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散文

合集下载

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
• 对魏晋文风的批判。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

白 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 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 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 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 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 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 其精者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皋陶、禹 孔其子像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 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 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 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 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陈子昂议非经背圣,不合于礼。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 以前议从事。谨议。
推翻前议。
礼法之本,合统于一 礼法之用,判然有异
旌与诛莫得而并
礼杀直不 法不的议
合仇曲
旌义 服 者孝 当死
• 富于逻辑性,说理充分。 • 情理兼备,发人深省。 • 语言多变化,辞短意长。
1. 陈子昂《复仇议状》。 2.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进学解》等。 3. 柳宗元《永州八记》。
• 洎张燕公以辅相之才,专撰述之任,雄 辞逸气,耸动群听。苏许公继以宏丽,丕变 习俗。 • 而后萧、李以二《雅》之辞本述作;常、 杨以三《盘》之体演丝纶;郁郁之文,于是 乎在。
• 惟韩吏部超卓群流,独高遂古,以二帝 三王为根本,以六经四教为宗师;凭陵轥 轢,首唱古文,遏横流于昏垫,辟正道于 夷坦。于是柳子厚、李元宾、李翱、皇甫 湜又从而和之,则我先圣孔子之道,炳然 悬诸日月。故论者以退之之文,可继杨、 孟,斯得之矣。

唐诗改写散文范文

唐诗改写散文范文

唐诗改写散文范文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由于历史时代的变迁,唐诗的文化内涵已经与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有一定的差异。

将唐诗改写成散文,不仅可以适应现代人阅读习惯,也能传承唐诗精髓。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唐诗改写散文的例子吧!一、《春江花月夜》散文版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优美的辞章之一,它通过描写春江之夜的美景,表现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人们不禁会感到大自然是何等的神奇壮美!现将其改写成散文版,以与大家分享。

春江潮水连海平,山花烂漫如繁星。

春之江,清澈见底,延伸至天际,犹如辉煌盛景中的一道合十彩虹。

但此时,江水涌动,仿佛海浪般汹涌澎湃,波涛汹涌,翻滚着金色的浪花。

沿岸花卉盛开,繁花点点,就像一颗颗璀璨而明亮的星星,点缀在江边。

在这美妙的大自然中,人们仿佛置身于梦中,心灵感到无比的宁静与舒畅。

二、《登高》散文版唐代杜甫的《登高》是一首表现壮志豪情的诗篇。

它通过描绘登高所见所闻,表现了文人志士的追求和高昂的精神风貌。

现将其改写成散文版,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它的内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远望,瞭望天际,眼前的景象犹如一幅神迹般的画卷,不禁让人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情。

天空蔚蓝如洁白的翡翠,阳光穿透云层,照耀着大地仿佛身处在神天之上,俯瞰世间,感受宇宙的神秘。

此时,只见翠绿山峦,亭亭玉立,层峦叠嶂,壮观无比。

伴随着羊鸣,马嘶,猿啸和鸟叫,此时的世间,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祥和。

三、《静夜思》散文版《静夜思》是唐代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思维的一种状态。

其好处在于可以帮助人们静下心来,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下面,则是将《静夜思》改写成散文版的例子。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翠叶荫浓,花影小。

此时的夜空,明月挂在高高的天空之上,高聚而洒落的银辉让夜空更加迷人,显得莫名的清冷而寂静。

只见床前的明月,默默地照下,宁静而又神秘。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唐代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而辉煌的时代,散文在这个时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散文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下面将对唐代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议论或叙述为主的文学体裁,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情感,塑造形象,抒发思想。

唐代散文多用文白体,通俗易懂,篇幅灵活,不受格律束缚,表达形式多样,如记叙、议论、随笔等。

二、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1. 韩愈:《师说》、《进学解》等2. 柳宗元:《与鲍明远书》、《致婴儿书》等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4. 杜牧:《秋夕》、《秋夕即事》等三、思想内容及主题1. 儒家思想:韩愈的《师说》从儒家的角度谈到师道重于神道的观点,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2. 道家思想:柳宗元的《致婴儿书》以儿童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3. 佛家思想:白居易的《长恨歌》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诸多不如意的思考,追问了生命的意义。

4. 唐代社会风貌:杜牧的《秋夕即事》以唐代秋夕的景象为背景,揭示了社会人情冷暖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四、艺术风格及修辞手法1. 叙事表达:唐代散文注重对事件的直接叙述,情节展开合乎逻辑,注重细节描写。

