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中药促孕散对产后奶牛子宫复旧期间内分泌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中药促孕散对产后奶牛子宫复旧期间内分泌的影响
木尔扎提·阿勒腾别克;王银龙;加米拉;赛务加甫;谷新利
【摘要】试验口服促孕散处理产后奶牛,通过直肠检查卵巢变化、子宫形态的恢复情况及统计发情率和受胎率,再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中药处理组奶牛血清中FSH、LH、E2和P4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进一步验证了促孕散对子宫复旧期间内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处理组30、45 d发情率分别是75%、90%,60d内的受胎率为65%;②处理组血清中:FSH含量在5d开始有上升趋势,30d达到峰值,相比对照组试验中同一时期FSH含量差异板显著(P<0.01);LH含量在15 d有上升趋势,20 d达到峰值,相比对照组试验中同一时期LH含量差异极显著(P<
0.01),30 d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P4含量在20 d后开始上升,20d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5d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E2含量在20和30 d出现2个波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得出:促孕散可以加强产后奶牛的内分泌水平,进而起到了加快生殖系统恢复的作用.【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5(028)004
【总页数】5页(P1819-1823)
【关键词】促孕散;子宫复旧;奶牛;生殖激素
【作者】木尔扎提·阿勒腾别克;王银龙;加米拉;赛务加甫;谷新利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
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3
奶牛产后子宫机能的恢复很大因素受卵巢机能的影响,与生殖内分泌调控有直接关系,因此,直接影响着奶牛产犊间隔和繁殖率。
在我国中、小型奶牛养殖场的产犊间隔天数多数是在400 d以上,仅有一小部分奶牛场为380 d左右,严重造成了
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的损失,抑制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1~2]。
中药促孕散对奶牛的不孕症有明显的疗效,对不孕症奶牛生殖激素也有显著的调控作用[3~7],但是,对奶牛产后子宫复旧期间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以前对于产后早期子宫复旧研究,都基于激素和抗生素药物的调节,至于中草药对产后奶牛子宫机能恢复的内分泌学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以促孕散对奶牛产后子宫形态、卵巢活动、受胎率、生殖激素的影响为切入点,来探讨促孕散对产后子宫复旧期间生殖激素变化的影响。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本研究临床试验于2013年4-11月在新疆志翔牧业奶牛场、西部牧业奶牛场进行,血清中生殖激素检测试验于2013年6-11月在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实验室进行。
1.2 试验动物和分组
在排除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先天性因素缺陷的基础上,选择产犊胎次不同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A和D 2组,A组为试验组,共计20头,D组为对照组,共计20头。
试验组为灌服促孕散治疗组,对照组为自然恢复健康组。
1.3 试验试剂和药品
检测血清中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雌激素(E2)和孕酮(P4)的酶联免疫试
剂盒均购于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中LH、FSH和P4的灵敏度为0.1
ng/mL,E2的灵敏度为1 pg/mL。
批号:20131107。
促孕散:由淫羊藿、益母草、丹参、菟丝子、当归、积壳、香附等9味中药组成。
1.4 试验仪器
PowerWave XS2 BioTek®酶标仪(Made in USA); -80℃超低温冰箱;Eppendorf Research®移液器,由艾本德中国有限公司提供;一次5 mL性采血器;开口器;瘤胃导管。
1.5 投药及采血时间
每头奶牛分娩完成4 h后,灌服促孕散400 g,每天8:00-11:00灌服1次,灌服
1个疗程,观察10 d后继续灌服1个疗程,连续5 d为1个疗程。
奶牛分娩完成
4 h后采血1次,每隔
5 d采血1次,共采血10次,空腹尾静脉采取血液10 mL,室温静置自然析出血清,分装于1.5 mL离心管中,置于-80℃冰箱待检;对照组采
血时间与试验组相同。
1.6 直肠检查时间和判定方法
直肠检查时间为早晨9:00-10:00,产后第0~ 60天直肠检查子宫形态、弹性以及卵巢的活动状态,120 d后直肠孕检,统计受胎率。
1.6.1 产后子宫的判定标准子宫复旧判定标准:①子宫角和子宫颈恢复到未孕时位
置并具有一定弹性和收缩力。
②两侧子宫角基本对称并经3次以上直肠检查时其
体积大小不在继续缩小,子宫颈口基本闭合完全。
1.6.2 产后卵巢活性的判定标准卵巢卵泡和黄体活动恢复的检测从产后第7天开始,每次早晨9: 00-10:00,每隔l d进行1次直肠检查,发情期间如有12 mm以上
较大的成熟大卵泡时,则增加检查密度,每天检查1次(有时每天2次),直到排卵或优势卵泡退化,形成明显的卵泡“凹陷窝”,最终有卵泡退化后形成的黄体出现。
