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选讲

合集下载

第十三讲 《老子》、《庄子》

第十三讲 《老子》、《庄子》


老子还进一步把“道”的本质概况为 “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章)。“无”既可释为空无所有, 又可理解为混沌不清,故而老子之“道” 本身就含有精神客体与物质客体相反两极 发展的契机。不过,“道”的观念的提出, 在老子说来,虽然触及到世界的本源问题, 但更主要是为了说明世界的根本特征或规 律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就是说,是为 了深入阐释他的政治观点而提出的。

与其他诸子将寓言作为理论的形象化补充 形式相比,庄子则注重以寓言本身来说明 问题,以寓言特有的功能来寄托一种思想, 使自己的理论以寓言的面貌呈现出来,而 不仅仅把寓言作为抽象理论的附庸和例证。 这是庄子寓言艺术的突出成就之一。
Hale Waihona Puke 2.形象化的说理方式及诡奇的想象构成了庄 子散文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 般的艺术效果; 3.《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 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 歌语言的特点。

其次,《老子》的语言平直简约而又意旨 幽深,常常简短几笔就能点出深意,传达 出精奥的道理。

再次,《老子》散文的论说艺术也有相当 成就。它往往赋予理论以生动鲜明的形象, 将深奥的理论具象化,通过比喻等方法直 接深化论点,显得雄辩有力。同时,《老 子》对论说的逻辑性也颇有讲求,往往层 层推进,条理分明。

若槁木,心若死灰”(《知北游》)的境 界。由此,庄子又提出了游世的态度: “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避,顺人而不失 己。”(《外物》)就是采取一种无可无 不可,与世敷衍的处世方法: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顺)督 (中)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 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就是教人如何在社会的夹缝中顺应这个社 会的一切,以求生存。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老子《老子》选读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老子《老子》选读
再读本文更佩服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从遥远的古代久远的历史谈到智能化的今天谈到形形色色的人对劳动的态度勤劳如此平常勤劳如此不凡勤劳值得尊重三个独立的语句使论述层次更加清晰而用劳动去创造将渺小变为不朽的呼吁水到渠成令人心悦诚服击节赞赏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国学经典】 万经之王——《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与 《易经》《论语》一起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 的三部思想巨著。
22
方法三:一事反映一品质。事件要典型,有代表性。事件要 完整,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交代清楚,重点放在人物的描写上。 如鲁迅《一件小事》写车夫主动扶着老女人去了巡警分驻所,凸 显车夫高大无私的形象。
和典型事例同样重要的,是真实感人的细节。很多情況下, 能让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不是典型的事,而是生活工作的细节(或 “画面”)。公交车上,下班的农民工担心自己的工作服太脏, 有座位也不坐;一名同学考试没通过,仍然庄重地把试卷折叠整 齐收进书包,向老师微笑告别;急诊室的抢救失败了,患者家属 反而安慰哭泣的护士……抓住这细节,只要用一二百字就能写活 场景中的那些人,让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站立在读者面前。
(5)不出户,知天下;不牖,见天道。 (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治大国若烹小鲜。 (10)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8
【例文】 令我感动的一个清洁工
星期天,一个飘着大雪的清晨,我戴着妈妈新给我买的棉手 套在街道上走着,手套里有新新的丝绒棉,温柔地包裹着我的手 掌,指尖缭绕着暖融融的暖意,呼吸间都是母亲的一瓣心香,我 更加欢快地向前走去。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老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老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老子》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

3、能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积累名言警句。

知识汇总关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

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

关于《老子》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

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

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译出版。

美周《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分析有无相生老子是中国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创者。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对老子专门的介绍,“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的思想,与咱们前面所学的一些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不一样,到底是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老子的这篇文章,来作一些了解。

一、注音。

毂()埏埴()户牖()自矜者不长()赘()枯槁()(答案提示:gǔ、shān、zhí、yǒu、jīn、zhǎng、zhuì、gǎo)二、解词。

第十三课老子选—小国寡民

第十三课老子选—小国寡民

第十三課老子選-小國寡民補充講義第十三課老子選—小國寡民補充講義蘇雅莉老師編撰作者補充(一)姓名:老聃,(一說李耳)(二)籍貫: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三)生卒年:春秋時人,生卒不詳,大約略早於孔子。

