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答案解析)(4)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我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态材料——“全碳气凝胶”,其密度仅为0.16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6kg/m3的物理意义是1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kgB.该材料的密度会随着质量的增大而增大C.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2.如图所示,小军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甲是调节天平前分度盘指针位置的情形,乙是天平调平后测量石块质量时天平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情形,丙是测量石块体积的情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前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调B.石块的质量是54.2gC.石块的体积是20cm3D.石块的密度是2.71g/cm33.形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丙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水、酒精和盐水(ρ盐水>ρ水>ρ酒精),在液体中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个实心球A、B、C,三个烧杯中的液面刚好在同一水平面上。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球的密度最小B.C 球的密度最大C.丙烧杯中的液体是水D.甲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4.如图所示,小明站在镜子前方打算用相机拍摄自己在镜子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无法拍到自己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小明可以拍到自己的像,因为有反射光进入镜头C.小明无法拍到自己的像,因为虚像光屏承接不到D.小明可以拍到自己的像,因为平面镜也能成实像5.如图所示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支付宝收款二维码,可快速完成线上付款,当手机扫描该二维码时()A.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摄像头相当于近视眼镜的镜片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6.如图甲、乙所示是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图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图丁是一款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改变的镜片。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B.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C.该人的视力缺陷是近视眼,矫正时应选择镜片ⅠD.该人的视力缺陷是远视眼,矫正时应选择镜片Ⅱ7.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缓慢地注水,水面逐渐升高(未到水槽口),在此过程中()A.光的折射角保持不变,光斑的位置保持不变B.光的折射角不断减小,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C.光的折射角不断增大,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右移动D.光的折射角保持不变,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8.如图所示,为防疫新冠病毒,学校在用测温枪检测体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1-21小题是单选题,每题2分;22-24为多选题,每题3分,少选得2分,错选、多选0分,满分51分)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校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 乒乓球台高约为760cmB.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C. 教室内温度约为48℃D. 做完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15min2.关于误差,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C. 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与物体没有放行,使测量值偏大,这属于误差D.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3.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时护旗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的情景.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匀速前进,所选的参照物是()A. 护旗队员B. 五星红旗C. 天安门城楼D. 同速行进的其他方队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可探知海洋的深度B. 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C.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D. “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5.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A.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D.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6.如图是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 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D.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B.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C. 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D. 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8.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甲、乙,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甲、乙两物体都由O点出发,但甲比乙迟3s运动B. 以乙为参照物,甲始终向东运动C. 运动时,v甲:v乙=5:1,5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D. 在0~5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9.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 8m/sB. 10m/sC. 9m/sD. 9.2 m/s10.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 手影游戏B. 错位的铅笔C. 镜中的像D. 雨后的彩虹11.下图四种情况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A. 幻灯机B.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C. 放大镜成的像D. 水面上的倒影12.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 水面“折”枝C. 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 斑马倒影13.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纸板可以与平面镜不垂直B. 景物的“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暗”,是因为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 丙图中,太阳光照射远视眼镜可成图中的现象D. 夜间行车时打开车内灯,更利于司机观察车外路面情况14.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3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陆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D. 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15.如图所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其中属于熔化过程的是A. AB段B. BC段C. CD段D. AD段1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降低B. 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比热容都保持不变C. 在卫生间洗澡时,里面的镜面变模糊了,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造成的D. 深秋,室外物体表面上往往会形成一层霜,这是水凝固的结果17.下列全都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 酱油、蜡、铅B. 固态水银、海波、铁 C . 冰、沥青、萘 D. 金、玻璃、固态氢18.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 )A. 水银温度计B. 酒精温度计C. 煤油温度计D. 以上都可以19.用托盘天平正确测量物体质量时,在右盘中加入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则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从右盘中取出最小的砝码,指针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A.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B. 将物体和砝码的位置互换,再重新测量C. 向左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D. 向右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2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B. ρ乙=0.5×103kg/m 3C. 若m 甲=m 乙,则V 甲<V 乙D. 若V 甲=V 乙,则m 甲<m 乙21.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铁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332.710kg/m ρ⨯铝=,337.910kg /m ρ⨯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铁球一定是空心的B. 铝球是实心的,铁球可能是实心的C. 铁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D. 铝球和铁球都是实心的 22.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为了不踩到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和背着月光走时,分别该如何选( )A. 迎着月光走时走暗的地方B. 迎着月光走时走亮的地方C. 背着月光走时走暗的地方D. 背着月光走时走亮的地方2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时镜片变模糊是汽化现象B. 夏天从冰箱内拿出来的冰块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C. 雾凇和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凝华现象24.有一体积为30cm 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81g 则A. 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B. 此固体的密度为2.7g/cm 3C. 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D. 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不变二、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17分)2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 ,则测量值为_____cm.26.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戴着近视眼镜的小明端起一碗热水,正要喝时突然眼镜便模糊了,水蒸气在眼镜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他把碗放下,很快眼镜又清晰了,这一过程中眼镜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过了一会儿水变凉了,他端起碗看到了水中还有一个“自己”与自己对视,这是光的_____现象.28.如图所示光路图中,MM ′为平面镜,OA 为入射光线,ON 为法线.则与入射光线OA 对应的反射光线是沿方向射出的_____.(选填“OB ”、“OC ”或“OD ”)29.某隧道长930m ,一列车车厢长30m ,正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该节车厢完全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 ;该节车厢中某乘客行走的速度为1m/s ,当列车过隧道时,乘客经过隧道的时间至少..为_________s .30.如图小龙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和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像.他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距离d 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龙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的_____(填“虚”或“实”)像落在_____上;(2)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3)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干湿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低.在相同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_____(选填“越大”“越小”)32.一容积为10L的汽缸内储有密度为1.0kg/m3的氧气,现用活塞将氧气的体积压缩到2L,则压缩后的氧气密度为_____.三、作图和实验探究题(33小题2分,34小题2分,35小题6分,36小题6分,37小题7分,共23分)33.如图所示,从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34.小明经常在鸭绿江边观察小鱼,如图所示,A、B其中之一(不知道是哪一个)是小明看到的水中的鱼的像,另一个是水中的鱼,C是小明的眼睛,画出小明看到鱼的光路图.()3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____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上.(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____移动.(5)把图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36.如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物质可能是_____(选填“水”“沥青”或“松香”).(2)该物质的沸点是_____.沸腾的条件是_____.(3)在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状态,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4)在CD段液体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_____(选填“变小”或“变大”).37.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好奇的小王同学想知道老师所用粉笔的密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1)他把10支粉笔放到调好的托盘天平上,当天平再次平衡,,右盘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每支粉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2)小王在量筒中加入体积为V1的水,把一支粉笔放入量筒,发现粉笔在水面停留一瞬,冒出大量的气泡后沉底.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2若把(V2-V1)作为粉笔的体积来计算粉笔的密度,测得粉笔的密度会比真实值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3)小王把一支同样的粉笔用一层保鲜膜紧密包裹好放入水中(保鲜膜的体积忽略不计),发现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于是他用水、小金属块、量筒和细线测量粉笔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粉笔的密度为_____g/cm3,粉笔越写越短后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王看到步骤(3)中量筒内浸在水里的粉笔变长变粗,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粉笔的______像.四、计算题(38小题4分,39小题5分,共9分)38.小明是一名跑步运动爱好者,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天都要坚持慢跑30min.如果他在一次测试中以平时慢跑的速度沿直线跑完30m,用时10s,求:(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他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39.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25. 4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7. 4g,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51.8g.(水的密度为1.0×10 3kg/m3)求:(1)玻璃瓶的容积;(2)待测液体的密度.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24小题,1-21小题是单选题,每题2分;22-24为多选题,每题3分,少选得2分,错选、多选0分,满分51分)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校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 乒乓球台高约为760cmB.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C. 教室内温度约为48℃D. 做完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15min【答案】B【解析】【详解】A.乒乓球台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与一部手机的质量差不多,在200g左右,故B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不超过37℃,教室内气温不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48℃,故C不符合实际;D.中小学课间活动一般是10min,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5min,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2.关于误差,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C. 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与物体没有放行,使测量值偏大,这属于误差D.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答案】D【解析】【详解】AD.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人为疏忽所造成可以避免,但误差是由于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等因素所造成,它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故A错误,D正确;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由于测量人估读而造成的误差,不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故B错误;C.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与物体没有放行,使测量值偏大,这属于错误,故C错误.故选B.3.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时护旗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的情景.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匀速前进,所选的参照物是()A. 护旗队员B. 五星红旗C. 天安门城楼D. 同速行进的其他方队【答案】C【解析】【详解】鲜艳的五星红旗匀速前进,红旗与护旗队员、同速行进的其他方队,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红旗是静止的;红旗不能以自己为参照物;由于红旗和天安门城楼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天安门城楼为参照物,红旗是运动的,故C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可探知海洋的深度B. 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C.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D. “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的回声现象,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故A 正确;B.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故C错误;D.由于男女声带的特点不同,所以,女高音的振动快,音调高,男低音振动慢,音调低.我们经常说的“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音调,故D错误.故选A.5.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A.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D.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6.如图是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 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 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D.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知道,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说明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由于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所以,音色是不变的,故C正确.故选C.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大,通过的路程s 越大B. 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大,通过的时间t 越大C. 物体运动的速度v 和路程s 成正比,与时间t 成反比D. 物体运动的速度v 由st决定但与s ,t 的大小无关 【答案】D 【解析】【详解】A 、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时间大小,无法比较路程大小,故A 错; B 、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路程大小,无法比较时间大小,故B 错; CD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由sv t=决定,但与s 、t 的大小无关,故C 错误、D 正确.故D 选项正确为答案.8.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甲、乙,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 的距离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甲、乙两物体都由O 点出发,但甲比乙迟3s 运动B. 以乙为参照物,甲始终向东运动C. 运动时,v 甲:v 乙=5:1,5s 末甲、乙两物体相遇D. 在0~5s 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C 【解析】【详解】A .由图象知道,乙在参考点O 东边5m 处开始出发,但甲比乙迟3s 运动,故A 错误;B .在0~3s 内,乙向东运动,但甲还没有运动,所以,该过程中是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B 错误;C .据图象知道,运动时,甲乙速度之比为10m52s ===10m 5m 15s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且5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故C正确;D.根据图象知道,5s末,A、B通过的路程不同,时间相同,所以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D.9.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 8m/sB. 10m/sC. 9m/sD. 9.2 m/s【答案】D【解析】【详解】运动员的路程s=16m+30m=46m,运动员的运动时间t=5s,运动员的平均速度v=s46t5mm==9.2m/s;故选D.【点睛】1、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解答本题学生要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2、求出运动员的运动的总时间;3、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10.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 手影游戏B. 错位的铅笔C. 镜中的像D. 雨后的彩虹【答案】A【解析】【详解】A.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错位的铅笔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C.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错误;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11.下图四种情况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A. 幻灯机B.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C. 放大镜成的像D. 水面上的倒影【答案】A 【解析】【详解】A 、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制成的,故符合题意;B 、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水中鱼的像,人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故不符合题意;C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 、水面上的倒影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水面“折”枝C. 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斑马倒影【答案】B 【解析】【详解】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 .水面“折”枝是光由水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 符合题意; C .灯光在夜空中,沿直线传播,故C 不符合题意;D .斑马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纸板可以与平面镜不垂直B. 景物的“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暗”,是因为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 丙图中,太阳光照射远视眼镜可成图中的现象D. 夜间行车时打开车内灯,更利于司机观察车外路面情况【答案】B【解析】【详解】A.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所以,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故A错误;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景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在水面处既有反射又有折射,看起来比景物“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水中的缘故,故B正确;C.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时,光线会发生会聚,但不会遮挡住光线,形成影子,故C错误;D.夜间行车驾驶室里若开灯,则车内光线比车外强,汽车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因光的反射使车内物体在车前成像,干扰司机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故D错误.故选B.14.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3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陆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D. 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答案】B【解析】【详解】A. 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错误;B. 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故正确;C. 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错误;D. 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说明物距太近,应使物品不动,把手机向后移动,故错误.15.如图所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其中属于熔化过程的是A. AB段B. BC段C. CD段D. AD段【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50℃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AB段为固体吸热升温过程,BC段为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CD段已经熔化完毕,为液体升温过程,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降低B. 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比热容都保持不变C. 在卫生间洗澡时,里面的镜面变模糊了,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造成的D. 深秋,室外物体表面上往往会形成一层霜,这是水凝固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A.水面上方气压增大,输的沸点越高,故A错误;B.冰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但冰熔吸热使内能增大,熔化后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故B错误;C.镜面变模糊,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造成的,故C正确;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为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17.下列全都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 酱油、蜡、铅B. 固态水银、海波、铁C. 冰、沥青、萘D. 金、玻璃、固态氢【答案】B【解析】【详解】A.酱油和蜡都属于非晶体,故A错;B.固态水银、海波、铁都属于晶体,故B正确;C.沥青属于非晶体,故C错;D.玻璃属于非晶体,故D错;故选B.18.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A. 水银温度计B. 酒精温度计C. 煤油温度计D. 以上都可以【答案】B【解析】【详解】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由题可知,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高于酒精的凝固点-117℃,所以酒精温度计是可以使用的;水银和煤油分别在-39℃和-30℃已经凝固,因此不能选用水银和煤油温度计,故B正确.19.用托盘天平正确测量物体质量时,在右盘中加入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则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从右盘中取出最小的砝码,指针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A.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B. 将物体和砝码的位置互换,再重新测量C. 向左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D. 向右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答案】D【解析】【详解】A.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天平的平衡需要通过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不得移动平衡螺母,故A错误;B.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知道,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故B错误;CD.在右盘中加入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则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从右盘中取出最小的砝码,指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及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A.粽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C.“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变大2、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所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A.ρ甲<ρ乙,m甲>m乙B.ρ甲<ρ乙,m甲<m乙C.ρ甲=ρ乙,m甲>m乙D.ρ甲=ρ乙,m甲<m乙3、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4、如图所示是小伟跳远时的情景,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由于(不计空气阻力)()A.不受力 B.受重力作用 C.受推力作用 D.受脚蹬力作用5、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 B.4.8m/s C.5m/s D.6m/s6、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A.8:1 B.4:3 C.4:1 D.2:17、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A.35℃B.30℃C.33℃D.37℃8、重力为25N的书包放在桌面上,用20N竖直向上的力提书包,此时书包受到的合力为()A.20N B.5N C.0N D.45N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 的力推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0、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11、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考试范围:全册;考试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0分)1.对速度公式v=s的理解,正确的是( )tA. 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D. 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小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 1.7m=1.7m×100cm=170cmB. 2ℎ=2×60s=120sC. 85dm=85÷100m=0.85mD. 850mm=850×10−3m=0.85m3.2018年2月,世界首位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来到中国,并做客央视《对话》节目,与主持人对话。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主持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D. 可以根据音色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4.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

