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文化传播途径(方式)和文化传播手段的异同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答案:
(1)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 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 的基础性作用。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 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 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 方面的创新。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 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传播。
的途径。
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 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
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 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 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
2.(2010· 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 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 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 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 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 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
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1)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 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2)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 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 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
高中政治《文化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中国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7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8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社会制度的更替、b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文化传播的模式、途径
文化传播的模式、途径1.引言1.1 概述概述文化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将某个特定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大众的过程。
它是人们获取、接受和交流文化知识的方式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也在不断变化。
在过去,文化传播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这些传统媒体通过定期发布文化内容,将文化信息传达给受众。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传播途径。
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网络视频、音乐流媒体等,使得文化传播更加便捷和自由,同时也为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不同的文化传播模式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力。
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注重信息的传递和推送,受众通常是被动接受文化内容。
而现代的文化传播模式则更加注重受众的参与和互动,个体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和创造自己的文化内容。
这种新的模式不仅丰富了文化表达形式,也拉近了文化传播的距离,增强了受众与文化之间的连接。
本文将重点研究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探讨文化传播的定义与背景,分析不同的传播模式以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与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并展望未来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
文化传播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其模式和途径对于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重要性。
文化传播是指各种文化形式在社会中传播与传承的过程,它对于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也发生了变化。
接下来,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并明确了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文化传播的模式和文化传播的途径。
在文化传播的模式部分,首先给出了文化传播的定义与背景,指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影响。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复习)学案
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文化生活》导学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班组学号姓名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编制人:使用日期:2013.10.一、【学习目标】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基本表现形式;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及其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二、【重点难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创新的途径三、【基础自学】(一)默写以下内容1、简要概括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2、简要概括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3、全面概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4、全面概括文化创新的途径?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1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文化生活》导学案(二)易错易混(观点辨析,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1、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2、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四、【习题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 (2013广东汕尾一模)深圳原创动画《卖猪》凭借独特的视觉元素、原生态的民族风格、黑色幽默笑中带泪的叙述方式,获得2012东京国际动漫节公募单元最高奖项.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
由此可见()A.技术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基础 B.文化在继承后获得发展C.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2、(2013广东韶关一调)经过16载的不懈努力,2012 年7月1日,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10-11 文化生活第二三单元
文 化 交 流 的 原 因
文 化 交 流 的 要 求
考点排查与解读
2.文化传承与创新 .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2010·天津高考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 天津高考)世博会自诞生以来 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天津高考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 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 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 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 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 1993年大田 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 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 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 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 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 明发展的新驿站” 明发展的新驿站”。
《文化生活》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教案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提高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包容。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的特点、价值观、习俗和传统。
2. 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3.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等。
4. 文化传播的手段:语言、媒体、网络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兴趣。
2. 讲解文化的多样性:介绍不同文化的特点、价值观、习俗和传统,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3. 讲解尊重文化多样性:讲解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4. 讲解文化传播的途径:介绍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等文化传播的途径。
5. 讲解文化传播的手段:介绍语言、媒体、网络等文化传播的手段。
6.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方法。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思考。
8.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文化,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展示该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与经济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2)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2)相互交融: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和综合国力的关系。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中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①潜移默化。
②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生活判断改错 学生版
《文化生活》易混知识·判断和改错 1.5一、文化与生活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2.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3.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5.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6.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7.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8.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10.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11.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12.文化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4.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5.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16.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7.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18.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19.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20.文化现象非人类社会所特有,山川河流都是文化。
()21.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
()22.文化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提供着物质力量。
()23.文化产业保障人们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2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5.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1.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2.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3.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5.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6.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7.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8.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9.文化传播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10.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文化传播的方式
先师孔子
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 员总数已达到190.54万人 。 截止到2004年5月1日为止,在日本的外国 留学生共有117302人,其中中国留学生人数 77713人,占总数的66.3%。
百
政治家: 孙中山、蒋介石 、周恩来、邓小平
年
海
文学家: 鲁迅、郭沫若、胡适、蔡元培
科学家: 詹天佑、侯祥麟 、李四光 、邓稼先
请说说:有哪些手段可以在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媒介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口语) 2、学校增加生态文明课程,对学生实施生态文明教育
(文字)
3、在黄金时段安排关于生态文明的广播节目
(广播) (电视) 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生态文明的公益广告
5、开设关于生态文明的综合网站或论坛 6、在报刊中开辟生态文明建设专栏
商业活动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这条古道,把 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 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是古往 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张骞、 玄奘、马可波罗等)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文 物。
麦 当 劳 广 告
(2) 人口迁徙——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 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 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请同学们举一些所知道的历史实例 说说人口迁徙对文化变迁的影响!