(四)經歷:1. 周之守藏史(藏書之室)之吏2. 孔子曾問禮於老子(見《史記‧老莊列傳》)(五)著作:《老子》(六)影響:1. 道家的代表人物2. 三玄之一(七)評論1孔子: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ㄗㄥ,短箭);至於龍,吾不能知。

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史記‧老莊列傳》2. 莊子:老子⋯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寶。

《莊子‧天下篇》3. 荀子:老子有見於詘,無見於信。

《荀子天論篇》4. 《呂氏春秋》:老聃貴柔。

《呂氏春秋‧不二》5. 司馬遷: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

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迺遂去。

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

」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史記‧老莊列傳》6. 林語堂:中國人身上流著兩種血液,一是儒家,一是道家,得意時做儒家,失意時做道家。

(一)又稱《道德經》(二)全書共八十一章,五千二百多字,通稱「五千言」;(三)內容:其中1~37 章論述「道」,38~81 章論述「德」,故稱《道德經》。

(四)作者:老聃(五)思想1. 「道」是無形無象而永恆存在,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德」是「道」反映在萬物和人身上的表現。

3. 中心思想:法自然,清靜無為4. 人生觀:(1) 自處:知足(知足者富)、守柔(2) 待人接物:處下、謙退、居後、不爭。

5. 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反諸自然,小國寡民。

(六)文學技巧:1. 創造散韻結合的文體,句子大體整齊,錯落有致,自然成韻。

2. 善於觀察自然與社會現象,從具體事物中概括出抽象哲學,賦予理論以形象色彩,使人感到鮮明生動而又雄辯有力。

第五讲 老子、庄子的智慧智慧

第五讲 老子、庄子的智慧智慧

逆向思维
4 •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十八章
3 4
1、老子比较系统地揭示事物存 在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观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老子
•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 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
【常】(chánɡ)
“常”指裙子。《说文.巾部》:“常,下 裙也。”人类早期是以树叶、兽皮等作为 御寒之物。自从进入文明社会后, “常” 作为遮羞物。有固定不变之意。如常法、 常规、纲常、伦常。
道有三层意义:
•道的本性 •道的公用 •道的规律
3 4
1、道的本性
--道法自然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实际上不是别的,就 是道性自然,道的本性就是自然。
大的,不能用具体名词来限定它。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都是变
化的,万物有共同性,即“道”。 • 老庄所说的“道”作用于人生,叫做
“德”。强调修身养德、养生。
人生论:
• 老庄主张自然无为。 • “自然”是不加强制力量而顺其自然的心态。 • “无为”即“好静”,“无事”,“无欲”。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物壮则老
•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道德经》二十三章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 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5] ,柔弱者生之徒。
-----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岁月的联想
• 岁月给我们送来了昨天、今天 和明天,同样,岁月也给我们 4 带走了昨天、今天和明天。 • 为年轻人是送来 • 为老年人是送走 3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他在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修身处世: 不与人争 。
4.老子的哲学精髓:朴素辩证法思想 ,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 的。“有无
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5.《老子》又称 《道德经》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被誉为“万经之王”。
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

检测2: 文学、文化常识
1.老子,即 老聃 ,相传姓 李 名 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 东)人, 春秋 时期哲学家, 道家 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 老庄 ”。后
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2.老子思想核心: 道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及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都依照
自然规律发展变化。
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请同学们诵读第一章,思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章的内容,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启示?
文本研读
1.三十辐共一毂gǔ①,当其无,有车之用②。埏shān埴zhí③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④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 为利,无之以为用⑤。(第十一章)
面)有哪些启示?
阐述“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有”和“无” 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器物实体的 “有”,提供便利的条件;器物中空的“无”,是其 发挥作用的关键。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内容理解 请同学们诵读第二章,思考本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企者不立①,跨者不行②,自见xiàn者不明③,自是者不彰④,自伐 ⑤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 ng⑥。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 之⑦,故有道者不处chǔ⑧。(第二十四章)
4.其安易持①,其未兆易谋②,其脆易泮③,其微易散④。为之于未 有⑤,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⑥;九层之台,起于累lé i土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文言文】道家:《老子》、《庄子》

