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爱情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诗经中的爱情》课件

《诗经中的爱情》课件

借鉴古代爱情,强调真 挚与纯洁,避免虚伪与 贪婪。
诗经爱情诗鼓励互相关 心、理解与支持,构建 长久美满的爱情关系。
写作练习
1 写一篇诗经式的爱情诗
2 以诗经为灵感创作一段故事
通过诗经的风格和意象,创作自己的爱情 诗歌。
将诗经的一首或多首诗作为灵感,在现代 背景下书写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回顾与总结
《诗经中的爱情》PPT课 件
通过本次PPT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诗经》中关于爱情的主题及其中蕴含的 文化内涵,并对现代爱情进行启示和思考。
诗经概述
介绍《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珍藏之一,记录了丰富多样的爱情诗歌。
诗经中的爱情题材
1 亲情、友情、爱情
诗经中展示了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尤其注重描绘爱情之美。
以自然元素表达爱情,赞颂久 远愉悦的感情。
《小雅・采蘩》
描绘初婚之夜,展示新婚爱情 的美好。
爱情在诗经中的表现手法
1 比喻手法
通过巧妙的比喻,传递 深沉的爱情情感。
2 象征手法
通过形象化的符号和意 象,表达爱情的深切感 受。
3 叙事手法
通过情节的叙述和人物 形象,展示爱情的经历 和进展。
爱情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婚姻观念的变迁
通过爱情诗反映古代婚姻观念的演变和影响。
3 女性的价值观和地位
探讨爱情诗歌中对女性的赞美、思考和社会地位的思考。
五首经典爱情诗赏析
《关雎》
唤起恋人的思念,象征着给予 的痴心。
《卫风・静女》
描绘思慕之情,展现古代男女 情愫。
《国风・邶风》
用深情款款的文字表达相思之 情。
《国风・草蟲》

亲情、友情、爱情的关系
解读爱情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地位和作用。

诗经中国风的爱情主题教案

诗经中国风的爱情主题教案

诗经中国风的爱情主题教案《诗经中国风的爱情主题教案》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古人文化智慧的结晶,也是对古代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的真实记录。

其中,爱情主题一直是诗经中最为丰富、深刻的主题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诗歌进行分析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中国人的爱情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背景和内容特点;2. 掌握诗经中典型的爱情主题及其表现形式;3. 分析古代中国人的爱情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经简介:介绍诗经的起源、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2. 爱情主题的诗歌选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歌进行分析解读;3. 爱情观念与情感表达方式:探讨诗经中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的认识和表达方式;4. 经典赏析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赏析诗经中的爱情诗歌,感受文学之美。

四、教学过程1. 诗经简介1.1 诗经的起源与时代背景1.2 诗经的内容特点和文学价值2. 爱情主题的诗歌选读2.1 《卫风·鹊之巢》2.2 《邶风·静女》2.3 《周南·关雎》3. 爱情观念与情感表达方式3.1 古代中国人的爱情观念3.2 诗经中的情感表达方式4. 经典赏析与情感体验4.1 学生分组朗读、解读爱情诗歌4.2 学生个人感悟与情感体验分享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分组朗读和个人感悟分享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诗经中国风的爱情主题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研究诗经,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和爱情观念,可以选择其他经典文学作品探讨不同时期的爱情主题。

七、教学资源1. 《诗经选注》2. 《诗经新注》3. 课堂投影仪、音频设备等教学设备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对诗经中国风的爱情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帮助学生从古代文学中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和感悟,以提高他们对诗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诗经中的爱情观念教案

诗经中的爱情观念教案

诗经中的爱情观念教案一、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先秦时期的风土民情和人民生活,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爱情描写与思考。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诗经中的爱情观念,培养学生对古代爱情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中的爱情观念;2. 分析诗经中不同类型的爱情表达;3. 掌握相关的诗经诗词,能够欣赏和朗读。

三、教学内容1. 了解诗经及其背景在本节课开始之前,学生将听取关于诗经及其背景的简要介绍。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短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并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编纂的目的和时代背景。

2. 分析诗经中的爱情描写通过选取诗经中的几首诗,教师将具体分析其中的爱情描写方式。

学生可以一起讨论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并逐步理解古代人对爱情的追求和思考。

3. 学习经典爱情诗词在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中,学生将会学习并背诵一些经典的爱情诗句。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短而有意义的诗句,与学生共同品味其中所蕴含的爱情情感,并进行适当的朗读练习。

四、教学方法1. 听课与讨论教师通过简短的讲述,将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的讨论,加深对诗经爱情观念的了解。

2. 配图观赏教师可事先准备一系列与诗经相关的插图,展示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表述的爱情。

3. 诗词赏析教师选择几首代表性的爱情诗词进行赏析,与学生一起探讨诗句背后的深意。

4. 朗读练习教师从诗经中选取若干句子,带领学生朗读,并注重音调和节奏的感受。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情感来诵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讨论质量来评价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2. 书面作业评价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诗经中爱情观念的短文,教师可对学生的文笔、表达能力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进行评价。

六、拓展延伸1. 阅读更多古代爱情诗词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诗经内容,自主拓展阅读更多古代爱情诗词,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

2. 编写自己的爱情诗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爱情诗,并在课堂上或课后互相分享,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诗经中的爱情教案

诗经中的爱情教案

诗经中的爱情教案导语: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记录了周朝早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也展示了爱情的多样面貌。

