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2006版)
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
![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32fd01e9c5da50e2534d7fa7.png)
医院输血科(血库)的基本标准(试行)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和临床用血管理,根据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直接领导下的科室,三级医院应设置独立输血科,二级及有条件的一级医院设置血库,归属检验科管理。
第三条医院输血科(血库)履行下列职责:(一)认真执行《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本省的有关规定。
(二)定期向当地血液中心(或血液分中心)申报用血计划,计划用血量至少为实际用血量的70%。
(三)与当地血站联系,及时领取本院用血。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储备适量急救用血,保障临床用血需要。
(四)协助临床科室办理有关用血计划和手续,执行用血登记和查对制度。
妥善保管有关材料.指导临床用血,及时向医院报告临床用血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协助处理。
(五)严格把好临床用血关,合理用血.协助临床科室执行用血申请、审批和签字责任制度。
输血科(血库)按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凭临床医师的用血申请单发放血液(急救用血除外),对医院用血进行监督,有权根据临床科室申请用血情况,结合病情,科学合理调配供应。
(六)建立临床用血抽检制度,根据有关血液的质量标准,委托省临床检验中心定期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抽检(抽检2%),对抽检不符合要求的血液要及时与当地血液中心联系,妥善处理,确保用血安全。
(七)加强与血液中心的协作和学术交流.协助医院完成有关输血教学和科研任务。
配合临床科室开展输血诊断和输血治疗.第四条人员配备及要求(一)输血科(血库)应根据医院床位数、用血量及工作实际情况配备人员。
输血科一般配5~10人,血库配2~6人(均不含工人).根据年用血量可按下列要求配备人员:年用血量200万毫升左右配8~12人,年用血量100万毫升左右配6~8人,年用血量50万毫升左右配2~6人。
(二)输血科应由副高以上(血库应由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疗或检验专业人员担任负责人。
四川省物价局关于调整我省医疗临床用血价格的通知
![四川省物价局关于调整我省医疗临床用血价格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7b98f8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6.png)
四川省物价局关于调整我省医疗临床用血价格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物价局•【公布日期】2006.03.01•【字号】川价函[2006]30号•【施行日期】2006.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安全与血液正文四川省物价局关于调整我省医疗临床用血价格的通知(2006年3月1日川价函〔2006〕30号)省卫生厅,各市、州物价局:你厅川卫函〔2006〕77号《关于核准四川省公民临床用血收费标准的函》收悉。
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卫规财发〔2005〕437)《关于调整公民临床用血收费标准的通知》精神,经与卫生厅多次研究,并征求部分血站意见,现将我省临床医疗用血价格通知如下:一、血站向医疗机构供应血液的价格包括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的费用;医疗机构对公民临床用血的收费包括血站供应价格、配血费和储血费。
具体价格见四川省公民临床医疗用血价格表。
为确保医疗用血的质量,各级血站在临床用血复检过程中,未使用进口乙肝表面抗原、丙肝、艾滋病病毒抗体试剂在上述价格的基础上下浮20%。
二、医疗机构供患者价格已含储血费,血站向医疗机构(含储血点)计划内免费送血,临时或急救临床用血的运费由医疗机构或储血点承担,其费用由医疗机构和血站协商解决,不得再向患者收取;各医疗卫生机构配血费按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
三、辐照血液项目暂由成都市血液中心开展,病毒灭活血浆项目暂时由成都市血液中心和德阳市中心血站开展。
其它血站开展上述两项项目需报经省卫生厅和我局同意。
四、成都血液中心开展的ABO血型基因等检测新增项目,仍按我局川价函〔2005〕16号《关于规范我省医疗临床用血价格的通知》的规定执行,即:1.ABO血型基因定型检测每人份120元2.血小板抗原基因定型检测每人份370元3.HLA—B27抗原基因定型检测每人份110元五、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在接到本通知后,要对各医院临床用血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通知书规定的价格,要按有关价格法规进行查处。
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
![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68a7b6cccbff121dd368370.png)
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第一条根据《四川省储血点管理办法》,为做好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储血点规范化建设,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特制定此基本标准。
第二条人员配置(一)储血点工作人员配置应根据供血范围、用血量需要设置业务负责人1名,工作人员若干名。
(二)储血点业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应具有国家认可的卫生专业学历和相应的专业职务,相关的临床输血专业知识。
经输血基础理论、技能培训合格后取得上岗资格。
储血点业务负责人还应具有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和一定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第三条房屋设施与设备配置(一)房屋设施1、房屋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血液储存、发放设在清洁区,值班室、办公室应设在半清洁区,报损血液及废物处置设在污染区。
2、储血点应具有消毒、空调设施,且通风、光线良好,并应远离污染区域。
3、储血区洁净度要求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Ⅱ类环境标准,储血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二)设备配置1、4℃专用储血冰箱1-2台。
2、-20℃低温冰箱1台。
3、专用血小板保存箱1台(根据需要)4、空调器1台。
5、专用运血箱若干。
6、专用传真直拨电话1部。
7、备用电源。
8、电脑1台,打印机1部。