2. 深入思考:唐代散文思考问题深入,对生活现象进行剖析,引发读者对人生、社会等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3. 描写手法:唐代散文重视对细节的描写,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4. 修辞手法:唐代散文多使用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五、影响与意义唐代散文不仅在表达形式和艺术手法上有长足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散文既注重内容的深入思考,又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和美感的追求,为后世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范例和经验。

以上是对唐代散文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和总结,唐代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兩代八散文大家的並稱。

即唐代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唐宋八大家散文,供大家欣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也。

求其所以為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如舜者。

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

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如周公者。

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周公,大聖大也,後世無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其於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

”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是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今之君子則不然。

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

詳,故人難於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於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

”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於人者已詳乎!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

怠與忌之謂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賞試之矣,賞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

不若是,?者必怒於言,懦者必怒於色矣。

又嘗語於眾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

不若是,?者必說於言,懦者必說於色矣。

唐代散文5篇 .doc

唐代散文5篇 .doc

唐代散文5篇烟雨销魂桥_散文随笔700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我吟咏着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在雨中打伞漫步。

从桥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大多是幸福和幻想: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识,互生爱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今天,我却感到了桥的冰冷。

雨停了,我收起伞,抬头才见灞桥已到。

她还没有来。

桥边翠柳低垂,絮花纷飞,漫天飞舞的絮花让我想起了那年冬天——我们共同走过这座桥。

柠莹是我从小到大的挚友。

那年冬天,她,我和洛小菲着急地走着。

不知何故,那天很热闹,行人拥挤。

洛小菲一直拉着柠莹的手,怕会失散吧!我却并未在意,左瞧瞧右瞅瞅,望着车水马龙,顿时眼花缭乱。

再寻找她们时,却只看见远远近近,密密麻麻的陌生人,不断有人从我身边经过,唯独不见她俩。

我只好向前走,我看到无数人,慌了。

上了桥,我倚着栏杆寻找,我看见她们掂着脚尖四下张望,一脸的焦急,俨然我刚才寻找她们的样子。

我才知道她们的好,想起了她们在我生病时的辅导,在我参加比赛时的呐喊。

曾有无数欢笑,在这桥却散失了。

“我在这!”听到我的声音,她们大叫大笑着狂奔而来,紧紧的握着我的手。

我们哭了。

今天,在这座桥,我却要和柠莹告别了。

她将要去美国,或许再也见不到这座把我们的友谊加深的“友谊之桥”。

“喂!”银铃般的说话声将我从沉思之中拉了回来,柠莹来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看我们?”“当然是我们失散纪念日回来了!放心,我绝不会忘记你们的,可惜小菲没来。

”说着,她的脸上现出了一份落寞,眼角流出了眼泪。

然后她从书包里拿出两个瓶子轻轻地放到我的手里边,说:“这是我为你们折得星星,每一颗里都有一句话,记着想我啊!”我无奈的笑了,拿出了一个泛黄的记载着那些难忘的日记本给她。

终于,我们抱头痛哭。

雨,又下了起来。

这座桥,是友谊之桥,左边散失了,却在右边更加理解与信任。

相信友情的桥会构成人生一道美丽的风景。

海棠花落_散文随笔700字从暗无天日的大地深处而来,到金黄色的阳光从中去。

《古代文学》第七章 唐代散文和小说

《古代文学》第七章   唐代散文和小说

第七章唐代散文和小说▪清嘉庆年间董诰等人奉敕编《全唐文》,收录作者3042人,作品18488篇。

▪同治年间陆心源又补辑3310篇。

▪编者使用大散文的概念,相对于诗歌、小说而言。

唐散文有骈体有散体,骈体占主导,公文等都是以骈体写成。

古文,相对于六朝时期盛行的骈体而言,因通行于六朝以前的先秦两汉的古代,称古文。

一、初唐散文1、魏征:《十思疏》2、王绩:《五斗先生传》、《醉乡记》3、“四杰”:《滕王阁序》、《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4、陈子昂:《与韦五虚己书》、《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二、盛唐散文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2、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3、李华:《吊古战场》4、元结:《右溪记》☞韩柳古文运动☞韩愈的古文创作☞柳宗元的古文创作☞其他作家作品:白居易:《醉吟先生传》、《养竹记》、《草堂记》;刘禹锡:《陋室铭》1、韩柳古文运动背景:“古文运动”响的文学革新。