本文将围绕诗经中的爱情主题展开,为读者呈现一份精心设计的爱情教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诗经中的爱情诗篇,探讨爱情的形式、表达、情感体验等方面,帮助学生加深对古代爱情观念的理解,并引导他们把握现代爱情的本质。

适用对象为中学语文教师及高中学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爱情观念,分析诗经中的爱情主题;2. 掌握诗经中常见的爱情词汇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学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4. 启发学生思考现代爱情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a. 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意义;b. 分析诗经中的爱情主题,如宠爱、相思、别离等;c. 比较古代与现代的爱情观念,讨论异同之处;d. 选读若干篇爱情诗,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2. 教学方法:a. 讲授与解读:介绍诗经的背景、作者及其风格,并解读其中的爱情主题;b.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经爱情诗的理解;c. 欣赏赏析: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经爱情诗的美;d. 比较阐释:引导学生将古代爱情观念与现代爱情观念进行比较,形成深入思考;e. 教师点拨:针对学生的思考和问题给予适当引导和点拨。

四、教学步骤及内容展开第一步:背景介绍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主要作者及其创作时代,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重要性和文学特点。

第二步:诗经爱情主题分析通过选取若干爱情诗篇,如《卫风·硕人》、《关雎》、《思美人》等,解读其中刻画的爱情主题,比如宠爱、相思、别离等。

教师可以逐首分析,帮助学生把握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第三步:古代与现代爱情观念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爱情观念与现代爱情观念的差异,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古代和现代对爱情的定义有哪些异同?b. 古代和现代对待爱情的态度有何差异?c. 古代和现代的爱情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d. 你认为古代的哪些爱情观念对现代人有借鉴意义?第四步:欣赏赏析学生进行诗经爱情诗的朗读、背诵,感受其中的美。

诗经中的爱情精选教学PPT课件 通用

诗经中的爱情精选教学PPT课件 通用
而后,他赴美国求学。过了必须经历的 若干年 之后, 他获得 了美国 教育学 博士及 神学博 士两个 学位。2004年 ,他又 将目光 投向了 大陆、 投向了 心仪已 久的北 京大学 ,向着 自己的 第三个 学位目 标—— 北京大 学哲学 博士进 取。而 完整记 录了他 从囚犯 到博士 传奇人 生的自 传《收 刀入鞘 》也已 正式出 版。目 前,这 本书的 影视改 编权已 被美国 好莱坞 一家电 影公司 买走。 他在书 中这样 写道,“ 我收起 了杀人 的刀, 但是我 操起了 另外一 把刀— —希望 对犯有 罪错的 孩子们 是一把 手术刀 。”、“ 悬崖勒 马应趁 早,浪 子回头 方是岸 ”他还 说,“人 生的上 半场打 不好没 有关系 ,还有 下半场 。只要 努力!” 、“我 想告诉 看到我 故事的 人,人 是可以 转变的 。” 或许您已经猜到了,他,便是当年名震 台岛的 黑社会 头目吕 代豪; 她,便 是吕代 豪现在 的妻子 陈筱玲 。当我 在央视 四套的“ 缘分” 栏目里 看到温 文尔雅 、一派 书生气 的吕代 豪的时 候,实 在无法 将荧屏 上的他 和当年 无恶不 作的他 联系在 一道。 当我看 到吕代 豪、陈 筱玲和 两个可 爱的女 儿的“全 家福” 照片的 时候, 也实在 无法将 之和他 们曾经 走过的 道路联 系在一 道。然 而,这 却是活 生生的 事实。 当然,吕代豪在监狱的转变还有其它特 定的因 素。但 无疑的 是,陈 筱玲给 他写的500封书 信,肯 定是其 中最重 要的原 因。其 实,即 使将这 500封 信归集 到一道 ,也不 过是一 摞份量 不会很 重的纸 片。然 而,这 却是一 摞具有 神奇力 量的纸 片。从 某种意 义上来 说,它 的力量 已经胜 过了牢 笼、胜 过了镣 铐。因 为,它 能够钻 进一个 人的心 海,并 足以使 这个人 的思想 冲破一 切桎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闫明强的成功 ,绝对 不会迟 到,因 为他怀 揣着一 。一定 经历过 狂风暴 雨,体 验过高 山低谷 ,也见 识过人 生百态 。惟愿 我们在 人生的 道路上 ,不论 何种境 遇都能 充满智 慧的刚 强壮胆 ,成为 内心强 大的人 。

《诗经中的爱情诗》课件

《诗经中的爱情诗》课件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静女"
静女其姝,俨如之何。
"白华"
维天之命,于穆不宁。百尔所生, 不遑启倾。
诗经与爱情诗的关系
《诗经》中的爱情诗占据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思考 和表达。这些诗歌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爱情 的真挚和深情。
为什么要研究诗经中的爱情诗
研究诗经中的爱情诗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人们对爱情的态度和价值观,丰富我们的文化修养。同时,这些诗歌 也蕴含着智慧和情感,对当代的爱情观和人生态度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爱情诗的主题
1 纯洁与浪漫的爱情
有些爱情诗歌表达了纯真而浪漫的爱情,表达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 痛苦与失落的爱情
另一些爱情诗歌描绘了痛苦和失落的爱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中困惑和伤痛的思考。
3 忠贞与坚守的爱情
还有一些爱情诗歌赞美了忠诚和坚守的爱情,传递了古人对于真爱的珍视和推崇。
诗经中的经典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
本PPT课件将介绍《诗经中的爱情诗》,探讨爱情诗的特点、主题以及其中的 经典作品。通过这场旅程,我们将一同领略古代中国文化中的浪漫与情感。
什么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一部包含了305首诗歌的古代文化典 籍。这些诗歌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多样,是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道德观念的 重要窗口。
爱情诗的特点
诗歌形式与韵律,如赋、比、兴等形式,使作品更具 韵律感和审美价值。
表现手法与意象
通过使用具象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爱情诗创造了独特的情感氛围,给人以艺术享受和 情感共鸣。
语言风格与表达方式
爱情诗借助婉转动人的语言风格和押韵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魅力,能够深入人 心。