第四条工作制度(一)储血点工作制度(二)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制度(三)工作环节交接制度(四)血液登记、保存制度(五)差错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六)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反馈制度(七)血液报损管理制度(八)资料记录、信息、统计的收集整理、保管制度(九)专用设备使用、维护、报废制度(十)计量器具管理和检定制度(十一)医用污物处理制度(十二)院感及个人防护制度(十三)消毒管理制度。
第五条岗位职责(一)储血点负责人岗位职责(二)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第六条技术操作规程(一)取血、储血、发血技术操作规程。
(二)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第七条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血站基本标准
![血站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432a24058fafab069dc025f.png)
一、科室设置应有血源管理,体检、采血,检验,成分血制备,贮血、发血,消毒供应,质量控制等功能,并有相宜的科室设置。
二、人员配置(一)血站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年采供血量参考比例(二)人员任职要求1.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75%以上,高、中、初级卫生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要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2.血液中心主任应具有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学历,中心血站站长应具有高等学校专科以上学历,基层血站站长应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以上学历。
3.技术岗位人员应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并按照有关规定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
4.患有经血传播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采血、供血、成分血制备等相关业务工作。
三、建筑和设施(一)建筑要求1.血站选址应远离污染源;2.业务工作区域与行政区域应分开;3.业务工作区域内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应分开;4.业务科室的结构布局符合工作流程;人流物流分开;符合卫生学要求;5.应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休息场所;6.特殊需要开放分离血液成分的,必须在100级洁净间(台)操作。
(二)建筑面积1.业务部门建筑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2.业务部门建筑面积与年采供血量参考比例:(三)辅助设施要求1.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2.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3.污水、污物处理及废气排放设施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4.应有与采供血任务相适应的运血车;5.应具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四、设备(一)基层血站贮血专用冰箱(4oC)、低温冰箱(-20oC以下)、恒温水浴箱、体重秤、血压计、采血计量仪、热合机、急救设备、必备药品、酶标仪、洗板机、恒温箱、振荡器、离心机、加样器、转动器、酸度计、分析天平、洁净工作台(间)、毁形机、高压蒸气灭菌器。
(二)中心血站(在基层血站应配备设备的基础上还应配备)大容量低温离心机、分浆器、血细胞分离机、试剂专用冰柜(箱)、血凝仪、紫外线强度测定仪、血小板保存箱、微粒测定仪、离心机转速测定仪、运血车、速冻冰箱、工作间消毒设备。
医疗机构血库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血库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cbebb2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6.png)
医疗机构血库基本标准医疗机构血库是医院重要的医疗资源之一,它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医院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血库的安全、有效运作,制定并执行一套基本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医疗机构血库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
这些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负责血库的日常管理、血液采集、储存、输血等工作,并能够及时处理突发情况,确保血库的安全运作。
其次,医疗机构血库的建设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血库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卫生、安全、环保等要求,保证血液的储存条件和质量。
同时,应当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确保血液采集、检测、储存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和安全。
血库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并执行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血液的采集、检测、储存、输血等各个环节,应当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另外,医疗机构血库应当建立完善的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和管理血液库存,确保血液的有效利用和安全储存。
同时,应当加强对血液库存的监测和跟踪,确保血液的有效期限和质量。
此外,医疗机构血库应当加强对血液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供应商具备相关的资质和能力,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血液产品。
对于血液产品的检测、验收、储存等环节,也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血液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医疗机构血库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血液管理的认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和使用血液产品,避免血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事故。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血库的建设和管理需要符合一系列的基本标准,确保血库的安全、有效运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