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主帅。

刘、白、元等都参与其间,一时作手如云,声势大震。

古文运动的理论:▪“文以明道”——古文运动的理论核心,道即儒家的伦理道德。

▪独立创新——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革新。

▪蓄情养气——重视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2、韩愈的古文创作闳中肆外的论议文:《原道》、《进学解》、《师说》、《论佛骨表》等;生动传神的记叙文:《张中丞传后叙》情至而深的抒情文:《祭十二郎文》、《祭柳子厚文》;“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是哭,一面是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吴楚材《古文观止》评《祭十二郎文》《杂说》、《毛颖传》、《送穷文》等;(闳中,指情感内容;肆外,指形式猖狂恣肆。

)“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宋·李涂《文章精义》);“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地位和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3、柳宗元的古文创作议论文。

第八章 唐代散文

第八章 唐代散文

第二节 韩柳的散文成就
记叙文 无论叙事、写人、状物,都重视形象的鲜明和完整,善 于抓住典型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客观叙述中寄 寓作者的爱憎感情。《张中丞传后叙》写张巡、许远、 南霁云等人英勇抗敌的感人事迹,叙事波澜起伏,写人 栩栩如生,议论理直气壮。《柳子厚墓志铭》写柳宗元 一生的遭遇,感情真挚,发自肺腑。《毛颖传》采用拟 人化手法描写毛笔,寓庄于谐,妙趣横生。
第八章 唐代散文
周建国
第一节 唐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 韩柳的散文成就 第三节 晚唐讽刺小品文运动的含义 “古文”一词由韩愈提出。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 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与六朝以来盛行 的骈文相对立。韩、柳倡导古文运动,确立了古文在文 坛上的统治地位。 古文运动是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 通过对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用刚健质朴的散 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韩、柳的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 确立了古文在文坛上的统治地位。
第二节 韩柳的散文成就
山水游记 在其散文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代表作是《永州八 记》,其中《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 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脍炙人口。善 于抓住永州山水的个性特征进行细腻描写,展示出富 有诗情画意的景物图画;同时善于借景抒情,创造出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由此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 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何谓古文?何谓古文运动? 韩愈对我国散文有何贡献?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各有何特点?
谢 谢!
第二节 韩柳的散文成就
议论文 在其散文中数量最多、影响较大。哲学论文有《原道》 《原性》《原毁》等,从不同角度提倡儒学、反对佛老, 集中体现了儒学复古主义观点。政治论文有《师说》 《进学解》《杂说》等,针对当时的政治得失和不良社 会风气而发,立论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说理透 彻,具有雄辩的气势。文学论文有《送孟东野序》《答 李翊书》等,以阐明文学思想和创作经验为主,短小精 悍,平易委婉,文笔富于变化。

唐代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唐代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唐代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唐代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众多,文学创作活跃。

在唐代,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文学体裁都有纵横交织的风采,其中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也有了独特的发展。

唐代散文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变化息息相关。

在唐代初期,唐太宗推行了肃纪严刑的政策,多有禁诗令,这使得散文得以兴盛。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玄宗时期更是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也为唐代散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唐代散文的发展受到了先秦以来文化传统的影响,尤其是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之风对唐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为唐代散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佛教经书的翻译、佛教思想的传播,使得唐代散文中充满了佛教的哲思色彩。

二、唐代散文的特点唐代散文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其整体风貌和特点是相对鲜明的。

1. 内容丰富多样唐代散文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表现生活的日常散文,也有议论社会的政论散文;既有咏物叙景的游记散文,也有文学批评的杂记杂感。

其中,以杂记杂感最为典型,它对人物、风景、名胜、风俗等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文人雅趣和情感世界。

2. 文笔清丽、情感细腻唐代散文的文笔清丽,情感细腻。

在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时,往往运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韩愈的《师说》等作品,都展现了唐代散文的清丽文风和细腻情感。

3. 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唐代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包括用典、联想、比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

例如,《岳阳楼记》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排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的深刻思考。

另外,还有不少散文通过寓言、比喻等手法,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抨击。

4. 运用典故广泛在唐代散文中,运用典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唐代文人崇尚经典,善于引经据典,因此在散文中频繁运用典故,这既体现了文人的学识修养,也丰富了散文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5. 题材广泛唐代散文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既有咏史记理、写风景物者,也有感怀过往、写心情者。

