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崇德”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武崇德”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21-09-26T06:12:40.231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14期作者:王硕
[导读]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尚武崇德”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为研究对象
王硕
淄博职业学院
摘要: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尚武崇德”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为研究对象,得出习武者思想道德教育规范,是现代武术教育中传统思想道德伦理观念的延伸;武德教育德内容为武德教育提倡爱国爱民、尊师爱生、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知行统一;武德教育可通过制定并严格践行武德守则、寓武德于实践教学之中、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等途径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从而达到尚武崇德德目的,使其培养成符合新时代要求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武德;大学生;思想教育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指出,大力弘扬中华体育传统文化,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未来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未来,抓好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是十分重要。

目前,大学生练习武术的方式和对武术练习的目的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多数停留在锻炼身体甚至应付考试的层面,而对于冠以“国粹”“国术”之光环的武术缺乏正确认识,对他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密切联系缺乏必要的学习。

早在1915年,武术便被列入了旧社会的学堂、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进入了高等教育课堂并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为何在我国高校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这与武术习练者的行为规范、思想规范暨“武德”有着重要的关系。

1武德思想教育重要性
何谓武德?在古代,人们已经产生了“以武修德,以德振武”的思想。

《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记载“夫文,止戈为武。

夫武,禁止骚乱,动员士兵禁暴,丁载兵,安民,合众,丰财者也。

” 楚庄公认为,“止戈为武”,并将其解释为禁止暴政,止息干戈,保持力量,巩固大业,安抚民众,增加财富价值。

《尉缭子兵教》中提到:“此之谓兵教,所以开封新疆,守社樱寿,除害虫,成武德也。

”这充分体现了早期对武德“立功”思想,这也是金庸著作所倡导的“侠之大者,为公为民”的思想,后来由于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传统武德逐渐发展起来“仁慈,智慧,礼貌,正义,信仰,忠诚,勇气”方面的内涵,也即是要求武者能够“尊重师长,孝顺长辈,为人正义,帮助弱者,不畏暴力,戒骄戒躁”等等,这是习武者思想道德教育规范,也是现代武术教育中传统思想道德伦理观念的延伸。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守法的社会环境中,但作为社会个体必须继续延伸“仁慈,智慧,礼貌,正义,信仰,忠诚,勇气”的武德理念,形成“爱党爱国,热爱人民,互相尊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社会道德规范,同时养成“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团结友善,谦虚谨慎,礼貌待人”的高尚品德,这对个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武术课程中武德思想价值的具体体现。

2武德思想教育的内容
在历史长期发展中,中国武术思想形成了“忠诚”和“仁爱”两的重要内容,并且呈现出与各个时代环境相适应的内涵标准,随着时代发展,今天武德思想仍然建立在“忠诚”和“仁爱”的基础上,但内涵与标准则是在继承传统武德思想基础之上又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形成了符合新时代环境的武德思想教育内容。

在中国传统武德的影响熏陶下,“忠诚”主要是通过爱国主义得以体现,岳飞、戚继光和辛弃疾都是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将领,他们武功卓越、武艺精湛,忠诚于国家和民族,忠诚于大道,而并非个人的小道。

习武的目的是抵御侵略,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是“仁爱”的要旨,武德教育提倡爱国爱民、尊师爱生、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知行统一,反对侮辱国格人格、危害社会治安,反对持枪凌弱、仗势欺人,正确理解“止戈为武”和“化干戈为玉帛”的大仁大爱。

3武德思想教育的方式
3.1制定并严格践行武德守则
许多高校对武术教学个性化特征缺乏考虑,认为学生只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很少有特殊的道德规范与武德标准,这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对武德思想内容的认识,并没有积极学习和实践相关的武德标准。

在此基础上,各校都要把目前中国的武德教育与传统的武术思想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严格、系统的道德准则,要求武术专业的学生牢记,并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在微妙的影响下,形成了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化的行为。

学校的武术课程教学中可以引用中国武术协会制定的武术守则,“热爱人民,精忠报国;弘扬武术,以德为先;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强身健体,文武兼备;遵纪守法,伸张正义;维护公德,尊师爱生;爱岗敬业,勤学苦练;团结友爱,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知行统一;仪表端庄,礼貌待人。


3.2寓武德于实践教学之中
武德思想不仅仅是讲道和宣传,而且必须融入特定的武术习练中,以便学生能够习练具体的运动技巧和武术套路技术动作,形成武德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和意志品质,例如,在进行武术对抗习练之前,必须要求教师、学生之间举行抱拳仪式或持器械礼,要培养学生形成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意识形态,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在团体和分组比赛当中提高学生对困难的克服,培养自信勇敢,相互促进,互相鼓励,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

3.3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教师自身言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产生示范效应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教学甚至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按照武德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如干净整洁,谦虚有礼,平易近人,不表达对社会等不满言论,不傲慢,不宣传暴力等,充分展示了武者,教师,学者和长辈的形象,不仅可以缩小与学生间的距离,还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高尚武德的修养展现出个人魅力,从而加强对武德思想的学习和实践,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武德修养和素质。

此外,武术教师也可以尽可能引用古代武术大师的武德事迹,培养学生对伍德思想内容的认识,以及他们所产生甚至崇拜的高尚人格和完美行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营造高尚的人格特质,规范自己的行为。

4结语
尚武之道,习武之风,几千年来在华夏民族就有着积极进取,不屈强敌,不畏艰难,弘扬正义,去伪存真等多种重要意义,一个国家
或民族国风民风的强弱与特点,往往取决于这个国家或民族对于尚武之道、习武之风强弱的重视程度。

故而对当代大学生加强尚武之道培养,武术课程是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武术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英雄事迹,使其成为尚礼、尚仁、尚德的桥梁,形成中华民族情结、爱国情结、团结意识的纽带,树立当代大学生为中华民族奋斗与国家荣辱与共信念,形成勇敢进取、大智大勇、驱辱抗敌的人格。

基于以上,通过高校对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从而提高大学生尚武之道,实现道德教育,将会影响一代代青年人的文化与心理走向,从而丰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赵钟晖.武术文化中武德的继承和发展[J].武术科学,2014(2):25-27.
[3]刘鹏.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J].武术科学,2015(1):35-37.
[4]周明.重构现代武德内涵的必要性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