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70例3,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三”中第4、5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考,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2.经历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想、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原理”,找出“抽屉”有几个,再利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推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正确辨析“鸽巢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有趣的生活情境。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猜2只,有的猜3只、5只、7只……师:同学们通过思考,都有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只要认真学习今天的知识,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鸽巢问题”吧![板书课题:鸽巢问题(3)]【设计意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了桥梁,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

课件出示教科书P70例3。

师:大家来猜测一下答案是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猜测出的答案有2个、3个、5个。

师:同学们对答案进行了猜测,你们有什么方法能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想一想,可以在小组内合作研究。

学生汇报交流,验证答案,课件配合出示。

【学情预设】预设1:至少摸2个球就能保证是同色的。

验证:球的颜色共有2种,如果只摸出2个球,会出现以上三种情况,如果摸出的2个球正好是一红一蓝时就不满足条件。

预设2:摸出5个球,肯定有2个是同色的。

验证:把红、蓝两种颜色看成2个“抽屉”,因为5÷2=2……1,所以摸出5个球时,至少有3个球是同色的,摸出5个球不是最少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模型”思想。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扑克牌、每个小组都准备有相应数量的笔筒、铅笔、课堂体验单。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扑克牌的游戏。

需要5名同学配合,谁愿意?向同学介绍:这是一幅扑克牌,取出大、小王,还剩几张?请你们任意抽1张。

我判断,这5张牌中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

请亮牌,几张同花色的?(二)动手操作,感知模型1.出示:丁丁说:“把4支铅笔放入3个杯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他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2.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总有”、“至少”“一个”。

3.引导学生理解“总有”、“至少”的意思。

4. 分小组探究,介绍活动要求:5.全班交流,小组展示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1)方法1:摆学具的方法。

(2)方法2:画图法。

(3)方法3:数的分解。

(4,0,0)(3,1,0)(2,2,0)(2,1,1)(4)师:像这样,把所有的摆法都一一列举出来,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叫枚举法。

(5)引导学生用假设法解决。

(6)引导学生列式:4÷3=1(支)……1(支)至少数1+1=2(支)师:①先在每个杯子里放一支,也就是平均分,这种方法叫假设法。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内容进行的反思。

下面是关于六年级数学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

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

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

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本节课我就设计了“抢凳子”游戏来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我就说:“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抢凳子”游戏怎么样?想参与这个游戏的请举手。

叫举手的一男一女两个同学上台,然后问,老师想叫三位同学玩这个游戏,但是现在已有两个,你们说最后一个是叫男生还是女生呢?”同学们回答后,老师就说:“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总有二个同学的性别是一样的,你们同意吗?”并通过三人“抢凳子”游戏得出不管怎样抢“总有一根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

相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

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如把4支笔放入3个杯子学习中,把5支笔放入2个杯子学习中等,都是让学生自己操作,这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

通过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鸽巢问题”,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鸽巢问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鸽巢问题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经历“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整合教材,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最终达到深入浅出解决问题。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课件、扑克牌。

学生准备:小棒、杯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游戏“抢凳子”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鸽巢问题”二、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动画演示(1)(摆一摆)4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会怎么飞呢?请同学们用小棒当鸽子,杯子做鸽巢,试试看!并把各种结果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2)(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情况,得出结论,不管怎么飞,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3)(飞一飞):4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要使每个鸽巢里鸽子最少,该怎么飞?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引导让学生说出平均分的'方法。

2.以此类推,发现规律(1)6只鸽子飞进了5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了()只鸽子?你是怎么想的?(2)100只鸽子飞进了99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只鸽子?3.由浅入深,逐层深入(1)(飞一飞)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了()只鸽子?是怎么飞的?通过演示鸽子飞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后,剩下的鸽子数不能超过鸽巢数,把剩下的鸽子再平均分,才能保证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的鸽子数。

(2)(说一说)7本书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本书?你是怎么想的?4.动画演示,掌握规律14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4只鸽子。

为什么?5.学以致用,总结规律(1)10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4支铅笔,为什么?(2)28本书放进5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本书?为什么?(3)33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9只鸽子?为什么?(4)思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方法,列出算式,最终得出至少数=商+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掌握鸽巢问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鸽巢问题,这是一种与抽屉原理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实物鸽巢和鸽子模型,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鸽巢与鸽子的关系,从而引入鸽巢问题的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我采用了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三、学生活动和表现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亮点和不足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在于通过实物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同时,我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时还存在一些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

五、改进措施和展望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我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解和练习,特别是对于存在困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也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探索更多与数学广角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我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引导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及假设法探究“鸽巢问题”。

