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养有道德学生的“五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培养有道德学生的“五法”】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一、以身示范法。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管理学生中一定要以身示范,达到对学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班主任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率先示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干事情要敬业,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他们。

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在无形中受到教育,其身也就正了。

二、榜样学习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榜样可以让学生奋发向上,而学生的可塑性很强,班主任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这种模仿的心理,让他们学习身边具体的榜样,塑造其好品德。

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找好榜样才能对学生起到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一定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在一些公开场合经常表扬他
们的优点,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甚至把“五好学生”、“学雷锋标兵”等学生的优秀事迹在学生中广泛传颂,营造一个强大的学习榜样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教育,这样才能改正其自己的不足。

三、活动寓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有一个好品德,班主任就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德育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过程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

比如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班队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举行“网上祭英烈”活动,针对学生中道德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辩论会,开展优秀人物专访,聘请德高望重的人来班上做事迹报告等。

让学生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细节引领法。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讲的就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

学生随手丢垃圾、踩踏草坪、乱涂乱画、讲脏话、不打招呼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表面看这些好像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值得一提,可正因为我们忽视了这些小问题的存在,才会让学生养成坏习惯。

所以,在育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遇到一些刚起坏苗头的小事一定要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能放任自流,不然时间长了就会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比如我们现在很多的学生都有挑食的坏毛病,遇到不合口味的饭菜总是吃上几口就倒掉了,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一定要采取措施让这些学生懂得“粒粒皆
辛苦”的真正含义,引领他们改掉这种不珍惜粮食的不良行为。

五、实践感悟法。

德育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需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深刻内化,表现在外在的言行上,所以就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

要让学生回家做做家务;变换角色体现一下父母工作劳动的艰辛;在公家车上给老人让座;参加自愿者去帮助孤寡老人;做个小交通指挥员维持秩序;打扫一下小区里的公共卫生。

通过他们多次亲身的体验实践,他们从中就会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就会孝敬老人,关爱弱势群体;就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就会懂得珍惜年华,发奋学习。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持之以恒长期的过程。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抓住教育时机,有目的有计划的在多个层面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在学习身边榜样中成长,在细节中培养,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