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A. 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B. 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C. 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D. 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5.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固态氮固态氧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熔点/℃−210−218−117−39物质液态氮液态氧液态酒精液态水银沸点/℃−196−18378357A. 在−190℃时氮是液态B. 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 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 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6.下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 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 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 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7.墙角倾斜放置了一个与水平面夹角为45°的平面镜,小球以v=2m/s的速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分别是( )A. 水平向左,2m/sB. 水平向左,1m/sC. 竖直向上,1m/sD. 竖直向上,2m/s8.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总是叉向鱼的下方,能说明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A. B. C. D.9.关于下图对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利用倒车雷达判断障碍物的距离,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B. 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燃烧的蜡烛的烛焰在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图中所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规律相同D. 利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10.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人教版)初中8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13、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8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13、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尽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6.80cm B.1.80cm C.7.80cm D.1.8cm2.下列属于噪声的是()A.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B.上课时,学校大喇叭里传出的优美的歌声C.音乐厅里众多乐器演奏的交响乐D.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3.国庆60周年阅兵时,一架加油机和两架受油机组成的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广场上的受检官兵 B.天安门城楼C.受油机D.蓝天上的白云4.“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5.关于物质的熔化,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点熔化时需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下降B.晶体在熔点熔化时需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晶体在熔点熔化时需不断吸热,温度却不再升高D.晶体在熔点熔化时不需再吸热,温度也不再升高6.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室外也会直接变干,俗称“冻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升华 C.液化 D.汽化7.对密度定义式ρ=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8.“地面的水_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_成小水滴或___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____.”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A.汽化液化凝固云B.蒸发液化凝华雨C.蒸发液化凝华云D.蒸发凝华液化雨9.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10.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A.a点B.b点C.c点D.d点11.太阳光通过校园林荫道旁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这些光斑()A.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B.是树叶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D.是树叶缝隙形的,它是太阳的影子12.用一支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用它测量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示数为103℃;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A.16.2℃B.18.1℃C.19℃ D.20℃13.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速度是40m/s;水中游的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A.猎豹最快 B.旗鱼最快 C.褐海燕最快D.三者一样快1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15.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从杯中溢出10g水,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煤油的杯子里,溢出煤油的质量为(注:煤油的密度为0.8×103kg/m3)()A.8g B.10g C.12.5g D.4g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6分)16.完成单位换算:1.2km=m,15min=s,36km/h=m/s.17.实验室通常用测量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18.在数字后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初二同学平均身高约160,步行的速度约1.2,一个篮球的质量约0.6.1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角为度,折射角入射角(大于/小于/等于).20.某小组同学用卫生球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作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图中BC段表示过程,在开始计时第6min,萘处于状态,由图象还可以知道萘的熔点是℃.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图3分,共9分)21.如图所示中画出了通过透镜前后的光线,请在图中方框内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22.如图是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画图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23.小强的奶奶有一只玉镯,他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出了玉镯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镯的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将游码放到.(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玉镯的质量是g.(3)按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出玉镯的体积,玉镯的体积是cm3.(4)玉镯的密度为kg/m3.2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25.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的平均速度为8m/s,后3s的平均速度为10m/s,求运动员在这5s内的平均速度.26.有一个容器的容积是40cm3,里面装潢了某种液体,小明想测量该液体的密度,从中取出了20ml 该液体,并测出它的质量为16.4g,求:(1)该液体的密度;(2)容器内这种液体的总质量.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尽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6.80cm B.1.80cm C.7.80cm D.1.8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定量思想;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5.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5.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末端刻度值为6.80cm,金属块的长度为6.80cm﹣5.00cm=1.80cm.故选B.【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下列属于噪声的是()A.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B.上课时,学校大喇叭里传出的优美的歌声C.音乐厅里众多乐器演奏的交响乐D.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考点】噪声及来源.【专题】声现象.【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解答】解:A、上课时,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学生必须听的声音,不属于噪声;B、上课时,学校喇叭的歌声虽然很优美,可是会影响学生正常听讲,属于噪声;C、去音乐厅就是为了听交响乐,不属于噪声;D、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枪炮声是表演的需要,不属于噪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概念的理解,以及噪声与生活实际的结合.3.国庆60周年阅兵时,一架加油机和两架受油机组成的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广场上的受检官兵 B.天安门城楼C.受油机D.蓝天上的白云【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被研究物体“加油机”与哪一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物体就应该是所选择的参照物.【解答】解: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受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若以广场上的受检官兵、天安门城楼、蓝天上的白云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它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所以,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审题,逐一分析.4.“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根据“水中月”、“镜中花”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水中月”、“镜中花”都属于平面镜成像,因此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现象,此类型的关键是对光学现象进行分类记忆,此题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常见.5.关于物质的熔化,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点熔化时需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下降B.晶体在熔点熔化时需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晶体在熔点熔化时需不断吸热,温度却不再升高D.晶体在熔点熔化时不需再吸热,温度也不再升高【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解答】解:物质分晶体物质和非晶体物质.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的特点,要知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6.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室外也会直接变干,俗称“冻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升华 C.液化 D.汽化【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要弄清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要分清是从哪种状态转化成哪种状态.【解答】解:冻冰的衣服也会干,即冰变成水蒸气,从固态转化成气态,没有经过熔化阶段,属于升华现象.故选:B.【点评】学生对此类填写物态变化题目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分清物质的前后状态,凭自己的感觉随意乱填,就很容易出错.7.对密度定义式ρ=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选项A、B、C都是错误的.而选项D符合对这一特性的描述.故选D.【点评】ρ=是密度的定义式,在分析各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时,一定要结合物理规律及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现实而一味分析其数学关系.8.“地面的水_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_成小水滴或___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____.”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A.汽化液化凝固云B.蒸发液化凝华雨C.蒸发液化凝华云D.蒸发凝华液化雨【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地面的水汽化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故选C.【点评】掌握风、云、雨、雾、霜、露几种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风:空气密度不均匀造成的.云:水蒸气的液化或凝华.雾、露是水蒸气的液化.霜是水蒸气的凝华.9.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物靠近镜,像也靠近镜,物远离镜,像也远离镜,像与物到镜的距离总是相等的.【解答】解:(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2)某同学从远处走向平面镜,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像到平面镜的距也减小,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也是减小的.故选A.【点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这些特点可以理解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充分利用数学上对称的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A.a点B.b点C.c点D.d点【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在图中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是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由于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凸透镜应放在c点才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1.太阳光通过校园林荫道旁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这些光斑()A.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B.是树叶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D.是树叶缝隙形的,它是太阳的影子【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斑”是光通过空隙而照射到的地方,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果.【解答】解: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这就是小孔成像,是太阳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小孔成像,注意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只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注意.12.用一支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用它测量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示数为103℃;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A.16.2℃B.18.1℃C.19℃ D.20℃【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刻度均匀说明温度的变化也是均匀的.当实际温度从0℃变为100℃时,显示的温度是从﹣2℃变为了103℃,增加了105℃.所以实际温度升高1℃,示数温度就增高[103﹣(﹣2)]÷100=1.05个分度值,等量关系为:1.05×实际温度+(﹣2℃)=显示的温度.【解答】解:设室温的实际温度是t℃,由题意得:[103℃﹣(﹣2℃)]÷100×t+(﹣2℃)=19℃,解得:t=20℃.故选D.【点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本题的难点在于得到实际变化温度和显示变化温度之间的关系.13.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速度是40m/s;水中游的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A.猎豹最快 B.旗鱼最快 C.褐海燕最快D.三者一样快【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v=求出褐海燕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解答】解:猎豹的速度:v1=40m/s;旗鱼的速度v2=108km/h=108×m/s=30m/s;褐海燕的速度v3==≈83.3m/s;v3>v1>v2.可知,褐海燕速度最大.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物体速度的换算.1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应用题.【分析】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判断成像情况.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光心到焦点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掌握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太阳离地球很远,太阳光达到地球上,几乎接近平行光,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成一点,会聚在主光轴上,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是20cm,焦距f=20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U=5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点评】本题首先判断焦点,再判断焦距,最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15.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从杯中溢出10g水,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煤油的杯子里,溢出煤油的质量为(注:煤油的密度为0.8×103kg/m3)()A.8g B.10g C.12.5g D.4g【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将实心金属球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已知溢出水的质量,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溢出的水体积,即可得金属球体积,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煤油的杯子里,溢出的煤油体积与金属球的体积相等,则利用m=ρV即可求出溢出煤油的质量.【解答】解:根据可得溢出的水体积:V===10cm3=V金属球,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煤油的杯子里,则V排=V金属球,则m煤油=ρ煤油V排=0.8g/cm3×10cm3=8g.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解本题的关键是溢出的液体体积与物体的体积相等这一特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6分)16.完成单位换算:1.2km=1200m,15min=900s,36km/h=10m/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①因为1km=1000m,所以1.2km=1.2×1000m=1200m;②因为1min=60s,所以15min=15×60s=900s;③1km/h=m/s,所以36km/h=36×m/s=10m/s.故答案为:1200;900;10.【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单位换算的方法及换算过程,应注意只对单位进行换算,倍数不能参与到计算中.17.实验室通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专题】实验题;质量及其测量.【分析】实验室中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此外还有吨、克、毫克.【解答】解:实验室中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此外还有吨、克、毫克等.故答案为:托盘天平;千克.【点评】质量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它的概念、符号、单位及测量等都应熟练掌握.这些都是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18.在数字后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初二同学平均身高约160cm,步行的速度约1.2m/s,一个篮球的质量约0.6kg.【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应用题;质量及其测量;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解答】解:初二同学平均身高约160cm左右,步行的速度约1.2m/s左右,一个篮球的质量约0.6kg.故答案为:cm;m/s;kg.【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1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角为60度,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大于/小于/等于).【考点】光的折射规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据此可求出入射角的大小;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来判断折射角的大小.【解答】解:读图可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答案为:60;小于.【点评】明确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知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斜射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0.某小组同学用卫生球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作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图中BC段表示熔化过程,在开始计时第6min,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由图象还可以知道萘的熔点是79℃.【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从图象上来分辨,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应该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使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也是在不断地升高.(2)抓住晶体熔化图象的几个关键点:①AB段:物质处于固态,还没有开始熔化;②BC段:物质处于熔化过程,呈固液共存态,对应温度为熔点;③CD段:物质熔化成液态.【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此物质BC阶段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此物质是一种晶体,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呈固液共存态,熔化是从第4min开始到第8min结束,因此在开始计时第6min,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对应温度为熔点,即对应温度为熔点79℃.故答案为:熔化;固液共存;79.【点评】观察物质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时,一定要学会找关键点,包括时间的关键点,和温度的关键点,并整体观察变化的趋势,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图3分,共9分)21.如图所示中画出了通过透镜前后的光线,请在图中方框内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确定经过透镜折射后是发散了还是会聚了,从而可以确定透镜的种类.【解答】解:左图中,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但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应填凹透镜;右图中,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应填凹透镜.如图所示:【点评】本题利用了两种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来确定透镜的类型.不要把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弄混了.22.如图是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画图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1.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华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A. 脉搏跳动约为68次/sB. 质量约为50kgC. 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D. 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4.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 眼睛B. 放大镜C. 望远镜D. 显微镜5. 我们可以把初中物理的密度概念扩大,从一维线密度、二维面密度、三维体密度到四维密度进行深刻理解:描述电线上鸟的疏密程度用一维线密度(个数/长度),描述田野中昆虫的疏密程度用二维面密度(个数/面积),那么我们学习的密度(质量/体积)则可以称为A. 一维线密度B. 二维面密度C. 三维体密度D. 四维密度6. 如图,小明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是蜡烛A的像,则下列说法中()①看到像,是因为B发光进入人眼②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会变大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7.