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桩施工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 2.3石灰桩施工
1.石灰桩的概念:
石灰桩是由生石灰与粉煤灰等掺和料拌和均匀,在孔内分层夯实形成竖向增强体,并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2.石灰桩的使用条件:
适用范围石灰桩法适用于处理饱和黏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
由于生石灰的吸水膨胀作用,特别适用于新填土和淤泥的加固,生石灰吸水后还可使淤泥产生自重固结。
形成强度后的密集的石灰桩身与经加固的桩间土结合为一体,使桩间土欠固结状态消失。
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时,宜增加搀和料的含水量并减少生石灰用量,或采取土层浸水等措施。
适用范围石灰桩法适用于处理饱和黏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
由于生石灰的吸水膨胀作用,特别适用于新填土和淤泥的加固,生石灰吸水后还可使淤泥产生自重固结。
形成强度后的密集的石灰桩身与经加固的桩间土结合为一体,使桩间土欠固结状态消失。
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时,宜增加搀和料的含水量并减少生石灰用量,或采取土层浸水等措施。
3.石灰桩的分类:
按照用料特征和施工工艺可分为:
块灰灌入法(石灰桩法)——采用钢套管成孔,然后在孔中灌入新鲜的生石灰块,或在生石灰块中掺入适量的水硬性掺合料。
粉灰搅拌法(石灰柱法)——将石灰粉通过特制的搅拌机将石灰粉加固料搅拌均匀,促使软土硬结,形成石灰柱。
石灰浆压力喷注法——采用压力将石灰浆喷于地基土的孔隙内或者预先钻好的孔内,使石灰浆在地基中扩散和硬结。
4.石灰桩的加固机理:
石灰桩的加固机理可以从桩间土、桩身、复合地基三个方面来分析。
①桩间土:
成孔挤密。
石灰桩使用震动沉管成孔,使桩间土产生挤压和排土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地基土的渗透性越大,打桩的挤密性越好。
膨胀挤密。
生石灰吸水硬化会产生膨胀(自然状态下,石灰熟化后体积会增大到原来的1.5—3.5倍。
脱水挤密。
生石灰发生熟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土中产生一定的气化脱水,从而使土中的含水量下降、空隙比减小,地下水位也有一定的下降。
胶凝作用。
生石灰熟化后产生的Ca(OH)2 中的一部分与土中的二氧化硅、氧化铝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水化产物,对土颗粒产生胶凝作用,使土的体积增大。
同时改变了土的结构,提高了土的强度。
②桩身:
石灰桩若采用生石灰为原料,水化后,石灰桩的直径可以达到原来的1倍。
③复合地基:
由于石灰桩比桩间土有更大的承载力,所以在于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中具有桩体作用。
当承受荷载时,桩体将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5.石灰桩的施工工艺:
石灰桩有管内成桩和管外成桩两种方法。
管内成桩:
先用人工或者机械成孔后,再填料夯实、封顶。
自上而下成孔、自下而上夯实成柱。
包括人工挖孔成桩、冲击法成桩、螺旋钻进发成桩、沉管法成桩、爆扩法成桩5种施工工艺。
①人工挖孔成桩:一般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适用于一般黏性土、淤泥、淤泥质土。
②冲击法成桩:适用冲击钻机成孔。
③螺旋钻进发成桩:螺旋钻进发成桩是一种干式钻进方法,特点是用螺旋钻杆不断将土输送到地面,不使用冲洗液,钻进效率高。
可分为:长螺旋钻进法和套管式螺旋钻进法。
④沉管法成桩:包括震动沉管法和冲击沉管法。
⑤爆扩法成桩:包括药眼法(适用于含水量不大于22%的土层)和药管法(适用于含水量较大的土层)。
管内成桩。
6.膨胀土的概念:
膨胀土是指土的粘土矿物成分中富含亲水性粘土矿物,具有吸水显著、膨胀软化、失水急剧收缩硬裂以及往复湿胀干缩特性的高塑性粘土,又称裂土,裂隙粘土。
7.膨胀土的工程特性:
膨胀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蒙脱石,
筑物产生不均匀的竖向或水平的胀缩变形,造成位移、开裂、倾斜甚至破坏,且往往成群出现,尤以低层平房严重,危害性很大,裂缝特征有外墙垂直裂缝,端部斜向裂缝和窗台下水
缝。
一般于建筑物完工后半年到五年出现。
8.膨胀土路基的处理措施:
(1)原地面膨胀土采取换填处理
①填高不足1.0m的路堤,必须挖去地表30~60cm的膨胀土,换填非膨胀土,并按规定压实。
②地表为潮湿土时,必须挖去湿软土层换填砾石土、砂砾或挖方坚硬岩石碎渣,或将土翻开掺6%的石灰稳定并按规定压实;一般换填深度可控制在0.8m左右。
