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外合治治疗痤疮15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内外合治治疗痤疮150例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笔者于2010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中药内外合治治疗痤疮150例,取得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符合国家中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中男70例,女80例,年龄15~38岁,平均26岁,病程1个月~5年。
1.2临床表现颜面、胸、背部出现丘疹,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可挤出淡黄色或白色脂栓,伴有皮肤油腻或因感染呈现出红色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多无自觉症状,炎症明显时,会自觉疼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1.3方法
1.3.1内治予清热凉血汤加减:黄芩15 g,丹皮10 g,赤芍15 g,丹参15 g,蒲公英15 g,生地15 g,连翘10 g,栀子10 g,薏苡仁20 g,白鲜皮15 g,甘草6 g,加减:肺热加重加生枇杷叶10 g,生桑白皮15 g;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0 g;结节囊肿加皂角刺15 g,桃仁12 g,重楼10 g;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15 g,香附10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
1剂/d,水煎分3次饭后内服,15 d为1个疗程。
1.3.2外治予三黄清解汤加减:黄芩、黄连、大黄、丹参、白芷、金银花各30 g。
制法:上述诸药共研细末。
用法:用温水清洗面部,用碘伏严格消毒后,用粉刺针压出脓点,将囊肿中的脓汁及脂性分泌物压出。
用开水将适当的药末调和冷却至微温敷于面部,其上用保鲜膜覆盖,保留20~30 min后洗净。
1次/3 d,15 d为1个疗程。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常见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色素沉着或疤痕者。
显效:皮损消退>70%。
有效:皮损消退30%~70%,有新皮损出现。
无效:皮损消退在<30%或皮损无变化。
2.2治疗结果治愈70例显效5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
3讨论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多于青春期开始发病,中医称青春痘粉刺。
病因多种综合因素,中医认为患者素体血热偏盛,加之过食辛辣油腻之品致肺胃热盛上蒸颜面,气血痰湿热结而致。
内服方中黄芩清热燥湿,善清肺胃之热;生
地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栀子清热泻火,善清气分之热;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具有抗炎、抗菌,扩血管改善血循环,调节免疫和内分泌功能,并且有抗雄激素和温和雌激素的活性作用。
所以丹参是中医治疗痤疮的要药。
苡仁健脾化湿,甘草调和药性。
诸药合用可使肺胃之热得以清宣,血热得凉,气血流畅,痈消结散,则痤疮自愈。
三黄清解汤外敷患处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促进痤疮皮损修复的功效。
总之,中药内外合治共凑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散结之效。
因痤疮复发率高,所以患者在治疗中与治愈后应注意预防与调护:①作息定时,不熬夜;②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③女性患者忌浓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