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说课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说课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学中的基础内容,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细胞中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并介绍基因和DNA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内容涉及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如遗传物质及其类型,基因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DNA结构等。
全文共分为引入、导入新知、综合训练和学生自主学习四个部分。
引入部分通过一个有趣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导入新知部分探讨了DNA的结构和作用,以及基因的概念;综合训练部分则通过填空解释、画图和选择题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和巩固;学生自主学习部分则是由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较为灵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 知道DNA是遗传物质的性质、特点及类型;3. 了解基因的概念和在遗传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2. 培养学生辨别、应用基础遗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 感受生命的奥秘和神奇;2.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步骤一、引入:从魔法师的蓝色眼睛开始1. 演示一个魔术,魔术师请一个学生上前,让他说出一件事,然后魔术师凭借观察和记忆的技巧来猜测出这件事。
2. 讲解魔术背后的秘密,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获得这种记忆与遗传能力。
二、导入新知:DNA是遗传物质1. 展示DNA模型,介绍DNA结构和功能。
三、综合训练:检测和巩固1. 填空解释:学生填写DNA及基因相关知识点的定义。
2. 绘图: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绘制DNA结构图。
3. 选择题:学生选择基因定义和结构的正确答案。
四、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1. 学生自由查找DNA的相关资料,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
2. 学生自行撰写文章或制作PPT,汇总总结DNA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重点2. 基因的作用,如在细胞分裂、遗传等方面。
2. 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DNA及基因的知识,发展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绘图和自主探究等,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
人教版教学教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基本概念:DNA的定义、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
2. DNA的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磷酸二酯键、氢键。
3.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性: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的编码、生物进化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DNA的结构和功能。
2. 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引出DNA的概念。
2. 讲解DNA的基本概念:阐述DNA的定义、组成单位及作用。
3. 展示DNA的结构特点:动画演示双螺旋结构的形成,讲解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的作用。
4. 讲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性:分析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阐述DNA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DNA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绘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图。
2. 列举生活中与DNA相关的实例,如DNA检测、克隆等。
3. 思考:DNA为什么能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优势在哪里?六、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 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DNA复制的概念:DNA复制的定义、时间、条件。
2. DNA复制的过程:解旋、合成子链、形成子代DNA分子。
3. DNA复制的重要性: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生物繁殖的基础。
八、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DNA复制的全过程。
2. 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复制在生物繁殖中的作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DNA复制的概念。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
问题: 问题
1.提供细胞的是哪一只 提供细胞的是哪一只 雌鼠?它所提供的细胞 雌鼠 它所提供的细胞 做了怎样的处理? 做了怎样的处理 2.提供细胞核的是哪一只 提供细胞核的是哪一只 雌鼠? 雌鼠 3.白鼠产下的小鼠像哪只雌鼠 白鼠产下的小鼠像哪只雌鼠 白鼠产下的小鼠像哪只雌鼠? 4.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如果让白鼠产下黑鼠,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如果让白鼠产下黑鼠, 如果让白鼠产下黑鼠 吗?
如果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会怎样呢? 如果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会怎样呢? 先 天 性 愚 型 先 天 性 裂 唇
13 21 染色体
染色体
蛋白质
染色体
脱氧核糖核酸
DNA
基因
DNA分子模型 DNA分子模型
双螺旋结构模式图
生活中的生物知识
1、基因型“身份证”主要利用现在国内外最先进的 DNA指纹技术,选取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位点 进行鉴定。2002年9月,郑州市市民李广利先生 正式领到我国的第一张18点位的基因型身份证, 你认为李广利先生这张身份证上的18 个位点信息 18 主要来自他体细胞的哪一结构? 2、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 细胞中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 这个实验说明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什么?