《诗经中的爱情诗》课件

《诗经中的爱情诗》课件

《子衿》
总结词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深思恋之情,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 。
详细描述
诗歌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开篇,描绘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恋之情。她渴望 与心上人相见,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愿,只能默默地等待和思念。整首诗情感 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
04
《诗经》爱情诗的影响与启示
爱情的认知和思考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05
《诗经》爱情诗的现代解读
现代视角下的《诗经》爱情诗
现代视角下的《诗经》爱情诗,关注的是诗歌中所表达的人性、 情感和爱情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诗经》中爱情诗的深入解读,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人 性光辉和情感真挚,这些品质在任何时代都是人们所追求和崇尚 的。
《诗经》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其爱情诗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也是值得关注的 问题。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开始关注和欣赏《诗经》中的爱情诗 ,这些诗歌中所表达的人性和情感也是跨越国界和文化的。
同时,《诗经》中的爱情诗也在不断地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 一部分,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欣赏和感悟。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80%
激发创作灵感
后世文学家从《诗经》中的爱情 诗汲取灵感,创作出大量优秀的 文学作品。
100%
奠定情感基调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后世文学 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基调和范式, 影响了文学情感表达的方式。
80%
丰富文学题材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后世文学 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丰富了文学 创作的素材库。
01
《诗》时代爱情观的纯真与执着
《诗经》中的爱情诗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的纯真和执着,对爱情

诗经中的爱情诗ppt课件

诗经中的爱情诗ppt课件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似简单,能做到的实在很少。太多人 追求一见钟情,要求所谓的轰轰烈烈与花前月下。很少人像那个士 兵一样希望在自己的家乡,牵着自己心爱的女子的手,跟她平安到 老。殊不知,红尘万丈的繁华里,我们要的幸福就是在所有的苦难 和彷徨里,能有一个人,会一直在身边,两个人依靠着活下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两句话十 六个字,依旧是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是 滚滚红尘中人生最有分量的情话。 尽管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 但总该有一种感情可以天长地久,风雨闪电,雪霜灾难,贫穷饥饿 等等都不能将我们分开。
追求爱情,千年如斯。但对于追求爱 情的男女来讲,要做到“自由和专一”的 统一确实难上加难。从《诗经》中,我们 可以看出千年前的人们那种执着、健康的 爱情观:他们对爱情有着痴迷、执着的追 求;他们崇尚忠贞不渝的爱情;他们的爱 情天真纯朴,烂漫自由,热烈而浪漫。
他们的爱情纯粹而热烈,自由而专一。
摽有梅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写得是男青年单方面对心仪女子 的追求和思念,其情感是悲伤而凄苦的。诗 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 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主人公面对苍苍 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 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 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 间流露出主人公的一往情深、望穿秋水却又 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越战之爱
记得那一次我借过你的新车 而我却撞凹了它,我以为你会杀了我, 可是你没有
记得那一次我拖你去海滩 而你说天会下雨,果然下了 我以为你会说我,告诉过你啦,可是 你没有
记得那一次我在你新刷的地毯上吐了 满地的草莓饼 我以为你会厌恶我, 可是你没有

《诗经》教案(优秀5篇)

《诗经》教案(优秀5篇)

《诗经》教案(优秀5篇)《诗经》两首篇一教学目标1、识记古代文言实词,积累常用词意义。

2、用自己语言赏析诗歌,体会细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描绘浪漫的爱情场景。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熟读课文老师查找有关图画和轻柔音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

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诵读,熟悉字音,结合注释掌握文意1、范读正音。

老师饱含情感朗诵或播放名家录音。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3、解释重点字词,掌握文意(关关、洲、窈窕、好逑、参差、流、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友、芼)三、共同研讨文意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学生创作并个别演示后,老师做总结示范:展示多媒体画面,并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老师紧接着翻译此句)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

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

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3、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

诗经中的爱情哲理教案

诗经中的爱情哲理教案

诗经中的爱情哲理教案一、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传达了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其中,爱情主题是诗经中常见且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

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诗经中的爱情哲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对爱情的追求和思考。

二、诗经中的爱情哲理A. 《邶风·静女》中的爱情哲理:静女之婉兮,受命不困。

美玉无瑕兮,芳洁且神。

该篇描绘了一个安静优雅的女子,展现了她的高尚品德和美貌。

爱情哲理:真爱能够使人变得更加优雅和神圣,让人的内外在都散发出美丽的光芒。

B. 《国风·葛生》中的爱情哲理:葛生于野,修实其祥。

未见君子,悔亦莫莫。

该篇诗歌以一种暗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爱人相遇的懊悔之情。

爱情哲理:爱情的延误和错失会给人带来悔恨和遗憾,教人珍惜和把握当下的幸福。

C. 《关雎》中的爱情哲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歌描述了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崇高的爱情观。