写李白的散文三篇

写李白的散文三篇

写李白的散文三篇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写李白的,希望您喜欢!写李白的散文一:走近李白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寻觅千年前盛唐的气息。

时势,造就了超然的他,亦可以说,他升华了这个时代。

他的得意与失落,功名与挫折,早已被时光所湮灭,但他的诗,芳香依旧,遗韵犹存。

他,就是李白。

他是诗坛的珠穆朗玛峰。

他的诗,登峰造极。

古往今来,无一人可攀至他的高度。

其笔尖轻点,使人望尘莫及。

他狂放,令贵妃研墨,让力士脱靴,即刻作佳咏《清平调》三首,令人惊叹;他高洁,不忍官场黑暗,一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尽傲岸不羁。

他自信,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足见清新飘逸,豪迈奔放。

他钟情明月。

他寄愁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以月为友,举杯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是他与友人心灵的纽带,的信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心中的明月是那样的纯洁,无暇,“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月光皎洁的夜晚,他骑马驰向远方,如霜的明月,一路伴他左右。

他独爱美酒。

他销愁万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他山中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他把酒临风,情醉月光下。

李白,以高傲的神态,站在历史的浪花上,俯瞰众生。

那个世道黑暗的时代不适合他,于是,他将自己的灵魂倾注在诗中,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豪迈奔放的粗犷,傲岸不羁的节操,高度自信的豁达。

他是中国唐诗一座永恒的丰碑。

时光可以消磨现实的物质,但带不走精神的永恒。

他,和他的诗,如同瑰宝,流传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间,芳香依旧。

( 文章阅读写李白的散文二:忆李白秋风,捶打着街边的石头,吹散了半黄半绿的枫叶,卷起了柏油路上附着的尘土。

忆往昔,已然逝去。

看今朝,木然呆立。

生命,似乎从来没来得急停留,就已然成了过去。

时间,未来得及等待,就悄然消逝在时光隧道。

第八章 唐代散文

第八章 唐代散文

二、韩愈散文的艺术特点。
• 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 韩愈《送穷文》:“不专一能,怪怪奇奇。” • 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 而道济天下之溺。” • 刘熙载《艺概〃文概》:“韩文起八代之衰, 实集八代之成。盖惟善用古者能变古,以无所 不包,故能无所不扫也。”
• 1、气势充沛,豪逸奔放。
的特色。 • 皇甫湜:代表作有《答李生书》(三篇),要求“意新”、 “词高”,其主张及创作实践都发展了韩文奇崛的一面。
第节 晚唐小品文与骈文
• 一、晚唐小品文
• 代表作家作品:
• 1、皮日休《皮子文薮》;
• 2、陆龟蒙《笠泽丛书》;
• 3、罗隐《谗书》。
• 鲁迅:“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二、晚唐骈文
• 散文衰落,骈文复兴,造成晚唐骈赋的数量猛增,而且题材
内容有所扩大。从中唐以前以歌功颂德为主,发展到咏物、
记事、说理,无所不包,技巧也有所变化。 • 温庭筠、李商隐、段成式为晚唐骈文三大家,三人均排行十 六,故其骈文号称“三十六体”。 • 杜牧《阿房宫赋》是其中最杰出的篇章之一。基本保持了古 赋的形态,同时大量运用隔句相对的排比句式,极意铺陈却 无堆砌之弊,为后来的散文赋创造了经验。
孤及、梁肃(先道后文);柳冕、权德舆等。
• (2)高潮阶段——韩柳(详后) • (3)衰退阶段——韩门弟子李翱、皇甫湜、孙樵等人, 追求奇异怪僻的文风,使得散体文创作的道路越走越窄, 逐渐丧失了内在的生命力。 • 3、骈文复归阶段——晚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 等)
二、 古文运动 • (一)古文运动发生的动因 • 1. 政治背景——改革呼声高涨 • 2. 思想背景——儒学复兴

优秀古诗散文

优秀古诗散文

1、优秀古诗散文:(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优秀古诗散文的解析:(1)《登高》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登高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描绘了登高时所见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反思。

(2)《江雪》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江雪中一位老翁孤独垂钓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文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句,描绘了老翁在江雪中孤独垂钓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孤独与坚守的思考。

而“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

(3)《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在草原上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友情和生命的思考。

文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句,描绘了草原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而“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古代散文欣赏唐代散文选读

