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引起禽流感的病原微生物是()
A.细菌B.真菌C.霉菌D.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禽流感是鸡等鸟类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通常爆发于鸡群之间,传染性很高;该病毒可在鸡群中造成流感暴发。

【详解】
禽流感由禽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H可分为15个亚型(H1~H15),N有9个亚型(N1~N9).其中仅H1N1、H2N2、H3N2主要感染人类,其它许多亚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种禽类和动物。

其中对禽类危害最大的为H5、H7和H9亚型毒株,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引起禽流感的病原微生物是病毒。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机能,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B.泪液中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C.皮肤具有保护作用D.白细胞(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
【答案】A
【解析】
【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特异性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详解】
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故A符合题意。

B、D.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是先天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B、D不符合题意。

C.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免疫,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的功能和类型特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免疫的功能、特异
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及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3.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不会通过蚊子进行传播
B.当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弱时,会出现过敏反应
C.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所以,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D.卡介苗可以预防麻疹,百白破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答案】A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详解】
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不会通过蚊子进行传播,故A正确。

B.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某些食物、药物)的刺激下,人体就会发生过敏反应,故B错误。

C.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所以,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疫苗进入人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故C错误。

D.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所以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病,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免疫的功能,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4.医学上“现场初步急救基本技术”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及转运等五项。

下列有关急救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发生溺水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图一所示的方法急救
B.图一所示急救方法中人工呼吸的频率越快越好
C.图二中伤口处血液颜色鲜红,随心跳涌出,应在伤口A端用止血带止血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先将其移到通风处,然后拨打“12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遇到意外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还要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如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止血等常用的急救措施。

图一为心肺复苏;图二为血管破裂。

【详解】
A.当人发生溺水事故时,首先请设法拨打号码120急救电话,清除口和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实施人工呼吸帮他恢复呼吸,故A错误。

B.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吹气次数应和呼吸频率相似,吹气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故B错误。

C.出血包括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其中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出血时应该在近心端止血。

图二中伤口处血液颜色鲜红,随心跳涌出,是动脉出血,应在伤口B端用止血带止血,故C错误。

D.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缺氧窒息。

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先将其移到通风处,然后拨打“120”,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既解决题目,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5.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说法是()
A.偶尔喝醉酒不防碍身体健康
B.油炸食品好吃,可以多吃
C.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
D.不吸烟,远离毒品
【答案】D
【解析】
【分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据此解答。

【详解】
现代入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不吃油炸食品等。

高蛋白食品虽然营养丰富,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要合理膳食,可见,D属于健康生活方式。

【点睛】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6.某研究团队发现疟原虫对小鼠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下列关于该研究的推断合理的是()
A.对小鼠免疫系统而言,疟原虫和肿瘤细胞都是“自己”成分
B.疟原虫入侵后,小鼠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疟原虫入侵后,可能会激活更多免疫细胞识别、杀死异常细胞
D.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推广到人的肿瘤防治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免疫是指动物体的一种生理功能,疟原虫和肿瘤细胞都是“异己”成分,A错误;
疟原虫入侵后,小鼠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疟原虫入侵后,可能会激活更多免疫细胞识别、杀死异常细胞,因此对小鼠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C正确;
由于该项研究成果不够成熟,是否对人的肿瘤防治上有效果,因此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的肿瘤防治上,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7.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青少年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适当吸烟、喝酒
B.假期可无限时上网
C.考试前应熬夜学习
D.坚持体育锻炼
【答案】D
【解析】
【分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详解】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尤其青少年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

健康的生
活方式有:吃营养配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良好的起居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见D正确。

【点睛】
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

8.以下关于急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心跳暂停者进行胸外心脏挤压B.发现溺水者,不会游泳也要下水施救C.要骨折患者活动关节D.高楼发生火灾,赶快从窗户跳下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当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详解】
A、在病人停止心跳时,应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帮助患者恢复心跳,A正确。

B、发现溺水者,不会游泳不要下水施救,否则会有生命危险,B错误。

C、对骨折患者的关节要固定,不要活动关节,C错误。

D、高楼发生火灾,捂住鼻子迅速逃离,不能从窗户跳下,否则会造成骨折,甚至有生命危险,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

9.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A.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C.能使人患传染病的病原体D.能散播病原体的各种各样的媒介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概念,是基础性的题目,思考解答。