《血站基本标准》实施细则
![《血站基本标准》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22c7e675168884868762d6ee.png)
67、ABO血型检验须做正反定型、Rho定型。血型定型准确率要求达到100%(亚型除外)。所用定型试剂须有生产单位名称﹑生产批准文号,经国家批批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
68、血液检验须每次进行室内质控;
6
69、献血者血液化验初复检不得用同一试剂厂生产的试剂,同一标本的初复检化验不得由同一人进行;
6
血站开展的服务项目
118、血站可提供下列主要品种:
(1)全血;
(2)新鲜冰冻血浆或冰冻血浆;
(3)单采新鲜冰冻血浆;
(4)浓缩红细胞;
(5)浓缩少白红细胞;
(6)悬浮红细胞;
(7)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8)洗涤红细胞;
(9)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10)浓缩血小板;
(11)单采血小板;
(12)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
6
83、血袋内血液容量误差在±10%以内;
4
84、血袋热合处无漏血。
4
成分血制备的基本要求
85、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有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6
86、工作人员须注意个人卫生,工作时不佩带首饰,并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II类环境的医护人员手的卫生标准;
87、制备成分血的全血无凝块及溶血;
6
70、血液检验项目须参加国家或省级室间质量评估并成绩合格;
6
71、体检、检验均有完整记录,发出的报告无差错;
4
72、对献血者个人隐私有保密措施,对检验项目异常者应按规定通知献血者。
4
73、血液检验(复检)的全血标本的保存期应当在全血有效期内,血清标本的保存期应在全血有效期满后半年;
6
血液采集的基本要求:
血液储存要求标准的执行
![血液储存要求标准的执行](https://img.taocdn.com/s3/m/0817b5f408a1284ac85043f6.png)
执行标准总结—— 管理/执行的经验等
输血科严格执行《血液储存要求》的标 准,以前储存血液不标准易造成输血不 良反应的发生,现在输血发热不良反应 由以前的0.5%降低到现在的0.1%。由 于血液质量有了保障,大大提升了患者 家属和临床医生满意度,也杜绝了血液 浪费。
执行标准总结—— 管理/执行的经验等
05 PART FIVE
执行标准总结
执行标准总结—— 执行标准过程中的困难与对策
1 观念转变的慢,全员多次培训。 2 设备落后,医院积极帮助我科落实。 3 为了得到临床的认可,我们经常与临床沟通。
执行标准总结—— 管理/执行的经验等
1 血制品都按照血型和日期摆放整齐,一目了然。 2 硬件更新后温度和湿度有明确的标识。 3 储血冰箱环境适宜,没有暴晒。 4 开冰箱门要迅速并及时关严。 5 储血冰箱定期消毒,定期做细菌培养。 6 做到合理用血。
血
)
浆 普通冰冻血浆(FP) 缺少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Ⅷ
冷沉淀
主要成分为Ⅷ因子、第Ⅻ因子 和少量纤维蛋白原
全血
保存温度 4±2℃ 4±2℃ 22±2℃
-20℃以下 -20℃以下 -20℃以下
4±2℃
保存期 ACD:21天,CPD:28天,
CDPA:35天 24小时内输注
24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 袋制备)
血液储存要求标准
《血液储存要求》标准的执行
目录
01 执行标准背景 02 执行标准计划 03 执行标准过程 04 执行标准成效 05 执行标准总结
01 PART ONE
执行标准背景
执行标准背景——机构简介
输血科位于我院住院楼三楼,占地面积 140平方米,专职人员四人,均为主管技师。 我科拥有储血冰箱2台,储血浆冰柜1台,试 剂冰箱1台,强生离心机、孵育器、融浆机、 血小板恒温摆动保存箱等先进设备。
成都市储血库用血量分析
![成都市储血库用血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ada962a45177232f60a297.png)
成都市储血库用血量分析了解成都市15个储血库主要血液制品3年的使用情况,为血液中心进一步推广成分血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对15个储血库主要血液制品3年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
结果2006-2008年成都市15个储血库血浆平均用量分别为769.67U、1135.63U和1783.47U;红细胞平均用量分别为2143.40U、2678.33U和3398.87U。
结论2006-2008年成都市15家储血库成分血用血量不断上升。
根据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一节第十七条规定:为保证辖区内临床用血需要,血站可以设置储血点储存血液。
成都地区2003-2006年在远郊区(市)县建立了15个储血库,确保成都市远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和输血安全。
现将15家储血库2006-2008年主要血液制品的用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6-2008年成都市血液中心储血供血科血液发出量。
1.2方法将15个储血库使用的各种血液制品归类,分成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全血,100毫升血浆=1单位(U),200毫升全血=1单位(U),1单位(U)单采血小板=12单位(U)浓缩血小板。
2 结果2.1各类血液使用量各地区分布情况,2006-2008年成都市15个储血库血浆年平均用量新都(3871.17U)最多,其次为双流西部(3306.00U),最少为蒲江(279.83U);血小板年平均用量新都(708.67U)最多,其次为温江(606.33U),最少为蒲江(8.00U);全血年平均用量都江堰(611.82U)最多,其次为郫县(563.78U),最少为蒲江(18.00U);红细胞年平均用量温江(4306.83U)最多,其次为新都(4290.50U),最少为蒲江(1305.17U),见表1。
3 讨论根据卫生部2005年颁布的《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成都确定市血液中心成为全市唯一的采供血机构,市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全市行政区域划分、辖区用血医院地理位置,以及医院规模和数量等实际情况,2006年下发《关于加强有关区(市)县医院储血库建设和管理的通知》的专门文件,制定以市血液中心为龙头,在远郊区(市)县的原采供血机构所在行政区域和其他区(市)县所在地县级人民医院统一建立储血库的供血网络设置规划,形成了新的医疗供血网络体系15家。
浅谈医院输血科(血库)规范化建设
![浅谈医院输血科(血库)规范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30dac0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f.png)
