量是其GP的一局部
解析⑤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A项错误;题干中NP=GP-R,NP都大于零,故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B项正确;能量的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但是有些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可低于10%,或高于20%,C项正确;生物体粪便中的能量是未被自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D项错误。

答案AD
12.以下实例中不能表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的是( )
A.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如施农家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
B.北京奥运会前大量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C.在夏季通过缩短对菊花的光照时间使其提前开花
D.四川大地震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使其食物短缺
解析缩短光照时间使菊花提前开花,表达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局部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存在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设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 kJ,假设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那么需要植物的能量是________kJ。

(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_。

答案(1)捕食(2)3 600 (3)分解者
(4)9×10818% 增加
14.据图答复以下与生态系统有关的问题。

(1)假设图1是碳循环示意图,那么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

假设图1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那么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

(2)假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2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1×106 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4 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4 kJ,
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当A只捕食C时,那么A的能量值是________。

(3)图3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类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

图中的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中A、B、C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____(填“K〞或“K/2〞)值,此时蛙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1)由甲与丁间存在双向箭头,且存在3个指向丁的箭头可确认丁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为含碳有机物,而不是CO2。

(2)E可传向D、B、C的能量总和为1×106×20%=2×105(kJ),那么C的能量为2×105-2×104-2.5×104=1.55×105(kJ),故A只捕食C时,A的能量值为1.55×105×20%=3.1×104(kJ)。

(3)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A为同化量,B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处于K值,此时出生率=死亡率。

答案(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生产者③④⑦
(2)3.1×104kJ
(3)蛙同化的能量用于蛙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K出生率=死亡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