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汇总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换热器热计算基础..

换热器热计算基础..

对于左侧对流换热 对于壁的导热
A1h1 tf1tw1
tf1tw1 1
t w 1 t w2
A1h1
A1
对于肋侧对流换热 A 2 h 2 t w 2 t f 2 A 2 h 2 t w 2 t f 2
根据肋片效率的定义式
f
A 2 h2tw 2tf2 A 2 h2tw 2tf2
2一种流体为单程,另一种流体以串联形式 与前一种流体多次交叉,其总趋势为顺 流。
3对其它流型平均温压的讨论,P18
五、加权平均温压
加权平均温压,P31
换热器的无因次量及其函数关系
在设•计性计算时(含校核性计算),其基本方程为: 传热方程式:Q=KF△tm=KFf(t1’,t1’’,t2’,t2’’) 热平衡方程式Q=W1(t1’-t1’’)=W2(t2’-t2’’) 共有7个量KF W1、W2、t1’、t1’’、 t2’、t2’’、,给出5 个量才能进行计算。 对设计性计算可采用上述温差法,对校核性计算应 采用本节的无因次法比较方便。
式表示的温差修正曲线绘于图7-5(a)、(b) 和 (c)中。
折流
• 折流:一流体沿一个方向流动,另一流 体反复改变方向称为简单折流。
• 若两流体均作折流,既有折流,又有错 流,称为复杂折流。
简单折流
•<1-2>型先逆后顺折流的平均温压
• <1-2>型先逆后顺折流的平均温压tmtm
=f(R,P)
1
Rh1
d1lh 1
tw1 tw2
1 ln d 2
2 l d1
tw1 tw2 R
d2lh2tw2tf2
tw2tf2tw2tf2
1
Rh2
d2lh2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2.了解不同结构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以及性能差别;3.加深对换热器顺流、交叉流和逆流等流动方式时流体温度变化、换热能力的差别。

二.实验装置2.1实验装置的名称与组成实验装置名称:换热器综合试验台换热介质:热水-冷水实验装置的工作流程如图9.1所示。

1换热器2加热水箱3热水泵4流量计5冷水箱6冷水泵7转子流量计8换向阀门组9温度传感器图1 换热器综合试验台流程2.2 实验装置的用途换热器综合试验台主要用于各种间壁式液体-液体换热器的性能测试。

可测试的换热器型式为:壳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等。

2.3 实验装置性能参数2.3.1 换热器换热面积壳管式换热器: 1.05 m2套管式换热器:0.45 m2螺旋板式换热器:0.65 m22.3.2 热水泵允许最高水温:<80 ℃ 电 机: 220 V 120 W 2.3.3 冷水泵允许最低水温:>0 ℃ 电 机: 220 V 120 W 2.3.4 流量计型 式:LZB 玻璃转子流量计 公称通径:10mm 测量范围:(4.44~44.4×10) m 3/s (16~160 l/h) 误 差: 台 数: 2 2.3.5 温度显示控制仪型 号: XTMD 传感器分度号:Cu50 测量范围: -50~99.9 ℃ 误 差: 0.5 ℃ 台 数: 2 2.3.6 电加热器功 率:7.5 kW三.实验原理由图 9.1,热流体的放热量: Q 1=V h ρh C ph (t h1-t h2) (W) (9.1) 式中:V h -热流体的体积流量(m 3/s); ρh -热流体的密度(kg/m 3);C ph -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容[J/(kg.℃)]; t h1 -热流体进入换热器时的温度(℃); t h2 -热流体流出换热器时的温度(℃)。

冷流体的吸热量:Q 2=V l ρl C pl (t l2-t l1) (W) (9.2)式中:V l -冷流体的质量体积流量(m 3/s); ρl -冷流体的密度(kg/m 3);C pl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容[J/(kg.℃)]; t l2 -冷流体流出换热器时的温度(℃); t l1 -冷流体进入换热器时的温度(℃)。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850~1700水气体17~280水有机溶剂280~850水轻油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1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种流体流经壳程,以下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牢固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洗濯管子。

