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割麦的童年(看哭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年前割麦的童年(看哭了)
芒种一到,就意味着麦收时节到来了,我就会情不自禁想起儿时在农村老家麦收的情景。

老家的麦收,俗称“过麦”,是一个充满传奇而又格外繁忙的日子,因此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十年前,中国农村几乎还没有自动收割机,更没有现在的联合收割机,人们都是这样用镰刀割麦子的。

割完麦子,还得把它拉到场里,这时候是有牲口的用牲口,没牲口就得用人力。

后来慢慢有了拖拉机
压好了,就得起场,这是起场用的叉子和耙子
儿时的打麦场,
大人的繁忙场,
孩子的欢乐场。

如果说现在的孩子有充气蹦蹦床,
那麦秸垛就是我们的蹦蹦床
无所顾忌,肆无忌惮,
藏老猫,不怕磕着碰着。

把没有麦粒的麦秸秆堆成麦秸垛,堆出一个既稳定又漂亮的麦秸垛, 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

等过了麦季,依然可以玩耍,没准儿还能摸出俩鸡蛋。

接下来就是扬场
趁有风的时候,
用木掀把轧下来的麦粒迎风抛向空中,借用风力吹去麦糠等杂物。

麦子入囤之前还得晒干了,
要不会生虫。

最后就是装袋运回家了。

无人玩耍的麦秸垛,显得异常孤单。

麦秸垛,青麦芽,大石磙,
这一雨后初晴的乡村景象。

▲老人也喜欢在麦秸垛上晒暖儿……
好的麦秸垛,必须是有角有楞,规规矩矩,一看就很漂亮。

曾经的麦秸垛,
是乡村的一道风景,煞是漂亮。

麦秸秆不是喂牛,
就是用来烧火做饭。

拽瓷实的麦秸垛,是个技术活,手拽的生疼生疼哩,
也只拽出来一小把儿。

割过麦,也代表着夏天正式来临!
晚上常把桌子搬到外面吃饭,
边聊天边吹着晚风边吃饭,可舒服了。

池塘成了天然的游泳池,
一到傍晚就有孩子偷偷来玩水了,不过安全是个大问题!
看着就想吃的小白瓜
小香瓜...你还记得这味道吗?
菜瓜,
以前基本上加家家户户都会种的
西瓜,自己种的,天然无公害
每天早上可以去菜地里摘些新鲜的豆角,虽然有那么几个小虫子。

青椒绿油油的,
城里好几块钱一斤呢!
什么时候吃,
什么时候摘,保证最新鲜!
晚上几个小孩玩老鹰抓小鸡,这情景,可能N年没见过了吧!
偶尔赶个集,卖桃的都是认识的,村里就是这样,
聊一聊总能找到共同的熟人,
好吧,来几斤吧!
这样的生活,
却是现在城里人天天向往的生活,
也是进入城里生活的农村人再也回不去的生活。

放到你的圈里,给大家一起看看吧!
说说你最难忘的夏日生活是什么样的?

最后致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旧时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