1.7 样品激素的测定
采集血清中的LH、FSH、E2和P4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以上指标均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
1.8 统计分析
SPSSl8.0软件对试验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均以平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
2.1 促孕散对产后奶牛卵巢活动状态的影响
由表1总结出:A组试验中卵巢的活动平均时间与D组试验中卵巢的活动平均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A组试验中,黄体出现周期要比D组提前,出现排卵的时间也提前于D组;60 d后直肠检测后,A组有1头经产牛出现卵巢囊肿,D组有7头奶牛出现卵巢囊肿。
2.2 促孕散对产后奶牛血清中生殖激素的影响
根据表2绘制不同时间各激素变化的曲线(图1~4)看出:A组试验中,经过促孕散2个疗程处理后,FSH在第30天达到最大值为(13.49±5.73) ng/mL,相比D组试验中同一时期FSH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LH在第20天达到最大值为(15. 64±6.77)ng/mL,相比D组试验中同一时期LH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P4在第15天开始上升,20 d达到(3.69±1.71)ng/mL,与D组试验中同一时期P4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25 d后达到最大值为(5.67±1.98)ng/mL与D组试验中同一时期P4含量差异极不显著(P>0.05);E2在第20天和30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7.21±91.24)和(206.9±77.20)pg/mL,相比D组试验中同一时期E2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3.1 促孕散对卵巢活动的影响
在不同的研究中,胎次和年龄对产后奶牛卵巢活动恢复的影响是不同的,相似的研究己经揭示排卵是受胎次影响[8~10],然而一些研究者认为产后卵巢活动不受胎次影响或者产后排卵间隔随胎次增长而延长[11]。
如果在相似营养体况条件下,奶牛产后卵巢上有排卵和黄体的出现,即可代表卵巢活动的恢复。
本次试验对不同胎
次产后奶牛排卵和黄体出现时间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初产牛的第1和2次排卵、黄体出现的时间均比二胎和经产牛的时间要推迟,这
与先前的研究结果相似[12~13],经促孕散处理后,A组实验中第1和2次排卵、黄体出现的时间均比对照组中的提前3~5 d,差异极显著(P<0.01)。
奶牛产后早期卵巢的活动最主要受激素的影响,其中其关键的激素就是E2。
促孕散主要成分
是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等,据刘让等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也能促进卵泡的成熟,使总的成熟卵泡的增加,证明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促进排卵作用[14]。
菟丝子也具有雌激素的功效,也可以促进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增加垂体、卵巢、子宫的重量,还可以增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进黄体的功能,故促孕散能有效的促进产后
早期卵巢的活动。
3.2 促孕散对产后奶牛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
3.2.1 处理组和对照组中FSH和LH的变化情况本试验结果表明,A组和D组在
15 d前血清中FSH和LH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总体变化规律与魏学良,高树等报
道基本一致[15~16],原因可能是产后14 d内GnRH的释放脉冲频率尚未恢复,致使FSH和LH的水平较低,之后由于FSH和LH对GnRH的分泌反应不同所致。
低频率的GnRH可引起FSH的释放,而只有当GnRH脉冲频率达到1次/h才可
会释放LH[17]。
A组经过促孕散1个疗程的处理后,血清中FSH的含量在第10
天后有1个小高峰期,但在直肠检查过程中,并未有成熟卵泡出现,也未有发情
的症状,在第2疗程处理后,血清中FSH开始明显逐渐上升,20 d后开始上扬,活动变化较强烈,FSH在第30天达到峰值为(13.49±5.73)ng/mL,峰值极显著高于D组(P<0.01),经直肠检查卵巢表面,有成熟卵泡出现,并有发情的表现。
血清中LH在15 d后开始逐渐上升,20 d后达到峰值为(15.64±6.77)ng/mL,峰值极显著高于D组(P<0.01),同时出现峰值的时间要提前于D组。
说明促孕散不但可以提前刺激产后奶牛卵巢活动,而且可以提高奶牛FSH和LH的分泌水平。
3.2.2 处理组和对照组中P4和E2的变化情况从图3看出,P4在产后15 d内均
处于较低水平,这是因为奶牛在分娩前,P4是由卵巢上的妊娠黄体与胎盘产生,
分娩后P4随着妊娠黄体的退化而开始急剧下降,产后1 d左右降到最低水平,在产后第1次排卵后出现黄体之前,P4的含量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直到有成熟卵泡出现,逐渐形成黄体时,血清中P4的含量才开始有了显著的上升。
A组经过
2个疗程治疗后,20 d后开始逐渐上升,25 d达到峰值为(5.67±1.98)ng/mL,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0~40 d期间开始下降,逐渐平稳降低,直
到45 d后第2次排卵形成黄体,血清中P4的含量才具有上升的趋势。
D组试验中,血清中P4的含量在产后30 d之内变化规律与A组基本一致,但在35 d后