(2)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2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精品文档]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精品文档]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六 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套管换热器中用水蒸汽加热空气的总传热系数并确定传热准数方程式m e u CR N =中的系数C 和指数m 。

二、基本原理⒈根据传热速率方程式,确定总传热系数:m t KA Q ∆=或m t A Q K ∆=式中:Q ——传热速率,W ;K ——总传热系数,W/(m 2·K); A ——传热面积,m 2;m t ∆——对数平均温差,℃。

⑴传热速率由冷流体带走的热量求出:)(122t t C m Q P S -=式中:m S2——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 P -——冷流体比热,J/(kg ·K); t 1、t 2——冷流体进出口温度,℃。

⑵对数平均温差可按下式计算:)ln(2121t t t t t m ∆∆∆-∆=∆式中:11t T t -=∆,22t T t -=∆T ——蒸汽温度,℃。

⒉气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时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可写成下列函数关系:)Pr,(Re,Gr f Nu =对一定种类的气体来说,在很大的温度和压强范围内Pr 数值实际保持不变,气体在管内强制流动下Gr 也可忽略不计,因此上式可简化为:m e u CR N =本实验目的之一,即学习用实验方法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流动时的对流传热系数,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确定上式中的系数C 和指数m 。

本实验设备不能测定管壁温度,因此不能直接确定空气的传热膜系数,由下式可知:o o im i i id d d bd K αλα++=111当管壁外侧热阻和管壁热阻m id bd λ都很小(αo >>αI )时,总传热系数K I 与管内冷流体的传热膜系数α可近似相等,即i i K α≈,由此即可确定u N (λαii u d N =)。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流程如附图所示,空气由 一台小型离心式鼓风机供应,经孔板流量计送入内管,套管环隙空间通入水蒸汽由电热式蒸汽发生器供应。

换热器的操作和传热系数的测定

换热器的操作和传热系数的测定

换热器的操作和传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换热器的结构;(2)掌握换热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标定方法;(3)学会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在工业生产中换热器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换热设备。

它是由许多个传热元件(如列管换热器的管束)组成。

冷、热流体借助于换热器中的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而达到加热或冷却任务。

由于传热元件的结构形式繁多,由此构成的各种换热器之间的性能差异颇大。

为了合理的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对它们的性能应该要充分的了解。

除了文献资料外,实验测定换热器的性能是重要途径之一。

换热器是一种节能设备,它既能回收热能,又需消耗机械能。

因此,度量一个换热器性能好坏的标准是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和流体通过换热器的阻力损失Δp。

前者反映了回收热量的能力,后者是消耗机械能的标志。

因此,在组织换热器的性能测定时,需要安排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1)传热系数K对于不变相的液-液换热系统,由热量衡算可知:Qℎ=Q c+Q损(4-43)Qℎ=Gℎc pℎ(T进−T出)(4-44)Q c=G c c pℎ(t出−t进)(4-45)若实验装置保温良好,Q损可忽略不计,则Qℎ=Q c=Q(4-46) 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随机误差,一般情况下式4-46并不成立、换热器的传热量为Q=Qℎ+Q c2(4-47) 换热器的操作优劣以操作平衡度η度量,即η=Q−QℎQ×100(4-48) 由传热速率方程式知:Q=KA∆t m(4-49)式中:∆t m =ε∆t ∙∆t m 逆,∆t m 逆=T 进−t 出 − T 出−t 进lnT进−t 出T出−t进(4-50)K 为以冷流体侧的传热面为基准的传热系数K =11αc +δλA c A m +A c αℎA ℎ(4-51)或K =f (G e ,G ℎ)(4-52)符号说明:K 传热系数α流体的给热系数 A 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G 流体的质量流量 c p 流体的恒压热容 T 热流体温度 t 冷流体温度 ∆t 传热温度差ε∆t 传热平均温差的修正系数,全逆流时ε∆t =1。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
测量段(紫铜内管)长度L(m)
强化内管内插物(螺旋线圈)尺寸
丝径h(mm)
1
截距H(mm)
40
加热釜
操作电压
≤200V
操作电流
≤10A
3页
(三)、空气流量测量
空气流量测量由孔板流量计测量,由以下公式计算:
(m3/h) (5 12)
(m3/h) (5 13)
(m3/h) (5 14)
式中,V—空气实际流量,m3/h; Vt1—入口温度下的空气体积流量,m3/h;
化工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报告成绩: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
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班级名称
组 长
同组者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教师对报告的校正意见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传气—汽对流热的基本理论,掌握套管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对流传热系数 α i 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3、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 中常数 A、m 的值。
(5 11)
式中S0-传热管外表面传热面积,m2。因为本实验中αi<<α0(αi、α0分别为管内,外壁传热系数),故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αi≈冷热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K0。
4、实验装置
(一)实验装置流程图
(2)设备参数
实验内管内径d1(mm)
实验内管外径d2(mm)
实验外管内径D1(mm)
实验外管外径D2(mm)
4、接通电源总开关,设定加热电压185V,启动电加热器开关,开始加热。
(二)实验过程
1、一段时间后水沸腾,观察蒸汽排出口有恒量蒸汽排出,标志着实验可以开始。
2、约加热10ming后,可提前启动鼓风机,保证开始时空气入口温度t1比较稳定。

