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效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背景下高效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
学的策略
摘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验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学生借助实验的形式把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展示在生活实践的一个步骤,同时还是逐渐强化学生生物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

因此,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为生物实践课堂所具有的优势给予重视。

但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生物实践课堂中仍然存留很多的误区,为可以解决并有效避免这些错误的产生,文章就新高考背景下高效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生物学在高中教育阶段中隶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门课程,对比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生物在课堂上是较为重视实验的学科,此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对学生将来的生物知识积累以及身心发展具有十分积极地作用。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课堂上要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才可以契合新高考的需求。

为了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判断、验证、创新等技能,在教学方式上除了借助验证性实验教学外,还需要加入探究性实验的环节,改变陈旧理念上的先教授教材知识后做实验的模式,可采取边开展实验边教授课本内容或者先操作得出实验现象及结论后再讲解知识的方式,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在试验开展前,师生要具备科学的实验思想,不能未经实际验证就直接得出结论或只关注结果不重视过程,要切实的把验证式实践转换成探索性实践。

此外如有学生的实验结果和预测结果不吻合,教师应立即帮助其寻找原因,不能否定或指责学生的错误,更不能利用自
身的权威妄下结论。

这样才会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从而开拓其探究创新
等思维技能。

例如,《胡萝卜素的提取》的实验原理与实际操作步骤和《叶绿素的提取和
分离》是相似的。

因此该实验课程可让已经具备较为熟练的操作基础的学生自己
动手预备材料,摆放实验工具,安排实验环节,同时进行合理的预测,而不需要
教师过多的指导。

又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泡菜的制作》和《腐乳的制作》等与生活密切联系、需要较长操作时间的实验,则需要教师提前预备材料并交给
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开展实验,然后在理论课上展示、评比实验成果。

虽然
学生独自实践的成果不尽相同,可能还会存留一定的误区,但学生只有在自己实
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改进错误才能加深其印象,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后期重
复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及时避开误区并掌握正确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创新意识
的形成也需要教师的教学思维的创新,例如洋葱的鳞片叶可同时开展《植物细胞
的质壁分离与复原》、《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多样性》、观察《DNA和RNA在
细胞中的分布》,洋葱的管状叶可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等,洋葱根
尖分生区细胞可进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等对实验材料的灵活高效应用、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

因此,要培养
学生思维方式,不仅要让学生独自实践,成为实验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思维
也注意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这样才可以在教学资源有
限的条件下有效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水平。

注重组织形式
生物学是划分庞大,包含面多的一门课程,是自然科学的关键组成之一,为
人类的进步给予了理论帮助以及精神力量。

其所包含的知识都是数代科学家坚持
不懈的实验实践得来的。

一项实验的成果可能有一小部分是科学家的灵光一现,
但大多数都是科学家互相合作才能产生的。

学生要得出生物课程中的实验结论也
是如此,但学生的生物理论基础不够深厚,实验操作能力还不够完善。

因此学生
实际的实验操作则需要教师进行合理适当的分组,既可以减少教学时间、实验材
料与用具等教学资源的浪费,并能尽量避免教学安全事故的产生,而且也能及时
充实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师需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多加关注,多进行一些预测性的思索,深思
而行才会一举多得。

如《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与观察》、《观察线粒体与叶绿体》、《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等借助显微镜的观察类实验学生能够自己独
立进行操作,因而在实验课堂中可将学生分成1-2人一组进行实际操作。

而《对
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检测》、《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方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PH、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等验证性或小型
探究性实验需较多成员合作进行,则可按每组3- 4人分组合作操作,既锻炼了
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高效得到生物实践结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研究《常见人类遗传病》、《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需要统计大量数据的实验就需要借助大型
组合(10-15人每组)或班级整体合作互助学习的模式。

另外还可多指导培养生
物实验员和生物兴趣小组,让对生物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加入到实验预备和实验课
堂中,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帮助探究实验错误的因素,尝试改进创新实验操
作方法等等,为学生体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优势搭建一个平台。

这部分学生不止
可以起到榜样带动作用,还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
并切实让其立足于指导的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
趣味性。

依据教材内容,制定方案强化学生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学科包含科学内容和实验能力两方面。

因此,生物教师在开展制定
课堂教学计划时,要重视生物内容与生物实践两方面的并存,利用生物实践操作,让学生可以快速的知晓生物内容的真实含义、理念等,借助有效的教学模式调动
学生对了解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并指引学生怎样正确的观察生物现象变化过程并
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
综合素质。

高中生物实验课程需要在实验设施、材料、用具用品齐全的前提下,设计出
一个流程完善、效率较高的实践教学方案。

因此在开展实验教学的环节中,教师
既要联系教材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正确预测实验结果,同时
在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各种实验现象的原因、从而使
教学效果愈加显著。

比如,在开展《探究不同条件下的酶活性》的实验教学环节中,有些学生的实验组气泡产生不明显,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气泡不明显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创新思维:是否有方法加强不同条件下产生气泡的明显现象?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最终得出可以增加H 2O 2的浓度、在反应液中加入肥皂水
等方法。

借助高效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生物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能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上学习,然后了解生物、爱上生物,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