古代散文欣赏唐代散文选读

古代散文欣赏唐代散文选读唐代散文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致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为您带来几篇唐代散文的选读,让您欣赏古代文人的才华与智慧。

一、《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以其雄奇的气势和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

全文以桅杆作为视点,展现了岳阳楼周围美景的壮丽之处。

范仲淹以娓娓动听的笔触描述了楼的建筑结构和历史背景,并通过景色的描绘传递了对国家兴衰、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篇散文在唐代散文中具有重要地位,凭借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远的思考内涵,被后人奉为经典。

二、《酒泉子》《酒泉子》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作品以景色的描绘引出对战争和生活的思考。

全文的篇幅较短,但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入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带来苦难的痛感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王之涣通过对酒泉的形象描绘,借以启发读者对和平的珍视和社会良知的自觉。

这篇散文在唐代以及后来的文人中影响深远,并被广泛传播。

三、《白帝城》《白帝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代表作之一。

全文以杜牧登临白帝城为背景,通过对景色和历史的描绘,展现了白帝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

杜牧通过精致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想象力丰富而又略带忧伤的空间。

他以此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命运无常的思考,使读者深感人生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悲凉之意。

这篇散文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呈现方式,成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之作。

四、《黄鹤楼》《黄鹤楼》是唐代文学家崔颢的作品,以描述世情为主线,流露出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全文通过描绘楼阁和风景,展示了崔颢对黄鹤楼的钟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崔颢以风景独特的描绘和意境化的写作手法,使这篇散文具有了深远的艺术内涵和人生哲理。

同时,这篇散文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思路和创作范本,成为唐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五、《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以景色的描绘引发对人生的深思。

全文以登临鹳雀楼为背景,通过描述楼阁和风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唐时期散文发展历程

唐时期散文发展历程

唐时期散文发展历程
唐代散文发展历程起初表现为纪实性叙事散文。

在唐初,由于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大胆论述时政,善于描写社会生活。

这种纪实性叙事散文主要以记述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唐代散文逐渐从纯粹的记叙转向具有抒情和议论的方向,出现了一种以感怀故国、抒发思乡之情为主题的散文。

这种抒情散文表达了文人们对家园的眷恋之情,对时世之局限的不满。

公元7世纪末8世纪初,唐文人开始推崇风雅之风,散文也出现了一种以咏史抒怀为特色的文体,即大历史散文。

这类散文以记述历史事件为主,同时兼具抒发自己感情的特点。

文人们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在文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中,唐代散文逐渐出现了反映民生的作品。

这类散文主要从社会百姓的角度出发,写实社会矛盾和民生困境,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这种代表作品有《园废记》、《集安图》等,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揭示和批判,表达了文人对于人民疾苦的关切。

此外,唐代散文还出现了一种以游记体裁为特点的作品。

这类散文以作者的旅行经历为基础,通过对景物描写和个人感受的记录,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其中,《枕中记》、《登鹳雀楼》等作品成为了唐代散文中的佳作。

总体而言,唐代散文发展历程从纯粹的纪实性叙事到具有抒情、议论和反映社会现实的多个方向发展,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得唐代散文成为我国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

唐时期散文发展历程

唐时期散文发展历程

唐时期散文发展历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散文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较高的成就。

唐代的散文分为初唐散文、盛唐散文和晚唐散文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散文发展历程从初创到成熟,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初唐散文是唐代散文的开端,以文人学士为主要创作力量。

这个时期的散文多属于佳作,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杨雄的《法言寄子》以警示人们追求名利财富的空虚,呼吁追求精神的升华。

齐梦得的《祭酒百篇》则以描绘生活琐事为主题,表达了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关注。

而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则是对政治现实的忧虑和反思。

初唐散文既有抒发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佳作,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反思,形成了初唐散文的鲜明特色。

盛唐散文是唐代散文发展的顶峰时期。

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由官员和文人共同创作,体现了作者高尚的志向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韩愈的散文是盛唐散文的代表之一。

作为一位国子监教授,韩愈在文学中注重道德和教育的功能,他的散文以立身处世、修养心性为主题,形成了一整套宏大的思想体系。

他的散文作品有《师说》、《进学解》等。

韩愈的散文反映了盛唐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追求和社会责任感。

晚唐散文是唐代散文的继续和发展,但由于唐朝后期时代变化剧烈,散文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晚唐散文多以学者为创作主体,注重借古讽今,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刘禹锡的散文是晚唐散文的代表之一。