爱情哲理:爱情是男女之间的美好相遇,是君子追求的目标和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活动设计A. 朗诵与解读:将几首代表爱情主题的诗经作品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朗读并解读诗歌中蕴含的爱情哲理。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人们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以及对真爱的追求。

B. 创作爱情诗歌:学生自由发挥,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创作属于自己的爱情诗歌。

鼓励学生从自身的体验出发,用古代文学的方式进行表达,加深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

C.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的爱情诗歌设计角色扮演。

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体验,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诗经中爱情的真挚和美好。

四、拓展延伸A. 诗经与现代爱情观对比:针对现代爱情观与古代诗经中的爱情哲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爱情观的演变和传承。

B. 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对比:将诗经中的爱情哲理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探讨爱情主题在不同时期文化中的体现和传承。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 教案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 教案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教案一、引言1.1诗经的背景与文化地位1.1.1诗经的成书时间与历史背景1.1.2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1.3诗经的内容特点与风格1.1.4诗经的社会文化意义1.2爱情与婚姻在诗经中的体现1.2.1爱情主题的多样性1.2.2婚姻观念的展现1.2.3诗经中的爱情婚姻与社会风俗1.2.4诗经中的爱情婚姻与道德观念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增进学生对诗经的理解与欣赏1.3.2探讨古代爱情婚姻观念的现代意义1.3.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3.4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二、知识点讲解2.1诗经中的爱情主题2.1.1爱情的表达方式2.1.2爱情中的情感变化2.1.3爱情中的社会因素2.1.4爱情中的道德观念2.2诗经中的婚姻观念2.2.1婚姻的形式与程序2.2.2婚姻中的家族与社会角色2.2.3婚姻中的情感与责任2.2.4婚姻中的道德规范2.3诗经中的爱情婚姻与社会背景2.3.1社会制度对爱情婚姻的影响2.3.2经济基础对爱情婚姻的作用2.3.3文化传统对爱情婚姻的塑造2.3.4道德观念对爱情婚姻的制约三、教学内容3.1诗经中的爱情诗篇分析3.1.1《关雎》中的爱情追求3.1.2《蒹葭》中的爱情迷茫3.1.3《桃夭》中的婚姻祝福3.1.4《氓》中的婚姻悲剧3.2诗经中的婚姻诗篇分析3.2.1《硕人》中的婚姻盛况3.2.2《谷风》中的婚姻不幸3.2.3《绸缪》中的婚姻喜悦3.2.4《车舝》中的婚姻礼制3.3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现代启示3.3.1爱情婚姻中的情感与理性的平衡3.3.2爱情婚姻中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3.3.3爱情婚姻中的自由与责任的统一3.3.4爱情婚姻中的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经中有关爱情与婚姻的诗篇4.1.2学生能够分析诗经中爱情与婚姻的主题及其表现形式4.1.3学生能够探讨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与当代社会的联系4.1.4学生能够运用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进行文学创作与评论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经4.2.2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研究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4.2.3学生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篇4.2.4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评价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学生能够培养对诗经及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4.3.2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爱情婚姻观念与道德观念4.3.3学生能够培养对爱情婚姻中的人性与社会的深刻理解4.3.4学生能够培养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现代启示的思考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理解与分析5.1.2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与当代社会的联系5.1.3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现代启示的探讨5.1.4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文学创作与评论5.2教学重点5.2.1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理解与分析5.2.2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与当代社会的联系5.2.3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现代启示的探讨5.2.4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文学创作与评论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诗经的文本及相关资料6.1.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经的诗篇及分析6.1.3录音机或音响用于播放诗经的诗篇朗诵6.1.4视频资料用于展示诗经中的爱情婚姻场景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或纸张用于记录诗经的诗篇及分析6.2.2诗经的文本及相关资料6.2.3文学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的资料6.2.4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与技巧的资料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播放诗经的诗篇朗诵或展示诗经中的爱情婚姻场景的视频导入新课7.1.2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诗经及爱情婚姻观念的了解与认识7.1.3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7.1.4引发学生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兴趣与思考7.2讲解与讨论7.2.1讲解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及其表现形式7.2.2引导学生阅读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篇并进行讨论7.2.3分析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与当代社会的联系7.2.4探讨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现代启示7.3应用与创作7.3.1引导学生运用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进行文学创作与评论7.3.2学生展示他们的文学创作与评论并进行讨论与评价7.3.3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篇7.3.4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评价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7.4.2引导学生反思他们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理解与认识7.4.3引导学生反思他们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现代启示的思考7.4.4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疑问与进一步的学习需求八、板书设计8.1爱情与婚姻的主题分析8.1.1爱情主题的关键词与核心内容8.1.2婚姻主题的关键词与核心内容8.1.3爱情与婚姻主题的关系与对比8.1.4爱情与婚姻主题的社会文化背景8.2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8.2.1爱情婚姻观念的关键词与核心内容8.2.2爱情婚姻观念的表现形式与特点8.2.3爱情婚姻观念的社会文化意义8.2.4爱情婚姻观念的现代启示8.3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8.3.1教学目标的关键词与核心内容8.3.2教学内容的关键词与核心内容8.3.3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与联系8.3.4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实现方式与评估方法九、作业设计9.1阅读与分析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篇9.1.1阅读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篇9.1.2分析诗经中的爱情婚姻主题及其表现形式9.1.3探讨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与当代社会的联系9.1.4写一篇关于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短文9.2比较与对比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9.2.1比较诗经中的不同爱情婚姻观念9.2.2对比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与当代社会的观念9.2.3分析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变化与演变9.2.4进行一次小组讨论,分享比较与对比的结果与体会9.3创作与展示诗经中的爱情婚姻故事9.3.1创作一个基于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故事9.3.2展示故事并进行讨论与评价9.3.3分析故事中的爱情婚姻观念与诗经中的观念的联系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实现情况10.1.2反思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解决情况10.1.3反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参与度10.1.4反思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馈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诗经中的其他主题与观念10.2.2研究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与其他文学作品的联系10.2.3比较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与其他文化的观念10.2.4探讨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影响重点关注的环节:1.教学难点的解决情况:在讲解与讨论环节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观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他们能够将诗经中的观念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的能力。

