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写作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写作训练
学会记事
1.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情节要吸引人;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
2.____________ 以“里的新鲜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的重点在“新鲜”,要写出事情不一般的地方;② 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
本单元的两个作文题目,都是训练学生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能力,不同点是训练的侧重点不同:第一个作文题目要求“情节要吸引人”,所以必须在叙事清楚的基础上筛选素材;第二个作文题目要求写“新鲜事”,所以必须在叙事清楚的基础上构思选材.
第一个作文题目是命题作文,审题时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我的故事”常见选材范围大多为亲情、友情、师生情或者童年经历等方面的故事,可以侧重于抒情,也可以侧重于表现某一种兴趣爱好或者性格品质•必须写自己的真实故事,不能写别人,也不能写虚构想象的事情,要表现出自己的真情或个性•叙事时可尝试设置一些波澜,事情的因果必须交代清楚.
第二个作文题目是半命题作文,横线上可填入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比如“教室里的新鲜事” “公园里的新鲜事” “春天里的新鲜事”
等•这一题目主要是训练选材方面的构思能力•选材必须符合“新鲜”的要求,陈年旧事或者平常的事情不能写.这个“新鲜”不是指虚构千奇百怪的、非常离奇的事情,而是用独特的眼光发现生活中不平常的地方或者不一般的地
方.
一个精彩的故事,首先要有完整的情节,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这样才能让读者有一个全面、真切的认知•叙事时要做到完整、连贯和严谨:完整,叙事文章要有头、有身、有尾,线索贯穿全篇,使叙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连贯,文章的各部分之间要层次清晰,段落分明,语句通顺;严谨,文章思路严谨,情节有序地展开,自然合理,有伏笔,有照应.
1.起因要交代清楚.
起因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提出,叙事首先要开宗明义,一箭正中其心,切忌东拉西扯.
如学生习作《我的故事》的开头:“一直以为砍价是俗不可耐的事情•所以,我每次上街买东西,总是装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问了价钱便掏钱,然后提着东西扬长而去,留下卖主窃喜•”文章开头交代自己以前买东西的样子,从而萌发跟商家“砍价”的念头,为下文写自己勇于跟店主砍价作铺垫,使后文叙事显得不突兀.
2.经过要叙述详细.
事情的经过要叙述得自然流畅,叙事时要在“详”字上下功夫. 在写作中分清哪些是主要事件,哪些是次要事件•叙述主要事件时,要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注重细节描写.这样记叙的事情才能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对于次要的事件略作交代,能够起到铺垫、对比的作用就可以了.
如学生习作《难忘的瞬间》中的一段描写:“妈妈继续唠叨着‘够了!有完没完?’我没好气地说道,起身拽起书包,抓起大衣,扭开门,冲出房间.”用“拽” “抓” “扭” “冲”等动词生动地写出了“我” 急切地想摆脱母亲的唠叨的心情,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3.结果表述很重要.
在叙事完成后,要把事情的结果交代清楚,注意与开头照应,还要将文章的主旨表达清楚•这样既可以在结构上自然地结束全文,又可以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4.叙事线索要清晰.
一颗颗珍珠,只有用一根线把它们穿起来,才能成为一条美丽的项链•记叙文也是这样,需要用一条线索把材料串联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 难忘的老师,抒发“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作者选取了“回忆一—依恋——思念”蔡老师作为文章的线索.这条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内容联系紧密,结构严谨.
我的故事
脚步声越近越轻,细细碎碎的,听得出有明显的沧桑感•我知道,这是
奶奶的脚步声
我即刻起身去开门,迎上前.奶奶还未来得及隐去的惊讶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慢慢演变成亲切的笑容.
“哦,孙女!我是想来问问你晚上做作业会不会饿,要不要我帮你拿些
什么零食来.”
“奶奶,没事,我不饿.您早点睡觉吧,我再做一会儿,马上就去睡觉.”
奶奶带着些许担心、些许欣慰走了.我坐下来,拿起笔,继续我未完成的作业……
写完最后一个字,收起文具,想再读一会儿政治书,可是渐觉上下眼皮打起架来.于是,轻轻叹了一声,还是明天早上起来读吧.
熄了灯,走进卧室.开灯的瞬间,看到柜子上整齐地摆着一堆面包、饼干之类的零食.似乎还真有点儿饿了,我端起旁边的牛奶,又吃了个面包,终于满足了食欲,打算好好睡觉了.
躺在床上,正酝酿一份平静的心情准备进入梦乡,隐隐约约又听到一阵脚步声,很轻很轻,但还是被我捕捉到了.
脚步声渐近,听得出来,走得很小心,很谨慎,像是生怕稍重的脚步声会打破这片水晶般澄清的安静.脚步声停下了,转身了,又渐渐远去,最终消失了.奶奶走得更轻了,是担心打扰我吧.
我才察觉到,奶奶的脚步声轻到让我不仔细捕捉都听不到了.谁知道在我躺在床上之前,她悄悄来看过我几回?谁知道在我进卧室前,她把那杯温热的牛奶热过几回?
奶奶的脚步声,勾起了我的回忆.很小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了,留下年幼的我与奶奶一起生活.在这样一个仅有两个人的简单家庭里,我享受着奶奶给我的爱,享受着家庭传递给我的温暖.
带着深深的亲情,我在人生的路上行走、跌倒、站稳、成功,越来越远
[点评] 本文按时间的顺序,以奶奶的脚步声为线索,详细地记叙了一个晚上“我”听到的奶奶的几次脚步声.文章开门见山,先点出奶奶“越近越轻,细细碎碎,略带沧桑感”的脚步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作者又几次写到奶奶“小心”“谨慎”的脚步声,让我们从这脚步声中听出了奶奶对孙女无微不至的爱.文章结尾升华主题,“我”带着奶奶的脚步声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章结构严谨,事情叙述完整,是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有一天,我和表妹玩了一个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名字叫“骑毛驴”.表妹一马当先抢着来当“毛驴”.她双膝跪在床上,用手撑着身子,抬起了头对我说:“熊蕊心,上来.”我骑上“小毛驴” ,拍拍她的屁股,她便一摇一摆地走了起来.我边骑嘴里边唱起那首我们熟悉的童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刚唱到这里,我一个不留神,“咚”的一声从“小毛驴” 身上摔了下来.正如那首童谣所唱“摔了一身泥”.我怒火冲天地又骑上“小毛驴”,可无论我怎么吆喝,“小毛驴”都充耳不闻.我绞尽脑汁,“驴儿”仍然一动不动,我一不留神,又被“驴儿”摔了个“狗吃屎”.
我爬起来对表妹说:“我来做毛驴!”心里暗想:我决不饶过你.我做好
了一切准备,可我万万没想到表妹那胖胖的屁股一坐上来趴下了,我不服气又来了一次.可是,我还没反应过来,下了.我只好举手“投降”.
现在我想起这个游戏还忍不住想笑.
,便把我压又被表妹压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