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设计
《喜爱生活,喜爱写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专心观看和感受生活,学会捕获自己心灵的微小触动。

2.从寻常小事入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绽开联想和想象制造悠远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能在作文中叙写自己的真实经受,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2.从寻常小事,从平凡的生活中捕获素材。

教学时间:2课时
一、导入
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愣,总觉得无话可说。

有一副对联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苦痛情形。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来
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奇事。

文章生动好玩能吸引别人,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艳羡。

他们的作文胜利的秘诀在哪里呢?我想,首先肯定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擅长观看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信任你肯定能写出打动人
的文章。

二、检查预习
问题一:请从你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你喜爱的一篇,说说最打动你的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同学去发觉生活中可写的素材。

师生活动:同学发言。

三、触动与共享〔例文赏析〕
问题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能打动你?
设计意图:培育同学对生活的敏感性,引导同学要擅长从平凡的生活中发觉感动点。

师生活动:师生沟通互动。

作文:
踮起脚尖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

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

在这个生疏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

但我有自己的抱负与目标,我虽然穿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

今年是高三下学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幻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
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地回来。

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玩,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满意我一次。

不行,今日肯定要等到他们回来。

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

我情愿过得更艰苦些,究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模糊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渐渐地靠近,到了门口,突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地听到一丝稍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渐渐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

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暖和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渐渐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渐渐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不发出声音,泪水却一行一行地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枕头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渐渐地移动,
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宏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宝。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问题三:讲解并描述最让你难忘的一件事,与同学一起共享。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回到自身,回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悟被自己忽视的真情,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师生活动:师生沟通互动。

过渡语: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真挚的感情最简单打动人。

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

抓住它,表达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详细详情,让自己感动了,也肯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四、技法探寻
问题四:在《踮起脚尖》这篇文章中,抓住父母亲的一个微小的动作绽开,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把文章写详细、丰富?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探寻一些写作技法。

师生活动:师生沟通互动。

明确:详情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
人物的某些微小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的详细细腻的描写。

是指抓住生活中的微小而又详细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详情描写方法:
〔1〕提取细小的传神动作。

〔2〕捕获人物特色的语言。

〔3〕描摹独特外貌神态。

〔4〕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5〕刻画典型的景和物。

五、目标检测
〔1〕将刚刚自己讲解并描述的最难忘的一件事整理出来。

要求:写详细,100字左右。

〔2〕展现同学习作,并让同学们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让同学把自己口头表达的故事结合写作技巧书写出来。

师生活动:同学写作并展现成果,同学点评后老师补充。

例文:
①阅读下面的文字,看哪段写得更有情。

可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似乎来到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真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那一刻,我流泪了。

可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似乎来到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真站在我的床边,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
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摩挲,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顺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觉。

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好像在查找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的影子,她又好像在观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观赏分散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这时,不争气的泪水顺着我的眼角轻轻滑落。

②两个月的假期终于结束了。

我又一次拖着行李来到车站。

站里人许多,大多百无聊赖地站着,打着哈欠消磨时间。

我在候车室里坐着,旁边站着硬要跟来的爸爸……
宿舍里,我忙着整理物品,书本、衣服、食品……分门别类整理妥当,爸爸就在一旁打下手……
“爸,你歇会儿吧。

”我看着他忙前忙后的背影说。

“嗯,是要歇会儿了,都快半个小时了,你去喝点水,我把这席子再擦擦。

话音未落,他便径直去洗毛巾了。

洗过毛巾,他卖力地擦着,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枕头底下,床沿边上,一处都不曾漏掉,仿佛是在雕琢美玉。

爸爸是个爱出汗的人,尽管有电扇,可不经意间,刚被风吹干的竹席上又打上了他湿湿的汗滴,左边,右边……最终,他弯下去的腰直了起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笑了,我也朝着他笑。

可突然间,他双目一转,“噢”了一声,像接到什么指令似的背过身去,像捧珍宝似地托起枕头,原来枕头上还有汗滴……
他在床边转了转,看了又看,“没什么事儿了吧?”……
点评:爸爸送“我”上学,这是多平常多简洁的一件事,可在动情的演绎下却变得不再“平常”和“简洁”。

由于放慢了脚步,加入了动人心弦的详情,因此文章就简单引起别人的共鸣,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六、课堂小结
播放《阿尔茨海默病公益广告》的父爱视频——他忘了许多事情,但他从未遗忘爱你!
请同学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1〕同学小结
〔2〕老师总结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