我国历史上三次最大规模人口迁徙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第一次:西晋末年爆发“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大量南迁江 左,它使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第一次移向长江流域, 改变了以前重北轻南的文化格局。 第二次:唐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755年—763 年)。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 黄河流域,经九年战争,社会 战火摧残,破坏不已,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 加速向南迁移。 第三次: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中原人民再 次南迁,其结果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最终完成了中 国人口、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从 此中国社会便进入南盛北衰的阶段。
高中政 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政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会考知识点:一、经济生活1、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其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居民的收入(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等。
消费类型包括按交易方式分有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分有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企业与劳动者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包括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表现:(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3)应遵循的原则P33(二)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2、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标志、形式、地位)4、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P36框内)5、文化交流的要求: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含义(不用背)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共四点):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传统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特点:(1)相对稳定性(2)鲜明的民族性┅┅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如果能┅┅积极作用;如果┅┅阻碍┅┅。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43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②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要求: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社会制度的更替B、科学技术的进步C、思想运动的先导;D、教育第五课文化创新(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1)文化创新的需要、标准、灵感、服务于——社会实践(2)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3)主体:人民群众2、巨大作用和深刻的意义:既表现为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新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特别提 示
1、文化的共性不是趋同,也不是相互取代;文化的个性不 代表文化没有一致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是矛 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 关系。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文化 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 表现出来。民族性和世界性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 下能够相互转化。 3、反对错误倾向:割裂文化的个性和共性,表现为两种情 况:一是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而看不到普 遍规律;二是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却抹杀它们之 间存在的差异。
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 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 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 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涵 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 从性质上泛指各种文化中既有先进
特色
的、优秀的文化,又有腐朽的、落
后的文化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 文化多元的存在对社会作用的性
区 作 社会的基本特征,也 质是不同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别 用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
要动力
发展先进的、健
考点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
1、是什么——文化多样性的构成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通过民族文化多样的形式呈 现出来的。
考点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文化生活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基本知识点归纳
2019-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基本知识点归纳1、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
(中国4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黄龙、九寨沟、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流;中国4处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嵋山-乐山大佛、武夷山)2、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各种文化的多样性,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2)文化多样性表现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伦理、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的多样性。
(3)民族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4)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案
(3)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小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课堂探究:(1)从春节和圣诞节两个节日中,你能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2)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节日吗?
(2)、文化多样件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可见诸多种多样的语苦、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绚丽多姿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等各个方面。
◇课堂探究:(1)表现在民歌中的文化多样性,仅仅是内容、曲调方面的差异吗?
(2)你能否以服饰、饮食等为例,说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检测案
课堂检测
见《金太阳导学案》知识梳理填空题
作业布置
《金太阳导学案》课程达标检测
反思案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题
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课型
新课
框题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时
第3课时
目标案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
(2)理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
(3)了解文化的传播、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及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并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
2、能力目标:
文化传播的方式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 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 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 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 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 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 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 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 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 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 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 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
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最难忘的一件事! (例如:难忘的旅游经 历、最关注的时政民生、 有趣的课外活动等等皆 可)
旅游归来,介绍异地他乡风俗人 情、奇闻趣事; 阖家团圆,高谈阔论各自的所见 所闻; 独居一室,打开电视机收看节目 或者在Internet上“冲浪”; 这些都是文化传播现象,它无处 不在、无时不在!
