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赵匡胤悄无声息“废座撤茶”如何能在文臣面前立威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匡胤悄无声气“废座撤茶”怎样能在文臣眼前立威?
中心提示:假如说“杯酒释兵权” 排除了武将对赵家皇权的威迫,那宋太祖以前悄无声
气“废座撤茶”则是在文臣眼前立威。
赵匡胤资料图
本文摘自:《北京青年报》 2016 年 11 月 09 日第 B06 版,作者:赵柒斤,原题为:《先人“无茶不交”》
茶始盛于唐,至宋影响力达到巅峰,不单成待客“必要品”,更发展成一种广博精湛的文
化。
而推进者正是宋太祖赵匡胤。
假如说“杯酒释兵权”排除了武将对赵家皇权的威迫,那宋太祖以前悄无声气“废座撤
茶”则是在文臣眼前立威。
正、野史都说到这事,960 年二月,“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召宰
相范质等议政。
召见之初设座赐茶,与之“坐而论道”。
范质行礼完成刚要坐下,赵匡胤就说:“朕近来有些眼花,看不清东西,烦请爱卿将奏折拿到朕眼前。
”范质上前递折子的空
当,早已授命的内侍便把宰相的座位与茶所有撤走。
范质转身欲坐,发现座位与茶都不翼而
飞,只能站着搭话。
此后,大臣们上殿议政不再可以与皇帝平分秋色。
宋太祖这一行为,对大臣们而言,皇帝赐座赏茶就成了光荣、就是给面子。
这样一来,
获得皇帝所赐御茶便成大臣朝思暮想的事。
皇帝要的就是这个成效,因此“赐茶”成了施恩臣子
的妙招。
宋王巩《甲申闻见二录补遗》记录了宋神宗在议政的崇政殿召见时任太子少师的张方平
常就“赐座啜茶”。
自然,与议政殿赐一杯茶对比,大文豪苏东坡就更好运。
王巩《顺手杂录》
说,宋哲宗以前派太监奥密赐茶给苏东坡。
赐茶的使者极其神奇地对苏东坡说:“某出京师,
辞官家,官家曰:‘辞了娘娘来。
’某辞太后殿,复到官家处,引某至一柜子旁,出
此一角,私语:‘恩赐苏轼,不得令人知。
’出所赐,乃茶一斤,封题皆御笔。
”这个故事。
到现在读来令人捧腹,可是从侧面也反应了当时贡茶之宝贵,连皇帝都把它当作一等一的好东西。
苏东坡获得这样宝贵的恩赐后,并无独吞,还分馈赠朋友,确实是豪放大方,加上他文学成就,称
“千古一人”也实不为过。
皇帝赐茶、大臣分茶、文人咏茶,品茶习惯遍行于宋境,由此进化出了一系列与茶相关
的风俗,“非茶不交,点汤送客”。
宋林駉《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四谓:“迨至我朝,往
往与盐利相等,宾主设礼,非茶不交。
”宾主对坐,桌案上总会摆着一副茶具、热着一碗茶。
至于品茶规矩,宋朱彧《萍州可谈》卷一“茶汤俗”条说得明理解白:“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
汤取药材甘草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宋朝迎客喝
茶,送客喝用甘草香药折磨的汤水,即所谓“点汤送客”,这一风俗持续到元末。
清代此后,茶饮代替了甘草药汤,送客时,端起茶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