他的散文作品有《陋室铭》、《陋室铭疏》等。

刘禹锡的散文以自述和议论为主,具有独特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总的来说,唐时期散文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唐散文、盛唐散文和晚唐散文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散文在题材、风格和主题上有所不同,初唐散文多样化,盛唐散文以道德和社会责任为主题,晚唐散文以政治现实的批判为主题。

唐时期的散文成就了中国古代散文文化,为后世的散文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散文的形式特点与意义分析

唐代散文的形式特点与意义分析

唐代散文的形式特点与意义分析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黄金时期,文学风格百花齐放、层出不穷,其中以唐代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

散文是一种自由度较高的文体,没有固定的格律和押韵要求,以叙述、描写、议论等为主要特点。

本文旨在探究唐代散文的形式特点与意义。

一、唐代散文形式特点1.文体自由度高唐代散文的一大特点便是文体自由度高。

唐代散文并不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律和韵律进行表达,而是随心所欲,以自由、直白、自然的语言风格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多样性唐代散文的多样性也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

唐代散文既有小品文、随笔、游记、记叙文等,也有论文、讽刺、怪谈、寓言等。

这些文体的形式及主题各异,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又展示了唐代文学的百花齐放、变幻莫测的面貌。

3.自我表现唐代散文的特点还在于其强烈的自我表现。

散文的自由度高,意味着更加明显的个性和主观性,散文作家在创作中常常忽略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和思想直接输入到作品中。

4.叙事性强唐代散文的形式还体现在叙事性强。

唐代散文作品中往往富有生动的叙述,能够引人入胜,使人物和事情更加清晰鲜明,凸显了散文作品的真实性、直观性和感性。

5.语言质朴唐代散文的形式特点还在于其语言质朴。

唐代散文语言简洁、明了,语言表述真实情感。

作者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天地之间的万物,展示了人类生活的真实与艰难。

二、唐代散文意义分析1.叩问人生唐代散文作品形式多样、主题广泛,但无不探询人生的意义。

唐代散文以探究人生为中心,通过对自身的反省和反思,表达对生命的疑问、对理想的追求、对人性的认识。

2.革新文学唐代散文讲究语言表达的清新质朴,轻灵流畅。

它反对僵化人工的文言,弘扬自然、地道、通俗的语言风格,推动了古代文学的发展。

唐代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风格上,更体现在文学思想方面。

3.社会风貌唐代散文在探究人生意义的同时,也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唐代散文作家通过描述社会现象,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各种阴暗面,如权贵腐败、官场陋习、民间苦难等等。

唐代文学散文教案模板及范文

唐代文学散文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唐代文学散文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散文的发展背景、特点和主要流派。

2. 熟悉唐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如韩愈、柳宗元等。

3.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唐代散文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1. 唐代散文概述2. 韩愈散文赏析3. 柳宗元散文赏析4. 其他唐代散文作家作品介绍四、教学时间:4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唐代散文概述1. 导入:介绍唐代散文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唐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2. 讲解:详细讲解唐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如古文运动、骈文复兴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唐代散文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第二课时:韩愈散文赏析1. 导入:介绍韩愈及其散文创作背景。

2. 讲解:重点讲解韩愈散文的艺术特点,如气势磅礴、情感真挚等。

3. 赏析:以《祭十二郎文》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韩愈散文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韩愈散文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

第三课时:柳宗元散文赏析1. 导入:介绍柳宗元及其散文创作背景。

2. 讲解:重点讲解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点,如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等。

3. 赏析:以《小石潭记》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柳宗元散文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柳宗元散文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

第四课时:其他唐代散文作家作品介绍1. 介绍其他唐代散文作家,如王维、白居易等。

2. 概述这些作家作品的艺术特点。

3. 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作品,进行赏析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 作品赏析:评价学生对唐代散文作品的赏析能力和文学素养。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作、阅读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范文:韩愈《祭十二郎文》嗟余之生,独何为哉?吾生之不幸,乃在于我生而愚钝,不能以文辞传世。

吾父临终,以吾为子,教我读书,希望我有所成就。

吾不肖,不能承父志,空悲切。

古代散文排名

古代散文排名

古代散文排名古代散文排名:一、《陶渊明集》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文学家,他的散文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归园田居》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以其真实、自然、淳朴的风格影响了后世的文人。

二、《韩愈文集》韩愈是唐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气势磅礴、豪放不羁的风格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师说》、《进学解》等被誉为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以其雄浑、慷慨、激昂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热衷和思考。