P4的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而黄体囊肿患牛血清中P4的含量普遍居高不下,这一结果符合了D组试验中有6头奶牛出现了黄体囊肿原因。
从图4中看出,A组经促孕散2个疗程后,血清中E2含量出现了2个高峰期,总体变化规律与D组基本一致。
在A组试验中,血清中E2含量在10 d后明显上升,20和30 d达到峰值分别为(337.21 ±91.24)、(206.9±77.20)pg/mL,极显著高
于D组(P<0.01)。
促孕散是以淫羊藿、补骨脂和益母草为君药,这类药物具有添加性激素的作用,可以增加调节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促孕散在子宫复旧期间同样可以具有小剂量外源性添加雌激素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相似营养体况条件下,奶牛产后子宫复旧在很大程度上与内分泌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中使用的中草药促孕散的作用是促进产后奶牛的激素的代谢水平,激活了机体的内分泌功能,从而起到了加快奶牛生殖系统恢复的作用。
中草药促孕散的研究应用对今后给奶牛产后子宫机能早期恢复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以及避免了人们使用激素治疗奶牛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疾病可能性。
【相关文献】
[1]吕新峰.采取综合措施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8.
[2]何建斌,从霞,田文儒,等.奶牛子宫复旧的扫描电镜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04,40(5):15-17.
[3]李炳奇,邵会娟,谷新利,等.中药复方“促孕散”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促孕活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112-114.
[4]梁光华,谷新利,刘贤侠,等.促孕散对持久黄体奶牛血清生殖激素影响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177-180.
[5]邓敏,谷新利,梁光华,等.促孕散对不孕奶牛血清中微量元素和白介素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13:2758-2763.
[6]梁光华,邓敏,谷新利,等.促孕散对持久黄体和卵巢静止奶牛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15:3182-3188.
[7]梁光华,邓敏,谷新利,等.促孕散治疗持久黄体奶牛血清白介素与激素的相关性分析[J].草食家畜,2013(6):35-39.
[8]Dimmick M A,Gimenez T,Spitzer J C.Ovarian endocrine activity and development of ovarian follicles during the postpartum interval in beef cows[J].Anim Reprod Sci,1991,24:173-183.
[9]Balogh O,Kovács K,Kulcsár M,et al.AluⅠpolymorphism of the bovine growth hormone(GH)gene,resumption of ovarian cyclicity,milk production and loss of body condition at the onset of lactation in dairy cows[J].Theriogenology,2008,714.
[10]Darwash A O,Lamming G E,Woolliams JA.Estimation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interval from calving to postpartum ovulation of dairy cows[J].JDairy Sci,1997,80:1227-1234.
[11]Rekwot PⅠ,Ogwu D,Oyedipe E O.Ⅰnfluence of bull biostimulation,season and parity on resumption of ovarian activity of zebu(Bos indicus)cattle following
parturition[J].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2000,63:1-11.
[12]Tanaka T,Arai M,Ohtani S,et al.Ⅰnfluence of parity on follicular dynamics and resumption of ovarian cycle in postpartum dairy cows [J].Anim Reprod Sci,2008,
108:134-143.
[13]刘让,李洪涛,孙延鸣,等.“复方益孕液”治疗奶牛不孕症疗效及作用机理[J].西北农业学报,2009(4):25-28.
[14]魏学良.奶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规律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1.
[15]高树,赛务加甫.奶牛子宫复旧期间FSH和LH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奶牛,2012(8):30-32.
[16]Akbar H,Schams D.Prohctin release in cattle[J].Reprod and Fert,2007,39:463-467.
[17]罗瑞卿,谷新利.促孕散治疗奶牛卵巢疾病引起不孕症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