实验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四 传热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根本原理和换热器构造原理 三、设备参数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要求 六、思考题
中北大学化工原理课程组
实验目的
1、了解换热器的根本构造与操作原理; 2、学习传热系数K与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 方法; 3、学习如何运用实验的方法求出描述过程规 律的经历公式,检验通用的传热膜系数准数方程; 4、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 径。
膜系数α值。进而算得Nu准数值。牛顿冷却定律:
QAtm
中北大学化工原理课程组
式中:α—传热膜系数,[W/m2 ℃];
Q—传热量,[W];
A—总传热面积,[m2]; ∆tm—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 [℃]。
传热量Q可由下式求得:
Q W c p t2 t 1 /3 6 V 0 c p t2 0 t 1 /36
V——空气流量 (m3/h) 2、换热套管: 套管外管为玻璃管,内管为黄铜管。 套管有效长度:1.25m,内管内径:0.022m
中北大学化工原理课程组
实验步骤
1、翻开进水阀门,使水量维持在一定数值。 2、全开风机旁通阀,接通风机电源,再关小旁通阀, 使空气流量适当。
3、接通加热器电源,加热空气到90~100℃。
中北大学化工原理课程组
根本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要实现热量的交换,须采用 一定的设备,此种交换的设备称为换热器。
化工生产中所指的换热器,常指间壁式换热 器,它利用金属壁将冷、热两种流体间隔开,热 流体将热传到壁面的另一侧〔对流传热〕,通过 坚壁内的热传递再由间壁的另一侧将热传递给冷 流体。从而使热流体物流被冷却,冷流体被加热, 满足化工生产中对冷物流或热物流温度的控制要 求。
4、维持水及空气流量不变,改变空气进口温度3~4次。 每次测量需待热空气进口温度在一定时间〔约10分钟〕根 本不变时,方可读取有关数据。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汇总情况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汇总情况

化 工 实 验 报 告姓名: 学号: 报告成绩: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班级名称 组 长同组者指导教师实验日期教师对报告的校正意见一、 实验目的1、了解传气—汽对流热的基本理论,掌握套管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对流传热系数 α i 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3、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 4.0Pr Re i m A Nu = 中常数 A 、m 的值。

4、了解强化换热的基本方式,确定传热强化比 0/Nu Nu 。

二、 实验内容与要求1、测定不同空气流速下普通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 α i 。

2、不同空气流速下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 α i 。

3、分别求普通管、强化管换热器准数关联式4.0Pr Re i m A Nu =中常数 A 、m 的值。

4、根据准数关联式4.0Pr Re i m A Nu =,计算同一流量下的传热强化比 0/Nu Nu 。

5、分别求取普通套管换热器、强化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0K 。

三、 实验原理1 、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 im ii S t Q ∆=α (5­1) 式中:i α—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 Q i —管内传热速率,w ; 3600tC V Q m p m i ∆⨯⨯⨯=ρ (5­2)式中:V —空气流过测量段上平均体积,m 3/h ; m P —测量段上空气的平均密度,kg/m ; i S —管内传热面积, m ;1 页Re Pr4.0-Num Cp —测量段上空气的平均比热,J/(kg.g );m t ∆—管内流体空气与管内壁面的平均温度差,℃。