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 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 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8. 根据烟囱中冒的烟和甲、乙两小车上小旗飘动的情况,有关甲、乙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小车可能运动,乙小车向右运动C. 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右运动D. 甲小车可能静止,乙小车向左运动9.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4m/sB. 4.8m/sC. 5m/sD. 6m/s10.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绘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11. 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A.35℃ B. 30℃ C. 33℃ D. 37℃12. 现有密度分别为a和b的两种液体,a的密度小于b,在甲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不发生混合,两个杯子完全相同,则A甲杯中液体质量大 B. 乙杯中液体质量大C. 两杯中质量一样大D. 无法确定质量大小13.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A. 下降B. 上升C. 不变D. 先下降后上升14.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量杯质量为40gB. 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D. 该液体密度为2g/ cm315.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A. 28.334 m/sB. 13. 602 m/sC. 14. 167 m/sD. 14. 716 m/s二、填空题16. 小立同学不在“中国好声音”现场,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去判断的,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音调”、“响度”或“音色”).17. 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电视画面.爸爸观看阅兵时告诉小明不要在电视机前站着,影响他看电视,这是因为________的.18. 如图甲所示,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距离是5m,现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像距为3m,则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m.一束光在空气与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界面MN的右侧是______(填选“空气”或“透明介质”)19. 2019年4月10日,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射线(一种特殊的光)经过处理而形成的,高能射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m/s.20.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表面,如图,遇视器“玉兔二号"正在稳步驶出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1. 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v甲:v乙=_____.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轨道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3个机器入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丙还要跑______m.三、实验探究题22.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2)因矿石的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简,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cm3;(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 kg/m3 (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3.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要完成图中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______;在安装器材时,最后安装的是_______(选填“酒精灯”或 “温度计”).(2)通过图乙中b 的现象,可以判定水_____(选填“正在”或“没有”)沸腾.(3)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的耗气量和其他信息如下表所示: 火力大小 水的质量M /kg 水的初温0t /℃ 水的末温t /℃ 消耗的燃气V /m 3 大火 4.0 26.0 50.0 0.0453 中火 4.026.050.00.0278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 ) A.先中火后大火 B.先大火后中火 C.一直用大火. D.一直用中火24. 小雨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 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 ,绘出图象,如图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 为_____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3)如图丙,将蜡烛移至45cm 刻度处时,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_____(选填“虚”或“实”)像;(4)小超想利用LED 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HFBZ ”的4个字母适合做LED 光源的有______个.四、计算题25. 一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后过0. 6 s 开始刹车(这0. 6 s 称为反应时间),刹车后又经过4.4 s 滑行52 m,车停止. (1)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m? (2)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6. 如图所示,一个空烧杯质量为50g,装满水后质量为2.55kg,把正方体甲浸没在烧杯中,并把溢出的水擦干后,测得正方体甲、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7.85 kg.把甲取出后,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为1. 55 kg.实心正方体乙的边长为0.2m,质量为6kg,33110kg/m 水ρ=⨯.求:(1)正方体乙的密度ρ乙; (2)正方体甲的密度ρ甲;(3)若沿实心正方体乙的上表面向内部挖去一个底面积为0.01 m 2,高为h 的长方体如图所示,并在挖去部分中倒满水,是否可能使乙变化后的总质量与甲的质量相等?若可能,请计算h ;若不可能,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华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A. 脉搏跳动约为68次/sB. 质量约为50kgC. 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D. 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详解】A.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 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此选项合理;D. 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A.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C 【解析】【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一定不能发声,A说法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发生改变,B说法错误;C.声音不仅能够传递能量,而且能够传递信息,故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C 说法正确;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说法错误.3.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详解】雪和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露珠和雾均为小水珠,为液化形成. 【点睛】分清各种状态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4.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 眼睛 B. 放大镜C. 望远镜D. 显微镜【答案】A 【解析】【详解】A 、眼睛的原理和照相机相似,物体的光经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 符合题意为答案.B 、放大镜是凸透镜,当u<f 时,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不符合题意.C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不符合题意.D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 不符合题意.5. 我们可以把初中物理的密度概念扩大,从一维线密度、二维面密度、三维体密度到四维密度进行深刻理解:描述电线上鸟的疏密程度用一维线密度(个数/长度),描述田野中昆虫的疏密程度用二维面密度(个数/面积),那么我们学习的密度(质量/体积)则可以称为 A. 一维线密度 B. 二维面密度C. 三维体密度D. 四维密度【答案】C 【解析】【详解】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即密度mVρ=,是指三维体密度,故C 正确. 6. 如图,小明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 是蜡烛A 的像,则下列说法中( ) ①看到像,是因为B 发光进入人眼②在像B 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 的像 ③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B 也会靠近玻璃板 ④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B 会变大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答案】D【解析】【详解】①B为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我们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是因为A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虚像B本身不会发光,故①错误;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故②正确;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故③正确;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于像的大小始终和物体的大小相同,物体大小不变,像B不会改变,故④错误.故选D.7.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 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 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答案】D【解析】【详解】在大烧杯底部加热使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由于水的沸点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温度首先达到酒精的沸点,由于继续加热,所以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而乙试管内的水温度虽然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从同温度的大烧杯里的水中吸热,所以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故选D.8. 根据烟囱中冒的烟和甲、乙两小车上小旗飘动的情况,有关甲、乙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小车可能运动,乙小车向右运动C. 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右运动D. 甲小车可能静止,乙小车向左运动 【答案】D 【解析】【详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9.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4m/s B. 4.8m/sC. 5m/sD. 6m/s【答案】B 【解析】前一半的时间为6m 4m /s 1.5?s ÷=,后一半的时间为6m 6m /s 1s ÷=,全程的总时间为 2.5s ,所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2m4.8m /s 2.5ss v t ===,故应选B 【点睛】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10.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绘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答案】B【解析】【分析】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详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正确;C、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C 错误.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故D错误.故选B.11. 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A. 35℃B. 30℃C. 33℃D. 37℃【答案】B【解析】解答: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由题意可知:该温度计下边第五个格的位置代表0℃,第九十五个格的位置代表100℃,即该温度计的95-5=90个小格表示100℃,据此可求出一个格代表的度数:(100℃-0℃)/(95-5)=10/9℃当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10/9℃╳(32-5)=30℃故【答案】B12. 现有密度分别为a和b的两种液体,a的密度小于b,在甲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不发生混合,两个杯子完全相同,则A. 甲杯中液体质量大B. 乙杯中液体质量大C. 两杯中质量一样大D. 无法确定质量大小【答案】B【详解】模型1即为甲杯:由于12ρρ<两种液体的质量且各占一半,可得密度1ρ 的液体体积大于密度2ρ的液体,密度1ρ的液体体积用灰色标记,密度2ρ的液体体积用蓝色标记.模型2即为乙杯:两种液体体积相等,密度1ρ的液体体积用灰色标记,密度2ρ的液体体积用蓝色标记;对照组体现体积相等时之间的分界线,对模型1密度1ρ的液体体积进行处理,切割成和模型1中密度1ρ的液体体积相同,即是容器体积的一半(如图所示).对模型2中密度2ρ的液体体积进行处理,切割成和模型1中密度2ρ的液体体积相同(如图所示),经过处理便可以直接从对比处比较甲、乙两杯内液体质量的大小了,答案很明显是对比处是蓝色的乙杯大,即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故选B13.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 1移到S 2时,表示液面( )A. 下降B. 上升C. 不变D. 先下降后上升【答案】A【详解】光屏上的光点由S 1移到S 2时,由于入射光线的方向固定不变,那么它的反射光线方向也不变,过S 2作平行线平行于过S 1的反射光线,这条平行线与入射光线交于O 点,O 点在CD 线上,液面CD 相对于液面AB 是下降,如图所示,故选A .14.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 及液体的体积 V ,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 如图所示的 m -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量杯质量为 40gB. 40cm 3 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 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 3D. 该液体密度为 2g/ cm 3 【答案】B 【解析】 【分析】与纵轴的交点液体体积为0,此时所对应质量为量杯质量【详解】由图像可解出图像与纵轴交于20g 处,此时液体体积为0,则可知量杯质量为20g ;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20cm 3时,总质量为40g ,则液体质量为20g ,密度3320g =1g /cm 20cmm V ρ==,则40cm 3的该液体质量331g /cm 40cm =40g m V ρ==⨯.15.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 ,且保持不变,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A. 28.334 m/sB. 13. 602 m/sC. 14. 167 m/sD. 14. 716 m/s【答案】C 【解析】【详解】由题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10.32s 10.16s =2t ⨯=由sv t=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11•340m/s 0.16s 54.4m s v t ==⨯=波波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210.24s 0.12s 2t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22•340m/s 0.12s 40.8m s v t ==⨯=波波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54.4m 40.8m 13.6m s s s =-=-=波波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 ,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 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 0.12s 1.12s +=汽车行驶的时间是:1.12s 0.16s 0.96s t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3.6m 14.167m/s 0.96st v s ==≈故选C.二、填空题16. 小立同学不在“中国好声音”现场,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去判断的,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1). 音色(2). 能量(3). 响度【解析】【分析】根据题中“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声音能够传递”可知,本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性、声音的利用,根据它们的规律,运用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与材料有关、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分析推断.【详解】[1]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去判断的;[2]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振幅大,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17. 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电视画面.爸爸观看阅兵时告诉小明不要在电视机前站着,影响他看电视,这是因为________的.【答案】光是沿直线传播【解析】【详解】爸爸观看阅兵时告诉小明不要在电视机前站着,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电视发出的光被小明挡住,影响他看电视.18. 如图甲所示,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距离是5m,现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像距为3m,则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m.一束光在空气与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界面MN的右侧是______(填选“空气”或“透明介质”)【答案】(1). 2 (2). 空气【解析】【详解】[1]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距离是5m,所以人到镜子的距离应该是:-=5m3m2m[2]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折射,其光路及夹角如图所示,由于空气中的角度总是大的,所以界面右侧为空气.19. 2019年4月10日,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射线(一种特殊的光)经过处理而形成的,高能射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m/s.【答案】3.0×108【解析】【详解】高能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20.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表面,如图,遇视器“玉兔二号"正在稳步驶出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答案】静止【解析】【详解】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与月球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嫦娥四号是静止的.21. 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v甲:v乙=_____.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轨道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3个机器入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丙还要跑______m.【答案】(1). 10:9 (2). 190【解析】【详解】[1] [2]设甲跑完5圈用的时间为t则根据题意可知,。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入下表)1.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1.2m 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 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1.203m 、12.0dm 、120.1cm ,其中正确的是 A. 三者都对B. 甲对C. 乙对D. 丙对2. 《龟兔赛跑》新篇: 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 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 中考期间考点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4.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 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 的光路图是( )A. B.C.D.5.如图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图(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图(b)中,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 图(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 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件6.甜甜穿了新衣服到外婆家去,当她由远处朝着墙壁上的穿衣镜走去,发现衣服上的”绣花”看得更加的清晰,你认为”绣花”在镜内所成的像()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C. 大小不变D. 大小由平面镜大小决定7.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蜡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A. 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B. 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C. 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D. 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8.夏天,小刚同学买回一只西瓜,吃了一部分后将剩余部分保存起来,下列措施不能有效防止水份蒸发的是()A. 将西瓜放入冰箱中B. 把西瓜放入高压锅内封存C. 用保鲜膜将西瓜包好D. 将西瓜切成小块后存放9.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华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A. 脉搏跳动约为68次/sB. 质量约为50kgC. 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D. 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4.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 眼睛B. 放大镜C. 望远镜D. 显微镜5. 我们可以把初中物理的密度概念扩大,从一维线密度、二维面密度、三维体密度到四维密度进行深刻理解:描述电线上鸟的疏密程度用一维线密度(个数/长度),描述田野中昆虫的疏密程度用二维面密度(个数/面积),那么我们学习的密度(质量/体积)则可以称为A. 一维线密度B. 二维面密度C. 三维体密度D. 四维密度6. 如图,小明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是蜡烛A的像,则下列说法中()①看到像,是因为B发光进入人眼②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会变大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7.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 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 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8. 根据烟囱中冒的烟和甲、乙两小车上小旗飘动的情况,有关甲、乙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小车可能运动,乙小车向右运动C. 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右运动D. 甲小车可能静止,乙小车向左运动9.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4m/sB. 4.8m/sC. 5m/sD. 6m/s10.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绘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11. 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A.35℃ B. 30℃ C. 33℃ D. 37℃12. 现有密度分别为a和b的两种液体,a的密度小于b,在甲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不发生混合,两个杯子完全相同,则A甲杯中液体质量大 B. 乙杯中液体质量大C. 两杯中质量一样大D. 无法确定质量大小13.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A. 下降B. 上升C. 不变D. 先下降后上升14.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量杯质量为40gB. 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D. 该液体密度为2g/ cm315.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A. 28.334 m/sB. 13. 602 m/sC. 14. 167 m/sD. 14. 716 m/s二、填空题16. 小立同学不在“中国好声音”现场,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去判断的,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音调”、“响度”或“音色”).17. 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电视画面.爸爸观看阅兵时告诉小明不要在电视机前站着,影响他看电视,这是因为________的。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第一章机械运动能力提升测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第一章机械运动能力提升测试卷(答案解析)