2.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重点: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

难点: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一、课前引入这是一副扑克牌,今天老师用这副扑克牌展示一下数学的魅力。

当五名同学各抽出一张纸牌,至少有两名同学是同种花色。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思考与老师进行下面的学习)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把4支铅笔放入3个笔筒,无论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入2支铅笔,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如果这个说法是对的,也就是任何一种情况都应该符合,那么我们把所有的摆放方法都列举出来。

(学生思考过后,指名学生展示摆放的方法)(4 0 0),这个摆放方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符合的呢?这种摆放方法不但满足,还非常满足。

(3 1 0),这个摆放方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符合的呢?这种摆放方法不但满足,还很满足。

(2 2 0),这个摆放方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符合的呢?这种摆放方法一般满足。

(2 1 1),这个摆放方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符合的呢?这种摆放方法刚好满足。

从以上四种情况中,你认为只要符合哪种摆放方法,就满足了其他所有的情况?2.生活问题与数学建立联系。

这种方法是如何摆放的呢,我们再一起看一看。

他的摆放过程,你们有没有想到一个数学用语---平均分。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摆放方法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就是?板书:4* 3=1.......1 1+1=2你能继续用这样的算式解决类似的问题吗?把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几支笔?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7个苹果放进5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个苹果?3.通过观察,总结方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例1,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三”中第1题。

教学目标1.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经历对“抽屉原理”的初步认识,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

3.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建立基本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身边的问题情境,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学情预设】一年有4个季节。

师:我们班每个小组有6名同学,老师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一个小组中总有一个季节里至少有2人过生日,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总有”和“至少”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一定有一个季节里至少有2人出生。

(教师追问:至少2人是什么意思呢?)预设2:最少2人,可能有3人、4人、5人、6人。

师:那老师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各小组现场统计一下。

【学情预设】学生现场统计后,得到的结论都是每个小组中总有一个季节(春、夏、秋、冬)里至少有2人过生日。

师: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呢?这里面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下面就让我们到课堂上来揭晓这个秘密吧!二、经历过程,初步感知“鸽巢原理”模型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

【教学提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突破“总有”“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8例1。

师:谁来解释“总有”和“至少”这两个词的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就是一定有1个笔筒里最少放2支铅笔。

预设2:至少放2支铅笔就是2支或2支以上。

师:这几个同学解释得对吗?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想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鸽巢问题”是一类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难度较大。

“鸽巢问题”实际上是解决生活中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模型,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建立“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思想。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材料作为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缓解学习难度带来的压力,例题的编排关注细节,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模型思想。

学生分析: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敢于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表达,学生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问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在操作中理解“鸽巢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并建立“鸽巢问题”的模型。

课前准备:扑克牌,课件。

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出示刘谦的照片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他吗?做什么的?喜欢看他玩魔术吗?老师也会玩魔术,你信吗?这是一幅扑克牌,取出大王和小王以及花牌,还剩下52张牌。

我请5位同学上来给我当助手,每人随意抽一张,不要把你的牌给我看。

你们抽的牌中,至少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信吗?这到底是巧合呢?还是隐藏了什么数学奥秘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我们先从比较小的同类问题开始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玩“扑克牌”游戏,让学生体验不管怎么抽,总有同一花色的牌至少有2张,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兴趣,趁机抓住他们的求知欲,作为新课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用列举和假设法,初步感知模型结构1.理解“总有”和“至少”两个词的含义(1)师:把3支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笔”。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内容进行的反思。

下面是关于六年级数学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鸽巢问题》教学反思(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本节课我就设计了“抢凳子”游戏来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我就说:“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抢凳子”游戏怎么样?想参与这个游戏的请举手。

叫举手的一男一女两个同学上台,然后问,老师想叫三位同学玩这个游戏,但是现在已有两个,你们说最后一个是叫男生还是女生呢?”同学们回答后,老师就说:“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总有二个同学的性别是一样的,你们同意吗?”并通过三人“抢凳子”游戏得出不管怎样抢“总有一根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

相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

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如把4支笔放入3个杯子学习中,把5支笔放入2个杯子学习中等,都是让学生自己操作,这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1/ 4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

通过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鸽巢问题”,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鸽巢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时的给予认可和指导,使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二)数学广角的教学是为了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原理之一,灵活多变,应用广泛。

教学“鸽巢问题”,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例1。

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形式。

初步接触“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枚举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假设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数学活动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问题”分析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鸽巢原理”解决最基本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鸽巢原理”,能口头表达推理过程。