浅谈医院输血科(血库)规范化建设第一篇:浅谈医院输血科(血库)规范化建设浅谈医院输血科(血库)规范化建设雅安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张瑚敏规范建设行业标准科室管理的各种制度标准的操作程序规范的工作流程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卫生部《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规范》2008 《血站基本标准》1998,2000,2006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003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2002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997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3 四川省:四川省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川医发[2006]3号)科室管理制度依据: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四川省卫生厅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四川省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科室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和技术考核制度检验记录和核对制度血液保存、发放、输注和报废制度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和接收登记制度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输血后感染的追踪处理和登记报告制度试剂的认购、入库和领用制度消毒管理及污物处理制度,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制度科室管理制度仪器设备认购、验收、使用、管理、保养维修和报废制度;计量管理制度;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回报制度交接班工作制度临床输血审批制度标准的操作程序依据: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4、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规范输血规范操作~血液入库按照血型、日期归类轻拿轻放血液标识(血型、日期、剂量)血浆标识(血型、日期、剂量)冰箱温度监控定期消毒细菌监测规范的工作流程~血液入库输血规范操作~输血申请输血规范操作~输血申请《输血治疗同意书》要求: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者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e2fdc7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7.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20•【字号】川办发[2006]14号•【施行日期】2006.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川办发[2006]14号二○○六年三月二十日)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采供血机构和血源管理,保证血液质量,保障公民健康,防止经采供用血途径传播疾病,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四川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四川省公民献血条例》、《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依法设置、依法管理、确保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防止经采供用血途径传播疾病。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省为区域,实行统一规划设置血站、统一管理采供血和统一管理临床用血。
二、规划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临床用血及急救用血需求为目的,合理布局采供血机构,逐步建立符合省情、规模适宜、标准适当、资源优化、服务优良的采供用血网络。
三、机构设置(一)血站。
1.成都市设置血液中心,除承担血液中心本身职能外,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履行省级血液中心职能;其余设区的市(州)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设置1所中心血站。
2.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因采供血需要,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在辖区内设置分支机构(分站);由市(州)卫生行政部门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设置固定采血点(室)或流动采血车。
3.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可以设置储血点储存血液。
储血点应当具备必要的储存条件,由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血站建设基本标准
![血站建设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f5bf4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1.png)
血站建设的基本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和规范有所差异,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建筑条件:血站的建筑物应符合国家建筑标准,具备必要的防火、防爆、防护等安全设施,并且具备清洁、通风、良好的照明等基本条件,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设备设施:血站应有必要的设备和器材,包括血液采集设备、血液处理设备、血液保存设备、实验室设备等,以确保血液的采集、处理和保存符合规范,并能满足不同血液产品的需求。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血站,还有一些具体的建设标准,例如:
血液中心: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和直辖市,应规划设置一所相应规模的血液中心。
中心血站: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可规划设置一所相应规模的中心血站。
中心血站供血半径应大于100公里。
距血液中心150公里范围内(或在3个小时车程内)的设区的市,原则上不单独设立中心血站;与已经设立中心血站距离不足100公里的相近(邻)设区的市原则上不单独设立中心血站。
中心血库:在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3个小时车程内不能提供血液的县(市),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县级医疗机构内设置一所中心血库,其任务是完成本区域的采供血任务,供血半径应在60公里左右。
距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3个小时车程内的县(市)原则上不予设置。
