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
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亓军波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山东 济南 271199)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

方法:选取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63)与对比组(n=63)。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及其再出血的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和再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

结论: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改善患者血压的水平,降低其再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高血压性脑出血;血压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18-0001-02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auxiliary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Qi Junbo
(Department of Pharmacy, Jina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Jinan 2711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auxiliary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126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to Jinan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63) and the comparison group (n=63).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was appli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r supplementary treatment, and then the level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the incidence of rebl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levels and the incidence of rebleed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blood pressur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ebleeding.
[Key words] TCM acupoint application;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Blood pressure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常见类型。

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水平若长期控制不佳,可导致其脑动脉发生玻璃样改变,使其脑动脉的弹力降低、脆性增加,进而易发生破裂出血[1]。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之一是改善其血压的水平,避免其发生再出血。

近年来,临床上采用中医疗法辅助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是研究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病情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其出血量均未超过30 ml,且均具有进行保守治疗的指征。

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63)与对比组(n=63)。

在对比组63例患者中,有男33例,女30例;其年龄为47~72岁,平均年龄为(63.43±4.51)岁。

在试验组63例患者中,有男34例,女29例;其年龄为46~75岁,平均年龄为(63.81±4.36)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为患者吸氧,保持其呼吸畅通,让其绝对卧床休息,纠正其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对其进行止血、保护脑神经、调节血脂和血糖、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同时用甘露醇对其进行降颅内压治疗,用尼莫地平对其进行降血压治疗。

甘露醇的用法是:静脉滴注,每次用药250 ml,每次滴注30 min左右,每隔6~8 h用药1次。

尼莫地平的用法是:静脉滴注,每次用药10 mg,滴速为0.5 μg·kg-1·min-1,每天用药1次。

在此基础上,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方法是:取等量的丹参、元胡、杜仲、吴茱萸、细辛,将其磨制成粉,加水调和成糊状。

取药糊15 g置于纱布中央,将纱布贴敷在患者的神阙穴和两侧涌泉穴上,外用胶布固定。

每次贴敷2 h,每隔1 d贴敷1次,共贴敷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水平。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水平相比,P>0.05。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均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

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水平(mmHg,s
x±)
组别例数收缩压舒张压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对比组63183.09±21.53145.93±12.83102.76±10.5991.31±3.61试验组63181.72±20.47134.24±10.26101.73±9.5784.64±3.22 t值0.294214.21080.612713.0624
P值>0.05<0.05>0.05<0.05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59%(1/63)与7.94%(5/63),二者相比,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目前,西医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吸氧、止血、降血压、保护脑神经、降颅内压等治疗。

对于出血量较多、病情危重的患者,西医主要是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近年来,临床上采用中医疗法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于中医学中“中风”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而化火,灼伤阴液,致使阴虚阳亢,气血逆行冲脑[2]。

本研究中对试验组患者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所用的中药材有丹参、元胡、杜仲、吴茱萸、细辛。

其中丹参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肿,元胡可活血、行气、止痛,杜仲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吴茱萸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细辛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

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祛瘀、行气、通经之功。

神阙穴位于脐窝中央,可联通人体的四肢百骸,对该穴位进行中药贴敷治疗可使得药物作用于全身[3]。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它是中医治疗高血压常用的穴位之一。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改善患者血压的水平,降低其再出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宋丽华,樊艳霞.中医穴位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康复中
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33):4276-4278.
[2] 姚财文.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0):1832,1834.
[3] 金永勋.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1):158,162.
针对性护理配合胺碘酮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
徐焕焕
(东营市垦利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 东营 2575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东营市垦利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

将这些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

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心电图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5%(3/40)〕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7.5%(11/40)〕,P<0.05。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4.43±4.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5±5.18)分(P<0.05)。

结论:对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心电图指标,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有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18-0002-02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此病可发生于任一年龄段的人群。

胺碘酮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1]。

相关的研究指出,对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为了进一步分析对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笔者对在东营市垦利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东营市垦利区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

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1例,女19例;其年龄在60~75岁之间,平均年龄(67.6±3.57)岁;其病程为0.5~7年,平均病程(2.32±0.26)年。

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0例,女20例;其年龄在61~76岁之间,平均年龄(67.9±4.11)岁;其病程为0.7~8年,平均病程(2.25±0.89)年。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胺碘酮注射液进行治疗。

胺碘酮注射液的用法是:静脉滴注[2]。

在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密切监测其血压等。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

方法是:1)胺碘酮注射液的pH较低,对外周静脉的刺激性较大。

长期经外周静脉为患者输注胺碘酮注射液会损伤其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其发生静脉炎,严重时可导致其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硬结、组织坏死等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使用PICC为患者输注胺碘酮注射液,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为患者输注胺碘酮注射液前,使用5%葡萄糖对药液进行稀释,首次应用5%GS溶液20ml与胺碘酮0.075mg静脉滴注10~15分钟,之后应用5%GS溶液44ml与胺碘酮0.3mg,以10ml/h的速度静脉滴注,之后可将输液速度控制在5ml/h。

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期间,注意观察其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液、肿胀的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2)使用微量注射泵对患者进行静脉给药,以保证给药速度和时间的准确。

在为患者用药前,仔细核对药物的名称、有效期和使用剂量,并设定好给药速度。

在进行泵注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进行巡视。

定时检查微量注射泵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其故障。

3)在用药期间,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其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

遵医嘱根据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为其调整用药量,以防止其发生低血压。

若患者发生低血压,应遵医嘱为其使用多巴胺及间羟胺。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注意保持排便通畅[3]。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和
作者简介:徐焕焕(1984-),女,山东东营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心内科护理,E-mai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