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语文教案
《周处》教学教案
《周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周处》。
(2)理解《周处》的故事内容,把握周处的人物形象。
(3)分析周处改过自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周处》。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勇于改正,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周处》的故事内容。
(2)分析周处的人物形象及其品质。
2. 教学难点:(1)周处改过自新的过程及其心理变化。
(2)如何培养学生勇于改正错误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周处》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1.2 学生齐读《周处》全文,感受作品韵味。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分析《周处》的故事情节,理解周处的人物形象。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周处的优点和缺点。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周处改过自新的过程。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析欣赏4.1 学生欣赏《周处》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2 学生分享欣赏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5. 情感体验5.1 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周处》。
2. 写一篇关于周处改过自新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周处》的情况。
2. 学生对《周处》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周处人物形象的把握。
3. 学生对周处改过自新过程的分析及其心理变化的把握。
《周处》教案(通用3篇)
《周处》教案(通用3篇)《周处》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周处》教案(通用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处》教案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全面了解人物,领悟中心意思。
2、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辩证地分析周处形象,学习他知错能改、勇于自新的品格。
【文学知识】1、刘义庆,南北朝宋文学家。
2、《世说新语》是我国著名的笔记小说之一,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载了汉魏至东晋的遗闻佚事。
3、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早期形式,有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之分。
志怪小说的名著有《搜神记》《拾遗记》,以及清代的《聊斋志异》。
【正音正字】(或)说shuì 蹉跎cuōtuó 朝zhāo 彰zhāng【积累词语】重点掌握:并尤冀俱竟始具蹉跎朝闻夕死令名彰【朗读课文】【课文简介】本文写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
故事按矛盾的产生、发展、解决三个阶段展开情节。
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㈠“周处少年时,而处尤剧”,周处为害乡里,与蛟虎并为“三害”。
㈡“或说处杀虎斩蛟,有自改意”,写周处杀虎斩蛟后,才知“为人情所患”。
㈢“乃入吴寻二陆,终为忠臣”,写周处知错改过,走访名人,自新成功。
周处的形象是鲜明生动的,从“为乡里所患”到“终为忠臣”,前后判若两人。
但他的思想转变却不是突然的,有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
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处理,而是先让事实说话,写事实促使周处思想转变。
如乡里人对他的态度,使他觉悟到“为人情所患”,促使他“有自改意”;接着写他“入吴寻二陆”,陆云开导他学习古人“朝闻夕死”的精神,使他从信心不足到消除疑虑,虚心接受教诲,直至成功,一步一步地完成改恶从善的过程。
《周处》一文,篇幅虽短,但作者精于谋篇布局,写来处处充满矛盾冲突,其中有周处为乡里所憎恶的情况,有周处杀虎击蛟的恶斗场面,有乡里庆贺周处之死的景象,有“改励”时复杂的心理矛盾。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周处》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改过、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的品质,认识到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掌握。
2. 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对故事中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勇敢的人?”(2)引导学生思考勇敢与改正错误的关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布置思考题,如:“周处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勇敢的人?”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强调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勇于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五、课后作业:2.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勇敢和改正错误的故事,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3.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共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文章的质量、观点的明确性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结合家长的意见,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周处》教学教案
《周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周处》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了解周处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推理和判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2)引导学生从周处的故事中汲取道德教育的启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周处的故事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启示。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情节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推理和判断人物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3. 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周处》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周处的时代背景。
(2)简要介绍周处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周处的生平事迹和主要经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从周处的故事中汲取道德教育的启示。
4.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周处的故事。
(2)让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利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周处的故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增强理解和应用能力。
周处的教学教案范文
周处的教学教案范文第一章:周处简介1.1 导入:提问学生对周处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周处的形象和特点。
1.2 讲解:介绍周处的时代背景,阐述周处的身份和地位。
1.3 案例分析:分析《世说新语》中关于周处的记载,解读周处的言行举止。
1.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周处的优点和不足,总结周处的形象特点。
第二章:周处的家庭教育2.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处的家庭教育背景,思考家庭教育对周处的影响。
2.2 讲解:分析史书中关于周处父母的记载,阐述周处家庭教育的特点。
2.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周处家庭教育对他的性格和行为的影响。
2.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周处家庭教育的利弊,总结家庭教育对周处成长的作用。
第三章:周处的政治生涯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处的政治生涯,思考政治环境对周处的影响。
3.2 讲解:介绍东晋的政治背景,阐述周处在政治生涯中的表现。
3.3 案例分析:分析周处在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事件,解读其政治智慧。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周处在政治生涯中的成就和不足,总结其政治生涯的特点。
第四章:周处的文化成就4.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处的文学成就,思考文化环境对周处的影响。
4.2 讲解:介绍东晋的文学背景,阐述周处在文学领域的贡献。
4.3 案例分析:分析周处的文学作品,解读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周处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总结其文化成就的特点。
第五章:周处的形象传承5.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处的形象传承,思考历史传承对周处形象的影响。
5.2 讲解:介绍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对周处的记载和评价,阐述周处形象的形成过程。
5.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对周处形象的塑造,解读其形象传承的意义。
5.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周处形象在历史上的演变,总结其形象传承的特点。
第六章:周处的道德品质6.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处的道德品质,思考道德品质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言文周处教案范文
文言文《周处》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周处》全文。
能够解释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能够分析并评价周处的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周处》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解释。