【文言文】道家:《老子》、《庄子》

【文言文】道家:《老子》、《庄子》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道家的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先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

用“道家”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的。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提出“道”是宇宙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无为”被道家认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地行为。

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崇尚自然”。

老子庄子一、老子其人二、《老子》简介老子简介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的思想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母”“众妙之门”“万物之宗”。

《老子》论“道”,突出的是“自然”,即把“自然”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老子哲学的精髓·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关于立身处世老子强调的是“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

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意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

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6.1《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1《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你言我语谈收获:
现实中,有的老师或家长特别鼓励孩子去自我表现、自我展示,
你对这种做法怎么看?
参考示例: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程
度的自我表现与能力展示固然应该有,但需要有个度。过度的自我
表现,一味让孩子刻意不自然地炫耀,不仅得不到称赞,反而会让
人觉得幼稚浅薄,缺少内涵。如果为了某种目的而不顾孩子是否愿
②几(jī):接近。
③败:使···失败,使动用法。
④慎:慎重对待。
⑤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第一个
“欲”为意动。
⑥贵:意动用法,以……为贵。
⑦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
⑧复众人之所过: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
复,弥补,补救。
六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是以圣人无为,故
无败,无执,故无失。
我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受老子思想影响巨大!(托尔思泰)
三、文本研读
1.尝试着翻译全文。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十一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
为室,当其无,有室
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谓体悟道之所传,《德经》谓先修自身心意。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
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
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
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
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财货,

【最新】高中语文4老子选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最新】高中语文4老子选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译文: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 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的行程, 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 赏析:这可以说是三个比喻,也可以说是三个举证。从中需要领 悟到大小、高低、远近等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由这 些略微抽象的概括所贯串的种种社会人生经验,并且要领悟到在现 实人生中那些自己需要好好把握和努力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往往充满了从一个方面向另外一个对立方面 转化的可能,必须抓住那些可以促使变化转向有利于社会人生方面 的因素,并且付出必要的努力。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老子的著作是有名称的,这和其他诸子著作统以作者姓氏加“子” 命名不同。他著作的名称就叫《道德经》,或者,根据《德经》 《道经》之先后又叫《德道经》。何谓德?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谓 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何为道?万物 运行之规律谓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兴趣的,是较为纯粹的 哲学问题,是对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 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 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不过我相信,当老子带 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藏室时,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在阳光 下他眯眼看人间,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他心如 止水。一切把戏他都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 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辐裂,小小的藏室亦将面临一场浩 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他 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 不过,我们还算幸运。据司马迁的记载以及后来神仙家的推衍, 当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关而去时,被关令尹喜挡住了。这位尹喜对老 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在你抛弃我们之前,为我们留下 你的思想?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老子》四章 课件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老子》四章 课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2 、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 3、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落实文言文基础,疏通文意,研读文本。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反复诵读中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新知讲解
如何理解《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 人”“自知”“胜人”“自胜““知足”“ 强行”?
新知讲解
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人 ”“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 更符合大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强调我们不仅要向外探 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
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 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 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 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形容词作动词,明辨是非)

合作探究
名词的活用
自伐者无功

(名词作动词,建立功勋)



合作探究
倒装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特 (状语后置句,即“合抱之木,于毫末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句 (状语后置句,即“九层之台,于累土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选修诸子散文阅读--《老子》选读 含解析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选修诸子散文阅读--《老子》选读 含解析

