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号染色体G带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号染色体:短臂的近侧部一半有二个深带,但中部的深带较宽,在处理较好的标本上,远侧段可见3~4条浅染的深带。
长臂的次缢痕紧贴着丝粒,着色甚深。
且是多态性的。
近侧部为一窄的浅带,中段和远侧段各有二条深带。
短臂远侧的一半几乎为浅染区;其二是深染的次缢痕位于长臂且紧靠着丝粒。
第2号染色体:短臂可见4条深带,中段的两条深带稍靠近些,;长臂可见4~7条带,接近着丝粒的1/3区段的着色甚浅,其余的远侧区段上,带纹分布较均匀,。
第3号染色体:两臂近似对称,形似“蝴蝶”为该染色体的独有特征,着丝粒及附近区段的着色相当深。
短臂的近侧部可见二条深带,远侧部可见三条深带,且中间的一条着色更深,而近端部的一条带较窄,着色也浅,这是鉴别第3号染色体的主要特征。
长臂的近侧部和远侧部一般各有一条较宽的深带。
在优良的标本上,近侧部的深带可划分为2个区。
长臂2区4带~2区6带的宽度明显大于短臂2区2带~2区4带,这是鉴别长臂与短臂之又一重要特征。
第4号染色体:它比第5染色体着色更均匀,且着色更深。
短臂上只有一个区,其上有1~2条深带;长臂可见均匀分布的4条深带,质量优良的标本中,近中段的二条带又各划分为二条深带。
第5号染色体:短臂上大多呈现一条深带,此臂也为1个区;长臂的近侧部为一深带,中段可见三条深带,远侧部可见1~2条深带,其中末端的一条深带着色更浓。
区别B组中的这二对染色体并不十分困难。
鉴别的要点是:①第4染色体长臂上的深带分布得比第5染色体均匀;②在显带不太好的情况下,第4染色体的q12带始终是明显的,而第5染色体的q13带一般并不显现;③有时第5染色体的3区4带很明显,而第4染色体的3区2带和4带却不显现。
第6号染色体:短臂近侧部有一着色浅的宽带,这一宽带的远侧部为一着色深的带,而其近侧部也为一深带,它紧靠着丝粒。
在较好的标本上,远侧部深带又可分成二个带。
长臂可有5~6条深带,近侧的一条紧贴着丝粒。
远侧末端的一条深带窄而且着色较浅。
该染色体两个臂的近着丝粒区和整个长臂(除端粒以外),着色均很深。
第7号染色体:着丝粒染色甚深。
短臂上有2~3条深带,处于中部的那条带通常着色很浅,有时不明显,远侧端的那条带着色很深,宛如“并盖”,为一末端带。
这一特征对于鉴别7染色体最有价值。
长臂可见三条明显的深带,近侧部和中部的二条带着色深,带型也较宽。
第8号染色体:外形使人感到它的带纹较为模糊。
短臂上一般可见到二条着色较深的带而远侧部的2区2带比近侧部的1区2带着色较深些,这恰好与第10染色体短臂上出现二条带的情形相反。
长臂上几条深带的界限不清楚,一般为3~4条,近侧部的深带即便出现,着色也是不深的;可是远侧部的深带(2区3带)则始终是引人注目的。
第9号染色体:其外形奇特,着丝粒深染。
短臂可见二条深带,有时它们融合为一条较宽的带。
长臂上有二条明显的深带,次缢痕通常不着色且往往是多态性的;在有些标本上呈现出特有的狭长而扭曲的“颈部区”。
第10号染色体:着丝粒着色深。
短臂上大多不现明显的深带;在较好的标本上,在短臂上可现二条深带,但远侧部的那条带(1区4带)比近侧部的带(1区2带)着色要浅。
此臂只有一个区;长臂上有明显的三条深带;与第8染色体不同,近侧部的深带(2区1带)着色更深些;另二条深带较为靠近。
这些是使它与第8染色体相区别的另一些特征。
第11号染色体:它与第12染色体甚相似,着丝粒均为深染。
短臂的近中部可见二条深带(有时融合为一条),着丝粒指数明显大于第12染色体。
长臂的近中部有二条深带,在近侧部的深带与着丝粒之间为一相当宽大的浅带,它比第12染色体上相应的浅带要宽得多。
