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似“育好一片林”。

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

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复习课应遵循三条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

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针对性原则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

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

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三、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对所有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

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复习课须按步骤进行操作
一、忆
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

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

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

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

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

二、梳
“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

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

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

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梳”的过程是梳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

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三、析
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

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

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四、练
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

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测
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

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

最后,要优化复习方法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

我认为,在总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为主。

一、以学生为主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求和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

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二、以课本为主
期末复习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

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以课内为主
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

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四、以练为主
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

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

五、以能力为主
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

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又到了期末紧张复习阶段,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期末复习,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明确复习目标要求
1、复习时不随意超出或降低课程标准的要求;
2、依据教材,不随意超出或缩减教材的知识体系范畴;
3、既重视对知识的复习,又重视能力的培养;
4、既重视学习的结果,又重视复习的过程;
5、复习目标体现出三个维度;
6、复习内容全面完整,复习方法灵活多样。

在明确复习依据和目标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互相交流教学体会,互相切磋教学技艺,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二、强调计划性,拟好复习方案
复习前,认真调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将知识分为“白点”和“盲点”,“重点”和“难点”,所谓“白点”属已经掌握的知识,所谓“盲点”是知识的“死点”,也就是学生还未掌握的知识。

复习时把握重点,突出难点,集中力量点击“盲点”,科学设计复习内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和平均使用力量。

三、温故而知新:
1、如何“温故”?沟通知识联系,整体把握教材。

系统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统构成的,而系统又都是有结构,分层次的,我们的教材也不例外,它是一个整体系统,其中的各个单元又是它的子系统,一本教材前后紧密联系,复习时应从整体入手,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将平常所学的孤立的知识串在一起,将零散的概念汇集成块,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做到“横成片,竖成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运用,同时通过系统整理知识,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知新”:“新”在何处?复习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再现过程,它不是新授内容的简单重复,也不仅是为了知识的巩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复习中知识得到提高,思路得到开拓,知识面得到扩大。

1)、教师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在揭示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向四周发散,因此知彼,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拓宽解题思路,发展求异思维。

2)、在复习旧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对一般规律进行概括归纳,发现新知,发展创新思维。

3)、复习中适当提出新的理解要求,经常让学生获得一点新的信息,有时不乏为较枯燥的知识赋予一些趣味性,“寓教于乐”,避免因机械重复而使学生产生的疲劳、枯燥、乏味和消极的情绪,激活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入、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优化复习过程,减轻学生负担1、复习课不能都上成练习课、评讲课,防止两个倾向:一是教师讲过多,一个问题反复强化,从应试角度出发;二是教师整节课做提纲,然后对结果,最后评讲一下。

不要冷饭重炒,要抓住知识点,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复习。

3、复习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不出偏题、怪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触类旁通的效果。

对过去错的比较严重的题目可设计类似变化后的题目加以巩固深化。

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处理问题的方法。

4、不要盲目布置作业,作业设计要与复习内容配套,注意作业量,练习以能做多少,能批改多少就印多少为原则,以中等学生完成时间为准,各学科要协调好,不打疲劳战,要提高效率。

5、对不同的学生作业量和难度要求要有所不同。

侧重点要不同,基础差的学生做好基本题,要保底,基础好的学生多做提高题、综合题。

6、复习中要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练习要及时批改,课后个别辅导,多鼓励、多表扬,要严爱结合,要体现人文关怀,创造条件、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生自信心。

要从心理关爱他们,要注意个别性格内向,举止言行异常的学生的反应、倾向,对这样的学生千万不要施加太大的压力,教师的语言要注意,不要讽刺挖苦、甚至辱骂体罚学生。

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

四、复习课的常用方法
1、预习法。

预习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复习,因为复习课讲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布置学生预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通过预习,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整理归纳法。

整理归纳法是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的模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习与提高。

3、比较法。

比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讨论法。

讨论法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复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复习。

讨论法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题。

5、变题法。

变题是加深对应用题理解的良好训练方法。

利用变题法复习有两个好处: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二是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比较,防止知识负迁移。

6、补缺法。

平时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

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有的错误和缺点,教师虽然作了纠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

因此,对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补缺。

利用补缺法复习,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例题和习题,要使学生感到补充的例题和习题不是乏味的重复,从而激发他们的复习兴趣,得到求知的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