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译文: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修辞:比喻。把被子比作铁,生动形象地写出因贫困做不起新被子,旧被子盖在身 上又硬又冷的感受,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贫困,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内容:后一句表面上看是诗人在自我嘲笑,实则是用形象化的手法对所遭到的冷遇 进行深刻的控诉。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文:哪里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广泛地遮蔽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都 开颜欢笑!(而高大的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如山。 写法: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期盼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空中的云彩黑得像墨一样,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 写景:描写黄昏时分大雨降临前的天色,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渲染大雨将 至、阴沉迷蒙的氛围,衬托诗人悲惨愁苦的心境,为下面写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做 铺垫。
Hale Waihona Puke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拓展探究 本诗语言通俗平易,灵活多变,兼用长短句,以七言为主,但打破了七言
的束缚,形式自由,挥洒自如。句式和节奏都随着诗人感情的波澜而变化起伏 ,摇曳多姿,充分表达了诗歌的主旨,极富感染力。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译文:(群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 住,(只好)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内容:“叹息”意蕴颇丰,一叹天公毁屋无情;二叹群童幼稚,不明诗人苦衷;三 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炼字:①“呼不得”“自叹息”写出了诗人无奈的心情。②“倚杖”与“老无力” 相照应,写出了诗人衰老的形态。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统编教材思考题探究 1.本诗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
生疾苦的关怀。本诗写作时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试 结合作品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答案】 本诗所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 不幸境遇的描述,而是推己及人,由个人遭际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体现 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使得诗歌具有了非常深广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诗人并非抽象 地议论和抒情,而是借助“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具体、鲜明的形 象,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真挚而感人的呼告来表达情感。如果不借助 结尾的议论和抒情升华,诗歌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都要大打折扣。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译文:八月深秋,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炼字:①“怒”字将秋风拟人化,从听觉上突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的特点。② “卷”字与“怒号”紧密相承,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风的凶猛,生动地写出茅草随 风卷起的情态。③“三重”既写出了风的猛烈,又写出茅屋受灾之重。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译文:茅草乱飞,飞渡过江,散落在对岸江边,(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 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洒洒沉到池塘水中。 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飞”“渡”“洒”“挂”“飘转”“沉”这些动 词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渲染了凄苦的气氛,衬托出诗人焦灼而痛苦 的心情,为下文写屋漏遇雨、自己境遇之惨蓄势。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统编教材思考题探究 2.诗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很是精彩,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答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拟人化手法写出秋 风声势之盛,“卷”字则写出狂风威力之大。“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写出了一种茅草漫天飞舞、无处不在的奇景,虽无一语直接写 风,却让人感到风的肆虐,动态十足,惊心动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 昏黑”,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不言大雨,而给人以大雨将至的压抑之感。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被 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阵阵寒意,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 更觉苦寒不堪。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译文:因为茅屋漏雨,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的雨点 仍旧下个不停。 修辞:比喻。把雨连绵的状态比作下垂的麻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侧面表现了诗人凄苦的生活。为下句中的“长夜沾湿何由彻”做铺垫。 作用:点出风卷屋茅的结局,着意烘托屋漏的特殊环境。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译文: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 炼字:①“欺”“忍”写出了诗人无奈的心情,“老无力”写出了诗人衰老的形态。 ②“盗贼”并非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只是诗人的激愤之情,这样 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群童”抱茅而跑之事。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译文:自从经历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 到天亮。 含义:诗人由眼前的艰难处境纵向延伸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痛苦经历,表现了诗人忧 国忧民之情。 炼字:“长夜”一语双关,诗人既因屋漏而觉得夜长,又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 摇的黑暗中挣扎而觉得夜长。 内容:“何由彻”照应前文的“未断绝”,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专题二 古诗词曲默写与鉴赏
知识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作家作品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作者杜甫。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
平定,杜甫弃官辗转到了四川,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 定的生活。但秋天的一场暴雨袭击了他的茅屋,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 面对现实。他忧思不已,写下了这首诗。本诗通过记叙诗人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后群童 抱茅、茅屋漏雨、诗人长夜难眠的凄凉情景,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 济世情怀,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第38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只有我的茅屋 破败,受冻至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情感:表达了诗人饱览人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至死不悔 的高尚情操。 炼字:“呜呼”一词,运用感叹的语气,引出下文的抒情,写出了诗人关心民生疾 苦的济世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