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中小学教育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居寅
出版物刊名: 河北学刊
页码: 101-103页
主题词: 晋察冀边区;中小学教育;边区政府;小学教师;抗日;边区教育;1943年;教员;中学;正教
摘要: <正>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新文化、新教育的建设和实施。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将实施“抗日的教育政策”列为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之一,提出:“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

”1940年党中央再次提出,实行抗日的文化教育政策,“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应与一切抗日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建立文化统一战线,合作办学、办报,做事。

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党的这一文化教育政策的贯彻实施,因而,边区的中小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一、边区中小学教育方针及主要政策。

根据1938年1月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文化教育决议案》和1943年1月边区参议会《政府工作报告》,边区党和政府确立了明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针:1.把教育当做民族革命战争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线。

是发挥民族精神,加强抗战力量,“对敌进行思想战的有力工具”。

既是关系到民族国家前途的百年大计,又是关系到当前抗战胜败的迫切措施。

因此边区党要求“各地党的领导机关,各地宣传教育部门,必须把这个工作当作中心任务之一”,并决心“动员一批党员和知识分子,终身从事于国民教育事业,把这种事业’,当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任务”。

2、边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