诗经中周南的爱情表达教案

诗经中周南的爱情表达教案

诗经中周南的爱情表达教案教案:诗经中周南的爱情表达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周南部分的背景和特点;2. 分析和理解《诗经》周南部分中的爱情表达;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诗经》周南部分中的爱情表达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 理解爱情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读古代爱情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2. 掌握古代文字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相关的背景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2. 讲授法:逐首分析《诗经》周南中的爱情表达,注重解读和文化背景的讲解;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讨论,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4. 演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古代文化遗物和文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代爱情的表达方式。

五、教学内容1. 《诗经》周南的背景介绍:解读《诗经》周南部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2. 周南的爱情歌谣:分析《诗经》周南部分中的爱情歌谣,包括《关雎》、《蒹葭》、《白华》等;3. 爱情表达的特点:探讨古代爱情表达的特点,包括含蓄、浪漫、思乡等;4. 爱情与婚姻观念的体现:分析《诗经》周南部分中对婚姻的描述,理解古代婚姻观念的体现;5. 爱情与人际关系:探究《诗经》周南部分中爱情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了解古代人际交往模式。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化遗物和文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2. 介绍《诗经》周南的背景:简要介绍《诗经》周南部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3. 分析《诗经》周南的爱情歌谣:逐首分析《诗经》周南部分中的爱情歌谣,解读其中的爱情表达和意义;4. 探讨古代爱情表达的特点:分组讨论古代爱情表达的特点,总结归纳并做展示;5. 分析爱情与婚姻观念的体现:引导学生分析《诗经》周南中对婚姻的描述,理解当时的婚姻观念;6. 探究爱情与人际关系的联系:让学生分组讨论爱情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展示;7. 总结与提问: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提问进行思考。

诗经爱情主题探究教案

诗经爱情主题探究教案

诗经爱情主题探究教案
【教案】
I.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诗经中的爱情主题;
2. 掌握不同篇章中表达爱情的方式和特点;
3. 学会分析诗经中的爱情思想和情感表达。

II. 教学重点
1.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
2. 不同篇章中的爱情表达;
3. 爱情思想和情感表达分析。

III. 教学过程
【引入】
1.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诗经;
2. 引发学生对爱情主题的兴趣。

【探究】
1. 分小组共读几首诗篇,讨论其中是否存在爱情元素;
2. 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共同总结每首诗中的爱情特点;
3. 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每首诗中的爱情主题。

【拓展】
1.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与现代的爱情观有何异同;
2. 分析诗经中爱情表达的独特之处。

【归纳】
1. 教师总结诗经中的爱情主题,并展示相关诗句;
2.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学习心得。

IV. 课后作业
1. 选择一篇诗经中的爱情诗篇,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主题。

V.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经中的爱情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共读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积累了对爱情主题的领悟和理解。

在拓展环节,学生通过比较古代与现代的爱情观,加深了对诗经中爱情表达的认知。

然后在归纳环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古文鉴赏教案诗经中的爱情之美

古文鉴赏教案诗经中的爱情之美

古文鉴赏教案诗经中的爱情之美古文鉴赏教案:诗经中的爱情之美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各种面貌和精神风貌。

其中,关于爱情的描写尤为丰富,展现了古代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本文将从《诗经》中选取几首与爱情相关的古文,进行鉴赏和分析,以探寻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

二、《关雎》《诗经》中有许多描写爱情的佳作,其中以《关雎》最为脍炙人口。

这首诗是由两段夫妇对话构成的,通过男女的对峙方式,展现了古代夫妇之间的爱情和纠葛。

女主角以哭诉的方式,表达了对与丈夫分离的痛苦和思念之情;男主角则以微妙的提示,表达了对妻子的歉意和思念。

两人之间情感婉约而纠结,给人以深深感动。

三、《采葛》《采葛》是一首以婉约、清新的文字描写爱情的古文。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采葛少女的形象,表达了男主角对她的爱慕。

诗中用词简洁而富有变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塑造了一种浪漫、柔美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青春的活力。

四、《卷耳》《卷耳》是一首以叙事形式表达爱情的诗歌。

它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对话和情感变化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初恋的甜蜜和悲伤。

男主角的文字简单而真挚,女主角的文字细腻而含蓄,两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充满了纯真和动人的力量。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纯洁和初恋的美好。