生活中也不缺少触动我们心灵的人和事,只是需要我们专心感受生活。

当我们怀着敏感之心、感谢之情去感悟身边的人和事,生活肯定很充实,肯定有许多可写的东西。

七、作文练习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乐,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哀痛……这些都是人生必不行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珍贵的财宝。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受让你始终难以忘记,想和大家共享吗?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附:板书设计
喜爱生活,喜爱写作
详情描写方法:
〔1〕提取细小的传神动作。

〔2〕捕获人物特色的语言。

〔3〕描摹独特外貌神态。

〔4〕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5〕刻画典型的景和物。

《喜爱生活,喜爱写作》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同学真诚地喜爱生活、细细地品尝生活、深化地思索生活,在纷繁的生活找到新奇的角度和视点,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2、培育同学细心观看、勤于思索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教学,使同学真诚地喜爱生活、细细地品尝生活、深化地思索生活,在纷繁的生活找到新奇的角度和视点,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2、培育同学细心观看、勤于思索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

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力量的提高,都会给你的生活增加光荣和活力。

生活如同源泉,文章如同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
活泼地流个不息。

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喜爱生活,喜爱写作。

二、写法指导:
1、认真观看生活,保持敏感和奇怪心,时时捕获生活素材。

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内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等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

如《春》一文,描写的就是春天的花草风雨。

2、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专心去思索生活、感悟生活。

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宋朝大诗人陆游说,写诗“功在诗外”,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专心去思索生活、感悟生活。

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

将观看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亮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体验。

如看到燃烧的蜡烛,就想起自己悄悄奉献的老师,产生赞美老师的冲动。

3、选择自己最熟识、最动情的生活写。

最熟识、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受的,有真体验、真感受。

要擅长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环境进行描写,才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才能绘声绘色,描述生动。

三、实战说练:
从同学随笔中选取以下几方面的优秀随笔或片段,示范给同学,并进行沟通研讨。

1、9月份,季节更替,渐入秋天,气候不同了,自然景物也相应发生了很多改变。

选读同学随笔、沟通研讨。

2、刚上学校,来到新校内,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这其中肯定有难忘的相识瞬间,同学们的随笔中也关注到了,下面观赏随笔并沟通研讨。

3、回忆成长经受,肯定有难以忘记的人和事,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同学亲热无间的友情,都值得回忆记录下来。

观赏有关随笔。

4、总结:
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
只要你真诚的喜爱生活,细细的品尝生活,冷静的思索生活,你就会发觉,你原来觉得单调的生活竟然如此丰富多彩;只要我们真诚的感悟生活,才能在纷繁的生活找到新奇的角度和视点,写出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文章。

四、写作实践:
生活很丰富,世界很精彩。

你肯定有想记录下来的内容。

请参考课本P18页“写作实践”的三个题目,任选一个,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
1、写作自己的见闻感受。

写真事,抒真情;
2、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喜爱生活,喜爱写作》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知道从生活中选材,题材来自生活。

2、通过激发情感,激励同学吐真言说真情,进而激发写作的热忱。

3、明白生活是写作之源,懂得喜爱生活,喜爱写作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激发表达热忱,在表达中领悟写作源于生活真实情感的道理。

2、明确作文是对生活的思索和加工。

教学难点:
表达热忱的激发和题材的提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
请大家主动说自己想说的话,别人发言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事情,请快速写下来。

1、播放《父亲》视频,给远在他乡打工奔波的父亲说些什么事情?
2、老师节了,老师找你谈心,你准备跟老师谈些什么事情?
3、新学期开头了,见到了好久不见的同学,你跟他谈些什么事情?
4、提示:生活中到处是作文素材,只要我们专心观看,专心感受,作文材料取用不竭。

二、思索提炼,确定题材:
假如需要你在这些事情中挑出一件来写,你会选择哪件?
你为什么选择这一件?
提示:选择有意义的材料来写,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三、小结升华,提高熟悉:
1、作文的素材源于生活,喜爱生活就有无穷的话题。

2、选择好玩的、有意义的素材去写作——作文的题材是对生活素材的萃取。

3、喜爱生活,喜爱写作。

四、回顾加工,沉心写作。

就要动笔了,我们先不焦急,先回忆这件事情的整个经过,想想自己主要想
表达什么,怎么把这个想法重点写清晰,然后再动笔。

《喜爱生活,喜爱写作》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培育同学细心观看、勤于思索的习惯。

