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资料(长征故事)

合集下载

红色追寻:飞夺泸定桥红军为何取胜

红色追寻:飞夺泸定桥红军为何取胜

红色追寻:飞夺泸定桥红军为何取胜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追寻:飞夺泸定桥红军为何取胜第八期:飞夺泸定桥/v/vod.html?vid=389428第八期:飞夺泸定桥关闭红军长征面临又一个生死存亡的考验——夺下泸定桥。

我们的主人公,也将沿着当年的道路行进,一同跨过清康熙年间十三根铁索打造的铁索桥。

在那里,他们会遇到怎样的神秘嘉宾?请关注《红色追寻》第八期直播。

双重挑战下,红军如何在泸定桥斩获决定性胜利?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被敌军拆下了木板,只剩了摇摇晃晃的铁索,而当年连队的前辈、夺桥的二十二勇士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攀着没有桥板的铁索前进作战最终取得了战斗胜利。

智慧和勇气的双重挑战,战士们是如何诠释的?【点击进入直播页面】号声嘹亮桥下是湍急的河水,桥上是扶都扶不稳的铁索,身后是数倍于我军的敌方援军,战士们内心得多强大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正是有了这些智勇双全的战士,不断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红军主力才能继续前进,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

——@燕南天看到这一期直播,内心被触动久久不能平复,红军先辈们经历了怎样的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叽里咕噜作为一名90后,我从父辈口中知道了关于红军的这段历史,真的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希望能有更多渠道去了解这段历史,重温先辈带给我们的力量和感动。

——@shshh223 上一期的大渡河和这一期的泸定桥都发生在我家乡四川,作为当地人我对这段历史更为耳熟,这种精神至今都影响着我的家乡人奋斗拼搏。

——@呼啦圈心惊胆寒,是我看到泸定桥的感受,先辈们克服的不仅仅是自然条件的艰险,还有人为阻挡追击,红军先辈们都是好样的。

——@玉容山飞夺泸定桥的故事_红军长征故事_中国历史故事网红军成功飞夺泸定桥后毛泽东看到什么眼睛湿润?飞夺泸定桥的22名红军战士,最后为什么只发了18枚奖章飞夺泸定桥中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沪定桥飞夺泸定桥 - 红军长征期间重要战役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

关注:长征记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关注:长征记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是一段艰辛的征程,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次光辉的记录,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

80年前的那个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万里长征的胜利!一次次绝地逢生,一次次转危为安,中国工农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壮丽的革命篇章,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

青岛虽然不在当年的长征线路上,但有不少当年亲历过长征的老红军在青岛工作、生活过,记者探访了几位老红军以及他们的后人,听他们讲述一段段长征背后的故事。

邓龙翔:长征路上浴血奋战作为开国将军、老红军,邓龙翔参加了长征途中两次最为惨烈的战役——湘江突围和土城战役。

但这段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战斗经历,他在世时却很少对别人提起。

记者在邓龙翔的儿子邓纯瑜的家中,见到了邓龙翔留下的3枚珍贵勋章,打开用针线和硬塑料自制的袋子,三枚几十年前颁发的勋章依然闪烁着金属光泽——八一勋章、独立勋章、解放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策划——红军长征的青岛记忆The Story of Red Army’s Long March勋章,将人们的记忆拉回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让邓纯瑜记忆最深的,是父亲邓龙翔左肩上的伤疤,每次父亲洗澡时,儿子总会留意那道伤疤。

邓纯瑜说,如果射向父亲的子弹略微有些偏差,那么父亲很可能当场就没命了。

那道伤疤是邓龙翔在长征前的反“围剿”战役中留下的,在那些战役中,他曾两度负伤。

而在长征中,炮火来得更为猛烈。

经历了炮火洗礼的邓龙翔活了下来,但他的很多战友都失去了生命,在江西老家和邓龙翔一起参加长征的二十多名老乡中,仅邓龙翔一个人活了下来。

这也许是老人在世时不愿意向别人谈起长征的一个原因吧。

历经最惨烈战役邓纯瑜还记得,父亲曾断断续续提起过亲身参与的两场战役:湘江突围,土城战役。

“80公里的路走了4天”,“人死了一大半”,“那些日子真是遭罪了”,“经过那场战役,红军从8万人骤减到3万人”……通过邓纯瑜记忆中父亲讲述的这些细节,红军长征途中撰文/贺中 唐嘉琪 摄影/于风亮 部分图文由受访者提供血战湘江(油画) 供图/青岛市博物馆FOCUS ON 关注被称为“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战役——湘江突围被还原了。

长征小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小报A4横排电子小报手抄报4

长征小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小报A4横排电子小报手抄报4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个故事。

有一天,战士卢进勇掉队了,而这天又下着雨,他的腿也受伤了,他从裤袋里拿出一个已被雨水泡过的面团。

当他刚要吃时,突然听见有人在叫他,而这位同志也身受重伤,掉队了。

卢进勇把面团递给这位受伤的同志,可是,这位同志不但没有接受,还从他的左腋窝里摸出了七根干燥的火柴,让卢进勇带着火柴回到部队。

战士们终于喝上了热汤。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

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时有8.6万人,1935年到延安的1、3军团和军委纵队约七八千人。

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时有4、9、30、31、33五个军8万多人,1936年到陕北约3万人。

红2、6军团长征出发时有 1.7万人,1936年到延安的红二方面军约1万余人。

红25军长征时有2981人,1935年到延安3400人。

长征介绍长征原因及红军伤亡情况长征故事:七根火柴班级:姓名:。

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典故事

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典故事

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典故事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80年前,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是多么让人激动。

回顾长征,有多少经典的故事发生过呢?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典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长征有许多艰难的故事,有的故事让人想起来心里暖融融的。