()()2121m lnt t T t T t T t T S S w w -----=∆ (5­3)当 2>1t ∆ / 2t ∆ >0.5 时,可简化为 221t t T t W m +-=∆ (5­4) 式中:1t ,2t —冷流体(空气)的入口、出口温度,℃; Tw — 壁面平均温度,℃。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加热、冷却和废热利用等方面。

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包括热交换管路、壳体、传热管束、挂板、密封装置、支撑装置、进出口法兰等部分。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两种流体分别在管束和壳体中流动,使它们在壳体内接触并交换热量,从而达到加热或冷却的目的。

其中一种流体在管束内流动,称为管束流体;另一种流体在壳体内流动,称为壳体流体。

管束流体和壳体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是通过管壁进行的。

2.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换热器传热系数是评价换热器传热性能的重要指标,它是指单位面积换热器传递的热量与传热面积和传热温差的比值。

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实测法、计算法和综合法,其中实测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实测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实验来测定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1)将待测流体进入传热侧管束,另一侧进入冷却水,调节流量和温度,使达到稳定状态;(2)测量进出口流量和温度,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计算出管束流体的热量传递量;(3)根据壳侧冷却水的温升和流量,计算出壳侧的热量传递量;(4)根据了解的流体物理性质和实验数据,计算出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α = Q/(SΔT)其中,α为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Q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S为传热面积,单位为m2;ΔT为传热温差,单位为K。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换热器2.温度计3.流量计4.水泵5.电源6.水槽7.热交换介质8.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2)检查实验室环境是否符合实验要求;(3)将实验设备接通电源并进行预热。

2.操作换热器(1)将加热介质进入传热侧管束,另一侧进入冷却水;(2)打开水泵,调节流量和温度,使达到稳定状态;(3)测量进出口流量和温度。

3.传热系数的测量和计算(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测量,了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换热器、温度计、手动阀、流量计、压力计等。

实验步骤:
1.将换热器放置在试验桌上,并拆下端盖,清洗内部管道;
2.连接好冷却水管和加热水管,并打开水源,使其流通;
3.调整手动阀,控制加热水的流量,并记录下加热水的流量和温度;
4.调整流量计,控制冷却水的流量,并记录下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
5.按照实验要求,改变加热水和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并观察换热器内部温度变化;
6.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
加热水温度(℃):70
加热水流量(L/min):1
冷却水温度(℃):20
冷却水流量(L/min):3
在以上条件下,换热器内的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温度(℃)
0 20
1 25
2 32
3 40
4 47
5 53
6 60
7 62
8 63
9 64
10 6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为:h=250 W/m2·℃,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误差较小。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同时,我们发现换热器的传热速度与流量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对于工程实践来说,需要在具体情况下合理地选择换热器的参数,以达到最佳的传热效果。

45列管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45列管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4.5列管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测定单壳程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 ;2. 学会传热过程的调节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传热速率方程式工业上大量存在的传热过程(指间壁式传热过程)都是由固体内部的导热及冷热流体与固体表面间的给热组合而成。

传热过程的基本数学描述是传热速率方程式和热量衡算式。

热流密度q 是反映具体传热过程速率大小的特征量。

对q 的计算,需要引入壁面温度,而在实际计算时,壁温往往是未知的。

为实用方便,希望能避开壁温,直接根据冷﹑热流体的温度进行传热速率的计算。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热量序贯地由热流体传给壁面左侧﹑再由壁面左侧传导至壁面右侧﹑最后由壁面右侧传给冷流体(见图4-11)。

