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歌词里的人生-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词里的人生
在这个流行歌曲像风一样吹遍的时代,总有些歌会莫名地进人你的人生。
那歌词虽然是别人书写,却似木来就在你的血液里流淌,与你的命运紧紧契合。
在我白勺生命中碧与我的青春纠缠不休的是三毛作词的那首确瞅树》。
遇上它,是在我的高中。
怀念我的高中时代,虽然一样面临着高考的竞争,但相对于现在的高中学生,老师父母给予的压力还是要小得多,更多的是信任或是放任自流。
所
以那时的夜自修没有教师下班,我们做完作业后可以光明正大地看课外书;那时候没有
班会课,只有全校统一的电影时间,一个月一次。
在那个小而简陋的电影院,坐在硬硬的木椅上,我们看完了《红高粱》、《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欢颜》等一批电影,
沐浴了迟迟而来的80年代文艺之风。
《橄榄树》是台湾电影《欢颜》的主题曲。
今天已经没有人提起这部影片,也少有人知道它的女主角胡慧中了,但她在微风吹扬中飘着长发、弹着吉他唱《橄榄树》的模样,依然如在我眼前,一如这首歌的歌词深印我心: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
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那一年是高二,我的最远足迹就是从一个山间小镇来到了一个山间县城,我的生活
经历与流浪从不搭边,所以很难解释自己为何会对一首叫“流浪”的歌一见钟情的原因,就好像当初三毛在台湾写下这首歌词的时候,也不知道橄榄树是她将生死相随的荷西的西班牙的象征一样,只能说一切都在冥冥中注定。
现在,回首往事,我当然明白,那个曾在小河边畅想河水会流向何方的小女孩,那个哼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与悲伤”的小女孩,身体里其实早就流淌着流浪的血液和对远方的向往,当年一颗种子只是藉了一首优美的歌发芽了。
干是,大学志愿表上,我选择的全是北京、甘肃这些北方城市,专业则是考古和记者这些忙于奔波的职业,父亲没有深究我急于逃离故乡的原因,只是要求我在第一批最后一个志愿里填上他的选择:浙江师范大学。
我答应了。
父亲选择这个专业。
不仅因为他自己是教师,更多的是因为他可怜的工资很难同时供养一个大学生和两个中学生的学业,当时只有师范生可以在免学费外享受国家每月补贴的饭费这样他可以省下一个人的开销。
上天可怜我的父亲,于是满足了他的心愿。
我被这个我认为根本不可能的浙江师范大学录取了,它离我的家乡最近,可以省去父亲很多路费,但却打碎了我流浪的梦想。
因为当时的师范生一般是定向招生,意味着你从哪儿来,就得回哪儿教书。
接到通知书时,我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我自以为掩饰得很好,可父亲还是看了出来,为了补偿我,他同意了我每一位同学出游的邀请。
那个署假,我骑着父亲的破自行车,邀朋呼友,一路向最远处的高中同学家进军,从最初的两人到最终的十多人一家一家地流浪到大山的最深处,再从大山河流的源头骑回到家中。
然后,晒得黑不溜秋的我在父亲的陪送中上了大学。
自以为羽翼丰满的我,压根没看到身后父亲不舍的眼光,拎着行李进了宿舍的门。
就这样。
经历了当时大学生都会经历的一切:人同乡会,人学生社团,被动或主动地结交一批批陌生人,唱流行歌曲,跳舞,喝咖啡,读诗歌,写青涩的诗歌散文与小说,结交来自北京的流浪诗人与流浪歌手(因为这些人,我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那就是一个流浪和诗歌的时代,而流浪和诗歌就是青春和理想的代名词)。
就是在那时,知道了《橄榄树》的作者叫三毛,演唱者叫齐豫。
于是开始疯狂地看三毛的散文,听齐豫和齐秦的歌,披着像三毛一样的长发,穿着像齐豫一样的长裙。
在这样的状态下,认识了那个爱唱崔健的摇滚歌曲的男孩,当他在月夜的林间小径为我哼唱《假行僧》时,我知道,他是我的同类:“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人都看到我,却不知道我是谁。
”
如今,这个男孩已成了大肚脯的中年男人,而我,也已青春不再,我们为女儿结束了流浪,将家安在了杭州。
像父亲设想的那样,我做了一个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当代诗歌时,才偶尔地激起一点诗歌的激情。
平时的夜晚,不再读诗歌甚至也不再读散文。
我以为,这个人人炒房炒股的时代,是个没有诗歌的时代;我以为,这个年轻人毕业后只能在城市里漂泊而不是流浪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电玩但不需要诗歌的时代。
所以,当课堂上有位男生站起来说当代诗歌不如中国古诗所以不屑读当代诗歌时,我很意外地看到一位女生神情激动地站起来反驳:
“难道我们喜爱的那些歌同,不是当代诗歌吗?”在随后上交的周末阅读笔记中,她摘抄了自己喜欢的诗人夏宇写的歌词与诗歌,在诗歌边,她用蓝色笔密密麻麻地写上了她对诗歌的理解。
当她站上讲台,用认真的神情向大家介绍这位诗人与歌词作者时,我恍然看到了自己边听《橄榄树》边整本整本摘录诗歌的青葱岁月。
原来,青春一直在延续。
感谢所有爱好诗歌的人们,感谢他们,让诗歌有青春做伴,让诗歌不孤单。
2019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