五、《木瓜》《木瓜》是一首以对爱人的思念为主题的古文。

诗中男主角用自然界的景物作为情感的隐喻,表达出他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木瓜的描写,男主角展示了对爱人形象的思索和对未来幸福的期许。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男主角对爱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六、结语通过以上的鉴赏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是多样而丰富的。

诗经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夫妻对话等形式的运用,将爱情描绘得酸甜苦辣、纠结迷离,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诗经中的爱情之美不仅仅是一种感情的交织,更是对爱情价值的追求和思考。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古代的爱情故事中汲取灵感,用现代文化和表达方式重新演绎古人对爱情的崇尚。

《诗经》中的爱情与传统美德:中华文化课教学方案

《诗经》中的爱情与传统美德:中华文化课教学方案

课题介绍简介《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周朝前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地区和社会阶层的民间歌谣、祭祀诗等文学作品。

它以其深刻描绘人情世态、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

目标与意义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研究《诗经》中的爱情与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提升其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

教学内容和方法第一节:《诗经》简介及背景知识•带领学生了解《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重要代表之一的基本情况。

•分析《诗经》产生背景、历史意义以及其对后世文化影响。

第二节:《诗经》中的爱情主题•探讨《诗经》中关于爱情的篇章,以及其中所展现出来的传统美德。

•通过详细分析和讨论篇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爱情的特点与内涵。

第三节:《诗经》中的传统美德•介绍《诗经》中反映出来的传统美德,如孝敬、忠诚、礼仪等。

•分析这些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节:文学鉴赏与写作•指导学生通过深入了解《诗经》,培养对古文化作品的鉴赏能力。

•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爱情篇章或以传统美德为主题的作品。

教学评估通过阶段性小测验和讨论小组活动,检测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最后,要求每位学生提交一份个人创作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资源提供课程讲义、相关资料阅读材料、参考书目等。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诗经》文字、翻译及音乐表演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结束语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与传统美德进行研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深入学习和鉴赏《诗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促进他们积极践行传统美德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解读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解读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解读一、引言《诗经》是古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近三百首诗篇。

其中,有许多篇章表达了浓郁的爱情情感,描写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的体验和思考。

本文将以《诗经》为基础,对其中的爱情主题进行深入解读。

二、背景介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诗经》创作背景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诗经》是由多位不同朝代的诗人所创作,大致穿越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这段时间。

在古代社会中,《诗经》被广泛流传,并视为传世珍宝与士人必读之书。

三、爱情主题的多样性在《诗经》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爱情主题呈现出独特韵味: 1. 家庭之爱:有关夫妻、兄弟姐妹、母子等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感情。

2. 婚姻之爱:涉及到男女之间因婚姻而产生的情感纠葛,包括初戀、相思、婚礼等。

3. 情感之爱:描述了恋人之间的甜蜜、欢乐,也有一些较为深沉和悲伤的情感表达。

4. 祖国之爱:呈现了古代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心。

四、具体篇章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诗经》中的爱情主题,我们将挑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进行详细解析: 1. "小雅·谷风" - 描绘了夫妻之间恩爱和亲密无间的画面。

2. "邶风·静女" - 强调了无朋友平淡永结同心并趋于稳定发展的婚姻关系。

3. "卫风·木瓜" - 歌颂了深藏不露、内心坚定且与时俱进的爱情态度。

4. "国风·周南·关雎" - 让我们体验到一种执着追求真实感情并努力保持自己独立性格的恋人心境。

五、对比与总结通过分析以上篇章,我们可以发现《诗经》中的爱情主题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古代人们通过诗歌来传递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与追求,使得这些篇章至今仍然感动着我们。

六、结论总之,《诗经》中的爱情主题呈现了丰富多样的展示方式和观点,凝聚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思索与领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的爱情一、婚姻的祝福 (3)二、桃花盛开的时候 (8)三、美丽的新娘 (12)四、家有贤妻 (16)五、千年不变的相思 (20)诗经中的不老爱情一、婚姻的祝福《诗经》是最早的文学。

离我们并不远。

独领风骚,风就是《诗经》有关的。

当然说人风骚,就不好了。

还有这样的词。

像开小差,逃之夭夭。

意思已经改变但这就出自《诗经》。

提携教会一个人,还有说人耳提面命。

也出自《诗经》。

还有立场不同,表达鲜明,说是泾渭分明。

这也是出自《诗经国风》。

《诗经》虽然古老,但是离我们近。

这就是经典。

实际上,文化的血液中,《诗经》的因素是始终在灌注着的。

那么《诗经》是什么?简单的定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这么三百多首诗,编纂成了一部书,这就是《诗经》。

是文化的发祥期产生的精神花朵。

随着民族发展不断伴随着我们,参与到我们精神的建构中去。

孔子说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读书能明理,长知识。

还能增加审美判断能力。

《诗经》的时代时间是从西周到春秋的中段。

大约有五百年左右。

之前有没有诗,不知道。

之后,有。

最晚的一首是前600年,以后就进入了战国诸子与屈原的时代。

这与唐宋的时间差不多。

简单地说,是中华民族最要紧的那点东西。

人与人怎么处,恰恰是这时立下的基本规婚。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来自各地的歌谣,雅是,宫廷的乐歌颂是祭祖的诗篇。