在定态条件下,并忽略壁面内外面积的差异,则各环节的热流密度相等,即11w w w w hcT T T t t t Q q Aδαλα---==== (4-22)由(4-22)式可以得到 阻力推动力=++-=ch tT q αλδα11(4-23)由上式,串联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具有加和性。

在工程上,上式通常写成:)(t T KA Q -= (4-24)式中ch K αλδα111++=(4-25)式(4-25)为传热过程总热阻的倒数,称为传热系数。

比较(4-22)和式(4-23)两式可知,给热系数α同流体与壁面的温差相联系,而传热系数K 则同冷﹑热流体的温差相联系。

由于冷流体的温度差沿加热面是连续变化的,且此温度差与冷﹑热流体的温度成线性关系,故将(4-24)式中(T-t )的推动力用换热器两端温差的对数平均温差来表示,即 m t KA Q ∆= (4-26) 2.热量衡算方程式图4-11 传热界面温度分布图)()(2112T T C q t t C q Q ph mh pc mc -=-= (4-27)3. 传热过程的调节在换热器中,若热流体的流量q mh 或进口温度T 1发生变化,而要求出口温度T 2保持原来数值不变,可通过调节冷却介质流量来达到目的。

(整理)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整理)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汇总
热传导是一种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递能量的方式。

在换热器中,传热系数K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描述了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

传热系数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流体性质、流速、管道材料等。

在换热器中,有三种主要的传热方式: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热传导传热。

这三种传热方式会共同影响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首先是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是指通过流体传递热量的过程。

传热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性质,如密度、粘度和比热容等。

对流传热系数K 通常用来描述传热介质和壁面之间的传热程度。

其次是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

辐射传热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辐射介质和壁面之间的辐射能力。

辐射传热系数K通常比对流传热系数K小得多。

最后是热传导传热。

热传导传热是指通过固体介质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传导传热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固体介质的导热性能。

导热性能较好的固体有较高的热传导传热系数K。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汇总:
1.换热管:传热系数在3000~6000W/(m2·K)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传热系数K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换热器的结构,还取决于流体的性质、流速、温度差等多个因素。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准确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需要结合具体的工况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完整版)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完整版)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汇总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汇总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汇总姓名: 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 报告成绩:一、实验目的 套管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加深对其概念流传热系数的理解。

式4 ,量下的彳5 热器的三、实验原理1、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Q i常数A 、m 的值。

F 普通套管换热器的了器传操作汽法流热的基本理论,掌握i 测定方法,3、 「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 ARe m Pr 0.44、了解强化换热的基本方式,确定传热强 化比 Nu/Nu 0。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对流传测系数a i 。

传热系数同空气流速下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对流 传热 3糸数别求普通管、强化管换热器准数关联 Nu 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传据准数鈣式Nu N 。

U 计算同一流、分别求取普通套管换热器、强化套管换 的总传热系数K 。

(5-1)(n 式中C);'—管内流体传热传率系数W ; W/m P mn V m C p m tQ i3600(5-2) 式中:V—空气流过测量段上平均体积,m3/h ;P m —测量段上空气的平均密度,n ;S—管内传热面积,m;(kg.g );均温度差, (5-3) 当2> t 1 />0.5时,可简化为 t m TWt1 t 2(5-4) 式中:(5-平均流速:Nu c0.4 Re(5-8)Pr测量段上空气的平均比热,J£管内流体空气与管内壁面的平T wt 1 T w t 2t m ----------------------------------------------.T S t 1 ln -------T S t 2式中温度1,卜—冷流体(空气)的入口、出 口温度,一,壁面平均温度,°C 。

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时,处于被加热状 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Nu ARe^Pr i(5-5)其中,传热准数:Nu 「 d6)-7)其中:u-测量段上空气的V uF 3600d i u i i雷诺准数:Re' ―T(5普朗特准数: Pr iC Pi i换热器求换热器所得的准关数值 联式中,可以得到Nu 及Nu o ,强化比= 5、、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 o 0 '、 试验中右忽略换热器的热 传热过程中热空气升传获量的相等,对 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K ot m S 。