2.培育同学喜爱生活、喜爱写作的意识,明白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添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念。

3.引导同学从平凡的生活中捕获美妙、好玩、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同学从平凡的生活中捕获美妙、好玩、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引导同学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培育同学细心观看、勤于思索的习惯。

2.培育同学喜爱生活、喜爱写作的意识,明白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添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观看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发觉自然之美、人情之美。

2.学会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最熟识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生活需要我们细心观看,才能发觉它的好玩。

下面这些场景或详情,你是否留意过呢?
课件出示:
1.妈妈是如何在忙劳碌碌中度过一天的?
2.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
3.校内里最清静的角落在哪里?
4.你哪个伴侣的名字比较有特点?
5.你的同学进教室时,开门、关门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6.你的语文老师最喜爱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
〔师指名作答,并对同学的回答简要点评〕
师:由此看来,有不少同学对生活观看得还不够细致。

进入中学阶段,老师盼望大家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专心观看和感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关心。

刚刚给大家的几个小测试来自教材P17的学问短文《喜爱生活,喜爱写作》,大家可以打开教材阅读这页的学问短文,总结这个学问短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预设
〔1〕写作是生活中与人沟通、沟通、共享信息的一种方式。

〔2〕写作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话说好了,写作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3〕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观看、积累,勤于思索。

〔4〕应当写好玩的、有意义的或印象深刻的事情、人、物。

〔5〕写作还能训练人的思维。

师小结: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喜爱生活,由于写作的源泉就是生活;我们还要喜爱写作,由于写作是很重要的语文素养。

【设计意图】用几个小问题测试同学对生活的观看力量,是为了警示同学观看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同学阅读学问短文,是为了让同学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并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二、喜爱生活,积累素材
师:有的同学,提到作文就头痛,望着题目就发蒙,主要是由于无话可说;而有的同学,总有写不完的新奇事,生动好玩的文章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艳羡。

我想,两者的区分主要在于,是否有一双慧眼,是否有一颗敏感的心,是否擅长观看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素材,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如今请同学们思索一下,你的作文素材是通过什么方式积累来的?
〔生发言后,师归纳〕
预设
留心观看生活,多读多记,摘抄,有灵感时随身记……
课件出示:
〔1〕留心细心,观看生活。

〔2〕专心思索,感悟生活。

〔3〕广泛阅读,丰富生活。

〔4〕多记多写,美化生活。

……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想起了李贺“锦囊”的故事、梅尧臣“诗袋”的故事及陶宗仪“瓦罐”的故事,让我们看看这些名人大家是怎样积累素材的呢?
课件出示: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带上仆人、锦囊,骑上一匹瘦马,处处漫游。

一路上,他细心观看和了解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

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

正由于李贺不辞辛苦,精雕细琢,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诵。



宋代有名的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会友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号称“诗袋”的布袋。

看到什么新奇的事或秀丽的风景,有时成句,有时成诗,马上用笔在纸上登记,把它投入袋中。

长此以往,梅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积累资料的方法既不是“锦囊”和“诗袋”,也不是现代的“卡片箱”,而是一只奇异的“瓦罐”。

他曾在松江隐居过,那时,他一边参与农业劳动,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在树荫下捋摘树叶,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将这些树叶放入家中的瓦罐里。

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十年竟积累下十几大罐。

后来,他就用这些积累的资料写成了一部共有三十卷的巨著《南村辍耕录》。

师小结:同学们,中学时代是人生路途中一个新的时期,我们的情感在丰富,心智在成熟,认知力量在提高,我们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丰富多彩的生活,既简洁又冗杂,既平凡又宏大!家庭让我们感受亲情的温馨与美妙,校内让我们体验成长的欢乐与苦恼,而社会生活则给我们供应了一个呈现自己、磨砺自己的舞台。

让我们喜爱生活,在生活中发觉自然之美、人情之美;让我们喜爱写作,在写作中提升力量,进一步完善自我吧。

【设计意图】生活如同源泉,文章如同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涓涓不息。

此环节的沟通与商量,旨在关心同学打通生活与作文素材的通道,熟悉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引导同学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喜爱生活,喜爱写作。

