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魏家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岭魏家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首先对魏家钨矿矿区的地质特征、构造特征以及岩体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之后对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和分化带特征进行了分析。
最后讨论了魏家钨矿矿区的找矿标志以及找矿前景。
标签:魏家钨矿矿区;矿区地质特征;矿区找矿前景
1 概况分析
魏家钨矿是近几年来在开展地、化、遥等面积性工作的过程中,借助钻探验证的手法,发现的位于都庞岭至九巍山一带的东西向走向的矿带。
经过初步测量和估算,魏家钨矿厚度大约在140米左右,钨矿含量大约在10万吨左右。
如此规模的钨矿对于研究分析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讨论成矿的规律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同时,通过对地质特征和规律进行总结,还有助于后续的找矿工作的推进。
2 矿区地质特征讨论
2.1 地层、构造特征
魏家钨矿矿区多以泥盆纪地层为主。
其中,泥盆纪地层从分布范围上主要位于祥霖铺背斜核部,从易家湾至棋辛桥、长龙界一带分布;从岩性上主要为碳酸盐岩、陆相碎屑岩为主。
从构造特征上分析,魏家钨矿矿区的发育轴以向南倾斜的祥霖铺复式背斜为主。
其西翼从地势构造上来讲相对较为平缓,其东翼从地势构造上来讲相对曲折并呈现出波状的褶曲。
在魏家钨矿矿区的断裂带中主要以近南北向的断裂为主,间或伴随有层间剥离构造。
在南北向的断裂中为区域性F1断裂的一部分,以倾角为78度的角度向东倾斜。
在层间剥离构造区中多以容矿和容岩构造为主,在剥离区中以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为主。
具体地层和构造特征信息见图1。
2.2 岩体特征
在魏家钨矿矿区内主要由祥霖铺斑岩岩体以及铜山玲岩体构成。
其中祥霖铺斑岩岩体呈现出东西向排列的态势。
从岩体特征上分析,单个的祥霖铺斑岩岩体暴露在外的面积范围在数百平米至数千平米之间,且岩体较为稳定。
祥霖铺斑岩所含微量元素以Mo、Sn、Zn、Cu等为主,是形成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
铜山玲岩体与祥霖铺岩体在走向上相同,呈现出东西向排列,主要分布与矿区内铜山岭,岩体时代大致归类于中侏罗世。
从分布走向上,铜山岭岩体东西近五千米长,南北三千米宽,其中部呈现出收缩态势,类似于葫芦状。
铜山岭岩体面积较祥霖铺斑岩面积要大,整體面积大约在十二平方千米左右。
3 矿床地质特征讨论
3.1 矿体特征
魏家钨矿矿区内矿化的类型较为复杂。
斑岩钨矿、层间矽卡岩钨矿、层状矽卡岩铜矿等占据钨矿种类的绝大部分。
从钨矿矿体特征分析,矿体位置紧邻祥霖铺斑岩。
根据矿体与岩体的空间和走向关系,可以将矿体类型分为斑岩钨矿和层间矽卡岩钨矿。
其中斑岩钨矿在分布范围上以钨矿矿区的中部为主,形态则受到斑岩体自身的形态所影响,矿体大多位于斑岩体沿层间贯入的区域之中。
层间矽卡钨矿在分布范围上以钨矿矿区的中西部位主,大多在地表500米以下分布。
3.2 矿石类型和分化带特征
魏家钨矿矿区内矿石类型包含有矽卡岩型白钨矿石斑岩型白钨矿石、矽卡岩型铜矿石三种主要类型,另外在矿区内还间杂含有大理石岩型白钨矿石。
钨矿矿区分化带则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性。
其中在水平上,钨矿矿区以岩体为中心由矽卡岩型钨矿向铜铅矿渐变过渡。
在垂直方向上,则由地下至地表以此以层状铜矿、矽卡岩型钨矿以及斑岩型钨矿逐渐过渡。
3.3 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讨论
(1)找矿标志。
首先,当W元素面积较大、强度明显较高且与Mo、Sn以及Zn等元素相重叠时表现为矿化特征,是较为有利的找矿靶区。
其次,在背斜的西翼以及近轴部,当岩石的裂隙、节理处有斑岩节理时表现为有利于钨矿形成的态势,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第三,档矿区内花岗岩呈现出受到较强侵入形成矽卡岩、蛇纹岩蚀变现象且伴随有闪锌矿、黄铜矿等硫化矿物蚀变特征时也是有利的找矿靶区。
(2)找矿前景。
自都庞岭至九巍山一带是我国较为重要的金属成矿区,成矿种类以钨矿和锡矿为主。
通过对钨矿矿区内水系沉积物中所含有的Mo、Sn以及W元素等进行异常查证并圈定斑岩岩体、蚀变矿化区的方式能够起到有效缩小找矿靶区的效果。
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借助可控源电磁测深、激电测深等方式进一步确定蚀变位置,为找矿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袁见齐.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2]张连昌,万博,焦学军.西准包古图含铜斑岩的埃达克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06(03):626-631.
[3]李福顺,康如华,胡绪云,马武良等.南岭魏家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中国地质,2012(04):44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