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财政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财政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摘要: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历来都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危机影响的背景下,研究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以及财政宏观调控的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文章介绍了财政政策的概念;分析了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主要作用,如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指出,财政宏观调控系统由主体系统、客体系统、目标系统和手段系统组成;最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财政宏观调控措施。
关键词:财政;宏观调控;经济增长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acro-control,fin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Fiscal policy has always been world attention,especially on the i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conomic crisis,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conomic crisis,it very necessary to research in macro-control role and fiscal macro-control measure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fiscal policy,analyses the main function in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such as maintaining economic stabil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etc.we pointed out that finance macroeconomic regulatory is constituted of the object system,target system and method system composition.At last,we analyzed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of macro-control,and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fiscal macro-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Finance,Macro-control,Economic growth
目录
一、引言 (1)
二、基本概念界定 (1)
(一)财政政策 (1)
(二)宏观调控 (1)
三、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1)
(一)财政政策的维护经济稳定作用 (1)
(二)财政政策的促进经济发展作用 (2)
四、财政宏观调控的组成系统 (2)
(一)主体系统 (2)
(二)客体系统 (2)
(三)目标系统 (2)
(四)手段系统 (3)
五、我国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困境 (3)
(一)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挑战 (3)
(二)经济周期性调整导致国内需求回落 (3)
(三)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4)
(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4)
六、当前财政宏观调控的措施分析 (4)
(一)加大投资,破解需求难题 (4)
1、统筹协调,科学决策 (4)
2、统筹研究,有效整合 (4)
3、严格预算,优化结构 (4)
(二)扩大消费政策平台,破解周期性困境 (5)
(三)创新政策体系,破解资源困境 (5)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 (5)
(五)解决“三农”问题,破解民生困境 (5)
七、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一、引言
财政历来是世界各国政府干预经济,影响社会经济活动,调节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平衡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矛盾的最基本手段。
在金融危机影响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正确认识财政的职能作用,了解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分析我国当前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财政宏观调控的措施,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它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1-7]。
通过一系列财政政策的实施,可以使资源在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已经成为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
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以及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功能的不同,财政政策可分为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两个主要类型,以及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种方式。
(二)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简称宏调)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
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
所以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来达至计划经济之目标。
三、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当代世界各国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都将财政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财政政策的维护经济稳定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不少专家都认为我国存在经济波动的可能性。
按照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经济波动可以通过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或称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
即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出现膨胀缺口时,实行紧缩性财政
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或者)提高税率来降低私人投资和消费需求;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出现紧缩缺口时,实行扩张性(或膨胀性)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或者)降低税率来提高私人投资和消费需求。
[8]
(二)财政政策的促进经济发展作用
我国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与东欧国家不同,是在一个农业人口还占有相当大比重、生产力还很不发达的后发展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就需要在完成转型任务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
根据国际经验,完成这一发展任务需要政府干预经济。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在明智政府的积极刺激下取得经济进步的”,财政政策作为“刺激”的主要手段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对于成熟市场经济也不例外。
萨缪尔森甚至认为:“今天,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9]
四、财政宏观调控的组成系统
(一)主体系统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对国民收入进行的一种价值分配与再分配。
在生产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中,只有国象才能担负起宏观意义上的经挤调括职能。
所以财政宏观调控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财政,在这里财政宏观调控的主体又可分为两个层次: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前者是调控的最高层,具有主导作用,后者是调拉主体沉第二层,具有辅助贯彻的作用。
(二)客体系统
也就是主体所要调控的对象。
从环节上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都将成为财政宏观调控的客体。
从结构上分,各地方、部厂、企业、个人以及财政自身的行为都可成为财政主体调控的对象。
另外,财政自身的行为也可成为被调控的对象,如国家财政预算收支规模和地方财政的各项行为都可成为中央财政的调控对象,这是因为财政具有自我调控的功能。
(三)目标系统
财政宏观调控目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能否实现,关系到财政宏观调控手段系统依据什么运用,依据什么配合,同时也关系到财政调控效应的大小及方向。
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有长远目标和即期目标,整体目标和局部目标之分。
长远目标具有长远性、相对稳定性、较强战略性等特点,其内容就是要使国民经济以及整个财政在总量和结构
上达到平衡、微观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社会分配处于公平状态;即期目标是一种根据近期社会经济状况所确定的目标,它具有短期性、变动性等特点;整体目标就是要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局部目标就是要使国民经济某一部门或某一地区的发展达到良性化。
[10]
(四)手段系统
财政宏观调节手段主要包括税收、补贴、财政信用、折旧、利润分配等经济杠杆。
具体来说,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财政行政规章、条例、命令等行政手段;(2)包括预算法、税法以及其它财政法规的法律手段;(3)直性经济手段,如财政预算收支等。