2.2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难懂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对周处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周处的生平简介,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周处为何会成为后人传颂的英雄。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意。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讨论。
3.3 讲解与讨论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分析周处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评价其优点和不足。
3.4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周处精神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扬周处的精神。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背诵课文《周处》。
4.2 完成练习题:解释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4.3 写一篇短文,分析周处的人物形象,并谈谈自己对其精神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周处》这篇文言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对周处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言文中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6.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要求熟练并能正确地背诵。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周处》的基本内容,了解周处的生平事迹。
(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周处的事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敢于面对错误,勇于改正的精神。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周处》的朗读与背诵。
(2)周处生平事迹的理解与掌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与运用。
(2)周处精神品质的深入理解。
1. 导入新课:(1)简介周处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周处的事迹。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周处的品质。
4. 讲解分析:(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2)分析周处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学习。
5. 实践运用:(1)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对话练习。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速度等。
3. 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周处事迹的理解程度和感悟深度。
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文言文的环境。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对比分析:将《周处》与其他相关故事进行对比,突出周处的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速度等。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周处》的故事情节,理解周处的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品所传达的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周处的心路历程。
(3)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迁移运用,提升自身品德修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改过自新,追求真善美。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周处》的故事情节,理解周处的人物形象。
2.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品所传达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周处》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角色扮演道具4. 情景模拟素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周处》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周处的人物形象及其变化。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评价。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2)教师点评表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
5. 情景模拟:(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情景。
(2)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体验周处的心路历程。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改过自新。
7. 作业布置:(1)请学生复述《周处》的故事情节。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传达道德观念的理解。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读文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培养合作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周处》故事文本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读文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
3.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周处》故事的内容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PPT、角色扮演道具等。
2. 学生准备:预先阅读《周处》故事文本。
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做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文化知识,引起学生对《周处》故事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周处》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进行解读和分析。
3. 讨论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五、作业与评估1. 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完成相关的作业,如写作、制作PPT等。
2.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习和改进。
六、教学评估1. 形成性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讨论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评估学生对《周处》故事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周处》的故事情节,理解周处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体现的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周处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体现的道德观念。
2.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 对周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道德观念等。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周处》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周处的人物形象。
3. 讲解分析: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总结周处的道德观念。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周处道德观念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周处的道德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8.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2.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识记《周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能够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学生能够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周处》文本。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周处》故事情节的掌握。
2. 周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的分析。
教学难点:1. 对周处形象的多维度分析。
2. 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领会。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等。
2. 互动法: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周处》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4. 角色扮演: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模拟,体验故事情节。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表演的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6. 拓展延伸:讲解与《周处》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故事。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周处》的故事情节,巩固记忆。
3. 查阅资料,了解与《周处》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周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对周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的分析。
3.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理解力和合作精神。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识记《周处》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能够欣赏并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周处》文本。