特别是来自友军的无私帮助,正是这些帮助和扶持,红军才能走出艰难险阻,走向胜利。

1936年5月底6月初,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红6军团到达了西康境内。

由于连续的草地行军,特别是长时间的断粮缺水,战士们的体力严重不足,部队疲劳到了极限。

粮食问题再得不到解决,部队就很难再前进了。

正当大家几乎陷入绝望的时候,他们在一个叫稻城的小县城和红32军会合了。

红32军是为了专门接应红6军团来到稻城的。

在最困难的时候见到友军,大家奔走相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本来疲惫不堪的身体好像一下子充足了电。

红32军给红6军团送来了一群大牦牛、肥猪和肥羊,一捆捆的羊皮背心、羊皮手套和睡觉用的皮垫子,还有不少青稞和豌豆。

这样多的物资对他们来说真是“及时雨”。

其实,红32军也是经过草地行军、忍饥受冻过来的,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红32军的战友们所体现的团结互助精神让人终身难忘。

一番休整后,红6军团又踏上了征程。

当时全军上下竟连一口可以做饭的大锅也没有。

原来部队集体用的厨具,随着行军作战已全部丢掉了。

自从渡过金沙江后,干部战士都是分散野餐,用个人的搪瓷缸子当炊具。

可红32军送给他们的这些肉食和粮食,怎样才能吃到嘴里呢?为了不麻烦当地的藏族同胞,红6军团的先头部队向藏族群众买了几口大缸,用来煮肉。

大家正准备美餐一顿时,没想到他们买的那些大缸经不起烈火高温的烘烤,肉还没煮熟,大缸就“砰”地一声炸了。

有的连队由于烧坏了大缸,干脆就吃起了半生不熟的肉。

买不起缸的连队,就把肉分割给个人,战士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地上点上火,经过一番烟熏火燎之后,吃起了“熏肉”或“烤肉”,这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对一时吃不掉的牦牛,在行军中部队就用它们来驮枪械弹药,给病号骑,等需要的时候,然后再陆续杀掉改善生活补充给养。

中小学优选作文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优秀征文

中小学优选作文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优秀征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优秀征文第一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时光飞逝,如今长征的胜利已经80周年了,在80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队伍在革命史上写上了光荣的一笔。

它好似一副画卷画着气壮山河的英雄画面:在冰天雪地里,风似刀般割在英雄们的脸上,但他们却宛如一条巨龙,蠕动着、蜿蜒着它庞大的身躯,穿越着那二万五千里的路程。

夜晚,伸手不见五指。

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长征中的艰险是我们在平和年代所不能想象的,英雄们顽强不屈,抵御自然灾害,长途漫漫和粮食短缺问题。

前辈们穿着草鞋在雪地、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我们要把他们身上坚持不懈地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想想这些在长征中的英雄是怎样克服困难,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时候都能挺过来了,我们这些小困难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呢?现在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菜不符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

这是多么不应该的阿!有句名言说过:“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或许这个还不够,那我们应该会想到在红军长征的时候,那些英雄们在面对粮食短缺的时候,竟然还用草皮,树皮来做粮食填饱肚子,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却不好好珍惜。

我们应该好好像那些红军叔叔们学习啊!但在社会上也有像红军叔叔面对困难从不喊苦的人。

就像造隧道的工人们,他们在一个温度达到40度以上的空间里面工作,而且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的温度已经够高的了,可以想象他们里面的温度会让人受不了。

甚至有时他们在切割金属的时候与火接触,更是火上浇油。

当他们的头上冒出如豆粒般的汗珠时,他们却从不喊苦,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和那份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着自己的岗位,他们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怀旧风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PPT

【怀旧风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PPT

会议意义: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促进了这个问题的
解决,从而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
遵义会议
会议时间:1935年1月17日 会议内容: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中
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这个决议起草后于“一九三五年二月八日政治局会议通过”,2月16日中 央油印印发了这个决议。
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强渡大渡河”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在长征中曾 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 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
打开一个缺口,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红军强渡
会议意义:吴起镇会议是榜罗镇会议和铁边城会议的继续和完善。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把红军长征落脚点
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从而宣告了中央红军长
征的完结,开创了党中央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新的历史时期。这次会议为1935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同西北
红军顺利会师作了准备,对团结和汇聚西北革命力量起了重要作用。这次会议对我们党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 命战争的转变和党在西北地区开始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作了重要的准备,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山公园,公园内,一座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高耸入云,熠熠生辉。
过草地
1935年8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周恩来任司 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了继续贯彻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中革军委决定进 取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流域。8月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资料(长征阶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资料(长征阶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资料(长征阶段)
长征阶段
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领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到达蒙古与军领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阶段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5年1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1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1日~1935年8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8月19日~1936年9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9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通过回顾中国工农红军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缅怀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光辉业绩,激励全市人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实现“奋力赶超、重振雄风”,全面建设小康大同、和谐大同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大同军分区,向全市老红军、老战士、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PPT模版 纪念长征80周年演讲稿PPT模板

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PPT模版 纪念长征80周年演讲稿PPT模板

点击输入您的单位名称或标题目录第一章:长征的历史简介和意义第二章:回望伟大长征路第三章:弘扬和发展伟大长征精神01第一章:长征的历史来源和简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是宣言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意义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或称“七律·长征”,是毛泽东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七律古体诗。

本诗写于1935年10月,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越过六盘山前。

8句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又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别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1个省。

请问历史上间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资料(长征故事)关于长征的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

关于长征的感人故事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因此得了肠胃病。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为什么不吃鱼啊?”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

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
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

”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

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

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

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

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

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扯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

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
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

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

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关于长征的相关诗词(毛泽东)
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1935年2月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1935年10月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

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

”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

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

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

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
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

”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

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

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