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期12月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
1.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

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了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明理学
D. 佛教传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先秦儒学主要倡导“仁”和“礼”等道德思想,没有神话色彩,故A项错误;佛教思想主要是人生命运、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理念,不符合材料中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中“皇帝极为恐惧”“感动上苍”说明是受到西汉时期“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故C项正确;宋明理学主要是儒学的哲学化,没有神学色彩,故D项错误。

所以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
2. 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写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天行有常”
C. “天人感应”
D. “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人性之花”、“个性高扬”等关键词分析,B 项是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带有唯物主义色彩;C 项是董仲舒新儒学内容之一,为加强君权而提出;D 项是朱熹学说,压抑人性。

A项体现了人的平等,关爱的思想,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

3.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 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B. 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 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 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结。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元曲形式灵活,雅俗兼具,因此选A。

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元曲
4. 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

”该主张的直接目的
A. 推动了宗教信仰自由
B. 否定教会的权威
C. 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
D. 传播无神论思想
【答案】C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5. 历史学家菲利普评价某一科学理论:“时间在宇宙中并非一成不变……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文中的科学理论
A. 正确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B. 全盘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C. 首次用科学的方法精准描述宇宙运行规律
D. 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科学理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正确解释了潮汐的成因是牛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文中的科学理论并未全盘否定牛顿力学体系,二者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首次用科学方法精准描述宇宙运行规律的是牛顿,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6. 近代西方某位思想家认为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也是人民自由协议的结果。

下列言论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C.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D.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思想家是卢梭,而“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卢梭的观点,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是伏尔泰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薄伽丘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莎士比亚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7. 彼特拉克要求人们热爱尘世的生活,因为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起城市和社会。

据此可知彼特拉克提倡
A. 实用主义
B. 人文主义
C. 理性主义
D. 科学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提倡也就提倡人文主义,材料的主旨也是强调这一点,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而非实用主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而非理性主义,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而非科学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
题选B。

8. 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这类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剖析和强烈批判。

下列作品属于这一风格的是
A. 《悲惨世界》
B. 《红与黑》
C. 《海燕》
D. 《百年孤独》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故B项正确;《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海燕》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散文诗,《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内容充满离奇怪诞的情节和人物,故ACD项错误。

9.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我能自强则彼族不敢妄生觊觎”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欲救中国,惟有兴民权,改民主”
④“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的主张;②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魏源的思想;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④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

所以答案选B。

10. 毛泽东曾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在此,毛泽东着重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A. 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
B. 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
C. 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D.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时,就成为了“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民主义·内容
11. 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是指
A. 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计划经济休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 混合经济体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体制”是指计划经济体制;第二个“体制”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 “五四新思潮冲击了许多传统的大家庭,以致引发了‘家庭革命’(指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导致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的礼教思想
B.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
C. 五四运动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 五四新思潮是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五四新思潮冲击了许多传统的大家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传统思想,动摇了传统的礼教思想,故导致“家庭革命”的出现,故A项正确;“科学文化的普及”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科学精神有利于破除封建迷信,不是封建礼教,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是否偏激与反对封建礼教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故选A。

13. 晚年的严复在1912年主持北大工作时,拟将当时尚存的经、文两科合并为一,“尽从吾旧,而勿杂以新”,通过讲治旧学来“保持吾国四五千年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
章于不坠”。

这表明了
A. 北大已经成为新思想的传播基地
B. 严复掀起了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
C. 严复主张全面恢复旧思想旧制度
D. 传统文化在西学冲击下渐趋衰微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12年……保持吾国四五千年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大成为新思想的传播基地是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故A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严复主张尊孔读经,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全面恢复旧思想旧制度是主张,故C项错误;由于当时传统文化在西学冲击下渐趋衰微,故严复主张保持传统文化,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1912年”,再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保持吾国四五千年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文化在西学冲击下的变化、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等方面分析选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4.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发表了《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一文,指出近代有三大文明,“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

”“三大文明,皆法兰西人之赐。

”这表明了
A. 陈独秀已经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B. 陈独秀极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C. 陈独秀极力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D. 新文化运动初期关注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三大文明,皆法兰西人之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权说与生物进化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西方人权说与生物进化论及社会主义思想都属于民主与科学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问题,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后期才关注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故选B。