(2)膨胀土挖方路段的路床应超挖30~50cm,并立即用粒料或非膨胀土分层回填或用改性土回填,按规定压实。
(3)强膨胀土不能用作路基填料,根据试验确定,做弃方处理;中、弱膨胀土用作路基填料时宜采取下列措施处治:
①可以根据土层的分布情况,将下层的砂性土与上层膨胀土对半掺和使用,这样可降低土中粘粒和胶粒的相对含量,从而改变其工程性质。
②根据试验确定,部分路段的91区、94区、96区膨胀土填料采用掺5%石灰改性处理,路床采用掺7%石灰改性处理。
针对粘土矿物中易亲水的蒙脱石、伊利石,使其与石灰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进行离子交换,改变其矿物成分的性质,从而增强其水稳性,提高其工程力学性质。
在掺和石灰处理过程中,采用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掺3%(5%)的石灰,拌和机充分拌和,整形初压后,适量洒水,使表面膨胀碎块进一步崩解,然后再在表面掺和2%的石灰,
并用灰土拌和机将表面打起6~8cm,重新拌和,最后充分碾压,这样可增加表面强度和水稳定性。
(4)使用膨胀土作填料时,为增加其稳定性,采用石灰处治,石灰剂量范围10%∽12%,要求掺灰处理后的膨胀土,其胀缩总率接近零为佳。
(5)路堤两边边坡部分及路堤顶面要用非膨胀土作封层,必要时须铺一层土工布,从而形成包心填方。
(6)路堑边坡不要一次挖到设计线,沿边坡予留厚度30∽50cm一层,待路堑挖完后,再削去予留部分,并以浆砌花格网护坡封闭。
(7)路堤与路堑分界处,即填挖交界处,两者土内的含水量不一定相同,原有的密实度也不禁相同,压实时应使其压实的均匀.紧密,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陷。
因此,填挖交界处2米范围内的挖方地基表面上的土应挖成台阶,翻松,并检查其含水量是否与填土含水量相近,同时采用适宜的压实机具,将其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
(8)施工时应避开雨季作业,加强现场排水。
路基开挖后各道工序要紧密衔接,连续施工,时间不宜间隔太久。
路堤.路堑边坡按设计修整后,应立即浆砌护墙.护坡,防止雨水直接侵蚀。
(9)膨胀土地区路床的强度及压实标准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规范。
9.黄土的工程特性:
(1)胀缩性:黄土遇水体积膨胀,使其上面的路面隆起,干燥后体积收缩,并使其上面的路面下沉。
如此反复路面形成裂缝及剥落,降低公路使用寿命。
(2)崩解性:新黄土孔隙较大,岩性疏松,浸入水中后,吸水湿化,很快全部崩解;而老黄土孔隙较小,岩性紧密,则需经一段时间才崩解,红色黄土孔隙很小,岩性紧密,浸水后基本不崩解。
(3)多孔裂隙性:黄土具有很高的空隙度。
黄土中的空隙呈垂直或倾斜的管状,以垂直为主,上下贯通。
(4)强度衰减性:黄土的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
在天然含水率的情况处于较坚硬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强度。
但浸湿后不易干燥,强度急剧下降,过湿则形成弹簧土。
(5)湿馅性:黄土在外加荷载有土体自重的作用下,受水侵湿后,因土体结构破坏,而发生大量剧烈的附加下沉,即形成湿馅。
(6)渗水性:因黄土具有胀缩性,多次反复形成裂缝,降水后,水从裂缝中下渗,渗入深度增加;又因黄土具有大孔隙垂直节理等特性,其垂直方向的渗透性较水平方向为大;但粘粒含量较多的黄土成为透水不良或不透水的土层。
10.黄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措施:
填方:
(1)黄土路段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防排水,避免施工场地排水不畅或浸水。
在路基填筑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处置,处置宽度应大于路基坡脚外1/2湿陷性黄土层厚,并不小于2m。
(2)黄土路基填筑:当利用挖方黄土填筑路基时,CBR不满足要求时,掺灰处理;路床0~30cm部分采用砂砾填筑;当使用黄土作为路基填料时,路基填筑施工每隔2.0m填高采用500k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补压;设置构筑物的冲沟内的路基,台后换填范围(不小于6m)的路基不容许采用强夯处理;采用填筑时构筑物顶部4m范围内也不容许采用强夯处理;4m 以上采用强夯时,夯击能不得大于1000kN.m。
挖方:
挖方路段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强夯处理,并对强夯后的沉降采用6%灰土补填,为保证施工车辆对路基不行车破坏,顶部15cm设置砂砾。
灰土隔水层采用分层路拌法施工。
外掺石灰,石灰采用钙、镁质Ⅲ级生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