第一章机械运动能力提升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2.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某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

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公路两旁的房屋B.公路两旁的树C.他骑的自行车D.对面驶来的汽车3.如图甲所示的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4.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 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A.两物体在t=5 s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 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5.(2019·枣庄)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

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托盘C.餐桌D.墙壁6.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D.经过4 s,甲、乙相距8 m7.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图中AB段的路程s AB=50.0 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 s,那么AC段的平均速度v AC=32.0 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8.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小明在50 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C.小明50 m测试的成绩是7 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 m/sD.1 000 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 m/s、小亮的成绩是240 s,小明更快9.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48 km。

(人教版)初中8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07、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8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07、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课桌80cmB.人步行的速度是5m/s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左右2.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图中A B C D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4.如图所示是声现象中,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的是()A.甲和乙B.丙和丁C.乙和丙D.甲和丁5.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拍了四张照片,拍摄下列哪张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A.B.C.D.6.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A. B.C.D.7.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cm B.12.5cm C.4.5cm D.10cm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9.如图所示,是我国“9•3大阅兵”时飞机的空中梯队造型,充分体现了这次阅兵的主题,当梯队保持这个造型在空中飞行时,以下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领队机是静止的()A.白云 B.梯队中的其他飞机C.地面上的观众 D.天安门城楼10.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是()A.B.C.D.11.如图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如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如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 .如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D .如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ρ甲>ρ乙B .ρ甲<ρ乙C .若V 甲=V 乙,则m 甲<m 乙D .若m 甲=m 乙,则V 甲>V 乙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每个图2分,共29分) 13.“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 产生的.14.给某合金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该合金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合金熔化过程共用了 min . (3)该合金的熔点是 ℃.15.如图所示,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看出,此镜片对光有作用,所以这镜片(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16.如图所示,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俄罗斯纪念我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伴随着前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的主旋律走过莫斯科红场,吸引了全球目光,音乐的主旋律是通过传播到每位士兵的耳中的,看上去队伍整齐划一,是因为光的传播原因,由于光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周边观看阅兵的群众能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17.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18.一个容积是1L的玻璃瓶,用它装满水,能装下kg水,这只瓶子(选填“能”或“不能”)装下与水相同质量的盐水(ρ盐水>ρ水).19.光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2)如图乙所示是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的实像.20.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 点的(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增大/不变/减小).21.4只相同的杯子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球铝球、铁球、铜球、铅球分别抽入这4只杯子,液面升高最少的是放球的杯子.(ρ铝<ρ铁<ρ铜<ρ铅)22.(1)请在图a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2)分别画出图b中已知的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3)如图c,A′是A在平面镜中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出平面镜的位置(镜面有实线,镜面背面找斜线)(4)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d甲所示,请在图d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三、解析题(第23题4分,第24题7分,共11分)甲地﹣﹣乙地乙地﹣﹣甲地运行里程A 8:34开13:34到B 18:31开20:3984km到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1)A次列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min?(2)A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24.某金属物质的质量为135g,体积为0.05dm3,试根据表中提供的部分数据判断此物质是哪一种金属?若用该金属加工一个质量为810g的水壶(加工过程无损耗),则需用去这种金属多少cm3?金属密度铝 2.7×103kg/m3铁7.9×103kg/m3铜8.9×103kg/m3四、实验探究题(第25题3分,第26题10分,第27题5分,第28题5分,共24分)25.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如图的实验仪器.(1)图甲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cm.(2)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g.(3)图丙中岩石的体积是cm3.26.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实验时点燃蜡烛A,蜡烛B(选填“要”或“不要”)点燃,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3)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5)如果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进行.27.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把蜡烛(物体)、凸透镜及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若前后移动光屏后,将能看到一个立、(选填“缩小”或“放大”)的(选填“实”或“虚”)像;(2)小明要把物距调整为8cm,他想通过单独移动上面的其中一个器材实现自己的目的.根据如图所示的情景,写出小明调整物距的两种方法.方法一:单独把蜡烛座的中心线调到尺上cm的位置;或方法二:;物距调整为8cm后,小明再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28.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下图(b)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配备的码有100g、50g、20g、10g、5g等.(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王同学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2)小王同学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进行下列实验操作: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代号).(3)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用实验步骤中的字母符号表示).(4)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5)图(c)是另一组的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他的错误是:.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课桌80cmB.人步行的速度是5m/s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左右【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合理;B、正常情况下,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左右,故B不合理;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左右,故C合理;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左右,故D合理.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2.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比较思想;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正确;C、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未与被测液体接触.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图中A B C D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线是直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解答】解:A、如图,物体进行曲线运动.不符合题意.B、如图,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不符合题意.C、如图,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不符合题意.D、如图,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并且运动路线是直的,所以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从物体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上进行判断.4.如图所示是声现象中,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的是()A.甲和乙B.丙和丁C.乙和丙D.甲和丁【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蝙蝠中的多数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能产生短促而频率高的声脉冲,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物体便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能够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解答】解:甲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乙图: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丙图:太空中没有空气,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丁图: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因此声学知识相同的是乙和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利用,属于声学中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5.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拍了四张照片,拍摄下列哪张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A.B.C.D.【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大,此时的物距越小.由图可知,D图最大,则拍摄D图照片时时,镜头伸出最长.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一道基础性题目,只要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便可以解决此题.6.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A. B.C.D.【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水的沸腾是温度先不断升高,达到沸点时,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A、图中物质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熔化的规律: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图中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凝固的规律:虽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C、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可以判断出该图象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D、图中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不再变化了,这与水的沸腾规律相符,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各种不同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都涉及到了,解题时要抓住不同物质在熔化、凝固过程及水的沸腾过程中的特点、规律判断出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走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7.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cm B.12.5cm C.4.5cm D.10cm【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首先知道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实像,其次因为物体高2cm,像高4cm,所以是放大的像,所以像应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给出的焦距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物距的大小.【解答】解:根据题干条件,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满足:5cm=f<u<2f=10cm,处于这一物距范围内的只有A、7.5cm.故选A.【点评】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判断物态变化名称,要先看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再看变化后是什么状态,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解答】解: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故A错误;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故B错误;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故C正确;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故D错误.故选:C.【点评】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9.如图所示,是我国“9•3大阅兵”时飞机的空中梯队造型,充分体现了这次阅兵的主题,当梯队保持这个造型在空中飞行时,以下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领队机是静止的()A.白云 B.梯队中的其他飞机C.地面上的观众 D.天安门城楼【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关键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以梯队中的其他飞机为参照物,领队机与它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若以白云、地面上的观众或天安门城楼为参照物,领队机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0.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是()A.B.C.D.【考点】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图析法.【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要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D、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所以D错误.当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C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C错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A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所以A错误.B符合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和折射光路图的画法,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同时要特别注意反射角与入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11.如图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如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如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如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D .如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漫反射;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2)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3)白光散开后单色光从上到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种颜色;(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依据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来判断此题.【解答】解:A 、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B 、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此项正确;C 、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此项错误;D 、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射、色散、近视远视的矫正.1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ρ甲>ρ乙B .ρ甲<ρ乙C .若V 甲=V 乙,则m 甲<m 乙D .若m 甲=m 乙,则V 甲>V 乙【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图析法.【分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 甲=V 乙时,m 甲>m 乙,所以ρ甲>ρ乙;当m 甲=m 乙时,V 甲<V 乙,所以ρ甲>ρ乙.故选 A .【点评】比较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我们可以采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每个图2分,共29分)13.“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音色(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振动产生的.【考点】音色;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答】解:“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够区别出来;我们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答案为:音色;振动.【点评】本题旨在考查音色及声音产生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声音的特征及声音的产生的掌握,属于基础题.14.给某合金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合金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合金熔化过程共用了5min.(3)该合金的熔点是80℃.【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析法;图像综合题.【分析】(1)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2)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为熔化过程经历时间.(3)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的过程为熔化过程,此时的温度为熔点.【解答】解:(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2)从图中可知,该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到第9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9min ﹣4min=5min.(3)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80℃.故答案为:(1)晶体;(2)5;(3)8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和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求对熔化过程的时间、温度、状态都有所了解.15.如图所示,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看出,此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这镜片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专题】图析法;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分析即可.【解答】解:由图可见,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它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到一点.因此是凸透镜.故答案为:会聚;凸透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透镜类型的判断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6.如图所示,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俄罗斯纪念我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伴随着前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的主旋律走过莫斯科红场,吸引了全球目光,音乐的主旋律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每位士兵的耳中的,看上去队伍整齐划一,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原因,由于光的漫反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周边观看阅兵的群众能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漫反射.【专题】声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③平行光线照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时,被反射面向四面八方反射,叫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位看到物体,是物体发生了漫反射.【解答】解:空气可以传递声音,音乐的主旋律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每位士兵的耳中的;看上去队伍整齐划一,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周边观看阅兵的群众能看到五星红旗,是五星红旗发生了漫反射.故答案为:空气;直线;漫反射.【点评】此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漫反射现象,联系实际,关注热点,体现了物理学的社会性.17.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凝华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放热(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内侧(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考试试题卷(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考试试题卷(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考试试题卷(附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在飞机旁边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拱桥倒影B.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钢笔错位D.树林间的光线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D.一般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4.夏天扇扇子,会使人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A.使人体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B.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C.加快人体周围的空气流动,使人身上的汗蒸发加快D.通过扇扇子这种运动,使心灵平静,心静自然凉5.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A.物体是光源B.物体上有光射入眼睛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D.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6.如下图所示,A、B、C、D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7.如右图所示,蜡烛的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的特点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虛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8-15小题每空1分,16小题6分,共30分)8.请你为下列的长度填上适当的单位:地球的半径为 6.4x103 _;人正常步行时,一步长约0.6 ;学生课桌的长度是60.0 。