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

风雅颂,赋比兴就是诗经的六义。

<关雎>说的是什么?《诗经》头一篇就是《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三声)逑,这首诗,虽然放在开头,误解却严重。

到底在说什么?经典的东西尽量寻找本意。

《关睢》头四句,关关睢鸠,“关关”是象形词,其实就是呱呱。

睢鸠相当于绿头鸭。

这是春天的光景。

“在河之洲”,古代河多指黄河,洲是沙洲,这是鸟待的地方。

春天,大河在流淌,鸟落在沙洲上,关关地叫唤。

这是它们在恋爱。

《关睢》营造的是春天的光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代窈窕更强调的女子的气质,动人之心。

窈窕作为叠韵词,表达一个意思,外形好气质好。

君子好逑,君子是指有身份的男子,好逑是男子的好配偶。

这是一种自由联想。

睢鸠叫的时候,动物在求偶。

春天来了,映现了一种时令。

这是兴,自由联想。

营造的氛围,能让人感受到。

想象这种婚姻与这光景间有一种联系。

“求之不得,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到底是思绪长,还是失眠?古代人说时间长就像一个人失眠的夜那么长,文字,活络你的心思,这就是文学,要文学干什么?秦始皇不要文学很快就灭亡了,“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莱,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后来琴瑟指夫妻和谐。

琴瑟和谐,用的是《诗经》典故,琴瑟友之,可能是比喻,写时就有这种说法,夫妻好合好像琴瑟和谐。

诗经中就有夫妻好合,如鼓琴瑟。

琴弦有高音、低音,生活也是如此,琴瑟也引申为另外的说法,丧偶后续弦,就是从这儿开始。

“参差荇xing莱,左右芼ma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里不是写一般人物,敲锣打鼓不是平民。

《关唯》的误读:这首诗从古到今误解有三种:一是把这首诗理解为讽刺诗,也是诡诈。

周康王有天与夫人休息,第二天起晚了。

身边的人发现他没起来,有关人员怎么批评他?不能太直白了。

只能念诗,夫妻要和谐,就得有节制。

这是谲谏。

大臣念这首诗,就是有讽刺了。

这种说法流行于西汉。

西汉把三百篇诗都看作是谏诗。

汉武帝死后,立了小王子后来夭折,霍光秉政,立了昌邑王。

昌邑王不行,暴戾恣睢baolizisui被霍光废掉。

有许多经生们要讲课,教育昌邑王,后来追究这些老师的责任。

结果查到了王式。

查查档案,看他有没有谏书。

王式说,三百篇,篇篇是谏书。

霍光他们没辙了。

这表现了西汉时治经的倾向。

借此限制君主的行为。

这首诗就是作为刺诗出现的。

直到清代,有些学者换了一种说法,讲的是“文王之德”。

这是从欧阳修、朱熹等人处坚持。

找不到文王的字样,怎么说是这样?写深挚的感情,没有文王哪行?说文王之德是万民的榜样。

往文王身上拉,是承认他是我们的榜样。

这就成了教化的教材。

夫妻和谐,没有错。

经,经典的作用就是给人生提供理论依据。

能指导人生。

不能当简单的山歌集子,明清有山歌集子,没拿它来当作教化。

经学,却成了行动准则。

《诗经》参与了民族的精神建构,这是第二种说法。

近代第三种说法是它是爱情诗。

这是完全从文学的角度来说。

很稳定的一种思维方式,跟古人比这对理解《诗经》未必进步多少。

《关唯》为什么不是营恰诗?这首诗不是爱情诗,为什么这样说?一是人称形式不对。

淑女配君子,这从人称形式上看,是第三人称。

写爱情诗,不是这样写的。

二器物也不对。

钟鼓乐之,这不像求爱。

从这两项看,不像爱情的表达方式。

说成爱情诗,也有原因。

想女子,想得辗转反侧,仅此一句,定义为爱情,有一定毛病。

夫妻也要深情。

说成是恩情诗,更合适。

这是一个祝愿新婚男女感情深挚的祝愿诗。

婚礼上唱给新人的,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唱的。

父母之命下的婚姻,婚后两口子,不和谐的事常有。

因为有这样的社会经验,夫妻和谐的事就重要了。

淑女,好女子难得呀。

所以才祝愿。

这种辗转反侧,其实是祝愿得到好女子。

这首诗,是在祝愿,是爱情更准确地说是恩情。

恩情是伦理意义上的,爱情是生理意义上的。

这放在《诗经》开首,意味着人们对婚姻关系的重视。

理解成爱情诗,就偏了。

歌德70多岁喜欢一小女孩,恋爱没成,转移了感情写了很多作品。

婚礼中的筠:《诗经》把它放在开始,说明对婚姻寄寓了厚望。

古代婚姻有六礼。

六大步骤:下达,纳采,问名。

纳采间名,是抱着雁,拿着礼品送给人家,间人家的名字。

二是占卜,算卦,吉利,再派媒人去,纳吉。

五是纳征,拿玄熏束帛,拿丝绸,十丈。

两张鹿皮。

这是正式送礼。

送完了,两家成了亲家了。

第六是请期。

商定日期,男子家派媒人到女子家商量日期。

定下日期。

这就是六礼。

亲迎时,才唱的是次首诗。

二、桃花盛开的时候有首诗有名,崔护的《题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写得非常好。

桃花还有一个笑,诗看得懂,实际是用了典故的。

用的是《诗经》中的“桃之夭夭”。

古代对婚礼的歌唱,在《诗经》中许多篇,其一就是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今天意思用反了,叫逃之夭夭。