烽火狼烟本是古代中国边境的士烽火狼烟本是古代中国边境的士兵为了及时的传递敌人来犯的信兵为了及时的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在烽火台上点燃燃料息在烽火台上点燃燃料点燃时的烟很大可以看的很远点燃时的烟很大可以看的很远就这样一个烽火台接一个烽火就这样一个烽火台接一个烽火台的点下去敌人来犯的消息就台的点下去敌人来犯的消息就传的非常快
4.文化传播的方式
文 字 传 播
印刷传播
口语(人际)传播
网 络
网络传播
电子传播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人民网)
为了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 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体国民 的共识,进而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通过各种 媒体、各种组织、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经常性的 宣传教育凝聚共识 。
2020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典例剖析】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 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 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 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 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解析: -19-
本题以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为背景材料,要求 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知识范围 确定为《文化生活》。根据材料,可先分析鲁迅与雨果 文化作品的共性,再具体分析文化交流在促进文化合作 与发展、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意义。
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
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疑点辨识】
1.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使旧的传媒消失。 辨析: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如口语)的消失。 2.新兴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辨析:我们要正确地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新兴传媒属于 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 3.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 手段。 辨析:互派留学生属于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途径(方式),而 不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4.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辨析:各国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文化,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 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5.我们进行文化交流即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辨析: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交流传播的知识点总结
文化交流传播的知识点总结一、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凭借传统、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形成的综合体现。
文化的定义非常广泛,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关联。
文化的传播,不仅包括文化的传递和接受,也包括文化的创新和变革。
二、文化交流传播的渠道1. 书籍、报刊和杂志:这是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可由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见解和体验写成文字,并由出版社加工印刷出来,直接送至读者手中。
2. 电视、广播和互联网:这是现代的主要文化传播方式,可以将各种文化信息以声音、图像的方式传播给广大受众,成为人们接收文化信息的主要途径。
3. 演出、展览和展示:这是一种集中展示文化的方式,可以通过表演、展览等形式,展示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4. 文化交流活动:这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包括各种文化节、艺术节、国际交流会议等,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三、文化交流传播的意义1. 促进文明进步: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文明进步与发展,有利于各国学习和借鉴对方的先进文化成果。
2. 加深相互了解:文化交流能够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3. 丰富文化生活:通过文化交流,人们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文化成果和文化艺术,丰富并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品位。
4. 传承文化传统: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加强对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四、文化交流传播的技巧1. 尊重差异: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信仰,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2. 寻找共同点:在文化交流中,可以寻找各种文化之间的共同点,来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
3. 掌握传播技巧:在文化交流中,需要掌握一定的传播技巧,包括语言表达、肢体语言、情感交流等方面的技巧。
4. 注重传播媒介:在文化交流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包括书籍、影视、网络等,使文化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
五、文化交流传播的挑战1. 语言障碍: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语言的差异常常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的。在经济全球化 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交融。文化交流的过程 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 念、情感或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活动,都可视为文化 传播。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但很容易混淆文化传 播方式和文化传播手段,现举三例分析两化传播手段也有密切联系,人的精 神活动总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所以文化传播方式(途径)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传 播手段。 • 文化传播手段是文化传播方式的媒介,但文化传播手 段的运用则属于文化传播方式。如报纸杂志书籍属于 文化传播手段,但阅读报纸杂志书籍则属于文化传播 方式,电视互联网属于文化传播手段,但利用电视互 联网发布信息则属于文化传播方式,手机是文化传播 手段,而利用手机传递短信则属于文化传播方式。 • 例3中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 属于文化传播手段,而教育和用手机发短信是文化传 播的活动,属于文化传播方式,应选A和C。 •
例1: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 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手机 B电视广播 C互联网 D人际传播 例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 A大众传媒 B人口迁徙 C商人的贸易活动 D现代教育 例3:以下属于文化传播方式的是 A教育 B报纸杂志 C用手机发短信 D电视互联网
• 1 、区别 • 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 信息、观念、情感或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交往活动。 它指的是文化传播中的具体方式、行为,如商人的贸易活 动,人口迁徙和教育等。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 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文化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方式)。 • 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的媒介来实现, 这些传播媒介就是文化传播手段。从烽火狼烟、晨钟暮鼓、 驿寄梅花、鸿雁传书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古代的各种文 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 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 例1中的手机,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属于大众传媒,是文化 传播的手段,而不是文化传播方式,只有人际交往是文化 传播方式,而且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 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 及时的特点,故选D。 • 例2中人口迁徙、商人的贸易活动和现代教育,是文化传 播方式,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