9.伽利略在教堂参加劳动时,发现了悬挂着的吊灯在摆动时具有性,根据这一性质制成了测量时间的钟表,现在人们常用的计时工具有、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有9道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D. 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响度2. 下列作图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 3. 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4.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 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C. 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D. 罕见的海市蜃楼现象5. 下列直线运动图象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6. 下列几种估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B. 物理课本的质量约0.2kg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D. 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7.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4∶3,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乙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A. 2∶1B. 1∶2C. 9∶8D. 3∶18. 如图是一些常用的测量仪器,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刻度尺B. 量筒C. 温度计D. 天平9.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有1~3个符合题目要求.10. 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人耳可以听到所有的声音B. 在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C. 所有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D.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虚像11. 下面是小雨所做的验证性实验,正确的是()A. 手背上擦上酒精后感到擦酒精的部位凉凉的,说明蒸发吸热B. 敲击长铁管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响声,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C. 鼓面上放一些绿豆,敲击鼓面发现绿豆在跳动,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利用超声波可以去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2.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B. 体积为2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10gC.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大D. 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13. 根据表中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介质水水银酒精乙醚凝固点/℃0 -39 -117 -114沸点/℃100 357 78 35密度/g•cm-3 1.0 13.6 0.8A. 将乙醚抹在皮肤上,乙醚会沸腾B. 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C. 能够装入1kg酒精的烧杯肯定能装下1kg的水D. 水银在-39℃时一定是固态(一) 声和热现象(本专题满分16分,共2个小题,第4小题11分,第15小题5分)14. 实验探究(1)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过程①如右图,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重做上述实验结论②物体振动得越______,发出的音调越高问题讨论③如右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封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可知______不能传声,推理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法(2)探究水沸腾过程的实验器材①如图甲为小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他把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小雨观察到水沸腾时烧杯中有大量的______冒出水面,图乙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场景.表格图像②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现象结论③上述实验中6min以后继续对水进行加热,则水的温度______;由实验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继续吸热.问题讨论④在图甲中,规范组装器材应______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15. 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1)音乐会上,台上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产生的,琴声通过______传播到台下观众的耳中,观众根据声音的______不同可以听出有什么乐器在演奏.(2)现在不少餐厅的菜都利用干冰营造若隐若现的效果.这是因为干冰______时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成白雾形成若隐若现的效果,让食客有一种美的享受(二)光现象(本专题满分18分,共2个小题,第16小题13分,第17小题5分)16. 实验探究(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过程方法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里运用了______法②在玻璃板前方点燃蜡烛A ,拿未点燃的蜡烛B 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或“后”)面观察,直至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______③实验中,当蜡烛A 到玻璃板的距离为5cm 时,此时蜡烛B 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cm 当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 的像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问题讨论④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向左偏斜,则蜡烛A 通过玻璃板成的像将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①实验前,小雨先将所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当在地面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该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 ,则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 ②将蜡烛移至图中的c 处,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能观察到烛焰______立(填“倒”或“正”)、放大的像;③将蜡烛移到刻度尺的35cm 刻度线处,则应将b 处的光屏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接收清晰的像,利用此时成像的原理可以制成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问题讨论④若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缩小的像后,小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_____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_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17. 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1)如图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图中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2)如下图甲,自行车器组成的“尾灯”是由许多很小的角反射器组成的,角反射器其实就是相互垂直的平面镜,请在图乙中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______(3)请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下图丙中作出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 B.______(三)物质和运动(本专题满分16分,共2个小题,第18小题11分,第19小题5分)18. (1)过程步骤①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盐水的密度ρ;B将玻璃杯里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V=30cm3;C在玻璃杯中盛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如下图);D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50.4g;E根据m1、m2算出中盐水的质量m;以上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方法②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然后求密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法.数据表格m1/g m2/g m V ρ/(3kg m ) ()()()()()(2)测量平均速度 器材斜面、垫木、金属片、小车、刻度尺和______过程数据①保持斜面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 段和上半程AC 段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数据如下:结论②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时,速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问题讨论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因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斜面应保持较______的坡度.19. (1)改革开放40年以来,青岛制造的“复兴号”高铁已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雨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若列车的最高时速为360km/h ,合______m/s (2)一桶体积为50L 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将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它的质量为______kg ,若将它从赤道运到南极,在运输过程中没有任何损失,这桶水的质量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综合能力题(本题满分20分,共6小题.第0小题3分,第21小题3分,第22小题4分,第23小题5分,第24小题3分,第25小题2分)20. 小雨要测量矿石的密度,分别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甲方案乙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其体积V 1; ③把石块用线拴好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测此时的体积V 2;④算出石块的体积,代入公式ρ=21m V V -求出矿石的密度.①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其体积V 1; ②把矿石用线拴好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测出此时的体积V 2;③根据V 1、V 2算出石块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 ⑤代入公式ρ=21mV V -求出矿石的密度.(1)你认为______方案不够合理,该方案可能造成测量结果偏______;(2)请具体说明你的理由:______.21.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的是______,此时发生______反射,请你在图中准确作出光路图(M代表月亮)以此证明你的判断.______22. 小雨乘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旅行时,对汽车相同时间内的运动情况进行了观察:(1)根据小雨的记录,请你判断该汽车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请你计算出小车前10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请你计算出小车20s40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3. 为了判断一个小铁球是不是空心的,小雨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测得如下数据铁球的质量m/g 量筒内水的体积V 水/cm3量筒内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总/cm3790 260 400(1)通过计算判断该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若小铁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3)若将小铁球的空心部分注入某液体后总质量为0.838kg,则所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大?(ρ=7.9×103kg/m3) 24. 归纳和演绎式探究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顶点A点由静止开始沿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自由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v随时间t均匀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t/s 0 0.1 0.2 0.3 0.4 0.5 0.6v(m·s-1) 0 0.5 1.0 1.5 2.0 2.5 3.0(1)小球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v=______;(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v-t图象;______(3)如图丙所示,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1内通过的路程是s1=v1t1,它可以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同样,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s.上述小球从顶点A点由静止沿光滑斜面滑下,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s=______.25. 给自制温度计标刻度小雨和同学们正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但发现身边的一支水银温度计上面没有刻度了,其它均完好,如图所示.现给你冰水混合物、刻度尺、油性笔并借助现有条件,请你想办法重新标识此温度计的刻度.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有9道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D. 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响度【答案】B【解析】【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B符合题意;C.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是纵波,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大,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2. 下列作图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在水面处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过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入射的光,光经过凹透镜后发生偏折,远离主光轴,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出.故B 正确,B不符合题意;C.入射角为45°的一条入射光线在平面镜表面发生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入射的光,光通过凸透镜后,向主光轴靠拢,折射光线过凸透镜另一侧焦点.故D 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3. 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答案】D【解析】【详解】我们看到湖中的鱼儿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看到湖中的柳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4.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 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C. 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D. 罕见的海市蜃楼现象【答案】B【解析】【详解】A.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故B符合题意;C.玻璃幕墙对阳光发生镜面反射造成了光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 下列直线运动图象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其斜率表示速度,斜率不变,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B .由图可知,s —t 图象不是直线,斜率不断变化,说明物体的速度在变化,做变速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s —t 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故C 不符合题意;D .由图可知,s —t 图象不是直线,斜率不断变化,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下列几种估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B. 物理课本的质量约0.2kg 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 D. 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答案】B 【解析】【详解】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故A 不符合实际情况; B .物理课本的质量约0.2kg ,与一个苹果的质量接近,故B 符合实际情况; C .人洗澡的热水温度比人体的温度略高,约为40℃左右,故C 不符合实际情况; D .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故D 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B .7.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4∶3,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乙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 ) A. 2∶1 B. 1∶2C. 9∶8D. 3∶1【答案】C 【解析】 【详解】已知43v v =甲乙,32s s =甲乙 由sv t=可得,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 339248s t v s v s t s v v ==⨯=⨯=甲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故选C .8. 如图是一些常用的测量仪器,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刻度尺B. 量筒C. 温度计D. 天平【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中考察了刻度尺、量筒、温度计和天平的使用,要根据每个测量工具或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分别分析.【详解】A.在测长度时,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放正,不能歪斜,故A错误;B.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故B正确;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C错误;D.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应把物体放在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故D错误.9.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形成是凝华现象B.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有1~3个符合题目要求.10. 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人耳可以听到所有的声音B. 在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C. 所有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D.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虚像【答案】ACD【解析】【详解】A.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发声体振动频率在这个范围外的,人耳都听不见,故A错误,符合题意.B.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生活中常见的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而有的是利用红外线,比如红外测温枪,故C错误,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成的是实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CD.11. 下面是小雨所做的验证性实验,正确的是()A. 手背上擦上酒精后感到擦酒精的部位凉凉的,说明蒸发吸热B. 敲击长铁管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响声,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C. 鼓面上放一些绿豆,敲击鼓面发现绿豆在跳动,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利用超声波可以去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答案】ABC【解析】【详解】A.蒸发可以在任意温度下进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手背上擦上酒精后感到擦酒精的部位凉凉的,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了手背擦酒精部位的热量,所以感觉凉,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所以敲击长铁管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响声是通过铁管传播的,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C.敲击鼓面,鼓面振动,鼓面上的绿豆跳动,同时听到鼓声,说明物体振动发声,故C正确;D .利用超声波可以去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 错误. 故选ABC .12.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 —V 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B. 体积为20cm 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10gC.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大D. 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答案】BCD 【解析】【详解】A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 错误; B .由图象可知,体积为320cm 的乙物质的质量为10g ,故B 正确; C .由图象可知,当体积320cm V =时20g m =甲,10g m =乙甲物质的密度3320g =1g/cm 20cmm V ρ==甲甲 乙物质的密度3310g ==0.5g/cm 20cmm V ρ=乙乙 可见,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故C 正确;D .由m —V 图象可知,两物质的质量都为10g 时,甲物质的体积是310cm 、乙物质的体积是320cm ,可见,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故D 正确. 故选BCD .13. 根据表中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介质水水银酒精乙醚凝固点/℃0 -39 -117 -114沸点/℃100 357 78 35密度/g•cm-3 1.0 13.6 0.8A. 将乙醚抹在皮肤上,乙醚会沸腾B. 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C. 能够装入1kg酒精的烧杯肯定能装下1kg的水D. 水银在-39℃时一定是固态【答案】BD【解析】【详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乙醚的沸点是35℃,正常人的体温是37℃,故将乙醚抹在皮肤上,乙醚会沸腾.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由表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所以,标准大气压下,不能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B错误,B符合题意;C.由公式mVρ=可得mVρ=,可知质量相同的酒精和水,密度比酒精大的水体积小,所以,能装下1kg酒精的瓶子能装下1kg的水.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水银是晶体,水银在-39℃时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BD.(一) 声和热现象(本专题满分16分,共2个小题,第4小题11分,第15小题5分)14. 实验探究(1)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过程①如右图,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重做上述实验结论②物体振动得越______,发出的音调越高问题讨论③如右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封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可知______不能传声,推理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法(2)探究水沸腾过程的实验器材①如图甲为小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他把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小雨观察到水沸腾时烧杯中有大量的______冒出水面,图乙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场景.表格图像②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现象结论③上述实验中6min以后继续对水进行加热,则水的温度______;由实验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继续吸热.问题讨论④在图甲中,规范组装器材应______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答案】(1). 快(2). 真空(3). 实验推理(4). 气泡(5). A (6). 99℃(7). 保持不变(8). 达到沸点(9). 自下至上【解析】【详解】(1)[1]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越容易振动,所以振动越快,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2]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的响度将会逐渐变小,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3]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实验推理法.(2)[4]观察到水沸腾时,烧杯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水面.[5]由图乙可知,A烧杯中气泡越来越大,说明此烧杯中上下部分水温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水对它的压强变小,所以,A烧杯是水沸腾时的场景.[6]由表中数据可知,水温升高到99℃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沸点是99℃.[7]实验中6min以后继续对水进行加热,则水的温度保持不变.[8]由实验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9]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自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15. 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1)音乐会上,台上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产生的,琴声通过______传播到台下观众的耳中,观众根据声音的______不同可以听出有什么乐器在演奏.(2)现在不少餐厅的菜都利用干冰营造若隐若现的效果.这是因为干冰______时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成白雾形成若隐若现的效果,让食客有一种美的享受【答案】(1). 振动(2). 空气(3). 音色(4). 升华(5). 液化【解析】【详解】(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台下观众的耳中.[3]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台下观众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2)[4][5]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这是一个吸热的过程,餐桌上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二)光现象(本专题满分18分,共2个小题,第16小题13分,第17小题5分)16. 实验探究(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里运用了______法过程方法②在玻璃板前方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或“后”)面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③实验中,当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5cm时,此时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cm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④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向左偏斜,则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的像将______(填“向上”或“向问题讨论下”)移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身高16m B.质量40kg C.体温37℃ D.1min心跳75次2、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3、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B.能够发出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5、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6、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A.0.1s B.0.2s C.0.38s D.0.4s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甲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乙中装的是干冰(温度可以低到-78.5 ℃).现在把它们放在20 ℃的同一房间中,一段时间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霜,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B.甲的内壁M侧结了一层水,乙的外壁Q侧结了一层霜C.甲的内壁M侧有水珠,乙的内壁P侧有一层霜D.甲的外壁N侧有水珠,乙的外壁Q侧有一层霜8、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40度,左边是空气B.入射角为50度,右边是空气C.折射角为20度,右边是玻璃D.折射角为70度,左边是玻璃9、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B.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有时还垂直于接触面C.物体间如果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就定存在摩擦力D.摩擦力的方向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10、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右图).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D.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11、如图所示,管中液体处于静止状态,外界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测量准确无误,则下面能反映大气压值的是()A.B.C.D.12、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先下降后上升13、关于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节日放飞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B.潜水艇是通过排水、吸水改变自身重力,从而达到上浮和下沉的目的C.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D.相同质量的木船和钢船在水面漂浮,钢船所受浮力大于木船所受浮力14、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的优点是()A.密度小 B.弹性小 C.体积小 D.硬度小15、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A.v甲<v乙,t一定为10秒B.v甲<v乙,t可能为30秒C.v甲=v乙,t可能为10秒D.v甲=v乙,t可能为30秒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产生的,是通过___传人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处减弱噪声.2、如图所示,物体重5N,一人用20N的力将它压在竖直墙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3、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4、如图所示的小车驶向弹簧的运动过程中,小车碰到弹簧后,速度会减小,说明力能改变小车的________;车上的小木块向前倾倒,说明小木块具有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 、B 、C 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 )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2)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板的作用是_____,斜面的作用是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AC s =_____cm ;BC t =_____s ;AB v =_____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以后才停表,则会导致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做法对吗?_____。