气-气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

气-气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

贵州理工学院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变换材料及工程方向)班级:能源162
除查表外,对于在0~100℃之间,空气的各物性与温度的关系有如下拟合公式。

(1)空气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式:2916.1105.410325+⨯=t -t --ρ (2)空气的比热与温度的关系式:60℃以下1005C =p J / (kg ∙℃), 70℃以上1009C =p J / (kg ∙℃)。

三、 实验装置
热流体走管内,冷流体走管间。

列管规格Ф12×2 mm ,即内径8mm ,共13根列管,长1m ,则换热面积共0.490m 2。

1-风机2(冷流体管路,该风机为抽风机);2-孔板流量计连接差压变送器;3-冷流体进口温度t 1;4-并流传热形式进口闸阀f1;5-热流体进口温度T 1;6-逆流出口温度t 2;7-逆流传热形式出口闸阀f4;8-并流形式出口闸阀f2;9-并流出口温度t 2’;10-热流体出口温度T 2 ;11-逆流传热形式进口闸阀f3;12-玻璃转子流量计;13-风机1(热流体管路);14-风机旁路阀 四、 实验步骤
1、打开总电源开关、仪表开关,待各仪表温度自检显示正常后进行下步操作。

2、打开热流体风机的出口旁路,启动热流体风机,再调节旁路阀门到适合的实验流量。

(一般
取热流体流量60~80 m 3/h ,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


3、开启加热开关,通过C1000仪表调节,使加热电压到一恒定值。

(例如在室温20℃左右,热。

列管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预习报告

列管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预习报告

列管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换热器性能测试试验,主要对应用较广的间壁式换热器中的三种换热: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

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而列管式换热器只能作一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

换热器综合实验装置1.热水流量调节阀2. 热水套管、列管、板式换热器调节阀门组3.热水转子流量计4.换热器热水出口压力计5.换热器热水进口压力表6.电压表7.巡检仪8.A 相电流表9.B 相电流表10.C 相电流表11.冷水进口压力表12.水泵及加热开关组13.冷水出口压力计14.冷水转子流量计15.冷水套管、列管、板式换热器调节阀门组16.冷水流量调节阀17 逆顺流转换阀门组18、温度控制仪表.实验目的1.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2.了解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他性能的差别。

实验设备与参数本实验装置采用冷水可用阀门换向进行顺逆流实验。

换热形式为热水—冷水换热式。

本实验台的热水加热采用电加热方式,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采用巡检仪,采用温控仪控制和保护加热温度。

实验台参数:1. 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 1.05 m22. 电加热器总功率: 4.8KW3、冷、热水泵:允许工作温度:≤80℃额定流量:3m3/h扬程:12m电机电压:220V电机功率:120W4、转子流量计型号:型号:LZB-15流量:40-400 升/小时允许温度范围:0-80℃基本原理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是经常使用的换热设备。

热流体借助于传热壁面,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影响换热器传热量的参数有传热面积、平均温度差和传热系数三要素。

为了合理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应对其性能有充分的了解。

除了查阅文献外,换热器性能实测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传热系数是度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以强化传热过程,在生产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管换热器是一种间壁式的传热装置,冷热液体间的传热过程。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

间壁式传热
❖热流体
Q1 对流
固体壁面一侧
❖固体壁面一侧
Q2 热传导
另一侧
❖固体壁面另一侧 Q3 冷流体
对流
流动方式
总传热速率方程
Q KAtm
tm
t1 t2 ln t1
t2
错 tm t逆

R T1 T2 , P t2 t1
t2 t1
T1 t1
实验原理
Q KAtm
速率方程式
定性温度:tm=(t1+t2)/2 定性尺寸: d
传热的强化
总传热速率方程: Q KAtm
1 1 1 K 1 2
1、提高传热系数K: 即减小传热阻力 1)降低污垢热阻 2)减少壁厚或使用热导率较高的材料 3)内插物,挡板,换热器的凹槽。提高流体湍 流程度,减少层流底层的厚度 4)提高小的那一侧的给热系数
过程的平均温度Δtm
Q
1
T t
1
推动力 阻力
1 2
1 1 1 K 1 2
1/Krb
0.023
( du )0.8
(cp )b
0.4,被加热 0.3,被冷却
d
应用范围:
粘度不大于水的两倍:
Re>10000 ,Pr=0.7~160,L/d>30~40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 的测定
列管式换热器
对流传热:流体与壁面间的传热
套管式换热器
本实验设备
本设备是无相变的 气液换热系统,空 气经加热器加热后, 作为热介质,液体 为自来水作为冷介 质。
换热器是单壳程, 双管程的列管换热 器。
度量换热器性能的标准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流体通过换热器的阻力损失Δp。