15. 陈旭麓曾说:“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揭露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 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 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根基
D. 创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条件
【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民国初年的中国仍然处于袁世凯专制统治,故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故B项正确;揭露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不属于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也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前期并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目的与袁世凯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目的出发,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6. 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 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 营造经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
C. 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 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注意题干中时间“1957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1956年中共八大规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因此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所以答案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
【名师点睛】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
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7. 邓小平说:“我们国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为此邓小平的努力有
①文革后对教育拨乱反正
②主张优先发展教育
③推动211工程
④提出三个面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是胡锦涛任总书记,排除③,①②④均符合历史史实。

故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表现
18. 2017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6周年,历经90多个春秋,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心中之所以伟大,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从根本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B. 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C. 引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向繁荣
D.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纠正所犯错误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共诞生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以及能够不断纠正自身错误、提升自身修养,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排除BCD,所以选A。

19.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A. 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B. 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 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 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理解题干,所给出的情境的时间是民国二年,那时清王朝已被推翻,但农村还出现这种感激皇恩为内容的春联,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即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尤其是对农村的影响不大,故C正确。

A项表述违背史实,袁世凯在1915年才称帝;B项时间不符,民国二年清王朝已被推翻;D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局限性
20. 1958年3月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

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

”这反映出
A. “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 “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
D. 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答案】A
【解析】题干说“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是“毒草”,这是背离“双百”方针的,指导思想上是“左”倾的,故A正确,而C的说法错误;1958年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不该在强化阶级斗争,故排除BD。

21. 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了
A. 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B. 知识经济迅速提高了杜会劳动生产率
C. 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D. 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主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知,利用网络售销,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说明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故A符合;材料主要反映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经营销方式,没有直接体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故B项排除;发达国家掌握知识经济的主动权,发达国家才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故C排除;材料中“网络零售额”只
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因此电子商务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主流说法错误,故D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 “神舟”系列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字航事业的重大成就。

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成果历历可陈。

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火器,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A. 汉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答案】B
【解析】火药在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中国火器也就出现了,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朝还没有火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元朝和唐朝已经有火器,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3.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
A.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从“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可以得知材料讨论的是量子论,量子论使人们对微观世界重新认识,所以本题选C选项。

A选项是进化论的作用;B选项是经典物理学范畴;D选项是相对论的作用。

24. 某时期新华社通告:北京大学自称在半个月内完成680项科研项目,超过了过去三年科研项目的总和,其中100多项是尖端技术,有5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激发科研热情
B. “左”倾错误波及到了科研领域
C. “文革”动乱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改革开放推动了科学的春天到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据题干信息的“左倾”可知,这是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跃进运动时期,此时各行各业都在大刮浮夸风,大放“卫星”,就连神圣的科学事业中也出现了吹牛皮、说大话的现象。

此时,如果谁仍在强调实事求是,谁就会被认为是保守落后,就连一些科学家也卷进了放“卫星”的行列,即B.“左”倾错误波及到了科研领域;故,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
二、非选择题(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部分)
从上表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信息,并简要加以说明。

(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示例一信息:甲午战后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为多。

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先进的中国人将学习的重点转向政治制度,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大大加强;日本明治维新的启发;戊戌变法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翻译大量西方书籍。

示例二信息:译书的数献与时局有关。

说明:1912—1937年期间译书总数、年平均翻译数量最多。

民国建立,激发了知识分子的爱国参政热情,他们感到国家全面改革的必要1937—1945年期间译书量大幅减少。

日本全面侵华,时局动荡;战争期间出书条件困难;反日民族情绪的影响
示例三信息:甲午战争前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很少;甲午战后,数量大大增加。

说明:甲午战前,中国轻视日本。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求救亡道路;留日学生大员增加;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翻译大量西方籍。

26.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

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

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

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答案】(1)以中学为体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侵略。

在中国最早发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倡导。

(2)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国民素质等方面普遍不如西方。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3)应该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理性的认识西方文化。

【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即师夷长技以制夷;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伦理纲常不能改变。

林则徐、魏源等人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对当时的思想界起了思想启迪的作用,所以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

(2)本问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等方面分析回答。

(3)材料三毛泽东提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他认为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