三、写作指导
1.技巧归纳
师:罗丹说,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

最近,你留心观看生活了吗?你发觉你四周的生活有什么改变了吗?
〔生商量后回答〕
预设
〔1〕植物大多都消失了落叶现象,一些植物的叶子由绿色变成了黄色;
〔2〕桂花飘香,菊花争艳,一串红、鸡冠花等花儿也开放了;
〔3〕果园和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4〕天气转凉,空气变枯燥,气温冷热交替频繁;
〔5〕白天渐渐变短;
……
师:如今已经步入秋天了,这是一个多彩的季节,秋高气爽,黄叶翻飞,大自然向我们展现了另一番多彩的景致。

你能把这些改变写下来吗?写作之前,我们先回顾本单元课文里的写景精彩片段,总结概括写景的技巧。

课件出示:
写景的技巧
1.抓住景物特点。

如《济南的冬天》就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来写。

观看家乡九月份的气候和景物特点,可以从景物本身的色、状、形、味等方面来描写,也可以从自己的感受〔如穿戴〕等方面来描写。

2.合理选择写作手法。

在详细描写中,还应依据事物的详细状况,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并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运用词语,贴切地采纳修辞手法及表达、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详细描绘出事物的特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合理支配写作挨次。

按肯定次序写景状物,可以让文章更有条理。

如《春》中“春花图”根据由高到低的空间挨次写花,《济南的冬天》中写“薄雪掩盖下的小山”时根据由高到低的挨次写山,《雨的四季》根据四季改变的时间挨次写不同季节雨的不同特点。

1.范文展现
课件出示:
秋天的花
秋天是花的季节。

你瞧,尽管很多花都凋谢了,但月季花仍旧在露出笑脸,耐寒傲霜的菊花才刚刚开放。

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那么富贵高雅,也没有玫瑰那么芳香,但是它是秋天的象征。

瞧,那黄的赛金、白的如雪、粉的似霞的菊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开着,有的像扁盘,有的像很多条龙在空中飘舞,还有的一下子开放出千千万万朵小菊花,好像满天的星星降落于地面。

它总是以自己纯净、朴实的高尚品质装饰着秋天这个秀丽的季节。

秋天来了
秋天来啦,枫树戴上红色的手套,菊花姑娘穿上五彩的裙子,银杏扇着风,正等着迎接丰收的到来。

秋天来啦,大雁排成“人”字往南飞,它扇动翅膀,似乎在和大家告辞。

秋天来啦,大树写了秋天的信找秋风姐姐帮助寄信,寄给松鼠,松鼠看了,赶快预备好松果过冬;寄给小燕子,燕子看了,赶快把窝用草盖得严严实实的,预备过冬;寄给小蛇,小蛇看了,赶快回洞冬眠;寄给小鱼,小鱼看了,立刻游向热带取暖;寄给小伴侣,小伴侣看了,立刻跑回家,穿上毛衣,跑到花园里面玩耍。

秋天来啦,葡萄挂满了枝藤,红的、紫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五颜六色,秀丽极了;苹果一个个咧开嘴笑,正等着让人去采摘呢;玉米戴上金灿灿的帽子,告知大家收获的季节到了。



俗话说:一叶知秋。

早晨,门前的老槐树上,几片枯黄的树叶被风吹落,在空中旋转飘舞,打了几个滚儿,缓缓落地。

奶奶说:“天气转凉,快立秋了吧!”我翻开了日历,发觉今日正是立秋。

望着蔚蓝色的天空,是那么的洁净,我想这就是秋天的样子吧。

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凉快的风,还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原野上的小草,不再像春天那样娇嫩,夏天那么翠绿,草尖上泛起了一片片淡黄;牧童悠然地赶着牛群在放牧。

田野里秋实累累,生气盎然:沉甸甸的棉桃压弯了枝头,似乎一个个铜铃铛;火红的高粱低下了头,似乎在向我敬礼;成熟了的水稻也怀揣着丰收的喜悦;就连田埂上的狗尾巴草也着实垂下了脑袋;芝麻却追着花儿直往上蹿。

我不禁感叹,秋天真美!
3.写作实践
同学现场完成写作实践一的片段写作。

4.老师点评
师检查并点评同学的习作。

点评标准:〔1〕特征突出;〔2〕层次清楚;〔3〕描写细致;〔4〕语言美丽。

师小结:生活就像五彩的万花筒,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学会观看、学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在课文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