• 知识目标: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目标: 2、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 能力目标:1、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力目标: 2、通过观察和分析小鼠核移植实验的多媒体 课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 情感目标: 的同情心和爱心。 • 教学重点:1、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2、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 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这一认识本可以使人们意识到DNA 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肺炎双球菌类型项目 S 型细菌 R 型细菌 菌落 表面光滑表面粗糙菌体有无毒性有无3.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过程结果分析 结论①R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不死亡 R 型细菌无毒性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将R 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②S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死亡――→分离S 型活细菌S 型细菌有毒性 ③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注射小鼠不死亡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已失活,毒性消失⎭⎪⎬⎪⎫④R 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注射小鼠死亡――→分离S 型活细菌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且性状可以遗传4.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1)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死亡()(2)格里菲思的实验结果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3)艾弗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答案(1)×(2)√(3)√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了活的S型细菌,请分析:1.已知在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55 ℃左右时,DNA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格里菲思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应该是哪种物质?提示是DNA。
2.研究表明,小鼠体内的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1)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提示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杀灭。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说课稿汇总
«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一节说课稿王越一. 教材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小节在第三章中占有重要位置,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从根本上懂得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总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培养(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 )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1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设计 说课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以及从该实验得出的结论。
2.通过介绍分子遗传学的有关实验,使学生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科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此实验表示的侵染过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对这一实验的分析过程,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从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是这一课题的重点。
但由于课文中是将一组实验的结果合并在一起介绍的,并没有侧重于介绍实验过程、原理以及科学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详细过程,因此很容易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成为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难点。
为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结合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的过程讲授知识,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另一方面,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过程,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1.首先,由教师采用设问、自答的方式,介绍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史。
人类对遗传现象、遗传规律的探究一直没有停止,并且还在不断深入。
当初摩尔根虽然证明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但染色体究竟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基因的化学构成是什么?基因为何能传递遗传信息?……这些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去解决。
虽然当时已经发现核酸是组成细胞核的主要成分,而且也已经发现核酸中有四种不同的碱基,但是人们却误认为核酸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的单调均匀的大分子,因此,许多生物学家不相信核酸会是干变万化的基因的载体,他们认为蛋白质才可能是遗传物质。
为什么蛋白质会被认为是遗传物质呢?这是因为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的蛋白质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广泛,一切生命活动,包括遗传特性的表现都离不开蛋白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说课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说课教师:沈凌燕(20082513588)说明:因为是初次尝试成稿,所以做了最详细的说课稿准备,在正式招聘考试中,面面俱到是做不到的,主要会在说教学过程作详细的说课,其他地方会稍作删减。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我为什么这样上课(教学设计的意图)这五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可为本部分学习提供必要的线索,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除此,本内容包含一些新的理论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因此,本节内容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分析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及心理特征,我希望本节课可以达成以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了解和领悟)“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更深刻地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质疑、探究的能力;从而(?去掉)使学生树立生命的物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合作精神。
(把目标分三维目标)二、说教法我们知道,生物(生物学)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去掉)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结合新课标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要求,考虑到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我将从学情分析和教法设计方面(如果从这两方面,就应该把二者区分来说,PPT把二者分开来)来阐述我的教法。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课的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经基本建立,但是不够完善。
人教版教学教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四章第二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的基础上,对DNA 这一遗传物质的进一步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为后续学习遗传信息的传递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1. 学生情况: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对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DNA分子结构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掌握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型、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五、说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模型教学:利用模型直观展示DNA分子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比喻法:运用比喻,使抽象的DNA分子结构变得形象易懂。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使学生了解DNA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3. 模型展示:展示DNA分子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DNA的结构。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DNA是生物体内主要的遗传物质,它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巨大分子,可以存储生物体内所有的遗传信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DNA 的结构和功能。
一、 DNA的结构
DNA分子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单元组成,包括脱氧核糖、磷酸基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这些碱基以特定的方式配对,形成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的两个链是反平行的,其中一个链的5'端连接到另一个链的3'端,并通过氢键相互连接。
二、 DNA的功能
DNA存储了所有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并且可以传递给下一代。
DNA 分子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控制着生物体内的所有生化过程。
其中,DNA复制是指将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DNA分子,以便于细胞分裂。
转录是指将DNA的信息转录成RNA,RNA可以将信号传达到细胞内各种酶和蛋白质。
翻译是指将转录出来的RNA翻译成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内最重要的功能分子之一,包括酶、激素和结构蛋白等。
三、 DNA的变异
