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发表时间:2011-11-01T09:32:35.51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黄锦鹏[导读]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师在选用药物时应考虑手术类型、适应证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黄锦鹏(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广州511470)【摘要】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我院目前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师在选用药物时应考虑手术类型、适应证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加强合理用药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率。
【关键词】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合理性评价【中图分类号】R217.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84-02 为了解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贯彻落实,对我院临床科室8月份归档病历随机抽取了365份,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现总结如下: 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1抗菌药物使用率:抽查的365份病历中,外科病历246份,内科病历119份。
其中有294份病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0.5%。
1.2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294份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达24种,其中使用头孢菌素类的病历有221份,占75.2%;使用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有79份,占26.87%;使用喹诺酮类的17份,占5.78%;使用其它16份,占5.44%。
主要抗菌药的使用排序如下:
1.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单用一种者254份,占86.39%;两者连用12份,占4.08%;三者连用有28份,占9.52%。
2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评价
2.1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率过低: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原则上应依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细菌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抽查中发现临床药敏试验率过低。
294份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中,仅有11例做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占
3.74%。
低送检率说明临床医师病原学检查的意识还不够,经验用药仍然占主要地位,尤其是在外科更加明显。
2.2抗菌药物选用起点偏高: 按照卫生部【2009】年38号文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规定,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应选择头孢唑林或头孢拉定。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主要适用于Ⅱ类即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污染较轻的Ⅲ类切口。
抽查的267份手术病历中,Ⅰ类切口手术有63份,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以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头孢孟多酯为多。
Ⅱ类切口手术119份,Ⅲ类以上手术有85份,以二、三代头孢菌素为主。
整体抗菌药物选用起点偏高。
2.3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不合理: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应于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抽查的267份手术病历中,按照规定用药的有92份,占34.45%,其余均使用不当。
手术前一天用药占32.08%,术前未用药术后用药的占33.47%。
总预防用药时间大部分超过48小时。
2.4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
2.4.1 溶媒使用不当。
溶媒用量过多。
如,头孢曲松钠2g+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只有在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壁形成的短时间内有效。
其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在短时间内有较高血药浓度时才对治疗有利。
一般静脉滴注浓度为1%~2%;滴注时间以控制在0.5h~1h为宜。
当溶媒用量过多、滴注时间拉长后,易发生水解反应和分子重排,导致β―内酰胺开环而失去抗菌活性,亦会增加降解产物及致敏。
[1] 2.4.2用量、频次不当,如头孢孟多酯,药品说明书上规定,静滴,成人一般感染:1次0.5~1g,1日4次;较重感染:1次1g,1日6次。
极严重感染:1日可用到12g。
[2]病历中有的2g/次,Q12h,有的1g/次,Q12,甚至2g/次,Qd ;头孢曲松:成人常用量肌内或静脉滴注,1—2g/24h或0.5—1g/12h。
最高剂量一日4g。
[2]而病历中却是1g/次,Q8h或者2g/次,Q12h,均不妥。
2.4.3药物选择不当。
如普外科一例“右侧腹股内斜疝无张力修补术”。
腹外疝手术预防用药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该病历却选用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作为预防用药。
按照卫生部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
氟喹诺酮类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感染,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2.4.4 用药疗程不当,围手术预防用药原则不超过48小时,而大部分病历用药在72小时以上。
有的用药疗程甚至长达一周。
通过对我院8月份抽查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发现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用法用量等方面亟待规范。
医师在选用药物时应考虑手术类型、适应证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加强合理用药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率。
参考文献
[1]彭晶玮,静脉给药中的用药监护,中国药房,[J]2009年第20卷第8期, No 630—631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6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