《老子》选读一、《老子》解读文选涉及到美-恶(丑)、善-不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自见-(不自见)、自是-(不自是)、自伐-(不自伐)、自矜-(不自矜)、大-小、柔弱-坚强等相反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面对两个相反的方面,比如说“自知”与“知人”、“自胜”与“胜人”,必须做出智慧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往往充满了从一个方面向另外一个对立方面转化的可能,比如由难而易或由易而难、由成功而失败或由失败而成功、由安而危或由危而安等等,必须抓住那些可以促使变化转向有利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因素,并且付出必要的努力。

所有这些,都是《老子》带给后人的启示。

1.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看待?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5分)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论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第二章)(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孔子和老子什么样的治国之道。

(2分)(2)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你认为“庶人不议”是指“庶人不敢议”还是“庶人无可议”。

请作比较评析。

(3分)2.阅读下面《大学》《老子》选文,回答问题。

(5分)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②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1)请分别简要概括《大学》和《老子》对“人”的要求。

(2分)(2)结合文段①,谈谈你对“身修”与“天下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3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二讲:老子庄子

第二讲:老子庄子

Lecture 2:Laozi and Daoism(Laozi & Zhuangzi)Laozi was a great thinker and philosopher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770-476 B.C.), whose thought was called Daoism that has the second greatest influence on Chinese thought, which opposed but also complemented and enlivened Confucianism. Its most representative book is called Dao De Jing,81 chapters, over 5000 words,which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Dao Jing and De Jing. Dao is the most basic principle in the philosophy of Laozi, and De is the interpretation for this principle. The main ideas of Dao De Jing are of three segments. These three segments are interwoven with one another and show a theory of imaginary magical idealism.(表现了一种虚无缥缈的神奇的理想主义的思想。

)o Zi’s Ontology and Cosmology.(本体论和宇宙观)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宗师—庄子选择

大宗师—庄子选择

大宗师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虽然,有患。

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

是之谓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

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也[1],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

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

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译文明白天道的自然作为,并且明白人应当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知的极点了。

明白天道的作为,是懂得天道自然无为,从而让万物自然而然地生生不息;明白人的作为,是用人的智力所认知的事物及其道理去从容无为地顺应人的智力所未能通晓的事物及其道理,直至自然寿命结束而不中途夭折,这是认识的极高境界了。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

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
的。
动手去做的 有所把持的
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
接近成功
常人所不想要的
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我夸耀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自我夸耀
人们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 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 ( 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 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顺应自然,慎始慎终,提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
1.(小组合作)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任 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请仔细阅读文本选的 《老子》前三章,感受老子的辩证思维,完成以下表格。
文本 核心概念 十一章
几个核心概 老子观点的 念的关系 过人之处
二十四 章
弥补、补救
不加以干预
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 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 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 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 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选择性必修上公开课《老子》四章

选择性必修上公开课《老子》四章

《老子》四章【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1.了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老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老子“专说对待之理”的辩证哲学。

【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并直接论说道理的特点。

【授课方法】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的神仙里,有一大派,他们受玉皇大帝的掌管,呼风唤雨,各显神通。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世界—道家学说。

“道”无形亦无象,但却可以孕育天地万物,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走近道家世界,一起学习《<老子>四章》。

一、走近老子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庄子并称为“老庄”。

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诞生,春秋时期楚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代表作:《道德经》。

(一)老子与《道德经》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其中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句涵广博。