在较好的标本上,在远侧端尚可见到一条着色浅的带。
第12号染色体:从外表看,这一对染色体似乎比第11染色体埸宽阔些,但着丝粒指数则是
C组染色体中最低的。
短臂中部一般仅见一条深带,长臂上大多可见到三条深带,中间的一条带最宽,系界标(2区1带),这三条深色区明显大于第11染色体的相应区段。
这是区别这两对染色体的又一重要特征。
如果标本质量较好,在远侧部尚可见到1~2条着色较淡的浅带。
此臂分为二个区。
X染色体:按其长度应界于第7和第8染色体之间,着丝粒通常为深染。
短臂的中部有一条明显的深带,犹如“竹节状”。
在优良的标本上,在其两侧还各有一条着色较浅的带。
长臂上有四条深带,尤以近侧部的那条深(2区1带)带最突出、最宽,在处理不大好的标本上,往往只看见短臂的2区1带和长臂的2区1带,这两条带到着丝粒的距离几乎是对称的。
第13号染色体:短臂和随体均为深染色。
长臂的大部分为阳性染色,一般可见四条深带,第1和第4条深带较窄,色亦较淡;第2条深带最宽,第3条次之;有时第2、3和4带融合在一起。
第14号染色体:着丝粒染色深,但短臂为阴性染色;长臂也可见四条深带,而近侧部的第2带和远侧部的第4带特别明显,这二者之间为一着色较浅的带;在较差的标本上,通常只显现二个明显的深带,
第15号染色体:与第13染色体一样,着丝粒和短臂均为深染。
长臂近侧部1/2处有一着色甚深的宽带。
近侧部可有另一较狭的深带。
在几乎接近末端处往往有一着色不很深的带。
第16号染色体:着丝粒和长臂上的次缢痕着色均深,但次缢痕的大小表现为多态性。
在Q 带,次缢痕却为阴性染色。
短臂通常着色较浅,但在较好的标本上可见1~2条着色不甚深的带。
长臂的近中部有一明显的深带,此系界标(2区1带);在较好的标本上,远侧部可见另一条着色不太深的带。
第17号染色体:该染色体的着丝粒指数比第18染色体要大。
短臂中部通常为一狭的深带。
此臂仅一个区。
长臂的远侧部通常可见一较宽的深带,在较好的标本上它显现为二条狭的深带,在这些深带与着丝粒紧贴的深带之间为一相当宽的浅带,此即界标(2区1带)。
第18号染色体:短臂一般为阴性着色,有时末端为一浅带。
长臂的着色是很深的,在近侧和远侧部各一条注目的深带。
优良的标本上可见到均匀分布的四条深带。
第19号染色体:这是核型中着色最浅的一对染色体。
在着丝粒周围为一阳性着色区,其余均为浅带。
在某些标本上,短臂中部可有一着色较浅的带;长臂上可有1~2条着色不太深的带。
短臂和长臂都只有一个区。
第20号染色体:着丝粒的染色不如第19染色体深。
短臂上有一显著的深带,而长臂上几无染色,故有“头重脚轻”之感。
有时在长臂上出现二条着色较深的带。
第21号染色体:它比第22染色体着色更深些、外形更小些。
长臂紧贴着丝粒处为一深染的宽带,
第22号染色体:着丝粒染色比第21染色体更深些。
长臂上紧贴着丝粒处为一小的深带;在较好的标本上,远侧部还可见到一条不太深的带。
这对染色体的短臂和长臂各自都只有一个区。
紧靠着丝粒的深带(1区1带)比第21染色体的相应带要小得多,这是区别这二对染色体的主要特征。
Y染色体:短臂一般不着色;长臂的远侧部1/2处是核型中着色最深的区段,但其长度变化不一。
有时整个长臂被染成深色,在处理较好的标本上可见到二条深带。
Y染色体的短臂和长臂均只有一个区。
一秃二蛇三蝶飘,四像鞭炮五黑腰;六号像个小白脸,七盖八下九苗条;十号长臂近带好,十一低来十二高;十三、四、五一二一,十六长臂缢痕大;十七长臂带脚镣,十八白头肚子饱;十九中间一点腰;二十头重脚飘飘;二十一好像黑葫芦瓢,二十二头上一点黑;X 染色一担挑,Y 染色长臂带黑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