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融:《唯识二十颂》前六颂的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惟融:《唯识⼆⼗颂》前六颂的学习⼼得
《唯识⼆⼗颂》前六颂的学习⼼得
印度的世亲菩萨,受其兄⽆著菩萨的感化,由⼩乘转弘扬⼤乘,⼴造诸论,其中《唯识⼆⼗颂》是为破邪显正,是让我们真正懂得什么是唯识。
只有懂唯识,懂⾃⼰的这份宇宙后,我们才能改造⾃⼰,⽽不是眼睛向外看,总想着去改造别⼈。
佛只能给我们做增上缘,佛都不能改造我们的宇宙。
只有⾃⼰改造⾃⼰的宇宙,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找别⼈的问题,不找⾃⼰的问题,是没有智慧的表现。
其实在学习中, 我也有⼩乘和外道的思想, 甚⾄还不及⼩乘和外道, 因为我的邪知邪见多得不可数,连看懂《唯识⼆⼗颂》都困难, 更不能提出问题来问难了。
这就更要学习《唯识⼆⼗颂》,以摧破邪知邪见,真正懂唯识的含义。
众⽣由⼋识组成:眼识、⽿识、⿐识、⾆识、⾝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识各有各的认识功能,这种⽆形⽆质的功能种⼦,却有缘境和变境的作⽤,例如眼识缘⾊境,是由眼根(视神经)触动外境,引⽣眼根中的功能种⼦——眼识,再由眼识缘彼外境,⽽⼜随缘所变现⼀份与客观相似外境,众⽣所见及的⾊境,为眼识所缘,眼识所现,故“境由识变,⽆实外境,只有唯识”。
⽿识缘声境,⿐识缘⾹境,⾆识缘味境,⾝识缘触境,意识缘法处所摄⾊境,末那识缘带质境,阿赖耶识缘种⼦、根⾝、器界,⽆论物质性的或精神性的,都是⾃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万法唯识。
⼤乘的“三界唯识(万法唯识)”,也是佛在世说的“三界唯⼼”。
谓⽆外境,唯有⼼故,名为⼀⼼。
⼼识是⼀,⼋识皆⽆离⼼之境,各名唯识。
也就是说⼼(积集义)、意(思量义)、识(了别义)、了(觉了义),命名虽有四种,体皆同故,故说唯⼼,义即唯识。
⼤乘在弘扬实教,倡导⼀切诸法皆不离识,只有内识之境,没有识外之境。
我们所缘的境只能缘到⾃识的境,缘不到实外的境。
即“境由识变,⽆实外境,只有唯识”。
这⾥要说明的是:唯识学是不否认客观境界的存在的,唯识法相所驳斥的是离⼼识以外所执的实境。
⽽⼩乘与外道不承认唯识⽆境,他们没有听到佛讲唯识,也没有智慧理解识与唯识。
⼩外认为我们所见的外境以及地狱、宇宙都是客观真实存在的外境,他们⼀直不承认:境是我⼼所现的⼀个影像,是我⾃识所变,是唯识所缘,唯识所现。
由此引发了⼩乘、外道与⼤乘的激烈辩论,世亲菩萨将⼩外不承认唯识所找的理由问难⼤乘, 做了⼀个归纳,分别加以驳斥, 就有了现在的《唯识⼆⼗颂》。
颂⽈:若识⽆实境即处时决定
⼩乘和外道的四个问题:若识⽆实境,境由识变,我们在见闻觉知中,所缘的各种外境:
1、为什么会有⼀定的处所?⽐如⼭⽔、村庄、天开寺等的确是能看得见的,怎么没有外境呢?怎么是识所变的呢?
2、为什么有⼀定的时间?我们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知道⼀年有⼗⼆个⽉并能感受到四季⽓候的变化,这时间也是识所变的吗?
颂⽈:相续不决定
、相续:《唯识⼆⼗论述记》解释:⾔相续者,有情异名。
3、相续
不决定:是指有情内识变境应相同,不决定随各⾃有情的虚妄分别产⽣彼此相异的⾊等内境。
不决定
⼩乘和外道说:既然没有外境,外境是由⾃识所变,为什么在同⼀个地点,同⼀个时间,有众多有情聚集,皆是共同见⼀境,如同见的⽔是⽔,⽽不是见境各异呢?为什么各类众⽣缘境时,⽐如天⼈,⼈,畜⽣,所见的境不⼀样呢?
颂⽈:作⽤不应成
4、既然⽆实境,境是由识所变的,为什么⼜能够产⽣作⽤呢?每件事都有它的作⽤,如⽕有燃烧的特性,这⼜是什么道理呢?
