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课练——3章光现象实验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章光现象实验题
1.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3)请你由上述结论解释,为什么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的遮阳伞?_____
2.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A处应该是_____光;B处应该是_____光。

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_____混合而成的。

(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___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_,其主要特性是______效应。

3.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甚至晒伤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雄鹰物理实验小组在老师的协助下通过检测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为爱美人士提供选择防晒衣服的科学依据.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
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该实验验证衣服的防晒效果好坏是通过________比较.
(2)条件相同时,比较实验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衣服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朋友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4.“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
①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
③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________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_______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作出评价:________.(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回答一条即可).5.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

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

“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光波紫外线强度。

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光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3)比较实验1、3、5或6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4)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

6.下面是对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的探究实验
实验一:用平面镜引入一束日光,通过狭缝照到三棱镜上,如图所示。

调整棱镜的方位,在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得到的彩色光带。

把白纸放在棱镜前,让学生看到照到棱镜上的光是白光,由此得知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色光。

实验二:在狭缝前放置红色玻璃(或蓝色玻璃),用白纸显示出照在三棱镜上的光是红光(或蓝光);通过三棱镜后,光改变了传播方向,但不分解,仍然是红光(或蓝光)。

问题:
(1)你认为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是因为_______
A.太阳光中含有七色光,由于光的折射,通过棱镜后各色光分散开了
B.棱镜中含有七色光,有太阳光通过时各色光分散出来
(2)你得到(1)中答案的根据是什么___________?
(3)由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各色光通过棱镜时,哪种光的偏折最大?哪种光的偏折最小?太阳光发生色散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为什么要让太阳光先通过一个狭缝再射到棱镜上_________?
7.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

如图甲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倒立的像。

(1)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__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
方移动;若将易拉罐向右移动少许,蜡烛的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2)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花乡公园的树林里,小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
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乙所示),这是___________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
或“树叶”)的_______________(选填“实像”、“影子”或“虚像”)。

8.探究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他在《梦溪笔谈》
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
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束,亦皆倒垂……”(如图所示)小雨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
离s成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9.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
图所示。

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

他们猜想光斑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_____(合理/不合理)。

(2)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无论是大孔还是小孔形成的光斑都是由于_____形成的,其中_____(小孔/大孔)形成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_____(小孔/大孔)形成的光斑的大小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10.在太阳光或白炽灯下,如果挡住了光的去路,就会形成清晰的影子。

可是小明却发现,在日光灯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点也不清楚,特别是处处装点着电灯的大厅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

这是为什么呢?
小明去问物理老师,老师拿出几支蜡烛、一个圆柱形铁块,让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A.铁块放在桌子上,旁边点上一支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甲所示);
B.在旁边再点上一支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乙所示);
C.继续在铁块旁边点蜡烛,直到用蜡烛围满铁块四周,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丙和丁所示)。

结果小明发现,蜡烛影子越来越淡,最后几乎没有了!他又比较了一下白炽灯和日光灯,看到白炽灯的灯丝很集中,而日光灯的灯管却很长,他想了一会儿后,高兴地说:“老师,我明白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替他回答一下。

(2)此结论在生活中可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3)在上述研究过程中,涉及了哪些探究要素?
11.在模拟日食、月食的实验中,王老师画了图示.
(1)如果地球上观察到日食,这些人应该是位于________(选填“甲、乙”)处,此时月亮在________处(选填“A、B、C”).
(2)如果地球上观察到月食,这些人应该是位于________(选填“甲、乙”)处,此时月亮在________处(选填“A、B、C”).
12.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3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
与地面距离为1m不变,观察白纸上的光斑.小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将右侧的卡片缓缓向左移动,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上述过程中.
(1)可以探究光斑的形状与_____的关系(选填“小孔形状”或“小孔大小”);
(2)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_____(“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_____(“增强”、“不变”或“减弱”);
(3)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_____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_____(“变大”、“不变”或“变小”).
1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_______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薄玻璃板”),现有茶色玻璃板个透明玻璃板,为了现象更明显,实验时应选择________。

(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处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4)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

14.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

也能观察到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4)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________
(5)小组的同学经过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6)如果在如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7)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如图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

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如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15.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___(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16.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图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①利用光的________反射现象来显示光束路径;
②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

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
反射定律相违背。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

17.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在实验中使用的是一种可以沿OM折叠的白色光屏,它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有: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仅根据图示信息,能否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呢?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18.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纸板能绕ON轴翻转,上面安装一支激光笔。

(1)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
A.向纸板喷烟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紧贴纸板射到O点
(2)图中反射角是__________度。

(3)以ON为轴旋转纸板B,观察纸板B上能否出现反射光,操作的意图是_________。

(4)若将图中的纸板(连同激光笔)绕EF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____。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答案
1.透过的色光反射的色光撑一顶红色的遮阳伞,阳光照射在伞上时,阳光中的红光能透过伞而照在西瓜上,瓜瓤看起来是红色的,瓜更好卖.
2.红紫多种色光A红外线具有热
3.长波紫外线透过率1、2或3、4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
服等(合理即可).
4.各个不同的人距离空气的质量不正确.红色光穿透能力强,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采用灯光图形或者语音提示等方法提醒行人
5.光波紫外线透过率其他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材质有关穿全棉长袖T恤
6.A因为实验中,将太阳光用红色滤光片过滤后,只有红光通过棱镜时,没有得到七色彩带,而是发现红光发生了偏折。

这说明实验一中彩带的出现是由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通过棱镜时发生了色散由实验图可看出紫光通过棱镜时偏折最大,红光偏折最小。

由此可知太阳光发生色散的原因是各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先让大阳光通过狭缝再经过棱镜色散,能在光屏上得到依次序列排列的各色光。

如果让太阳光直接射到三棱镜上,会有许多光束发生色散,在光屏上有许多色光会发生重合,色光混合能形成另一种色光,就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依序列排列的各种色光
7.下变小不变太阳实像
8.正比 1.49
10
9.不合理直线传播大孔小孔
10.(1)不透明物体的周围,光源越多,形成的影子越淡,四周都有光源,就不会形成影子 (2)医院外科手术室用的无影灯 (3)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11.甲B乙C
12.小孔大小变小不变圆不变
13.薄玻璃板茶色玻璃板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虚不变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4.较黑暗B蜡烛玻璃板必须与水平桌面垂直保证玻璃板竖直放置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才能与所成的像重合完全相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得出普遍结论没有虚不变A
15.不需要对称不能B
16.漫研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误将反射角看成了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7.显示光路用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不能实验次数太少,应该多次测量寻找一般规律在不能
18.C40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