DNA的变异是指DNA分子中的序列发生了改变。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和特征。
DNA的变异可以发生在多个水平上,包括基因水平、染色体水平和基因组水平等。
例如,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物
体的性状和特征。
总之,DNA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遗传物质,它为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存储、传递和表达提供了基础。
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发展,DNA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6篇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6篇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这一节内容通过三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教材不仅按照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进行思考,还较详细地讲述了这两个实验的具体方法。
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探究“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和原理是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发现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学会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通过探究实验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感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③认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教学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新人教版)
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新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第三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懂得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根据本节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标具体要求,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2、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根据教参的编排说明和具体要求,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三、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能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四、教法与学法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两个实验的突破,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适时地利用课件及挂图,必要的时候进行板演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层进设问法,有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实验结论,容易实现教学目标。
讨论法,本节是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学生讨论穿插于讲解过程,深化知识且训练学生表达、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分析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为教学过程设计了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先展示笑星图片,学生唏嘘声一片:这爷俩太像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说课稿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前两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分裂和生殖过程,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内容又是学习后面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内容的重要前提。
教材首先介绍了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然后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最后得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教材内容编排逻辑清晰,实验设计巧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等相关知识,对遗传现象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遗传物质的本质以及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方法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此外,高二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2)理解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思维和实验方法。
(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二、学情分析该班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乐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课下作业完成度较高,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是较难拔高。
三、重点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应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要求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问题探讨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构成,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条件。
活动2【讲授】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提出问题: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的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它满足了作为遗传物质的哪些条件?到30年代,DNA的发现有没有改变人们的主流观点?为什么?向主流观点提出挑战的是哪些科学家?他们做了哪些经典的实验?活动3【讲授】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介绍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细菌)R(rough)型菌:无荚膜,形成的菌落粗糙,无毒性。
S(smooth)型菌:有荚膜,形成的菌落光滑,有毒性。
2、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提出问题:1、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2、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哪些物质可能是遗传物质?3、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思路)?(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思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排除干扰。
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表演”。
2、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提问:1、在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试验中,加热杀死S型细菌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那么其内部的DNA也会变性失活吗?为什么?2、艾弗里发现DNA的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但仍有科学家认为即使DNA提纯到99.98%,仍然有极少的蛋白质,对实验结果表示怀疑。
那么怎么设计出更加令人信服的实验呢?活动4【讲授】噬菌体侵染大肠细菌的实验1、介绍实验材料:T2噬菌体(病毒):40%的DNA+60%的蛋白质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提问:为什么不用C、H、O、N标记?3、实验过程:1)制备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a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b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备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2)用有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分析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讲解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内容包括:经典实验如格里菲斯实验、艾弗里实验以及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等,这些实验逐步确立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地位。
同时,还介绍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如何携带遗传信息。
2.教材地位本节内容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学生理解遗传信息传递和基因表达过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后续基因结构与功能、遗传变异与进化等内容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O理解格里菲斯、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实验的设计思路与结论。
O掌握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科学依据,理解DNA结构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分析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O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以验证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通过学习科学家探索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历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O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对细胞结构、遗传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但对于分子水平的遗传物质及其功能理解尚浅。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实验和直观材料帮助学生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及其重要性。
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设计和分析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引导和讲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里菲斯、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设计 教案 说课稿
1DNA是遗传物质的的证据I科学家是如何认识DNA是遗传物质的呢,让我们重温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吧。