五、我国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困境
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明显的危机时期特征,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2002—2007年我过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10.5%,2007年更是到达13%,然而这一趋势在2008年降为9%,2009年更是大幅度下滑;结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出口比例不协调、产业发展失衡、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差距进一步增大;内外部需求失衡,对外贸易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加。
受这些问题的影响,我过宏观调控面临多重困境。
(一)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挑战
相对于美国和欧盟的消费型和俄罗斯的资源型国家而言,我国是一个生产型的国家,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比重明显下降,2008年11月开始,连续出现了出口负增长的局面。
与此同时,我国外资利用率也不断减少,加之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投放美元,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受到重大损失。
(二)经济周期性调整导致国内需求回落
从经济运行的经验来看,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必然会面临周期性的调整,我国平均9.8%的经济增长率已经持续了30余年,这一趋势必然会面临周期性的调整。
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主要来源于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和房地产投资周期。
近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投资扩张是GDP增长与波动的主因,从历年投资与GDP增长数据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
此外,我国本轮房地产扩张期从2000—2007年,持续时间达到8年,部分城市房价虚高,泡沫严重,房地产行业调整不可避免。
自2007年底,我国房地产行业景气明显回落,交易量萎缩,部分城市房价跌幅较大,房地产业的周期调整,直接导致国内需求回落。
[11]
(三)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高经济增长,高资源消耗,高环境代价的典型特点,资源环境瓶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
经济粗放增长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中国已经成为主要污染物排放最大的国家,是未来环境压力最大的国家,也必然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国。
(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经济的快速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基础。
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恰恰是社会的“稳定器”。
由于我国社保制度起步较低,目前仍然存在着保障面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这些矛盾的存在又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进一步加快。
六、当前财政宏观调控的措施分析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特别是在经济加速下行、结构矛盾突出,宏观经济面临多重困境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作用与地位更加重要。
(一)加大投资,破解需求难题
在外部出口困难加大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内需,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央决定2009年和2010年新增公共投资1.18万亿元,为落实好中央扩大政府投资的工作部署,确保政策效果,应着力在以下方面实现创新:
1、统筹协调,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预期目标实现的基础,应考虑协调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建立投资协调小组,创建扩大内需的协调机制,共同研究政府投资安排原则与方向等重大问题,以利于科学决策,利于强化资金监管。
2、统筹研究,有效整合
2009年,中央首次政府基建投资、政府性基金、车购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财政专项资金等财政建设资金统筹考虑,科学设定了中央政府投资规模,从而实现了财政建设资金的有效整合,激发了民众的信心。
[12]
3、严格预算,优化结构
严格预算审核,审核具体项目安排是否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投向和范围,确保政府投资向保障性住房、生态工程、医疗卫生教育等薄弱环节倾斜,并安排资金用于“家电下乡”等促进消费政策的落实,将政府投资与改善民生、刺激消费、支持统筹发展有机结合起
来。
(二)扩大消费政策平台,破解周期性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倚重于通过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但直接扩大消费的办法与手段不多。
2007年底财政部联合商务部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三个农业大省试点财政补贴“家电下乡”。
2008年12月起,实施范围扩大到12个省份,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
“家电下乡”补贴是财政政策工具及运作机制的一项创新,是运用财政手段直接促进扩大消费的有益尝试,这是财政首次直接补贴消费者,体现了政策思路创新,同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家电下乡能有效链接生产、流通与消费,鼓励家电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这样做,不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企业得到了市场,更重要的是政府得了民心,经济得到了发展。
(三)创新政策体系,破解资源困境
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项目审批推动节能减排的传统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变“要我节能”为“我要节能”,并将节能减排与产业调整与升级结合起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奖励,多节能、多奖励,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再次,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区域的治理力度,支持主要污染物检测、评估、评价三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环境检测能力。
[13]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
为确保重点产业平稳运行,做好产业调整与升级,国家制订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轻工、有色、石化、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今后,要抓好政策落实,确保将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到实处;要加强对每个产业基本情况的研究,掌握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找出各自的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进一步细化与完善相关财税扶持政策措施,更好地实施产业财税扶持;要积极推进创业风险投资,扩大资金规模,更好地支持产业技术进步。
(五)解决“三农”问题,破解民生困境
要解决要“三农”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加强财政粮食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要加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力度,并确保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粮食市场的调控,稳定粮食价格。
第二,拓宽服务领域,切实保障与改善民生。
主要包括:扎实推进农村环保建设,加大对重点流域和区域的农村环保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人,提高少边穷地区中央财政补助标准,保障交通顺畅;实施重点
中小河流治理中央财政专项补助,切实解决中小河流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洪涝灾害严重等问题。
七、结束语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必须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财政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正确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李善民,欧阳桃花.财政与税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3]张馨.比较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刘溶沧,杨之刚.财政学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蒙丽珍,李星华.财政与金融[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HAR.ModemPublieecnomies[M].Routledge:RoutledgePress,1998
[7]BARRORJ,MARTNI5AX.PublicFinnaeeinModelsofEeonomieGrowth[J].Reviewof EconomicSutdies,1992
[8]李松森.试论财政政策的定义本质和一般特征[J].财政问题研究.1997(9)
[9]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彭云龙.对下一步财政政策管理的建议[J].中国财政.2005(8)
[11]扬帆.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刍议[J].时代财会.2008(8)
[12]刘邦驰,梁宝柱.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强化我国财政宏观调控力度[J].财经研究.2008(4)
[13]姜野.提高我国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分析.商业研究[J].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