颂⽈:处时定如梦⾝不定如⿁同见脓河等如梦损有⽤
论主答:
1、驳斥第⼀、⼆难:因经部、⼤乘彼此共许--梦⽆境,故以梦做⽐喻。
我们知道梦中⽆真实之境,⽆有实体,但在梦中所见的事物景像也有⼀定的处所和时间,⽐如我们在梦中到了天开寺,就会看到和现实的天开寺⼀样的景象,⽽不是在其它地点。
如果梦中看到的是⽩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天开寺,那⼀定是在冬季,⽽不是其它季节。
由此虽⽆实境,也有⼀定处所和⼀定的时间。
2、驳斥第三难:因外道、⼩乘、经部师等皆信饿⿁同见脓河,故以脓河做⽐喻。
宇宙是我们共业所感,我们在⼈世间能见到相同的境,是由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众⽣共证⼀境,⼈和⼈见到的境是⼀样的(如同见的⽔是⽔),所起的作⽤相同,今⽣感的果就相同。
所以,⼈见到的清清的⼀河⽔就是⽢露能解渴。
但是天⼈因为善业⼤见到⽔,就不是⽔了,就成了它的仙境了。
⽽饿⿁同为恶业,同得恶果,多共⼀处聚集之时,皆见的⽔就是脓河了。
这就是说:众⽣业⼒不同,识缘境各异,见境就各异。
我们见不到天趣的境界和地狱的境界,这些境是第⼋阿赖耶识随业⼒所变现的,所以狗因前世的恶业、习⽓所感,它见到⼈类排的⼤便就当做是美餐了。
所以世间的东西都是相对的,是随众⽣的习⽓、业⼒⽽不同(善习⽓善业⼒感善果),见境就不⼀样了。
3、驳斥第四难:如梦境中虽不真实,但做梦见⾃⼰被追杀时,醒来后⼀样会⼼有余悸,这说明外境不实,同样也能产⽣
作⽤。
颂⽈:⼀切如地狱同见狱卒等能为逼害事故四义皆成
古印度的外道相信因果,相信六道轮回,相信地狱的存在,所以论主⽤地狱做⽐喻总答如下:地狱境虽由业识幻现,⽆真实有情狱卒等事,⽽是堕地狱受逼害的诸有情类,先世所造罪业熏习在阿赖耶识种上,再由本识随业⼒变现有狰狞的狱卒等,在同⼀处所、同⼀时间、众多受苦有情,皆共见有狱卒、狗、鸟、铁⼭物等狱具,来⾄其所作种种逼害有情之事。
由此可知,唯识缘境,地狱中的境虽⽆实,皆有⼀定处所、时间、相续不决定、作⽤四义得成。
⼤众部、正量部认为在地狱⾥的狱卒是实有情,⼤乘驳斥如下:
1、地狱中的狱卒,会逼迫受苦有情,上⼑⼭下油锅受种种他们不想受的痛苦。
实际是有情⾃识所变现的狱卒,狱卒等不是造恶者,所以狱卒不受如有情所受的地狱苦。
所以狱卒不是实有情。
2、狱卒若是实有情,不应与彼罪者互相逼害。
3、狱卒等若是实有情,受罪者与狱卒,形量⼤⼩及与⽓⼒齐等,受罪者应该不会害怕恐怖此狱卒啊。
4、此狱卒若是实有情,它⾃⼰应不能忍受铁地炎热猛焰,恒常烧然之苦痛,既然它不能忍受,为什么还能去逼害其余造恶者受苦呢?
⼩外见问难都被驳斥,就说:为什么你们总是说地狱中的狱卒不是实有情呢?天上的傍⽣不是实有情吗?
颂⽈:如天上傍⽣地狱中不尔所执傍⽣⿁不受彼苦故
论主说:诸有傍⽣⽣天上者,如龙众、凤等,必有共业是善,能感召⽣到天界的业果,享受天⼈的福报。
但地狱中的狱卒⿁虽然感召在地狱,但其并不受地狱的苦痛煎熬,所以狱卒⿁不是实有情.
⼩外⼜说:地狱中的狱卒,也许是地狱中受苦有情,先世所造罪业,熏习在识外异⼤种上(地⽔⽕风),和合变现的⼀个实有情的狱卒⿁,作种种逼害有情的事呢?
于识何不许
颂⽈:若许由业⼒有异⼤种⽣起如是转变于识何不许
颂⽈:业熏习余处执余处有果所熏识有果不许有何因
论主说:既然你们已经承认,地狱中的狱卒是地狱受苦有情,先世业⼒熏习在识外异⼤种上,起如是转变为⼀个实有情的狱卒,为什么不许承认地狱中的狱卒,是地狱受苦有情先世业⼒,熏习在阿赖耶识种上,再由本识变现⼀个似有情⾮实有情的狱卒⿁呢?
佛法讲内因缘⽣⼀切法,这内在的因缘关系,就是前七识所造的染业熏习在⾃识的阿赖耶识上,阿赖耶识随先世所造的罪业,外变器界,内变根⾝,就⾃然变现⼀个狱卒⿁,来迫害⾃⼰.这⾥就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了.阿赖耶识就象个⼤仓库,有前七识熏的善或不善的种⼦,造善造恶,别⼈不知道,但阿赖耶识就知道了,⽆始来所熏的很多杂染法的种⼦,都保留在第⼋阿赖耶识⾥,⼀世⼀世所造的不善的种⼦,⼀旦遇缘就会不断感召苦果。
这个因果是我们⼋识造的,是⾃作⾃受,共作共受。
我们倡导唯识⽆境,都是从有情各是⼀份宇宙在说,地狱受苦有情,是由阿赖耶识四⼤种为内因,业⼒为外缘,唯⾃识所变现的⼀个⾮实有情的狱卒为果,这本⾝就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你们说地狱受苦有情,是先世业⼒熏习在其他余处,再由其他余处异⼤种变现⼀个实有情的狱卒为果,这本⾝就⽆能熏与所熏的因果关系。
彼业熏习,理应在识相续中,不应在其它余处。
⽽你们不许承认“境由识变,⽆实外境,只有唯识”,这到底是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