实际上这儿的桃之夭夭,讲的是结婚的时令性。

《诗经》诞生于北方,桃花开放是在三四月份。

桃花开放时,“夭夭”写出了桃花盛开的情形。

还有解释的是桃花绽放时,风一动,微微摆动的动人形象。

也有说“夭”是笑的意思。

这三种解释,都可以。

诗无达诂。

(《诗经》从成书起,注解就众说纷纭。

汉人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gu”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

有鉴于此,注释者权衡众说,选取自认为最贴切、最能反映原意的那一种说法,介绍给读者。

)桃花主要是红的,红喜事就是指婚姻。

所以这种颜色择红。

灼灼其华,指的是红的特点,灼人眼睛。

(之子:人。

)之子于归,这里讲的是出嫁的人,归在这儿指的是女子的出嫁。

娘家只是暂时的。

嫁才是归。

对女子出嫁的祝福:桃花绽放时,女子出嫁,之后是“宜其室家”,宜就是给这个家庭带来兴旺的意思。

这是古代婚姻的意思,娶女子是带来兴旺。

有蕡fen其实(fen大的意思)。

花朵旺盛,意味着果实多。

蕡有人说是斑斓的意思,桃子熟了一面红一面绿。

接着讲蓁zhen蓁然。

有花有果是当年的事,叶子旺盛是长久的事。

荫泽子孙。

这首诗整个地说是,送亲时歌唱的,祝愿她到归宿后,做好主妇,传宗接代。

这是美好的祝福。

这种意象,灼人眼睛,让人读了后觉得有了鲜明的印象。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先民在春天的审美。

这是大自然的美好赏赐。

后来用桃花写诗的多,“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白居易的。

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人面桃花写美人。

写桃花是不是写女子的美?唐诗是这样。

《诗经》中却只是象征,春天时生机绽放鲜艳夺目的灵气。

象征的是生命力。

与唐诗的区别是,这首诗是从天地的特有的灵光与生机来形容女子的特质。

这不是比喻。

这就是诗独有的魅力。

与《尚书》《周礼》《论语》不同。

我们仿佛置身于桃树面前。

不是价值的判断。

这里讲的是送女的部分。

那么迎亲呢?男方怎样迎亲?再看《诗经-少男-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这里涉及到鹊与鸠。

鹊是什么?就是喜鹊。

鸠是八哥。

鹊搭好窝,八哥跑到喜鹊窝里去。

喜鹊回来一看,窝脏了,就再盖一个。

八哥就住进去。

这首诗让我们觉得他们离自然的近。

而我们离得太远了。

我们今天对它们的习性,不知道。

因为我们对自然太遥远了。

这里将女子发嫁个好婆家,比喻成这些。

有福的女子嫁到婆家,有房有地,是祝福。

拿自然的现象来比喻结婚的事。

百两御之,百辆车迎接。

这是场面。

阶层不同,追求是相同的,是属于民族性的。

要这么多车,还有拉的人多。

古代的婚姻,一娶九女。

这是媵ying嫁制度,像嫁女儿,得陪嫁一个妹妹一个侄女。

姬姓的亲戚国家还有两个国家陪嫁。

加起来是九个女子。

实际这是婚姻的政治上的保障。

与三个国家有婚姻关系,也是为了保证生儿子。

政治的联盟就有了保障。

还有齐国娶媳妇,填满了后宫,也是一种保障。

省得后宫里斗。

维鸠方之,“方”字什么意思?是不是并排着站着?不太对劲。

清代有人说是“放”,依靠的意思。

祝愿过上安生的日子。

这首诗的要点是,有强烈的政治因素。

让人感兴趣的是古人对自然的关系。

这是讲的迎亲。

对新人的祝福:婚姻的典礼高潮呢?《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吗?有,《著》:“俟si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乎而,象声词。

俟是等待。

著是古代南房的小房子,叫塾。

两门间叫著。

由著到庭到堂,是一步步走向屋里。

先在著这儿等。

素是古代男子戴的冠,插到耳朵中的东西。

她看到绳子是白色,石头是琼华。

石头像玉。

这是婚姻典礼上唱的这个诗。

是别人在唱。

看到了脸旁边的耳塞与绳子。

这就把女子的羞涩写了出来。

女子偷看男子,光看到脸边上的东西。

这是妙的。

到庭院了,绳子变成了青色的了。

青字指颜色的黑。

变着法儿说的,这是对婚姻唱的,各种情况不同。

适用性就广,下文就变成了黄的了。

仪式要描写的偷着看到的东西。

看到的不是同一个人。

这是戏谑成分。

中国人是乐观的,质朴的乐观,在喜事中充满玩笑。

乎而的语调,也充满快乐与趣味。

古人说齐风舒缓。

曲子舒缓。

我们就看到了送、迎、典礼上的过程。

场面的喜庆可见一斑。

还有一些活动,像宴会招待新人。

《诗经》中的“闹洞房”:“闹洞房”今天还有保留。

叔嫂间可以开玩笑,大伯子与弟媳间是不能开玩笑的。

可是结婚的这三天,就不间了。

这个习俗起码在西晋时有书《抱朴子》就记过了。

邻里间与新媳妇开玩笑。

《诗经-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是捆绑起柴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