五、教学准备一副扑克牌、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抢凳子游戏。

2.抽扑克牌游戏。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玩数量较小的抢凳子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抢凳子”“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把3枝铅笔放进2个笔筒中。

想一想: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不考虑笔筒摆放顺序,学生可用笔盒当笔筒)摆一摆:先用来学具摆一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如画一画,写一写。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鸽巢问题》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难点在于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这节课笔者从“鸽巢问题一定是鸽巢的问题吗?”这一问题入手,激发孩子的探究欲,继而摆出资料中的观点——4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中,不管怎么飞,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2只鸽子。

先问学生你懂这句话吗?着重让学生理解“总有”和“至少”两个词,再问学生你信这句话吗?不论信与不信,总归是要探究的。

通过让孩子们画一画,写一写,想一想,让孩子自己说出这一句话是正确的,像这样一个一个例子写出来的方法数学上叫枚举法,此方法虽直观明了,但却费时,还有没有更快捷的办法呢?当然有!想要尽可能的少,咱们便将鸽子尽量平均分进鸽巢,最后剩下的那只鸽子,不论进哪个鸽巢,都会有一个鸽巢至少进两只鸽子,接着辅以一些小练习,让孩子得出:当鸽子数比鸽巢数多1时,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两只鸽子。

数学问题往往不会就此打住,这不,又飞来了一只鸽子,此时,尽量平均分后还剩两只,这两只再如何进鸽巢呢?同时进一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里进三只鸽子,分开进两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里进两只鸽子,此两种情况合在一块儿——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进两只鸽子,用算式表示:5÷3 = 1……2 1+1=2(只),那8只鸽子进三个鸽巢呢?10只呢?11只呢?最后总结:多只鸽子进少个鸽巢时,用鸽子数除以鸽巢数,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进“商+1”只鸽子。

学好了数学那便可以解决生活问题,笔者给出三个问题:8人抢坐7把椅子,把11本书放进4个抽屉,买两个鸽巢多少钱?这三个问题,哪些属于鸽巢问题,哪些不属于?学生自然选1和2,这便是拨开事物的表象,寻求它的本质了,鸽巢问题研究的就是多个物体进少个空间的问题,而解决这类问题我们所用的原理就叫鸽巢原理。

一场快问快答让学生理清鸽巢问题与鸽巢的问题的差别,最后介绍多位古人利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的事例,让学生满满自豪感,却不得不接受一事实——这一原理因我国古人未将其抽象为一条普遍原理而不得不以百年后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命名,让学生从小便养成抽象总结的习惯,许以“未来数学家”的美好愿景。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通用8篇)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通用8篇)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通用8篇)《鸽巢问题》教学反思篇1鸽巢问题是我们数学中比较有意思且在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的问题。

因此,在录制一师一优课时我想到了给同学讲这一节课,使同学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数学是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中的。

鸽巢问题又可以叫做抽屉原理,是一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原理,很多游戏的设置都运用了该原理,例如抢凳子游戏,纸牌游戏等。

因此,在讲课开始我先用纸牌游戏中引出今日的鸽巢问题,让同学带着新奇心来学习本节课内容。

接着我出例如题,先找一位同学演示3支笔放进2个笔筒中应当怎么放,并记录下来,使同学明白小组应当怎样进行活动并记录。

接着出示课本例1的题目,同学小组内通过刚才的方法很轻易的就找出一共有几种方法,在找一位同学进行演示加强大家的认识。

我有介绍了刚才同学们试验的方法叫做枚举法。

并通过观测引出概念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接着让同学们转换思想求实有没有更简约的方法得出结论,同学通过试验和争论得出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论。

并把其转化为算式。

接着增加铅笔和笔筒的个数仍能得到相同的结论,由此同学发觉当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铅笔的结论。

把铅笔和笔筒换成其他物品同学还能相像的结论,说明同学已经可以学移致用了。

之后介绍鸽巢问题的发觉者,增加同学的知识面。

最末,我又引到游戏揭示答案,再通过几道层次递进的题目的练习,使同学能够敏捷运用鸽巢问题,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是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同学探究“鸽巢原理”,初步经受“数学证明“的过程,并有意识的培育同学的“模型思想。

1、借助直观操作,经受探究过程。

老师着重让同学在操作中,经受探究过程,感知、理解抽屉原理。

2、老师着重培育同学的“模型”思想。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同学对于枚举法和假设法有肯定的认识,加以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解决抽屉原理的优超性和局限性,使同学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索问题。

鸽巢问题教研活动反思(3篇)