理由是_____。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sv t=刻度尺 秒表 使小车停止运动,便于计时 使小车获得动力,自行下滑 10.0 1 0.025 小 不对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 【解析】 【分析】 【详解】(1)[1][2][3]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sv t=,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4][5]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板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的时间;在该实验中,小车放在斜面上,松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能够自由滑下。

(3)[6][7][8]由题意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所以10.0cm 0.0cm 10.0cmAC s =-=小车从B 点到C 点需要的时间15:35:235:35:221s BC t =-=小车从A 点到B 点通过的路程为10.0cm 5.0cm 5.0cm AB s =-=小车从A 点到B 点需要的时间15:35:225:35:202s AB t =-=根据sv t=可知,小车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速度为 0.05m0.025m/s 2sAB AB AB s v t === (4)[9]小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路程=10.0cm AC s 一定,如果小车到达C 点以后才停表,则会使所测AC 段的时间AC t 变大,根据ACAC ACs v t =可知,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小车从B到C的距离是:________(4)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教学质量检测)【答案】v= s/t 小 0.48m 3s 0.29m/s 大【解析】【详解】(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是根据公式svt=进行测量的;(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由B到C小车的路程:6.00dm 1.20dm 4.80dm=0.48mBCs=-=;(4)由图知,小车从A到C的路程:10.00dm 1.20dm8.80dmACs=-=,3sACt=,则全程平均速度是8.80dm2.9dm/s=0.29m/s3sACACACsvt==≈;(5)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svt=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svt=;小;0.48m; 3s; 0.29m/s ;大。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mm;(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 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 (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BC s =_______cm ,BC t =______s ,AC v =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填“大”或“小”);(5)甲、乙两组实验操作中,小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

【来源】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sv t= 刻度尺 秒表 缓 5.0 1 0.033 大 1∶2 【解析】 【分析】 【详解】(1)[1][2][3]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sv t=,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4]斜面坡度越大时,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该较缓一些。