一个城市内不得重复设置血液中心、中心血站。
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可根据服务区域实际需要,设立非独立的分支机构、固定采血点、储血点。
固定采血点、储血点不得进行血液检测。
储血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储血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ae02731580216fc700afd68.png)
储血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 结合本地区储血点的实际情况,本文笔者对储血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财、物配备不足,储血点对基层培训与指导不够,血液放行有待规范,费用收取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明确职责,强化监督;依法用血,规范管理;加强培训,科学指导;改变观念,服务患者的对策。
[关键词] 储血点;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a)-0149-02根据卫生部《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和泸州市卫生局关于泸州市县、区储血点的设置规划[1],本院按照《四川省储血点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的要求进行储血点的建设筹备工作,于2007年12月顺利通过四川省卫生厅的验收,成为我省首批验收合格的储血点。
经过近5年的运行,在保障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需求、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杜绝因供血不及时耽误对患者的抢救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
也为本院与周边医院加强联系、密切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供了平台。
同时,储血点在运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笔者结合本地区储血点的实际情况,现对储血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1 储血点管理存在的问题1.1 人、财、物配备不足储血点建设由县、区医疗机构负责,无专项经费保障,人员也由县、区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兼任。
在客观上存在经费保障不足、人员不能到位、硬件建设上配备不足的现象。
1.2 对基层培训与指导不够储血点指导本辖区内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协助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血液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医疗机构面临着繁重的医疗工作任务,很难对基层医院临床用血工作进行指导。
同时基层医院由于很少和血站进行业务联系,对血站血液储备情况不了解,无法及时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协调临床用血[3]。
储血点作为中心血站与基层用血单位之间的二级供血网络,在血液紧张的大背景下,本单位的临床用血尚不能得到完全满足,有时很难做到及时满足其他医疗单位的临床用血。
储血点管理制度
![储血点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df0ca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2.png)
储血点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储血点的管理工作,提高储血点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无偿献血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结构1. 储血点设立单位:储血点设立单位应当是具有献血资格的单位或机构,必须具备献血采集资质,负责储血点的日常运作和管理。
2. 储血点领导人员:储血点设立单位应当派遣合格的领导人员负责储血点的管理工作,包括指导储血点人员的工作、监督储血点的运作和协调与上级部门的沟通。
3. 储血点工作人员:储血点工作人员需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具备相关证书,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负责接待献血者、采集血液以及储存和管理血液。
三、管理制度1. 储血点的开放时间:储血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开放时间,并在储血点门口公示开放时间,确保献血者能够提前知晓并按时到达。
2. 储血点的场所和设备:储血点的场所应当符合卫生标准,设备要经过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各项设备的正常运作和安全性。
3. 储血点的血液采集过程:储血点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血液采集,确保采集的血液安全可靠。
在采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4. 储血点的血液储存和管理:储血点应当建立健全的血液储存和管理制度,确保储存的血液符合质量要求,可以安全有效地供应给需要的患者。
5. 储血点的血液配送和使用:储血点应当根据需要及时配送血液,并确保配送的血液符合要求。
在使用血液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核对和记录,防止发生混淆和错误。
6. 储血点的信息管理:储血点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储存和使用血液的相关信息,并保障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7. 储血点的定期评估和监督:储血点应当定期对自身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改进管理制度。
同时,要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四、宣传工作1. 储血点应当积极开展献血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献血的认识和意识,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献血活动,增加供血量。
2. 储血点要与媒体合作,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增强献血文化建设。
储血点实施方案
![储血点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6151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c.png)
储血点实施方案一、引言。
储血点是指专门用于收集、保存、储存和分发血液及其制品的机构,是保障临床用血需求的重要保障措施。
建立和实施储血点实施方案,对于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储血点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储血点的建立。
