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报告(2018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负责人谢生荣撰写的论文《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浅思考》,在2018年8月被《教育革新》发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成就未来,坏习惯毁人一生。尤其小学生,正处于各种习惯养成的关萌芽期,其习惯的好坏,决定了一生的成就。做为老师,我们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来引导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他们健康的成长为有用之才。
七、下一阶段的实验安排
1.通过前一阶段的实验,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2.开展实验调查,举行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
3.定期检查教研组成员的教研日记。
4.对确定的课题实施研究的城乡两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
5.做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
课题负责人签名:
2018年8月25日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二、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
2.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加强家校联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才有保证养成。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课题组成员高度重视,充分准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其次,家长把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心得与教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共商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使家长们受益匪浅。第三,注重家长学校的建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时,我们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倡言献策,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3).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教学生涯将面对不同的学生,通过本课题,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应对的策略付诸于教学,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途径。
五、重要变更
为了使课题资料更加详实,让课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更加明显,经课题组商量决定,报请学校批准,把课题的结题时间延长一年。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3.集思广益,研讨交流,制定实施方案。依据教科研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课题组多次研讨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细化课题具体实验目标。
(二).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形成阶段成果。
1.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入课题开展,把课堂作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主渠道,并研讨制定了《学习习惯培养要求》。首先,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积极答问,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探讨的学习习惯。教师根据所带学科的学习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第三、联系学生实际,教书育人有机结合。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渗透预习、复习的习惯,倾听的习惯,发言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
(2)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很多,如用实物巧设情景,以动作演示情景,借图画烘托情景,用生活呈现情景,用电教模拟情景,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新学习的内容
2.实施有效作业策略,促成学习习惯优化作业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间接评价的重要环节,更是拓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需要。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呈现问题,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其中,问题的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参与的状态以及整个学习活动的效果,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三个特点:
首先,问题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其内涵。其次问题要“主体化”,应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再次,问题要“梯度化”,要呈现出由易到难的层递性。
纵观小学阶段的知识难度,并不大,只要能认真听讲、及时练习,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差异。归根到底,还是学生各自的习惯不同所造成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各种习惯之间的差距。知识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于习惯养成,如果有一个好习惯,对学习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离开了良好习惯,所学的知识也只会昙花一现,迟早会淹没于不良习气而逐渐消失。
习惯的培养有家庭因素、也有学校社会因素。但对小学生而言,家庭因素还是占主要因素。统计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一方面,家长渴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另一方面,又因为家庭孩子少,不知不觉又多了一份宠爱,而这种“爱”却爱不到实处,倒成了学生形成不良习惯的根本原因。由于教育的包容性太强,教师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也在蔓延,无形中弱化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成了现在学生习惯不良的另一个原因。
(1).认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个案分析、开主题班会、交流心得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生。教师的示范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
b.调查探究性的作业,如在学数字的时候,教师请学生收集自己家里所有的数字,如家里的电话号码、邮编、自行车牌照、小汽车牌照等,使学生深入生活,丰富对生活的体验,培育其探究精神。
四、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假设:
课题组的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以本课题为点,积极参与调查和分析,群策群力,从我市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研究,那么对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更是促进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水平的凝练;对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实力,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有极大帮助;也是为教育部门将来对改善农村教学环境,改变农村教育方法提供支撑。
3.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研究。
课题在研究途径上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入手,着重探索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并最终揭示了良好学习习惯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终身学习、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作用。在具体方法上,侧重于集体教育、课堂教育、学科教育、家庭教育、个案辅导、心理辅导等。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依据本课题实施方案,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调查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总结推广阶段。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了实验班级。落实了课题组每个成员的责任,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会,反复探讨论证,统一了认识。认为这个课题可以达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校社会声誉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通过研究,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为学生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中期报告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工 作 单 位
填 表 日 期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2018年7月
一、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途径不断拓宽,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肩负着传递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个性品质。因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良好的学习行为,突出的个性品质将成为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形成的初始阶段,可塑性极强,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阶段。影响学生的学习因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据调查,学生的学习受主观因素影响的比例较小,受客观因素影响的成分居多。本课题主要针对影响城乡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症下药,探索出应对的策略付诸于教学。
3.通过农村和城市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为农村教师的教学提供详实的依据,用于现实教学,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教育途径。
(二).学生方面。
1.研究探讨了在现有的地理环境中,学生如何改变自己的学习。
2.在现有的家庭生活习性里,重点研究探讨了学生如何改善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家长受教育程度相对低的情况下,老师的学生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长的态度。
二.研究取得的效果
(一).总体方面
1.通过农村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农村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数据,从政策法规、财力人力各方面进一步改善和支持,把影响因素降低到最小。
2.通过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具体的案例研究,破解影响农村学生学习客观因素的问题所在,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进一步缩小城乡小学生学习的差距。
(1)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别,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设定不同的目标和作业难度,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通过分层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再分层,这样做既可以激励进步的学生,也可以鞭策退步的学生。
(2)多种作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多种类型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保留适量传统作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设计能使学生进行体验和实践的作业,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
a.动手操作性作业,如英语贺卡的制作、英语名片的设计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特色在于农村学校学生和城市学生学习习惯的对比分析,创新性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因素的改变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在制约学生的学习因素里,客观因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在不断改变客观条件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因其改变而改变。
(2).在改变客观因素的前提下,教育教学的思路和方式如何改变,才能最大化的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所有的客观学习条件,处于弱势。但是,如果通过合适的教学思路和前瞻性的方法,则是可以提高农村学生学习的。
(三).教师方面。
1.教师如何根据现有的条件,从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心理疏导等各方面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2.学校和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促使家长改变家庭教育的环境和理念,以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通过城乡教师交流探讨,重点解决了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的发展,并结合每个教师个人个性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三、研究过程中实施的策略
通过学习相关的资料,深入探讨,我们课题组就课题的研究确定了明确的方式和具体的做法,使得研究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1.推行主体性学习法,形成教学序列化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原则,尊重城乡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启发点拨为主线,以学生小组合作与竞争为基调,把探究体验、交际运用贯穿始终,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主体性学习法,初步形成了序列:
城乡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异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涵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是在某些方面作了一点探索与尝试,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我们会不断努力,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改进和完善。
1.理论学习还需加强,自身的研究水平亟待不断提高。
2.研究组成员的视野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还要不断提高研究者的学习能力
4.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习惯的培养有家庭因素、也有学校社会因素。但对小学生而言,家庭因素还是占主要因素。统计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一方面,家长渴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另一方面,又因为家庭孩子少,不知不觉又多了一份宠爱,而这种“爱”却爱不到实处,倒成了学生形成不良习惯的根本原因。究其原因,一种是“爱”的幼稚。家长非理性的认为,孩子还小,对习惯教育觉得是长大一点后再进行,逐渐让孩子形成任性、不服管教、我行我素的小霸王气质,一种是“爱”的不负责任。错误的以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老师的事,把所有的责任推给老师,且又不配合老师,放任孩子在家的所作所为。同时,由于教育的包容性太强,教师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也在蔓延,无形中弱化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成了现在学生习惯不良的另一个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