I、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1、讲述并投影两种菌落的比较;菌落荚膜毒性R型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S型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2、投影细菌转化实验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以下问题:(1)、为什么加热杀死的S菌和活的R菌混合可以导致小鼠死亡?导致小鼠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促进活的R菌转变为S菌的因素是什么?是否有可能是蛋白质? (3)、本实验蕴含了那些科学实验方法,能得出什么结论?思考回答所提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加热杀死的S菌能够促使活的R菌转变为活的S菌,即加热杀死的S菌中含有促使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2、这一转化因子不可能是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经过高温作用会变性失活。
3、蕴含的实验方法有分组对照和对变量进行一定的控制。
引导学生重温科学探究历程,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态度和合作精神。
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学习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态度。
DNA 是遗传物质的的证据Ⅱ设疑: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S菌的化学成分很多,要找到转化因子,最关键的思路是什么?如果让你来设计实验来进一步探究“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你将如何设计实验?Ⅱ、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讲述并投影:思考:1、该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蕴含了哪些实验设计原则?2、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得出结论: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这两种物质的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学习成果:1、控制变量原则,将多个变量分解为单个变量进行研究;对照性原则。
2、结论:DNA是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
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讲述: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少量的蛋白质,当时仍然有学者认为是这少量的蛋白质在起作观察课件的演示过程,明确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DNA进入了细菌。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与定位《遗传与进化》是苏教版必修2中的一本教材,主要内容涵盖了遗传学和进化学的基础知识。
本册书的第一章介绍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本说课稿主要围绕该章展开。
2. 教材内容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DNA是生物遗传的基础物质,包括DNA的结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了解DNA在遗传中的重要性,以及DNA的复制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DNA是生物遗传的基础物质,了解DNA的结构和特点。
•掌握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了解DNA的功能和作用,以及DNA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遗传学和进化学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和讨论。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DNA的结构和特点。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教学难点•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理解和应用。
•DNA的功能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思考生物之间的遗传关系,激发学生对DNA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述(20分钟)•介绍DNA的结构和特点:双螺旋结构、碱基对、DNA 的四个碱基等。
•讲解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主要酶和复制过程。
•讲解DNA的转录和翻译:RNA的三种类型、转录和翻译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DNA的提取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DNA提取的过程,并感受DNA在生物体中的存在。
4. 小组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学习,讨论DNA的功能和作用,以及DNA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5. 深化拓展(1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文献、图表和实验结果,拓展学生对DNA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思考DNA在遗传学和进化学中的重要性。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苏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第二十二章第一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遺传与变异是目前人类关注的热点,大家都知道:克隆动物,植物的嫁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关注DNA,造福人类自身,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教材分析)这节课首先以商品条形码包含着商品的名称、价格、生产日期等信息,天气预报发布的是气象信息来导入,提出问题:生命信息又是怎样传递的呢?然后通过伞藻移接实验,进一步说明生物的遗传主要是与细胞核中储存的遗传信息有关。
通过分析不同生物体细胞口x的染色体数目不同的彩图,说明染色体数目恒定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的重要性,进而揭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阐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基于这节课的设计目的,我认为通过对遗传信息在细胞核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DNA、染色体及基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 1.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3.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难点有两个1.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2. 理解为什么DNA是主要的遺传物质。
经深入研究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点列为三个: 1. 说明DNA是主要的遺传物质。
2.让学生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在能力上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珍惜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研究教材后我又分析了学情:初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定远县初中生物
优质课说课评比
课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说课稿
说课人:陈永
单位:定远县张桥中学
二〇一八年五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第二十二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与变异是目前人类关注的热点,大家都知道:克隆动物,植物的嫁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关注DNA,造福人类自身,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教材分析)这节课首先以商品条形码包含着商品的名称、价格、生产日期等信息,天气预报发布的是气象信息来导入,提出问题:生命信息又是怎样传递的呢?然后通过伞藻移接实验,进一步说明生物的遗传主要是与细胞核中储存的遗传信息有关。
通过分析不同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同的彩图,说明染色体数目恒定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的重要性,进而揭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阐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基于这节课的设计目的,我认为通过对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通过对DNA、染色体及基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1.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难点有两个1.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2.理解为什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经深入研究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点列为三个: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让学生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在能力上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珍惜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研究教材后我又分析了学情:初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通过学生自己预习课本,找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脑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我认为本节课实施以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多媒体教学为辅助的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边记录、边思考,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信息,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不但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能促使学生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而归纳总结法,是对学生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为五步:课前准备、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学生小结、反馈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1、让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并查阅资料; 2、准备伞藻的移接实验说明了什么课件; 3、染色体组成的图片; 4、 DNA分子片段课件。
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我首先我们的正常生活不仅需要物质和能量,信息也同样重要。
如果我们现在失去了一切的信息,我们就会与亲朋好友失去联系,与社会隔离开来,生活将变得杂乱无章。
同样,生命的起始也需要信息。
有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虽是俗话,但道理很深刻。
龙只能生龙,凤也只能生凤,小老鼠一生下来就会打洞,而人却不会。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生命开始的时候就受到了控制,它会控制是生龙呢?还是生凤?这个控制的中心就是遗传信息。
那这遗传信息在哪儿呢?就在我们的细胞核中。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生命现象呢?