1.选址。
储血点选址应考虑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通风良好、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还要考虑到周边社区居民的安全和生活便利。
2.场地规划。
储血点的场地规划要合理,包括采血区、储存区、检验区、发放区等,各个区域之间要合理布局,确保血液在各个环节的安全和卫生。
三、储血点的管理。
1.人员配备。
储血点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和管理专业知识,包括血液学、感染控制、卫生监督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要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人员的业务水平。
2.设备和物资。
储血点应配备必要的采血设备、储存设备、检验设备等,同时要保证血袋、采血针、试剂等物资的充足和质量。
3.质量控制。
储血点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血液采集、储存、检验、发放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血液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四、储血点的运行。
1.血液采集。
储血点要建立规范的血液采集流程,确保采血的安全和卫生,同时要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标本采集、标本送检等操作。
2.血液储存。
储血点要建立严格的血液储存管理制度,包括血液的分类、储存条件、储存期限等,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3.血液检验。
储血点要建立规范的血液检验流程,包括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免疫学检验等,确保血液的安全和合格。
4.血液发放。
储血点要建立规范的血液发放流程,包括血液需求的审核、发放的程序和记录等,确保血液的合理使用。
五、储血点的风险管理。
1.感染控制。
储血点要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采血区的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职工的个人防护等,确保血液的安全。
2.事故处理。
储血点要建立健全的事故处理机制,包括血液泄漏、设备故障、人员意外伤害等情况的处理程序,确保血液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储血点管理体会
![储血点管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336d170cf84b9d528ea7a6c.png)
龙源期刊网 储血点管理体会作者:青炜文秀琼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目的:加强储血点业务指导,规范储血点管理。
方法:根据《四川省储血点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的要求,血站定期对各储血点进行业务检查和指导,就人员要求、设备配置、送血频次和送血量、取血要求、规范用血、体系文件建立等进行检查和规范,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和市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改进效果进行监督,使整改落实到位。
通过对人员、设备、取供血过程及文件进行规范。
结果:储血点用血计划性增强,取送血频次下降36.74%,增加了人员和设备投入,完善了储血点管理文件编写。
结论: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规范储血点管理,血液质量安全才有保障。
【关键词】储血点;规范管理;质量安全【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2-0240-022006年,《四川省储血点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颁布施行[1,2];同年《血站管理办法》颁布,该办法明确要求中心血站应当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储存的质量控制[3];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血液安全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强化血液安全。
储血点作为血站供血管理的延伸,规范管理以保证血液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站针对储血点业务指导过程中发现的人员配置不足、设备不足、血液需求计划性差、取送血频繁、文件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梳理,全力协助并督促整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将储血点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绵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市辖区内设置的7个储血点,分别设置在各县(市)人民医院,路程最远储血点距离血站170公里,最近20公里,供血计划量主要指红细胞类血液成分,最多为200U/周,最少15U/周。
1.2方法1.2.1人员2012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临床用血需求设置输血科或者血库,并根据自身功能、任务、规模,配备与输血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
血液贮存质量检测标准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检测标准与信息反馈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78dff9b31b765ce0408147b.png)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标准1、全血、血液成份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查对。
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不是合格,血袋是不是有破损,标签笔迹是不是清楚、内容是不是完整。
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份制备日期、效期、贮存条件等。
二、进入血库的血液及成份,必需入库记录。
