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第8课《灯光》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灯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
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据此,本课的教学以理解“多好啊!”为线索,促使学生在不断与文本对
话、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散思维,在朗读中陶
冶情操。
指导学生走近英雄,感受理想,感悟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使学生不断
与文本对话,以读促讲,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重点词句的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及主要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渗透背景,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灯光。
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揭题: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憧憬的便是灯光。
灯光下,人们在散步;灯光下,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在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在快乐歌唱。
而在本文的作者心中,灯光是一段回忆。
今天,我们
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4.学生交流作者和时代背景,教师补充: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题材的小说。
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5.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培养学生养成读
题质疑猜测内容的习惯,为习作打下基础。
预设:
生1: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
生2:我想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3: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设计意图:本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比较远,上课时,先让学生大致了解时代背景,对深入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帮助。
然后由题目入手,导入新课,通过质疑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解读和文本进行对照,加深对文题的理解。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仅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
3.围绕阅读提示,自由读文。
设计意图:从学习方法入手,体现阅读主线。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为学生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三、引导自读,感悟“灯光”
1.过渡:初步读了课文,谁能试着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
过渡:如果只想到这一层,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
层次的思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
3.聚焦“灯光”。
导学: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10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能用拆词法说说它的意思吗?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
情况。
“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2)“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郝副营长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
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未来的幸福生活。
)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预设: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
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样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被压迫,他们的子女将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再现“灯光”。
(1)导思:(配乐)教师深情而满含敬意地范读。
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
人的画面。
(2)练写: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
雄的形象更清晰。
(3)品读: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
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再现主线。
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文本的结构,从而过渡到重点语句的学习。
四、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
1.浏览课文,找一找“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引导学生抓住线索,运用“画画—想想—写写”的方法多角度品读文本。
2.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悟,体会其感情。
(1)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旁
边作好批注。
(2)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
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3)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
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
设计意图:从关键词句入手,再现主线。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
五、拓展想象,瞻仰英雄
1.过渡:再让我们来看看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此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呢?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课件出示华灯影像,配乐)
2.导读:是啊!课文中还有一句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话,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课件出示:“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学生齐读)
3.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预设: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
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
献精神。
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生命的先烈们。
4.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
5.出示“阅读链接”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蕴含的感情。
设计意图:以情感的深化作为小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抒发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多角度解读“灯光”,对教材作了一些大胆的取舍,用“多好啊”作为情感的经线,用“灯光”作为纬线,串起一幅关于“理想”与“献身”教育精神的网络图,其间我充分利用课件出示各种灯的图片,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到今天生活的美好。
通过课文插图来观察并想象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达到了直观理解,想象补充的目的。
2.上课过程中,我多次引导学生想象,以便丰满不可见的故事细节,用图片及生活经验来让学生们感悟到郝副营长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让学生觉得英雄就像邻家的哥哥,让人感到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