学习新课
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例如,商品条形码隐含着商品信息,天气预报发布的是气象信息。
遗传信息是生命的信息,那么,生命信息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我从观看图片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伞藻移接实验说明了什么?就这部分内容我引导同学探究伞藻两个实验,
伞藻实验一
a.分别切除甲伞藻和乙伞藻的帽。
b.继续培养它们的剩余部分并观察,结果甲、乙伞藻的剩余部分分别长出与切除前的形状几乎一样的伞形的帽和菊花形的帽。
伞藻实验二
a.将甲伞藻含细胞核的假根切下,将乙伞藻的柄(不含细胞核)切下。
b.将乙伞藻的柄移接到甲伞藻的假根上形成“移接体”。
c.继续培养并观察,一段时间后,“移接体”长出了伞形的帽。
综合伞藻实验一、二得出,伞帽的形状这一性状是由假根决定的。
细
胞核位于假根中,可推断初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移接体的细胞核是由帽呈伞形的伞藻(甲伞藻)提供的,因此,该移接体长出的帽是伞形的。
在这里我向学生讲述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的概念
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伞藻的移接实验说明,伞藻细胞核中具有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
所以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增大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的另一个知识点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DNA 、基因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由于这是一个新名词我向学生补充解释染色体的概念:利用染色技术对正在分裂的细胞进行染色,可以看到细胞核内存在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
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我又向学生讲述了染色体的特点、组成、DNA的结构。
染色体的特点:①每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
②一般以成对的形式存在。
例如,犬、猫、小家鼠、黑猩猩、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分别是39对、19对、20对、24对、23对。
③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3对,如果染色体的数目多了或少了,或是某条染色体部分缺损等,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
例如,一个婴儿体细胞中的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就会导致先天性唇裂;当一个婴儿体细胞中的第5对染色体缺损一部分后,会患猫叫综合征,患者哭声如猫,智力低下,发育迟缓。
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蛋白质没有遗传效应,DNA携带遗传信息。
DNA的结构:DNA分子由两条长链组成,它们就像旋转的楼梯一样互相盘绕,构成了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总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大多位于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 分子。
DNA分子上有许多携带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可以控制生物体不同的性状。
向学生举例,在人的DNA分子上,有的遗传信息决定人是否有酒窝,有的遗传信息决定人是直发还是鬈发,有的遗传信息决定人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等。
循序渐进讲解基因的概念以及特点
基因: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作基因。
基因特点: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基因。
同种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决定了生物体的相对稳定。
最后请学生画出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每条染色体上通常都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多个基因。
不同的基因储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控制不同的生物性状。
观看和画出三者的关系图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图表示的能力以及归纳能力)
【归纳小结,回顾新知】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运用新知,巩固提高】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反馈练习题。
六、说板书
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详细清晰,便于记忆。
最后由多媒体课件展出。
板书设计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1.伞藻的移接实验说明了什么?
2.遗传
3.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1.染色体。
2.DNA:染色体上含有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这些物质叫遗传物质(即DNA)。
3.基因: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
4.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是:复习旧知用4分钟;第一个知识点约用12分钟;第二个知识点约用20分钟;小结5分钟;反馈练习4分。
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是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认识规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使知识由直观到抽象,深入浅出。
上完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得失:这节课根据以往学生的掌握情况,没有局限于书上的一个实验,通过大家观看实验的对比,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解决了以往学生对对照实验的迷惑。
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效果较好。
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使学生懂得学习理论是求知的途径,通过探究也能获得知识。
最后我鼓励学生:只要你执着探究,也许将来你会有意外发现,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永载史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