记录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刻、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份血按A、B、O、AB血型分类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前后顺序寄存,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看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保留,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留,血小板20~24℃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操纵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当即检查缘故,及时解决并记录,天天按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份严格依照规定贮存期限保留,过时血一概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依照临床和库存需要,天天作好用血打算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用血,幸免浪费。
8、天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班工作,查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贮存数量三者是不是一致,作好交接班记录,每一个月底盘存库存血液一次,统计数据报表财务科。
9、储血冰箱内严禁寄存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成效监测每一个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育皿90mm细菌培育),无霉菌生长。
10、必需随时贮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
13、妥帖保留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一年上交档案室保留至少十年。
高州市中医院血库资料血液贮存质量信息反馈制度一、临床医师须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提高输血医治成效质量。
血液的储存标准
![血液的储存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1ae02aa960590c69ec3769e.png)
红细胞
• 浓缩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 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 余的部分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 浓缩去白细胞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 的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 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去除后制成的红细胞成 分血。 • 1. 储存温度:2℃~6℃。 • 2. 保存期:同全血。
• 5.外观:肉眼观察浓缩血小板,应呈淡黄色云 雾状,应无纤维蛋白析出、无黄疸、无气泡及 重度乳糜出现。储血容器应无破损,应热合保 留注满血小板的多联袋转移管至少15cm。 • 6.容量 • 保存期为24h的浓缩血小板容量为25~ 30mL/200mL或400mL全血制备; • 保存期为5天的浓缩血小板容量为25~ 35mL/200mL全血制备;50~70mL/400mL全血 制备。
• 悬浮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大部 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并向剩余物 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 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 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在全封闭 的条件下去除后向剩余物加入红细胞添加液所 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 1. 储存温度:2℃~6℃。 • 2. 保存期:同全血。
• 冰冻红细胞:采用物理方式在无菌条件下 将保存时间在6日内的全血、浓缩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血液制剂中的红细胞分离出并 加入红细胞保护剂甘油于低温冷冻保存。 • 1.储存温度:含2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在120℃以下储存,含4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 在-65℃以下储存。 • 2.保存期:自采血之日起10年。
• • • • •
• • •
3.外观:同全血。 4.容量: 浓缩红细胞容量包括两种规格: 200mL全血分离的浓缩红细胞的容量: 120mL±10%。 400mL全血分离的浓缩红细胞的容量: 240mL±10%。 浓缩去白细胞红细胞容量包括两种规格: 200mL全血制备的容量为100mL±10%。 400mL全血制备的容量为200mL±10%。
中心储血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中心储血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57a517af284ac850ad024275.png)
中心储血点质量管理制度1、中心储血点储存的血液必须来自本市中心血站。
2、接受和协助市中心血站对中心储血点及其辖区进行输血质量控制和业务指导。
3、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血液进行验收、入库、储存、发放,并做好相关记录,入库及血液发放质量合格率100%4、血液的运输应在完整的冷链中进行,使血液从储血点直至发放到医院的整个过程始终处于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内。
5、对血液的储存盒运输过程的温度进行监控并记录。
6、血液发出后如无质量缺陷不得退回,特殊原因需要调剂(收回)的血液,需在收回前认真进行血液外观、运输条件的检查,并静置观察24小时后作出确认结论并做好相关记录。
临床用血计划申报制度1、中心储血点接到临床用血申请后,应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和本中心储血点的血液储存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储血计划,库存血量应是全月用血量的1/4—1/8,血型储存应按O、A、B、AB的4:3:2:1的比例贮备(库存基本量)。
2、中心储血点需要补充血液库存量时,应及时上报给市中心血站,并填写好临床用血计划及预约申请记录。
3、特殊约血(如机采血小板、解冻冰冻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稀有血型血液等),需提前向中心血站预约申请。
4、为了规范临床用血,保证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临床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医师会诊,有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血液的入库、储存盒发放管理制度一、入库管理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采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规格、数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储存条件)等,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