(2)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学会对比分析、综合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周处勇敢、善良、正直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努力成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周处》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欣赏并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周处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2)对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周处》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类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周处》,理解故事情节。
(2)标注不理解的地方,准备与同学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分析:(1)深入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2)对比分析作品中的其他人物,评价其形象特点。
5. 艺术欣赏:(1)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体会文学魅力。
(2)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周处勇敢、善良、正直的品质。
(2)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努力成长。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周处》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强调周处的品质对学生的启示,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周处》,巩固所学内容。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周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培养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作品。
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周处》原文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读和分析。
3.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周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讲解和分析。
教师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和解释。
2. 互动式教学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3.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文中人物的角色,进行口语表达和表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顾前置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 讲解:教师对《周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讲解和分析。
教师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和解释。
3. 实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学生进行课堂分享,展示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学生完成对《周处》的阅读理解和翻译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评价文章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延伸阅读:教师推荐与《周处》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其他古代小说、传记等,供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通过阅读延伸材料,加深对古代文学和历史的理解。
2. 文化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周处》中所体现的古代中国社会风俗和道德观念。
语文教案-周处范文
语文教案-周处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周处》这篇范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周处的生平事迹和品德,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3)学会欣赏和评价范文,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学习周处的品德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缺点,积极改进自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周处》这篇范文。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深入理解周处的生平事迹和品德。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2. 欣赏和评价范文,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缺点,积极改进自己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周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学多媒体播放与周处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周处。
简要介绍周处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周处》,边读边思考:周处是哪个时期的人物?他有什么特点和成就?3. 合作探讨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熟练朗读课文。
5. 品德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周处的品德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周处的品德精神,引导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积极改进。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周处》。
(2)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3)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周处品德精神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课下自主研究鼓励学生课下查阅关于周处的相关资料,了解周处的其他事迹,加深对周处品德的认识。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周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
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周处》。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周处的成长历程,从中得到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启示。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周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教学难点:对周处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的深入理解。
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周处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周处》,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讲解:教师重点解析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讲解,进行相关的练习题目。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目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目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题目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教材:《周处》原文及注释。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文言文阅读指导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等。
北师大版九下《周处》教案3篇
周处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感受、把握周处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3、以片段描写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教学难点1、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的要点积累。
2、从周处的故事中感受勇于改过自新的重要意义。
3、片断描写中想象力的启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习过《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它出自哪里?(《世说新语》。
)2、谁来介绍一下《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
南北朝人,文学家。
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二、朗读课文,了解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读准字音。
(处、说、横、蹉跎、朝、彰)2、读好停顿。
(又义兴水中有蛟;或说处杀虎斩蛟;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3、积累文中的重点词句。
(并、横、尤、没、俱、更、竟、始、蹉跎、彰;为乡里所患——被动句;具以情告——倒装句;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中心句;三、再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1、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凶强侠气,祸害,是三横之一)2、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1)斩杀蛟和虎:勇猛、武艺高强2)知道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3)入吴寻二陆:虚心接受,知错就改。
3、周处勇于改过自新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到任何时候,想要改过都是可以做到的。
)四、以片段描写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周处如何击杀蛟和虎?可以从哪些方面描写(环境、动作描写)五、总结:“知耻而后勇”,周处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都能成为“忠臣孝子”,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一起记住文末的一句话:“人患志之不立”吧![布置作业]1、翻译文中有句式特点的语句。
