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苗族节日服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苗族节日服饰
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它是苗族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苗族风俗习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成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地域分散,由于各内部支系不同,服饰呈现出多姿多彩,风格各异。

苗族服饰作为苗族形象的一种标志,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苗族服饰一般有盛装、便装之分,又有性别、年龄之别,加之苗族又具有众多的支系,皆以不同的服饰划分,这样苗族的服饰就显得格外丰富。

苗族服饰的基本特点:男子服装或短衣长裤、或大襟长衫;女装一般为上衣裙(裙统一采用百褶裙)、或上衣下裤,服饰配件多、图案精美、色彩艳丽。

极具民族个性的女子头饰把自己的图腾物作为饰品佩戴在头上是苗族各支系的共同习俗。

1 独具特色的苗族节日服饰
1.1 苗年――绮丽的鸟纹羽衣
“百鸟衣”在苗族服饰中式一个流传广泛的款式。

贵州月亮山区的“嘎弄”的苗族支系,至今还保留着在过年过节穿着百鸟衣参加活动的习俗。

服装的衣、裙和围腰上绣满了各中具象和抽象的鸟纹,以此得名。

上衣肥大,多用绿缎。

花饰图案繁缛,且背部及衣袖上部缀有活动花帘和花边。

百褶裙外饰鸡毛带裙。

系绣花边围腰。

鸡毛带裙分前后两片,每片由八至十二条绣花带组成。

男子跳芦笙时亦可穿用。

丹寨县雅灰乡“百鸟衣”。

上衣通身绣花,图案多为蝶鸟、龙凤等形象,
造型生动,纹样古朴。

裙由多条绣花带组成,每条绣花带图案各具特色,花带下端皆缀以白色羽毛和银铃。

“百鸟衣”即由此得名。

1.2 深山中的迷你裙
在雷公山麓的苗族中,关于短裙的来历流传着种种传说,其中"学锦鸡"的传说颇富情趣。

相传古时候,有个英俊的青年上山打猎,打得一只锦鸡送给心爱的姑娘。

姑娘为了回报青年的爱情,就把自己打扮得像锦鸡一样美丽。

高高的发髻,好像锦鸡的羽冠,宽宽的花袖,好似锦鸡的翅膀,密密打褶的短裤,长长的花带飘在腰后,犹如锦鸡的羽尾。

传说虽非事实,但它却生动地反映了苗族妇女丰富的想象和对美的追求。

2 服饰相关附属物件
2.1 银饰
银饰是苗族不可或缺的佩饰。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

而且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贵。

施洞苗族妇女节日的盛装所要佩戴的一套完整的银饰品。

2.2 苗绣
苗族的刺绣有数百年的历史。

刺绣的图案都是把自然景物加以艺术概括和夸张的,并且还赋予了他们不同喻意,在这里她们的艺术才能被
充分的显示出来了,体现出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施洞地区刺绣最为盛行,尤以散线平绣为其主要特点。

平挑、织花、堆花在花饰中亦占有一定位置。

平绣多用於装饰上衣。

散线绣是先将一根丝线分成若干股后再绣。

故其绣品十分精致。

水云纹是这个地区在纹样形式上的最大特点,运用得也很成功。

如在一幅绣品中,既能某一物象为主体,又能将不同类型的物象统一于水云纹的纹样中,物象变化巧妙多姿而又不失原形,给人以活泼和谐之感。

在色彩运用方面,盛装花饰一种是以红色调为主,苗族称之为"欧拖"(亮衣),另一种以蓝色调为主,称之为" 欧啥"(暗衣)。

服饰图案,内容广泛,寓意丰富,或反映故事传说,或颂扬苗族人民勤劳勇敢,或象征吉祥爱情,件件绣品,如同一幅幅画卷,给人以遐想和美的享受。

2.3 梭嘎女的头饰苗族装饰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衣裙、银饰上,头部是苗族女人十分注重的地方。

奇特之处在其头部的盛装装饰。

用70 厘米的巨型木梳在脑后用线与发根扎紧固定,然后将掺有假发和黑毛线的长发在木梳上按无极符号缠绕在头顶上,再用白色的布带或白线带在木梳脚尖和头部捆扎固形。

远看就想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军帽。

博物馆简介文本将之称为“以长角为头饰的苗族同胞”,和外族人、新闻媒体称其“长角苗”。

3 苗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矛盾运动:一方面它要维护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
另一方面它又需要吸收外来文化以壮大自己。

当一个民族处于封闭状
态,与外域文化不发生任何联系时,它不会发生改变。

只有当它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与外来的文化不断接触,在冲突与融合之中,才能得到更新与发展。

而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最先进的和最标准的,这种非理性的民族中心意识是文化对外开放最大的障碍。

这不利于人们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不利于认识自身文化的不足,自然地也不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我们只有肯定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肯定其他生活方式的存在,并且必须学会欣赏其他形式的合理性,然后才会出现一种宽容、多元的文明。

以本民族为依托剔除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弥补本民族文化的不足,在文化与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之中,提升文化的内涵,实现民族文化的壮大。

4 小结
苗族瑰丽多彩的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形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事实证明,服饰文化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国际性。

只有对民族与传统服饰进行深入的概括和提炼,才能把握民族的精髓,把握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弘扬民族服饰传统,促进民族服饰发展,从我国的民族服饰的宝库中发掘丰富
的宝藏,为中国民族服饰走向世界,
为中外服饰交流做出贡献,是我们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