(3)[5][6]由图知5.0cm BC s =,15:35:2315:35:221s BC t =-=[7] 由图知10.0cm AC s =,15:35:2315:35:203s AC t =-=所以10.0cm3.3cm/s=0.033m/s 3sAC AC AC s vt ==≈ A 、C 间的平均速度为0.033m/s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树在水中的“倒影”B. 水面处于“折断”的铅笔C. 阳光下树的影子D. 天空中出现的彩虹2.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声速3.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4.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A. 菲菲正确B. 翔翔正确C. 两人都正确D. 两人都不正确5.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不合理的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 把门窗关好D. 在教室周围植树6. 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 凸面镜B. 凹面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7.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A.B.C.D.8.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 某同学正常体温是27℃B. 成年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dmC. 成年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km/hD. 健康人的脉搏,1s跳动75次左右9.室内游泳池上方离水面6m处有一盏灯,从池边看到灯在水中的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上,则池中水的实际深度应A.小于6m B. 等于6m C. 大于6m D. 无法判定10.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 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 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 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1.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 投影仪B. 照相机C. 放大镜D. 近视眼镜12.某天中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高雄地区.小明坐在自家汽车里,发现前面车辆后窗反射阳光,无论两车距离如何,均有刺眼阳光直射入眼睛.则前面车辆的后窗型式可能是图中的A. B.C. D.二、填空题13.2015年9月3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如图所示,20架直升机组成的“70”数字编队从天安门上空飞过,若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它飞机都是_____的;直升机发出的轰鸣声是通过_____传入现场观礼嘉宾的耳朵中的.14.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人耳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超声波能够成像,利用这个特点,制成了_____.15.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6.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_____来实现电视机控制;用高倍放大镜近距离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色电视机屏幕,会看到红、_____、蓝三色光带.17.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小华需要佩戴用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该透镜对光具有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18.温度计测量温度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是_____℃.用一个示数为38.2℃的体温计直接给一个体温为36℃的人员测量,最后体温计读数为_____℃.19.在水边拍摄的照片上,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进入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可用来矫正(填“近”或“远”)视眼.20.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cm.21.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22.无锡夜晚当运河边上的灯光开亮时,运河水上实景与河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河水深为2m ,河边一彩灯距水面12m ,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m ;若河水再上涨0.5m ,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m .23.植树时,站在一行树的第一棵树前面向前看,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得_____(选填“很直”或“不直”),所用的原理是_____.24.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纸锥下落过程中,到达B 点的速度为_____m/s .三、解答题25.根据要求作图,完成透镜光路图 ( )26.如图所示,A'B'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 的位置. ( )27.入射光线AO 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 )28.由北京开往苏州的D315次列车,最高时速可达200km/h.北京到苏州铁路长约1200km,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假如列车在相邻城市之间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相同,求:站名北京济南南京苏州到站时刻﹣﹣﹣10:51 14:40 16:32发车时刻08:12 10:59 14:52 ﹣﹣﹣(1)D315次列车由北京到苏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由于调度原因,D315次列车在从南京驶向苏州的途中需要在常州站临时停靠,在距离常州站8km的地方从最高时速200km/h开始减速,15:35到达常州站时刚好减速到0,15:38列车开始启动驶离常州站,行驶8km后再次达到最高时速,已知在进出站过程中,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最高时速的一半,则跟以最高时速直接通过常州站相比,列车因这次临时停靠大约耽搁多少小时?29.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_____;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_____.(填序号A: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B: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多次实验)30.夏天的中午,小华来到公园,看见地面上有很多光斑和树荫,还有很多光柱从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如图所示:(1)树荫的形成说明了_____.(2)圆形的光斑一般是_____(选填“树叶”或“太阳”)的_____(选填“像”或“影子”).(3)小华让光透过三棱镜,在地面上看见一个彩色的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_____种色光组成的.31.小阳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特点,他让一束光分别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如图甲)和玻璃(如图乙)中,将入射角与折射角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表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0 30 45 60折射角/° 0 21 35 40表二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入射角/°0 30 45 60折射角/° 0 17 24 30(1)通过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2)小阳如果用该装置继续探究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接下来他应该让光从_____斜射向_____.3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小车做_____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做_____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2)乙图中小车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3)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或“B”)33.如图是小明在研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图.(1)观察实验装置如图,操作的错误是:_____.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_____.(4)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不同.(5)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4.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2)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上.(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4)小明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到图乙中30cm刻度线处,这时光屏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35.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色的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个相同的棋子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棋子为成像物体.(1)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好处是_____.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_____(A/B)棋子照射.(2)将A棋子固定,小心地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_____为止,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3)进一步观察A、B两个棋子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将棋子A逐渐远离玻璃板,则像的大小_____(变大/变小/不变).(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移动(向右/向左/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转向自己/转离自己/不动).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树在水中的“倒影”B. 水面处于“折断”的铅笔C. 阳光下树的影子D. 天空中出现的彩虹【答案】A【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详解】A、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故选A.【点睛】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2.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声速【答案】B【解析】【详解】音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动的振幅决定,都与振动物体无关,是能够模仿的,只有音色是由振动物体的结构和材料等性质决定的,是振动物体特有的,很难模仿,故专用纹锁能辨别主人的道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而设计的,故B是正确的.3.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答案】C【解析】【详解】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错误;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错误;C.露与雾的形成一样,也是液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正确;D.雪的形成主要是凝华现象,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错误.故选C.4.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A. 菲菲正确B. 翔翔正确C. 两人都正确D. 两人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则火车是运动的,即以动车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故菲菲的判断正确;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故翔翔的判断正确.故选C.【点睛】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5.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不合理的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 把门窗关好D. 教室周围植树【答案】B【解析】【详解】A、老师讲话声音大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但超过噪声的响度可以使学生听得更清晰一些,虽然办法不是很合理,但相对于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来说还是更为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故B符合题意;C、把门窗关好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合理的办法,故C不符合题意;D、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合理的办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 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 凸面镜B. 凹面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地面上的光斑比眼镜的面积大,故眼镜对光起到了发散的作用,所以这个眼镜是凹透镜.7.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水的凝固现象.冰是晶体,凝固时有凝固点.与其对应的图象是B.故选B8.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 某同学正常体温是27℃B. 成年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dmC. 成年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km/hD. 健康人的脉搏,1s跳动75次左右【答案】C【解析】【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错误;B、成年人大拇指的宽度在1cm=0.1dm左右,故B错误;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5km/h≈1.4m/s左右,故C正确;D、健康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左右,故D错误.故选C.9.室内游泳池上方离水面6m处有一盏灯,从池边看到灯在水中的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上,则池中水的实际深度应A. 小于6mB. 等于6mC. 大于6mD. 无法判定【答案】C【解析】【详解】游泳池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于光的折射,人看到的池底比真实位置变浅.由于水面是平面镜,灯离水面6m,水中灯的像离水面也是6m,而人看到的池底是折射形成的虚像,比真实的池底偏高,由题意可知池底的像离水面6m,所以池底离水面的距离大于6m.故选C.10.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 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 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 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答案】B【解析】解答:A:乙车在7~20s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两车在0~5s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可知,v甲<v乙,故B正确;C:由图像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D:由图像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点睛:在s-t图像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s-t图像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由图知,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运动;根据图像读出5s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11.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 投影仪B. 照相机C. 放大镜D. 近视眼镜【答案】C【解析】放大镜成得到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物象在同一侧.选C.12.某天中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高雄地区.小明坐在自家汽车里,发现前面车辆后窗反射的阳光,无论两车距离如何,均有刺眼阳光直射入眼睛.则前面车辆的后窗型式可能是图中的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几乎直射水平反射会使刺眼眼光射入人眼,故后车窗与水平面成45°角,选C二、填空题13.2015年9月3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如图所示,20架直升机组成的“70”数字编队从天安门上空飞过,若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它飞机都是_____的;直升机发出的轰鸣声是通过_____传入现场观礼嘉宾的耳朵中的.【答案】(1). 静止(2). 空气【详解】20架直升机组成的“70”数字编队从天安门上空飞过,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直升机发出的轰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礼嘉宾的耳朵中的.14.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人耳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超声波能够成像,利用这个特点,制成了_____.【答案】(1). 不能(2). B超【解析】【详解】声音振动的频率7206260f Hz Hz==⨯,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听不到该声音;医院中用于检查病情的“B超”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原理.15.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1). 升华(2). 液化【解析】【详解】根据题意知道,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当打开包装盒时,盒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出现了“白雾”.16.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_____来实现电视机控制;用高倍放大镜近距离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色电视机屏幕,会看到红、_____、蓝三色光带.【答案】(1). 红外线(2). 绿【解析】【详解】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经三棱镜之后可以分解,这是光的色散.可见光外存在红外线与紫外线,红外线的应用一般是红外遥感;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是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可以产生其它任何色光.所以彩色电视机的屏幕的基色色条为红、绿、蓝.【点睛】(1)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七色光之外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主要应用于红外遥感等;(2)光的三原色是:红光、绿光和蓝光.17.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小华需要佩戴用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该透镜对光具有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答案】(1). 凹(2). 发散【详解】因为小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说明他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所以小华的眼睛患上了近视眼的毛病;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18.温度计测量温度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是_____℃.用一个示数为38.2℃的体温计直接给一个体温为36℃的人员测量,最后体温计读数为_____℃.【答案】(1). ﹣13 (2). 38.2【解析】【详解】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13℃;根据体温计的特点(有细小的缩口),使用前用力甩几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原来的读数是38.2℃,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8.2℃,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8.2℃,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2℃;示数为38.2℃的体温计直接给一个体温为36℃的人员测量,体温计读数为38.2℃.19.在水边拍摄的照片上,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进入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可用来矫正(填“近”或“远”)视眼.【答案】折射凸会聚远【解析】试题分析:建筑物发生的光射向水面时,在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线进入到了水中,使得倒影发暗;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由于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所以佩凸透镜能使光先会聚一下,让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考点定位】凸透镜成像20.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cm.【答案】(1). 倒立(2). 缩小(3). 20【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人 教 版 物 理 八 年 级 上 学 期期 末 测 试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答案栏内,写在其它地方的均为无效答案,记零分.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 小刚同学是一位初二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估测数据,不合理的是( )A. 他的质量大约是55kgB. 他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C. 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26cmD. 他的脉搏跳动50次大约需要2min2. 在今年10月1日我国建国70周年盛大阅兵式上,英雄的人民空军展示了各种新型飞机,其中就有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水平方向飞行的镜头,如图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B. 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 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D. 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 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C. 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短D. 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 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曲C. 斑马倒影D. 平面镜中的像5.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面方法中错误的是A. 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B.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C.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 为方便读数,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 2017年,共享单车在全国许多城市大量投放,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描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如图所示.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车圈为铝合金材质,可减轻质量C.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主要是利用了光的折射D.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内7.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C.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非晶体的熔化8.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她的距离为5mD.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9. 据人民网报道:近日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全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4亿!中国学生的近视率排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新加坡.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 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 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0.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射角是60°B. 入射角是30°C.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D. 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不变11. 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得出物体运动的情况,结论不正确的是A. 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C. 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D.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12. 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其横截面积是2.5mm2,质量为89kg,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为()A.4m B. 40m C. 400m D. 4000m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2分)13. 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14. 如图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用硬纸片在钢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快,纸片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决定的15. 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要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稍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才能叉到鱼.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16. 小雨用一个凸透镜和一张白纸做实验,将凸透镜放在太阳光底下,然后调整纸与凸透镜之间距离,当凸透镜与纸之间距离恰好为8cm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物体距凸透镜由30cm逐渐减小到10cm的过程中,要能在光屏上成像,必须将光屏逐渐_____凸透镜(填“远离”或“靠近”),他发现像逐渐_____(填“变大”或“变小”).17. 体积为0.5m3的木块,质量为200kg,它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3,若把它分为体积之比为3∶1的两块,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三、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2分)18. 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水平桌面的平面镜的上方竖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1)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这时反射角也减小,将三次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19. 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加热时间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min)温度(℃)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则由装置图和上表数据可知:(1)此物质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20.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3)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如图b,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蜡烛B和像完全重合的现象.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___.21. 小杜同学做“测量食用奶密度”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2)小杜改正错误后进行了如下实验: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C.将适量的食用奶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食用奶的总质量m2;D.将烧杯中的食用奶全部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考虑到食用奶在从烧杯中倒出时有残留,密度的测量值会________(填“偏小”或“偏大”).为此,小浩提出只要调整实验顺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2题、23题均6分,第24题8分,共20分)22.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爆米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品,它通常是由玉米加工而成.那么玉米粒是如何变成爆米花的呢?传统的爆米机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密封盖的铁罐子.加工爆米花时,用煤炉给装有玉米粒的爆米机加热,密封在罐里的玉米粒温度不断升高,其中的水分逐渐变成水蒸气,玉米粒内部压强不断增大,部分水蒸气从玉米粒中跑出,进入铁罐内,而铁罐内气体的温度也在不断升高,压强越来越大,玉米粒像吹足气的小气球,但由于受到罐内气压的约束,它们不能爆开.加热到一定程度时,迅速打开爆米机的密封盖,随着一声巨响,罐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高温高压的玉米粒突然进入气压较低的环境中,便迅速爆开,冲出铁罐子,变成了爆米花,同时在铁罐口有大量“白气”产生.(1)如题中划线部分的描述,罐内玉米粒中的水,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2)从文中找出一个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注:不重复第一问的问题)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回答:②________________23. 近几年我国高铁飞速发展,营业里程已达2.9万公里,包括近一万公里高铁桥梁,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高铁大国,推动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若甲乙两地距离是900km,一列高铁早上9: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2:30到达乙地.这辆高铁在行驶途中以32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400m的桥梁,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0s,求:(1)高铁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辆高铁的长度是多少米?24. 学习了密度知识以后,小明对家中的一把紫沙壶产生了兴趣,如图所示,他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请你帮小明算出:(1)壶盖的体积为多大?(2)紫砂壶材料的密度是多少?(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体积是53cm3,这个茶壶的质量有多少克?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答案栏内,写在其它地方的均为无效答案,记零分.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 小刚同学是一位初二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估测数据,不合理的是()A. 他的质量大约是55kgB. 他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C. 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26cmD. 他的脉搏跳动50次大约需要2min【答案】D【解析】【详解】A.男生的质量大约是55kg,故A符合实际;B.正常体温大约是37℃,故B符合实际;C.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26cm,故C符合实际;D.人正常脉搏1min约70次,所以他的脉搏跳动50次大约需要50s左右,故D不合理.故选D.2. 在今年10月1日我国建国70周年盛大阅兵式上,英雄的人民空军展示了各种新型飞机,其中就有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水平方向飞行的镜头,如图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B. 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 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D. 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答案】D【解析】【详解】A.受油机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故错误;B.加油机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故错误;C.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因此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故错误;D.加油机与受油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因此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正确.故选D.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 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C. 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短D. 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详解】A.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故A错误;B.汽车上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C.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故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若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则计时会推迟,使得测量的时间偏短,故C正确;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4.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 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曲C. 斑马倒影D. 平面镜中的像【答案】A【解析】【详解】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即小孔成像,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符合题意;B.将筷子斜插入水中时,水面下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这是由于筷子水下的部分反射出的光线到达水面时,要发生折射而造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斑马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5.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面方法中错误的是A. 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B.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C.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 为方便读数,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答案】D【解析】【详解】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不可以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选D6. 2017年,共享单车在全国许多城市大量投放,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描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如图所示.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车圈为铝合金材质,可减轻质量C.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主要是利用了光的折射D.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内【答案】B【解析】【详解】A.车牌上二维码本身是不会发光,它只是能反射光线,不是光源,故A错误;B .车圈为铝合金材质,由于铝的密度在金属中是比较小的,所以在体积一定时,根据m V ρ=可知,质量会减轻,故B 正确;C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主要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 错误;D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外,在手机的感光芯片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 错误. 故选B .7.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C.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非晶体的熔化【答案】CD【解析】【详解】A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液化放热,故A 错误; 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B 错误; C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C 正确;D .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熔化吸热,故D 正确.故选CD .8.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她的距离为5mD.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C【解析】【详解】AB .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 错误;C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 因为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3m ,同学距离平面镜为3m-1m =2m 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3m+2m =5m ,故C 正确;D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反射形成的,故D 错误.故选C.9. 据人民网报道:近日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全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4亿!中国学生的近视率排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新加坡.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 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 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答案】B【解析】【分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详解】小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小华的眼睛患上了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凸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选B.10.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射角是60°B. 入射角是30°C.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D. 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不变【答案】A【解析】【详解】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30°,则可得入射角为60°,由反射定律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入射角与反射角始终相等,则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11. 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得出物体运动的情况,结论不正确的是A. 物体在6s 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 物体在6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C. 物体在前2s 内和后2s 内的速度相等D.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 内静止【答案】C【解析】【详解】A .由s-t 图像可知,当t =6s 时,路程s =15m ,即物体在6s 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物体在6s 内的平均速度15m =2.5m /s 6ss v t ==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 物体在前2s 内运动的路程为5m ,后2s 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则物体在前2s 内和后2s 内的速度不相等,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由s-t 图像可知,在2~4s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 内静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 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其横截面积是 2.5mm 2,质量为 89kg ,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 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为 ( )A. 4mB. 40mC. 400mD. 4000m 【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铜的体积为V=m/ρ=89kg/8.9×103kg/m 3=0.01m 3,这捆铜线的长度L=V/S=0.01m 3/2.5×10-6m 2=4000m ,故应选D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2分)13. 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答案】(1). 2.90 (2). -4【解析】【详解】[1]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对齐3.00cm刻度线,末端位于5.90cm刻度线,故长度为5.90cm-3.00cm=2.90cm[2]由图像可知温度计液面位于0℃以下,分度值为1℃,因此温度计的示数是-4℃.14. 如图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用硬纸片在钢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快,纸片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决定的.【答案】(1). 高(2). 频率【解析】【详解】[1][2]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的.15. 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要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稍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才能叉到鱼.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答案】(1). 下方(2). 折射(3). 虚【解析】【详解】[1][2][3]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16. 小雨用一个凸透镜和一张白纸做实验,将凸透镜放在太阳光底下,然后调整纸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当凸透镜与纸之间距离恰好为8cm 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物体距凸透镜由30cm 逐渐减小到10cm 的过程中,要能在光屏上成像,必须将光屏逐渐_____凸透镜(填“远离”或“靠近”),他发现像逐渐_____(填“变大”或“变小”).【答案】 (1). 远离 (2). 变大【解析】【详解】根据凸透镜测焦距的定义,此时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8cm 即为焦距;在物体距凸透镜由30cm 逐渐减小到10cm 的过程中,由于物距大于一倍焦距8cm ,物体成实像;根据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要远离凸透镜,像要变大可知:像要远离凸透镜,故要能在光屏上成像,必须将光屏逐渐远离凸透镜;此时成的像会变大.17. 体积为0.5m 3的木块,质量为200kg ,它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 3,若把它分为体积之比为3∶1的两块,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答案】 (1). 0.4×103 (2). 3∶1 【解析】【详解】[1]木块的密度333200kg =0.410kg /m 0.5mm V ρ==⨯ [2]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所以,把它分为体积之比为3:1的两块时,它们的密度不变,即密度之比为1:1,两者的质量之比11122231m V V m V V ρρ===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2分)18. 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水平桌面的平面镜的上方竖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 折转的E 、F 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 板沿AO 方向射到O 点,在右侧F 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这时反射角也减小,将三次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2)如果让光线逆着OB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 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答案】(1).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 光路可逆(3). 在【解析】【详解】(1)[1]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2)[2]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3)[3] 由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当E、F两块板共面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当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此时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19. 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加热时间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min)温度(℃)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则由装置图和上表数据可知:(1)此物质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答案】(1). 晶体(2). 固液共存态【解析】【详解】(1)[1]由表格数据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为晶体.(2)[2]由表格数据可知,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因此为固液共存状态.20.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3)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如图b,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蜡烛B和像完全重合的现象.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___.【答案】(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 没有(3). 物与像大小相等【解析】【详解】(1)[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平面镜成像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白纸板上没有蜡烛的像.(3)[3]物体放在平面镜前,用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当与蜡烛A等大的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物像大小相等.21. 小杜同学做“测量食用奶密度”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2)小杜改正错误后进行了如下实验: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C.将适量的食用奶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食用奶的总质量m2;D.将烧杯中的食用奶全部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考虑到食用奶在从烧杯中倒出时有残留,密度的测量值会________(填“偏小”或“偏大”).为此,小浩提出只要调整实验顺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1). 游码未归零(2). 偏大(3). ACDB【解析】【详解】(1)[1]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先要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再调节平衡螺母,由图甲可知,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游码未归零.(2)[2] 先测空烧杯质量,再测烧杯和奶的总质量,再将奶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时,因为烧杯壁会残留部分奶,所以测得的奶的体积减小了,根据密度公式mVρ=,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值就增大了,所以结果偏大.[3] 为防止容器壁粘液体影响所测结果,要先测烧杯和奶总质量,再将奶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出的奶的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是小华和小明两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1)如甲图所示,小华将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两边各用一段细绳通过定滑轮悬挂一定量的钩码.小华发现,当左边悬挂三个钩码,右边悬挂两个钩码时木块A也能保持静止.这是由于____.(每个钩码重1 N)(2)小明认为将木块A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实验效果会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3)换成小车后,若要使小车保持静止,应当在右侧(选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_1个钩码.(4)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两边拉力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________上的条件.【来源】2020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运动和力【答案】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大导致的;小车比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更小;增加;同一直线。