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六 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套管换热器中用水蒸汽加热空气的总传热系数并确定传热准数方程式m e u CR N =中的系数C 和指数m 。

二、基本原理⒈根据传热速率方程式,确定总传热系数:m t KA Q ∆=或m t A Q K ∆=式中:Q ——传热速率,W ;K ——总传热系数,W/(m 2·K); A ——传热面积,m 2;m t ∆——对数平均温差,℃。

⑴传热速率由冷流体带走的热量求出:)(122t t C m Q P S -=式中:m S2——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 P -——冷流体比热,J/(kg ·K); t 1、t 2——冷流体进出口温度,℃。

⑵对数平均温差可按下式计算:)ln(2121t t t t t m ∆∆∆-∆=∆式中:11t T t -=∆,22t T t -=∆T ——蒸汽温度,℃。

⒉气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时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可写成下列函数关系:)Pr,(Re,Gr f Nu =对一定种类的气体来说,在很大的温度和压强范围内Pr 数值实际保持不变,气体在管内强制流动下Gr 也可忽略不计,因此上式可简化为:m e u CR N =本实验目的之一,即学习用实验方法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流动时的对流传热系数,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确定上式中的系数C 和指数m 。

本实验设备不能测定管壁温度,因此不能直接确定空气的传热膜系数,由下式可知:o o im i iid d d bd K αλα++=111当管壁外侧热阻和管壁热阻m id bd λ都很小(αo >>αI )时,总传热系数K I 与管内冷流体的传热膜系数α可近似相等,即i i K α≈,由此即可确定u N (λαii u d N =)。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流程如附图所示,空气由 一台小型离心式鼓风机供应,经孔板流量计送入内管,套管环隙空间通入水蒸汽由电热式蒸汽发生器供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
汇总
化工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报告成绩: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 页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 页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3 页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4 页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5 页
6 页。

53591094.164.402.0Re 5
=⨯⨯==
m m
m i i u d μ
ρ
其中管内平均流速u m ,由公式 (5-8) 求得:。

)/(64.436000003142.025
.53600s m F V u m m =⨯=⨯=
求普朗特准数Pr 。

由公式(5-9)求得:。

701.00278
.01094.11005Pr 5
=⨯⨯==
-m
m
pm i c λμ 7、求准数关联式4
.0Pr Re i m
i A Nu i =中的常数项A,m 。

计算:78.11701.022.10Pr Re Pr 4
.04.04.0===Nu A Nu m
以4.0Pr Nu
纵坐标,Re 为横坐标,在对数坐标上绘Re Pr 4.0-Nu 关系图,并进行回归公
式。

见图2
8、管内总传热系数53.11082949
.00.5706
.6100=⨯=∆=
S t Q K m i (w/m 2℃)
图2
Re Pr
4
.0-Nu
关系曲线图 7 页
8 页
9 页实验原始记录
10 页
图4-4 K—∆P关系曲线
表2 恒压过滤常数汇总表
曲线序号 1 2 3
过滤压
MPa
0.045 0.06 0.08
过滤常数斜率 12826 8605.1 7867.4 截距 2600.4 2210.7 1430.8 )
/
(2s
m
k 0.000156 0.000232 0.000254 )
/
(2
3
m
m
e
q 0.1593 0.2129 0.1382 )
(s
e
θ 162.67 195.37 75.19
8473
.0
10023
.0
2p
p
k
K s∆
=

=-滤饼可压缩性指数
S=0.1527 特性参数
k=0.0012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