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 岸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 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 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 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 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 于大方之家。”
一、注意其词性、意义或用法。 时 川 焉 东行 东面 水端 望洋 殆 见笑 者:1.指代人 2.指代原因 二、宾语前置。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三、形容词的活用(意动用法)。 少轻多 四、通假字。 辩/辨
•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 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 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醜。尔将可与 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 海,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 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 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 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 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
这一章反映了老子的政治理想,希望倒 退,希望复古,退回到原始社会。当然这 是不可能的。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 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 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 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活用: 使动(小 寡) 意动(重 甘 美 安 乐) 通假:伯/佰 词:徙(迁移。调职,指平调,如果升官是 “迁”,降职是“左迁”) 舆(车子) 甲兵(铠甲和兵器) 复(又,再) 固定结构:有所…… 无所…… 动词加代词 “所”构成,有地方,没地方。
运斤成风(徐无鬼)
表扬匠石跟对手配合默契表现出来的高 超技艺。借匠石拒绝宋元君之事,喻自己 因惠施之死而失去了辩论的对手。
惠施,战国时宋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 主张“合同异”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 对立是相对的。由于过分夸大事物的同一 性,结果往往流于诡辩。《汉书·艺文志·名 家》著录《惠子》一篇,今佚。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重死:把死看得很重,不愿轻易付出生命。 烈士之节,死有重于太山,有轻于鸿毛者, 但问用之何在耳。(《燕丹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 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周文凯《“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本义考》,咬文嚼字 2009.12—22)
百川灌河(秋水)
《庄子》的艺术特色为历代所称道,那 就是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力非常丰富, 夸张、幽默讽刺手法,大量运用寓言故事, 让人读起来感到内容广大,应接不暇。 本篇是一个寓言故事,将神话与人世掺 杂在一起,通过对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 点。开卷有益的是,告诫人们不要局限于自 己的生活经验而骄傲自满。
运斤成风 顾谓从者 郢人垩慢其鼻端 听而斫之 郢人立不失容 尝试为寡人为之 臣之质死久矣 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离物之意,曰: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 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 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 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 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 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惠施多辩术,他的书很多,他的学说错误杂乱, 他说的话也不中肯。他分析事物的含义说:“极大无 限大,叫做大一;极小无限小,叫做小一。(平面) 没有厚度,不可以重叠,但可以扩大到千里。天和地 一样低,山和水一样平(高低是相对的)。太阳到正 中时也正是偏斜的时候,万物刚生出就马上向死亡转 化。大体相同和小部分相同有程度上的差异,因此称 为‘小同异’;万物中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这才 称为‘大同异’。南方可以是无限延伸也可以是有止 境的。从本身来说,今日我到越国去,从越国说昨天 他到来(今、昨,去、来是相对的)。(从本身说连 环分不开)从环与环的关系说连环是可分的。我知道 无论在燕的北边还是越的南边,望天上都似中央。广 泛地爱万事万物,天和地是一个整体。”
•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 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 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 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近义词在排比句中的应用: 拘 笃 束——局限,限制
尽此矣:许多事情,在行为人自己看来, 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以天下为己忧,以天 下为己任,很了不起,可是把它放在宇宙 间来看,也是极微小的事情而已,仍象毫 毛的末梢。
本文主人公:黄河神河伯,海神若。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之祖。 伯夷:伯夷叔齐兄弟齐名,都是商末孤 竹君之子。他的父亲死时立叔齐继位,叔 齐谦让于伯夷,伯夷说父命不可违,结果 兄弟俩都逃离。后来周武王伐商,两人叩 马进谏。周有天下,兄弟耻食周粟,隐居 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因而称其 有义。又一说他们采薇而食时,遇一农妇 说他们,“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 也。”于是饿死。
小国寡民《老子》第八十章
先秦诸子百家,其中儒法道墨四家,对 中国的思想意识形态,影响是最大的,牵涉 到整个封建社会几千年,统治者需要它,作 加强统治的理论根据;一般人需要它,作行 为处世的精神支柱。如杜甫的儒家思想,李 白的道家思想等等,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广东的名山罗浮,是道家的乐园。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老子之后是庄子,并 称“老庄”。李耳,楚国苦县人,字伯阳,一名重 耳,外字聃,亦称老聃。号为老子。 哲学观是“道”,它产生于物质世界和宇宙之 先,它支配一切,主宰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人 生观比较消极,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梦。政治观是 绝圣弃智,忘情寡欲。同时,也反映了一些朴素的 辩证法思想,如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等。六朝时期 的“玄学”,谈玄成为当时士大夫的时尚,以此逃 避现实,深受其影响(竹林七贤)。 代表作是《老子》,又称《道德经》,共八十 一章,五千多字。
•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 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 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唐代时,因当朝天子与道教教祖李耳同 姓,故尊崇老子,推尊为“太上玄元皇 帝”,兼褒庄子。唐玄宗在位时,大力 提倡道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