【解析】【分析】【详解】(1)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木块保持静止,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所以木块静止不动的原因是由于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力太大导致的;(2)木块A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将滑动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力,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摩擦对实验的影响;(3)木块换成小车后,要使木块静止,就应该使左右两侧钩码的拉力相等,由于左边是3个钩码,右边是2个钩码,因此应该在右侧增加1个钩码;(4)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能平衡,所以会扭转回来;这一步骤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同一直线上.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2)实验中使斜面坡度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目的是_____(选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测量误差;(3)若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c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v=st较小延长 12 小于 C【解析】【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2)[2][3]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这样可以减小误差;(3)[4]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s1=60cm,所用时间t=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60cm 5sst=12cm/s;[5]上半程的时间t AB=3s,下半程的时间t BC=2s,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相等,t AB>t BC,由v=st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6]上半程的速度小于下半程的速度,即小车做加速运动,故图象C符合题意,故选C。

3.如图1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 点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________。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

(3)实验测得小车从A 滑到B 的时间 1.6s AB t =,从A 滑到C 的时间 2.4s AC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__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5)图2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斜面上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填字母)。

(6)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 运动时间 1较轻 1.00m 2.5s 2较重 1.00m 2.5s 3 更重 1.00m 2.5s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________(选填“有”或“无”)关。

说出你的依据:________。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名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间接 s v t =秒表 0.25 斜面坡度应小些 B 无 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解析】【详解】(1)[1][2]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然后利用s v t=求得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2)[3]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秒表测量时间;(3)[4]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AB 段的路程80.0cm-40.0cm=40.0cmABs=,1.6sABt=,AB段的平均速度40.0cm=25cm/s=0.25m/s1.6sABABABsvt==;(4)[5]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5)[6]由图可知80cm=0.8mACs=, 2.4sACt=,40cm=0.4mBCs=,2.4s-1.6s=0.8sBCt=,所以小车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0.8m0.33m/s2.4sACACACsvt==≈;小车由B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0.4m=0.5m/s0.8sBCBCBCsvt==,由数据可知,滑块的速度越来越大,故B正确;(6)[7][8]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因为小车从较轻→较重→更重,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由svt=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4.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________)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1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 1.00 2.00 3.00 4.00 5.00(4)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请你判断小气泡所做的是_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运动慢匀速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或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或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解析】【详解】(1)[1]当以气泡为参照物时,玻璃管口的塞子相对于气泡,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塞子是运动的;(2)[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气泡运动比较快时,不容易测量时间,所以为了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3)[3]将表中的点一一在坐标图中描出来,然后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4)[4][5]从实验数据分析,每隔1s钟,气泡运动的路程都是10cm,即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从所画的s-t图像来看,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以数学中正比例函数的斜率来看,图像中的斜率是速度且不变;所以能判断气泡做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5.小嘉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小车出发、经过中点、到达档板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________m/s ;路程1s 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1s 段的平均速度1v =________m/s ;(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则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s v t =时间 0.24 0.2 偏小 【解析】【详解】 (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 v 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3)[3]由题图可知,全称的路程是 1.2m 120cm s ==,5t 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0cm 24cm/s 0.24m/s 5ss t v ====; [4]由题意可知,10.6m 60cm s ==,13t s =,小车通过1s 段的平均速度是:11160cm 20cm/s 0.2m/s 3sv s t ====; (4)[5]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所以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会导致测量出的路程偏小。

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他在探究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2)他选取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 始终不能与蜡烛A 的像置合,原因可能是_____;(4)拿走蜡烛B ,将光屏放在蜡烛B 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像的位置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虚【解析】【分析】注意理解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使用相同的两支蜡烛等,根据这些要求或器材的使用目的即可解答。

【详解】(1)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2)为了验证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以实验中选用了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3)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此时像不在桌面上,会偏高或偏低,所以不能重合。

(4)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故拿走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