【详解】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故选:A。

【点睛】
注意区分传染源和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10.如图是在救护伤员时,医护人员所用的一些急教措施。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抢救措施为心肺复苏、其顺序为“先A后B”
B.甲图在进行急救前,应注意先使病人呼吸道畅通
C.某人b处出血时,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按乙图位置止血
D.在甲图和乙图抢救结束后。

要立即打120电话呼救
【答案】D
【解析】
【分析】
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忘,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详解】
A、甲图抢救措施为心肺复苏、其顺序:首先实行胸外按压,再实行开放气道,接着是人工呼吸,故“先A后B”,A正确;
B、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然后再进行口对口吹气。

甲图在进行急救前,应注意先使病人呼吸道畅通,B正确;
C、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动脉出血呈喷射状或溅出,血色鲜红,因此应该在近心端止血。

如图乙中,a处外出血时,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应该是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止血,即伤口的上方指压止血,C正确;
D、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D错误。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及止血等常用的急救措施。

11.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不准确
...的是
A.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准确用药B.根据药物的作用准确用药
C.以适当的方法和时间准确用药D.可随意增大药物的剂量使疾病尽快痊愈【答案】D
【解析】
【分析】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
安全用药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体质,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方法以减小(而不是完全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危害,A正确;安全用药是指根据药物的作用,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服用时间和方法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BC正确;不同的疾病,要选用不同的药物,用药的剂量也不同,要遵医嘱,不能私自加大用药剂量,D错误。

【点睛】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12.狂犬病、狂犬、狂犬病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病②易感人群③病原体④传播途径⑤传染源()
A.①③⑤B.①⑤③C.③④⑤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是传染源。

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题,涉及传染病和病原体、病毒、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等内容,思考解答。

【详解】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人畜急性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可见其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病的人群。

因此,狂犬病属于传染病;狂犬属于传染源;狂犬病毒属于病原体。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传染源、病原体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3.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心情焦虑、抑郁时,下列做不可取的是
()
A.熬夜上网B.找人倾诉C.听听音乐D.安慰自己
【答案】A
【解析】
【分析】
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
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详解】
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

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

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综上所述当你心情焦虑、抑郁时,不可取的是熬夜上网。

【点睛】
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14.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描述,正确的是()
A.HIV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核生物
B.HIV有细胞结构,属于真核生物
C.HIV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
D.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
【详解】
HIV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
A、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且有真正的细胞核.B错误;
C、HIV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C正确;
D、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得艾滋病的人或动物属于传染源.D错误.
【点睛】
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
15.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流感患者属于易感人群
B.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C.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的心理更健康
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详解】
A、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错误。

B、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正确。

C、在生活中,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学会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的重要方面,正确。

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营养物质比例适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健康的概念。

16.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宣传标语,其中不恰当的是()
A.只用中药,不用西药B.请定期清理家庭药箱
C.抗菌药滥用,危害无穷D.是药三分毒,用药遵医嘱
【答案】A
【解析】
【分析】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
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

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非处方药要严格按说明书服用;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不必医生嘱咐下使用,“是药三分毒”西药是化学合成制剂,有副作用;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
也有副作用。

要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A符合题意。

【点睛】
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17.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常伴有发烧、皮疹等症状,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和空气(飞沫)传播.下列预防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A.对手足口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B.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C.及时对病人使用过的衣服和被褥进行消毒 D.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详解】
对手足口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错误;及时对病人使用过的衣服和被褥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 错误。

【点睛】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18.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与这种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青霉素过敏现象 B.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C.白细胞消除病原体 D.得过麻疹后不再患此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和功能。

【详解】
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青霉素过敏现象、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得过麻疹后不再患此病都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白细胞消除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明白计划免疫也属于特异性免疫。

19.下列实例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B.皮肤的屏障作用
C.人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D.白细胞吞噬病原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
泪液中溶菌酶可以使病菌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皮肤对各种病菌的屏障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人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是利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吞噬细胞的吞噬作,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点睛】
区分两种免疫主要看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形成。

20.时下流行的驴友、暴走等户外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户外运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了解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技能,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做人工呼吸时,使被救者仰卧,朝被救者的口腔吹气,每分钟16~18次
B.动脉出血,要摁压伤口远心端血管止血
C.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
D.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
【答案】B
【解析】
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按照单人复苏方式应为30:2,也就是做2次人工呼吸,就要挤压心脏30次,每分钟16-18次,A正确;
动脉血是从心脏流向全是的血液,血流方向是向远心端流动的,所以动脉出血时应该在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