鸽巢问题教研活动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

它源于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果有n个鸽巢和n+1只鸽子,那么至少有一个鸽巢里会有两只鸽子。

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以及工程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师对鸽巢问题的认识,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学校近期组织了一次关于鸽巢问题的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反思。

二、活动过程1. 专题讲座教研活动伊始,我们邀请了数学教育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

专家详细介绍了鸽巢问题的起源、基本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讲座中,专家还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鸽巢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课堂观摩随后,我们组织了观摩课,邀请优秀教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的鸽巢问题教学课。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交流研讨观摩课后,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研讨。

大家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将鸽巢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 总结经验教研活动最后,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1)加强教师对鸽巢问题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将鸽巢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活动反思1. 鸽巢问题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鸽巢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鸽巢原理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策略的改进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对鸽巢问题的认识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深入挖掘其内涵。

(2)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鸽巢问题的认识。

(2)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思考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构建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思考2: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磨课要点:起点:鸽巢问题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数学原理,也是研究与“存在性”有关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部分学生对鸽巢问题有所了解,但是对原理的内涵不知所以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尽量平均分才能找到“至少数”。

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该内容,所以会以为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至少数是1。

终点:理解抽屉原理的最简单情况,初步形成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抽屉原理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一、借助具体情境操作,化抽象规律为直观现象。

抽屉原理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抽象的规律?本课设计了学生把铅笔放进笔筒的具体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同时直观呈现了“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放进2支笔”的现象。

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变数学证明为数学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探索发现规律,归纳规律,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例1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会运用抽屉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抽屉原理模型建立的过程,体会推理思想、模型思想,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3.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灵活应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情形下的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铅笔、笔筒等。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68页和69页例1和例2.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出示一副扑克牌。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

同学们相信吗?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教师:把3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同桌二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预设:一个放3支,另一个不放;一个放2支,另一个放1支。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两种结果)教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教师: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预设:一定有。

教师: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预设: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2)教师:把4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学生:可以放(4,0,0);(3,1,0);(2,2,0);(2,1,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四种结果)引导学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课时鸽巢问题(1)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课时鸽巢问题(1)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5单元数学广角一一鸽巢问题第1课时鸽巢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4把椅子、实物投影仪以及书例题投影图。

学生: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一副扑克牌。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生玩“抢椅子”游戏。

游戏规则:准备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老师说开始以后,5个同学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通过玩游戏,引导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

)2.导入新课。

刚才这个游戏当中,其实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有趣的原理。

[板书课题:鸽巢问题(1)]二、探索新知(一)“抽屉原理”的特殊例子1.出示扑克牌游戏引入教科书。

2.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3.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4.展示交流摆放的情况。

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进行板书。

(4, 0, 0) (3, 1, 0) (2, 2, 0) (2, 1, 1)引导学生观察四种摆放情况,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5.探究“抽屉原理”的“假设法”思路。

刚才同学们通过摆放,知道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这种方法我们把它称作“枚举法”。

大家还有其他的思考方法,也可以推导出这个结论吗?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如果每个笔筒只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

所以至少有2支铅笔放进同一个笔筒中。

6.比较“枚举法”和“假设法”。

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进行思考,从而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鸽巢问题反思

鸽巢问题反思

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来源于一个基本的数学事实,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果。

通过例1的学习,使学生感知这类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两种思考方法—枚举和假设,形成对“抽屉原理”的初步认识。

例1是例2的一个特例,是例2、例3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原理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模型思想的建立和具体应用上,以及用抽屉原理来解释相关现象。

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鸽巢问题,他们在具体分得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

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

基于对教材、对学生这些认识,对于例1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来验证这句话是正确的。

2.优化方法。

3.构建模型。

上完本节课后,本来本节课的重点是构建模型,为例2、例3打下基础,结果构建模型这一环节几乎是一带而过,并没有从实物抽离出模型。

本节课的问题缺乏层次性。

应做改正。

基于上次讲课及同组老师提的意见和建议,我对本节课做了如下改变:1.将“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这一句话的验证过程完全放手给学生,放在小组合作中,提出合作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构建模型这一方面,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提炼数学模型。

在本节课中,时间的安排不太合理,由于想给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因此时间过长。

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广。

在今后应该改正。

.%基于上次讲课及同组老师提的意见和建议,做了如下调整:1.将对鸽巢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为了三步: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

从实物到想象再到有逻辑的思维,循序渐进地经历鸽巢问题的解决过程。

2.构建模型,让学生试着发现这类问题是说不完,然后引导学生找好的方法来表示,从而建立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