2、完成片段描写。
《周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徐莉萍一、教材分析《周处》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文文字浅显,人物形象鲜明;文章篇幅虽短,但作者谋篇布局,跌宕起伏,暗藏矛盾冲突。
《周处》教案
《周处》教案教学过程篇一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世说新语》这部书吗?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编撰的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周处》这篇课文就选自其中。
课文中所记载的周处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少年时横行乡里,是当地的一大祸害。
人们劝他杀虎斩蛟,实际上想三害惟留其一。
经历了杀虎斩蛟九死—生后的周处,猛然认识到自己才是乡里最痛恨的祸害,思想受到极大触动,从此改过自勉,终于成为忠臣孝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⒈整体感知⒈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⒈播放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⒈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及工具书完成正音、解词。
⒈明确下列画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为(被)乡里所患②或(有人)说处杀虎斩蛟③蛟或(有时)浮或(有时)没④为乡里所患(祸患)始知为人情所患(厌恨)⑤且人患(担忧)志之不立⒈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朗读时注意下列句子的正确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并云/欲自修改古人/贵朝闻夕死且/人患志之不立或/说处杀虎斩蛟⒈熟读课文,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述周处的故事。
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复述。
⒈翻译课文,准确理解大意。
思考题一:下面的句子应怎样翻译?掌握成语“朝闻夕死”的意义及用法。
①为乡里所患②始知为人情所患③人患志之不立④人贵朝闻夕死思考题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将省略的意思内容补出来。
①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②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⒈学生思考、讨论。
⒈明确思考题一:(学习被动句式“……为……所……”以及“人贵…”这种古文中的常见句式。
)①为乡里所患译为:被地方上认为是祸患。
②始知为人情所患译为:才知道自己被人情所厌恨。
③人患志之不立译为:人怕就怕没有志向。
④人贵朝闻夕死译为:人以朝闻夕死为贵。
周处语文教案
周处语文教案周处语文教案周处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化道理。
2、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叙事简练、说理深化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二、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分析^p 人物形象、用现代汉语改写课文的才能。
三、情意目的:学习勇于改正自新的精神。
教学建议一、思想主题本文通过承受批评、勇于改正自新,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故事,说明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二、思路构造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为害乡里”“斩虎击蛟”“改正自新”三个情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年少时……而处尤剧。
” 略写年少为乡里所患的原因。
第二层,“或说处杀虎斩蚊……有自改意。
” 详写为乡里力除两害,却不得乡里称颂,猛醒。
第三层,“乃入吴寻二陆……处遂改励。
” 详写在陆云的教导和鼓励下立志改正自新。
三、写作特点1、刻画人物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手法。
“凶强侠气”,从正面描写凶猛强悍和好斗的性格,“为乡里所患”那么从侧面写他对乡里的危害。
把列入“三横”,用山中之虎、水中之蛟侧面衬托暴犯百姓之凶强。
2、文章裁剪得体、详略得当。
本文裁剪得体、详略得当,使全文重点突出,疏密有致,构造紧凑。
开头略写为害乡里的情况,为下文作铺垫。
写同陆云的谈话,说明改正自新的思想根底,属详写。
结局部分写改正自新的经过,由于此处主题已经点明,加之前面的内容已从思想上提供了根底,故写作时一笔带过,给人留下了考虑的余地。
从部分看,杀虎斩蛟的过程写得也是一略一详,使故事情节的开展张弛自然。
3。
叙事语言简练。
全文在语言表达上非常简练,“具以情告”四字把对陆云所表达的义兴人如何恨他的情况,全部概括进去;“欲自修改”,表达了的悔改之意;最后两句写悔改的结果,语言极为简练。
四、组织课堂教学建议教学《》可按照设悬念——通文意——学写法——谈感悟四大步进展。
设悬念:即引导学生考虑文章开头交代“为乡里所患”、“义兴人谓之三横,而处尤剧”是怎么回事?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课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处语文教案
周处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处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周处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2、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叙事简练、说理深刻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用现代汉语改写课文的能力。
三、情意目标:
学习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思想主题
本文通过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故事,说明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二、思路结构
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为害乡里”“斩虎击蛟”“改过自新”三个情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年少时……而处尤剧。
”略写年少为乡里所患的原因。
第二层,“或说处杀虎斩蚊……有自改意。
”详写为乡里力除两害,却不得乡里称颂,猛醒。
第三层,“乃入吴寻二陆……处遂改励。
”详写在陆云的教诲和鼓励下立志改过自新。
三、写作特点
1、刻画人物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凶强侠气”,从正面描写凶猛强悍和好斗的性格,“为乡里所患”则从侧面写他对乡里的危害。
把列入“三横”,用山中之虎、水中之蛟侧面烘托暴犯百
姓之凶强。
2、文章裁剪得体、详略得当。
本文裁剪得体、详略得当,使全文重点突出,疏密有致,结构紧凑。
开头略写为害乡里的情况,为下文作铺垫。
写同陆云的谈话,说明改过自新的思想基础,属详写。
结局部分写改过自新的经过,由于此处主题已经点明,加之前面的内容已从思想上提供了基础,故写作时一笔带过,给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从局部看,杀虎斩蛟的过程写得也是一略一详,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张弛自然。
3。
叙事语言简练。
全文在语言叙述上十分简练,“具以情告”四字把对陆云所叙述的义兴人如何恨他的情况,全部概括进去;“欲自修改”,表达了的悔改之意;最后两句写悔改的.结果,语言极为简练。
四、组织课堂教学建议
教学《》可按照设悬念——通文意——学写法——谈感悟四大步进行。
设悬念:即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开头交代“为乡里所患”、“义兴人谓之三横,而处尤剧”是怎么回事?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课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文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有关文言词语,熟悉文章记叙的人物或事件,准确翻译课文。
学写法:本文在写法上叙事与议论相结合。
如: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借陆云的话发表议论:“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焉?”另外还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
谈感悟:本文写“为乡里所患……终为忠臣孝子”的发展过程,其中蕴含的道理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教育作用,启发学生谈学习感悟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认识生活的真谛。
周处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
1、了解《世说新语》一书的主要内容及作者。
2、借助注释、工具书,通过默读、朗读、翻译等方法把握课文内容。
3、学习周处能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介绍作品,导入新课(目标1)(4分钟)
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说新语》,作者是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
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一些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周处是普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仕晋为御史中丞时,凡所纠察弹劾的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避讳。
氏人齐万年造反,朝臣恨周处强直,建议朝廷派周处出战。
有人知其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
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矢尽,临危不退,遂壮烈牺牲。
死后追赠平西将军。
这样一个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其少年时期则是另一番模样。
《周处》一文以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记叙了一个勇于改过的少年形象。
三、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提交全班讨论。
(目标2)(36分钟)
1.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凶强侠气、并皆、尤剧、更相庆、磋跎、令名彰、改励
2.揣摩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为乡里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
或说处杀虎斩蛟
蛟或浮或沉
始知为人情所患
人患志之不立
3.想一想下面的句子怎样翻译好:
①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为官地称呼陆机、陆云。
具以情告是以请具告的倒置。
)
②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周处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