三、《柳宗元集》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深入人心、富有哲理的风格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永州司马青衫泪》、《捕蛇者说》等以其深情、细腻的描写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四、《唐宋八大家文选》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和宋代的八位文学家,他们的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其中,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作品被收录在《唐宋八大家文选》中,成为古代散文的经典佳作。

五、《文选》《文选》是南朝宋文学家萧统编纂的一部文集,收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作品。

这部文集包括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展示了古代散文的多样风貌。

六、《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明代文学家吴自牧编纂的一部古代散文选集,收录了从先秦到唐代的优秀散文作品。

这部选集包括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众多文学家的作品,是了解古代散文发展历程和风格特点的重要参考书。

七、《唐文精选》《唐文精选》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编纂的一部唐代散文选集,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的散文作品。

这部选集包括了王勃、杨炯、韩愈、柳宗元等众多文学家的作品,展示了唐代散文的丰富多样。

八、《宋文选》《宋文选》是南宋文学家吴自牧编纂的一部宋代散文选集,收录了宋代各个时期的散文作品。

这部选集包括了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众多文学家的作品,展示了宋代散文的繁荣与成就。

九、《元文选》《元文选》是元代文学家王应麟编纂的一部元代散文选集,收录了元代各个时期的散文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分4段: 第1段,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 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 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 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 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 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 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 砭时弊张本。 第2段,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 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 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 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 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第3段,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 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
全文主要阐明的是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一二思:”:“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 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 是戒奢侈; 三四思:“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 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 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 五六思:“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 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纵容; 七八思:“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 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轻人言; 九十思:“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 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本文以“思”为线索,将 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 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 论说文。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 思想家,与韩愈等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 人。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 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 柳柳州。他的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寓言推陈 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 见;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 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传记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 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 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 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 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 议。《论积贮疏》(贾谊) ②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陈情表》(李密) ③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
④讽: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 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谏: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⑥诽:背地里议论别人的过失
第1 简介郭橐驼的形象特征及名号来历。看似闲笔,却生动 段, 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 第2 介绍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 段, 第3 写郭橐驼介绍种树的经验并说明别人不如他的原因。 段, 第4 写郭橐驼把“长人者”与“他植者”进行类比,指出地 段, 方官吏好像是“爱”民,其实在害民。 第5 最后说明写作本文的目的。 段,
第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 缘由。“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 风气。“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 风。
《阿房宫赋》杜牧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 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杜牧工诗、赋、文、辞,而 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 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 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 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其诗英发俊爽,为 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 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 川”。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 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 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 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 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 文。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 (803—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 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 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 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 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 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 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 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 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这篇文章使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事学习的重要性, 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 精神。
《师说》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充分,说理透
彻,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章先从历史事实“古之 学者必有师”、老师只能“传道受业解惑”、学者定会遇到疑难“人 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三个方面证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也”,明确了择师的标准。接着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对 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 种结果;次用人们对自己与对儿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士大夫 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最后用“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对比,揭露士大夫之族的错误想法,指出这是“师道不复”的真 正原因。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逐层深入分析,指出了他们 在“从师”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点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作者从“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 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论断。为了 证明这一论断,作者选择了孔子的言行来作证。在当时人们的心中, 孔子是圣人,圣人尚且如此,那一般人就更不必说了。而且作者虽只 用了寥寥数语,而孔子的言行却写得具体,因而很有说服力。这样, 文章以其鲜明的中心、清晰的层次,充分的说理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严 密。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半部分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描写秦 始皇的荒淫奢侈: 第一段写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 第二段写宫廷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生活的奢靡、腐朽。
这两段又是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写得条理井然。 后半部分,由描写转为带有抒情了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一举亡秦 第四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 在于不能爱民。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 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这两段议论 由古及今,层次很清楚。
中唐散文,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的文风,注重 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就卓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晚唐散文,杜牧的《阿房宫赋》,骈散结合,借古讽今,具有较强 的批判精神。
《师说》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 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 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 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之 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⑦谤:公开的指着别人的过失 ⑧讥:微言讽刺 ⑨讽: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自己的意见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 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徵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的主 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 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 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 初唐的强盛。,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 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 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魏徵 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 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
本文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充满了激情,语言精美,富于文 采;有时骈散兼行,于整齐中有变化;有时比喻贴切,生动形象;有 时运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充畅。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 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 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 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 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 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