2、认真做好血液入库、核对的相关记录,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二、储存管理1、储血室应具有防火、防盗和防鼠等措施,非值班人员不得进入。
供血机构储血点基本标准
![供血机构储血点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6239f345fbfc77da369b1c4.png)
采供血机构储血点基本标准为健全我省供血网络,确保临床用血及时、安全供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基本标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一、机构性质采供血机构储血点是血站供血业务的延伸,由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实际需要规划设置。
原则上应设置在距采供血机构30公里以外的二级(包括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
血液的储存、发放等业务技术由采供血机构负责,质量、安全责任由采供血机构承担。
二、业务范围承担供血单位指定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储存、发放任务。
不得开展血液采集、检测。
三、基本要求(一)、房屋设施满足储、发血业务要求。
应设置储、发血室、消毒清洗间、值班室等,房屋不得少于3间,总面积不得少于50M2。
(二)、辅助设施1.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2.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3.污水、污物处理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4.应具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四、仪器设备储血室应有储血专用冰箱(4℃)、低温冰柜(-20℃以下)、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热合机、化浆机或恒温水浴箱、计算机等。
五、人员(一)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应按储血量大小或供应单位数量配置。
一般二级医院2-3人;三级医院3-5人。
(二)任职要求1.储血点主任应具有医学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2.技术岗位人员应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技术岗位人员应当符合岗位执业资格的相关规定;4.有经血传播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储、发血工作。
(三)、人员职责1.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做好储血点相关的业务工作,保证临床用血需求;2.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法规和政策;3.负责临床用血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科学用血;4.有责任对供血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反馈发现的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
六、质量管理文件(一)、工作制度1.质量管理制度1.1文件控制管理制度1.2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1.3内部质量评审制度2.储、发血管理制度2.1血液入库、储存管理制度2.2血液发放管理制度2.3血液报废登记制度2.4不合格血液报废、退回制度2.5差错事故防范措施3.报告制度3.1输血反应登记报告制度3.2差错事故处理登记报告制度3.3血源性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二)岗位职责1.储血点主任职责2.储血人员岗位职责3.发血人员岗位职责4.值班、交接班人员岗位职责(三)操作规程1.血液储存和运输操作规程2.发血操作规程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4.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四)记录1.仪器设备监测记录2.质量检查记录3.血液报废登记4.差错记录及处理记录单5.输血传染病报告登记表6.血液出、入库登记7.储血冰箱温度记录8.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
第一条根据《四川省储血点管理办法》,为做好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储血点规范化建设,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特制定此基本标准。
第二条人员配置
(一)储血点工作人员配置应根据供血范围、用血量需要设置业务负责人1名,工作人员若干名。
(二)储血点业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应具有国家认可的卫生专业学历和相应的专业职务,相关的临床输血专业知识。
经输血基础理论、技能培训合格后取得上岗资格。
储血点业务负责人还应具有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和一定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第三条房屋设施与设备配置
(一)房屋设施
1、房屋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血液储存、发放设在清洁区,值班室、办公室应设在半清洁区,报损血液及废物处置设在污染区。
2、储血点应具有消毒、空调设施,且通风、光线良好,并应远离污染区域。
3、储血区洁净度要求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Ⅱ类环境标准,
储血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二)设备配置
1、4℃专用储血冰箱1-2台。
2、-20℃低温冰箱1台。
3、专用血小板保存箱1台(根据需要)
4、空调器1台。
5、专用运血箱若干。
6、专用传真直拨电话1部。
7、备用电源。
8、电脑1台,打印机1部。
第四条工作制度
(一)储血点工作制度
(二)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制度
(三)工作环节交接制度
(四)血液登记、保存制度
(五)差错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
(六)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反馈制度
(七)血液报损管理制度
(八)资料记录、信息、统计的收集整理、保管制度
(九)专用设备使用、维护、报废制度
(十)计量器具管理和检定制度
(十一)医用污物处理制度
(十二)院感及个人防护制度
(十三)消毒管理制度。
第五条岗位职责
(一)储血点负责人岗位职责
(二)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第六条技术操作规程
(一)取血、储血、发血技术操作规程。
(二)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第七条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